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鄧州花洲書院有什麼歷史

鄧州花洲書院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3-02-18 23:10:08

1. 鄧州的歷史

關於鄧州,《山海經》和《史記》均有記載,根據鄧州發現的八里崗仰韶文化遺址推斷,在6400多年前鄧州便有人類生存。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諸侯國鄧國的國都就在鄧州,鄧國還有一個附屬國鄾國(在今襄樊市北),

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國滅鄧國,結束了鄧國長達1274年的歷史,隨後楚國在今天鄧州城區穰城路一帶取「豐穰」之義設置「穰邑」,楚懷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韓國襲楚,奪取穰邑;

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國打敗韓國,取穰,穰遂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設置南陽郡(治宛),鄧州隸屬之,當時鄧州境內設有三縣,即穰縣(治今鄧州內城東南隅)、山都縣(治今構林古村)和鄧縣(轄今構林以南)。

東漢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軍發起「宛城之戰」,圍張綉於穰。鄧州航運順暢,湍河經新野匯白河入漢水再通長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開挖運糧河(今為小漕河),把鄧州作為後方糧倉,為「赤壁之戰」運糧草,供應前方作戰。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從鄧州區位、地理、物產等方面綜合謀略,於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設在漢水以南的荊州治所遷至穰(494年,因調兵之需,徙至洛陽),轄8郡41縣達37年,穰隨之成為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為鄧州歷史上轄區最大的時期,自隋開皇三年至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的175年間,皆以穰城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鄧州為中心的南陽郡」;五代時,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建立後梁,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五月,升鄧州為「宣化軍節度」(相當於省級行政機構),

治所設在穰,軍區管轄泌州、隨州、復州(今湖北天門市)、郢州和鄧州,行政轄穰、南陽、向城、臨湍、內鄉、菊潭、淅川、順陽(治所在李官橋)和新野共九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宣化軍」改稱「威勝軍」,

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又改稱「武勝軍」,武勝軍節度設在鄧州長達323年,為南陽盆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達225年。

元朝初至元十年(1273年),鄧州隸屬於襄陽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鄧州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南陽府管轄,府治在南陽(今宛城區),州治仍在穰。原領六縣,有穰、南陽、內鄉、淅川、西峽、順陽等。

後又領三縣:穰、新野、內鄉。其轄境相當於今天的鄧州市及新野、內鄉、西峽、淅川等縣。明代,鄧州屬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廢穰縣。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置穰縣。十四年(1381年)五月,復省穰縣入州,穰縣自此不再設。

州領3縣:新野、內鄉、淅川。清代,鄧州仍屬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雍正後,為散州不領縣。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改鄧州為鄧縣,屬豫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屬汝陽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劃為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河南的西南部。

12月,於湍河南部置鄧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元月,置鄧北縣。9月,置鄧西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撤銷鄧西縣,轄區分別歸鄧北縣、鄧縣。3月,鄧縣、鄧北縣合並為鄧縣,歸屬河南省南陽專區。

1972年12月,九重、厚坡兩個公社的56個大隊、573個生產隊劃給淅川縣。1988年11月17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縣級市),由地級南陽市代管。2011年7月1日,鄧州市成為河南省政府的試點直管縣;

自2014年1月起,鄧州市成為河南省省直管試點縣,賦予部分省轄市享有的經濟和財政管理許可權。2013年至2014年,三個鄧州人在鄧州市人民政府附近另立第二鄧州市人民政府,後被判刑。

(1)鄧州花洲書院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鄧州處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中部偏西地區,地理坐標價於北緯31°22′—32°59′, 東112°37′—112°20′之間。南北長69公里,東西寬67公里,總面積2294.4平方公里,「山少崗多平原廣」為鄧州市的地貌特點。

鄧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的朱連山(海拔469.7米)為全市最高點,東南部最低處海拔85米。境內有大小河流29條。這些河流分別從北部或西部入境,匯集於東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漢水。

河流沖積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東部形成大面積肥沃土地。土層深厚,土質為保水保肥性能強的潮土、黃老土和黑老土。

2. 花洲書院的對聯文化

花洲書院的對聯文化

大凡凝秀風雅之地,對聯文化一向是錦上添花的美麗點綴。一代名臣范仲淹在鄧州百花洲所創建的花洲書院,自然也不例外。

氣勢恢弘的書院大門前,庄嚴肅穆的景范坊高聳於淙淙流淌的護城河畔。「人育文化,越千年,國學光華昭日月;文化育人,益萬世,先賢厚德貫古今。」香港范止安寫下的二十八字對聯,不僅道出了人類和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也贊揚了范氏先祖的高賢大德,更為風光宜人的花洲書院倍添了應有的儒雅和厚重。

「洲孕文顯聖,合秦關月,楚塞風,先憂國憂民,正氣肇穰邑;樓因記益名,匯巫峽雲,瀟湘雨,後樂山樂水,浩波撼岳陽。」原鄧州市市長劉新年題寫的花洲書院大門聯,將百花洲與岳陽樓緊密聯結,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樂山樂水的自然幽思,秦關風月瀟湘雲雨,名樓名臣名篇名句,皆在寥寥數語間。

沿鮮花苗圃間步道迤邐前行,赫然入目的便是康熙書寫的范仲淹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猶如一顆陽光下熠熠閃光的明珠,鑲嵌在宛若卧龍的明代古城牆上,不僅是憂樂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花洲書院的點睛之處。

翻過古城牆,繞過范仲淹銅鑄塑像和刻有名篇的花崗岩照壁,花洲書院的正門聯,正靜靜地迎候往來遊人。此聯乃清時書院山長丁登甲所撰,「重整花洲五百年常新教育,再施霖雨三千士永荷陶鎔」,花洲書院的千古風采,盡在默默無言中。

穿過欞星門,便是當年的鄧州知府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的春風堂。從鄧州走出的著名軍旅作家周大新,揮筆寫下:「育文武英才,進朝堂,赴邊疆,展為民抱負;聚精忠赤子,講經史,說詞賦,傳治國真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范仲淹畫像,就這樣躍馬揚鞭談笑風生於無數後來者的心胸。

採花擷果,尋珠覓玉,花洲書院里,到處都是對聯的影子。走近萬卷閣,賞民國元老於右任的才思:「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流連范公井,覽當代鄧人楊德堂的妙語:「尋泉鑿井滋後士,飲水思源效前賢」;瞻仰范公祠,品清代知州易良俶的文采:「姑蘇人去三千里,宛鄧惠沾百萬家」。尤為甚者,民國將領馮玉祥的手筆別具一格妙趣橫生:「兵甲富胸中,縱教他虜騎橫飛,也怕那范小老子;憂樂天下,願今人砥礪振奮,都學這秀才先生。」

在氤氳迷離的文化百花園里徜徉,自然少不了百花洲的鳥語花香。當年范仲淹向恩師晏殊送圖致詩,極盡鋪陳,幾乎句句入聯,令人拍案叫絕。「……百花爭窈窕,一水自漣漪。潔白憐翹鷺,優游羨戲龜。闌干紅屈曲,亭宇碧參差。倒影澄波底,橫煙落照時。月明魚競躍,春靜柳閑垂。萬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菊分潭上近,梅比漢南遲。彩絲穿石節,羅襪踏青期。素發頻來醉,滄浪減去思。步隨芳草遠,歌逐畫船移。……」,如此絕佳山水,怎不引人入勝?

串珠綉玉的對聯文化,可謂古典文學中的一枝奇葩,也是唐詩宋詞苑中濃縮的精華。覽花洲書院,賞江南園林,品岳陽樓記,承憂樂精神。感謝范老先生,為我們留下了可以享用千秋萬代的精神食糧。

開心休閑日,品茶賞聯時。待到春風伴君來,笑看綠波盪平湖。書香襲人的花洲書院,早已成為人民大眾喜愛的樂園、文人雅士嚮往的聖地。

春風堂

3. 鄧縣哪裡好玩風景區

1、八里崗遺址:八里崗遺址位於河南鄧州市東約3公里處湍河南岸八里崗西北的坡狀高崗上,距今約6800年,文化層厚3~5米,面積近九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部落遺址。

1957年被發現。八里崗遺址1957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太子崗遺址:太子崗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穰東鎮南600米的太子崗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是研究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重要遺址。太子崗遺址高出地面9米,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

出土有石器、鴨嘴形足鼎、斂口圓唇罐、小口卷沿罐、高領罐、深腹罐、折腹豆、紡輪等文物,文化分屬仰韶和屈家嶺文化。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3、鄧州花洲書院:花洲書院,始建於宋代慶歷年間,位於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東路,佔地面積為211畝。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的誕生地,也是范仲淹講學創立的學堂。

書院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五進四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講堂、春風堂、藏書樓等建築組成,清代建築春風堂、萬卷閣、範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存完好。

4、福勝寺塔:福勝寺塔又稱梵塔,位於河南省鄧州市城區大十字街西南角,始建於北宋天聖十年(1032年)二月二十五日,該塔為八角椎形、仿樓閣式、密檐浮雕的磚塔。

塔原為十三層,元末遭兵毀,變為七層,明代洪武初由僧子顏重修。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修葺該塔時發現塔基地宮。2006年北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吾離陵:吾離陵位於鄧州市東南3公里處,時代距今約2700年。吾離系鄧國第十九位鄧侯,有鄧國"中興之君"之稱;吾離陵有"天下鄧氏之一陵"之稱。吾離陵,1957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有一篇文章叫《四貶范仲淹》,是什麼

我以為,在以文章揚名的古代文人中,文如其人和文章品操皆入上流者應當包括范仲淹在內。至少在剛正不阿的骨鯁人格讓人高山仰止。但不知何因,許多人都能吟誦《岳陽樓記》,卻對范仲淹本人的風骨知之不多。我也是在踏訪了有關范仲淹的一處勝跡後才注意到的。
中原鄧州有個百花洲。百花洲又名花洲書院。這花洲書院雖遠不及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等歷史上的四大書院名氣大資格老,卻是千年前北宋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在知鄧州三年時所親手創設的學堂。並因此留有詩文勝跡。更了得的是,據鄧州地方誌載,那百代傳頌的《岳陽樓記》正是范仲淹在此時此地所寫。按說,文章名高天下,人與文章又是與鄧州甚有瓜葛,也就是現下人們好說的叫有緣分,那鄧州及百花洲也應水漲船高名播四方。然而,很多人卻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由於歷史的諸種原因,尤其是那麼多年的暴風驟雨式的階級斗爭行為,一個封建士大夫就難有出頭之日,盡管自古講不以人廢文。事實上人們習慣上又往往是重其文而忽略其人。正像錢鍾書所喻,吃著雞蛋,何必去打聽那下蛋的雞呢。

我本鄧州人,少小之年還在花洲書院里讀過三載書,一茬一茬的本土小學子誰都能搖頭晃腦背誦《岳陽樓記》,但可惜那時校方和語文老師都並不曾多講述范仲淹的人生故事。故而身在賢地不識賢,甚至到成人後仍對範文正公十分的陌生與茫然。今天的年輕人聽了不可思議。特別是「文革」10年中,冤獄如網,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稍不留心就禍從口入,誰願多事呢?20世紀80年代之後,政治清明,文化昌盛。開放搞活、文化尋根、發展旅遊經濟,使鄧州人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花洲書院的歷史定位和文化價值讓鄧州人看到了責任、使命與優勢。在地方當局的倡導和各方有識之士的襄助下,10年之中就兩次修葺。經過重修擴建的百花洲應運回歸歷史,恢復原貌。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文精神,如同雨後的彩虹一樣輝映在鄧州的晴空,輻射、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子和一批批的文化人來此觀光,追尋先賢,發古思幽,進行文化精神的濡染與洗禮。花洲書院正在濃縮為一方歷史人文精神的新領地。

確實范仲淹總讓我心儀神傾。他的《岳陽樓記》及其名句獨步天下,膾炙人口,深入人心,這不用多說。而他「千古高風說到今」的品操依我看更超塵拔俗,別具魅力。史書上評他「前不愧於古人,後可師於來者」,這可說是恰如其分。

據宋史記載,范仲淹雖系相門之後,但因襁褓中失怙,母親改嫁,故少時家境清寒,輾轉流離,攻苦食淡。「劃粥割」的典故便出自他的刻苦讀書。26歲時考中進士並出仕。前後在地方上幹了10多年的小官。後經少年得志、詩名甚高的晏殊力薦才調至京城任了個朝廷秘閣校理。這是一個校勘皇家圖書的閑職。但不久范仲淹就幹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壯舉,令晏殊都目瞪口呆。這年冬,年輕的仁宗皇帝下詔令,說要率領朝中百官為皇太後祝壽,並行跪拜之禮。這本是不合封建時代皇帝事親的儀規的。但滿朝的文臣武將懾於太後之威,個個面面相覷,卻無不噤聲。倒是位卑言輕的范仲淹挺身而出,向皇上上疏直諫,說是君主只應以家人之禮侍親賀壽,不應率著百官一起朝南面來跪拜太後。這有失聖體國威,實不足為法。仁宗以為有理,於是拜壽儀式從簡。這卻讓垂簾聽政的皇太後心中嫉恨。晏殊深為不安,指責他如此出言無忌,近於沽名釣譽,並會累及他人。范仲淹不服,說他「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也自知難在朝中立足,但他無怨無悔,不久便被逐出京,做了河中府通判。這是范仲淹因「忠直不撓」而首次遭貶。
但范仲淹直言敢諫的稟性並未改易。在被貶出京做地方官的幾年中,又曾三番五次上書朝廷指陳當朝時弊。仁宗感動,讓他二進京做了個右司諫,也算是知人善任。但不久為仁宗廢後之事再次遭貶出京。皇太後去世後,仁宗皇帝開始親政,革除太後時的腐風弊政,嚴格官員任用制度,朝中因此有了新的氣象。而這時仁宗還打算廢除郭皇後。因郭皇後是仁宗15歲時由太後做主冊封的。仁宗心裡並不樂意,他實際上寵愛的只是尚、楊二美人。而郭皇後又性好嫉妒,原仗著太後,在後宮驕橫不訓,常常為爭寵奪愛與妃嬪鬧得狼煙四起,爭吵不休。仁宗一怒之下欲廢皇後。宰相呂夷簡因曾與郭皇後有隙,故也趁機暗中攛掇手下人以皇後9年不育為由上書廢黜之。因呂夷簡的慫恿,仁宗廢後決心更為堅定。一時風雨滿朝,議論紛紛。范仲淹聞之,立即向仁宗進言直諫,認為母儀萬方,正邦先正家,況且郭皇後尚無大過。此事如若處理不當,人心不穩,且有損皇上形象。但皇上不聽還是下了廢後的詔書。范仲淹此時,一點也不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竟然帶著十餘諫官在殿門外等候面見皇上伏奏苦諫。仁宗拒見。

5. 鄧州的風景名勝有哪些地方

鄧州是中河南省的一個市,其市內有建於北宋時期的福勝寺塔,頗具北宋特色。丹江口水庫是亞洲水面面積最大的水庫,庫區碧波盪漾,群山聳立,湖光山色,渾然一體。鄧州更是漢朝大將霍去病的故鄉,這里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有花洲書院,習營,東頂,因緣寺,鄧塔以及吾離陵及鄧氏春秋園等景點。

1.花洲書院。花洲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學府。

2.福勝寺塔。福勝寺塔為七級八角仿閣樓式磚塔,造型優美,有清楚的宋塔特色。

3.台灣村。鄧州台灣村佔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村內現居住四十多戶人家,系台灣高山族人,他們的風俗生活習慣基本都保留著台灣高山族的特殊風情。

4.湍河。湍河邊那一排排垂柳已經披上了長長的秀發,在風中舞動;那桃花,杜鵑,月季正在爭香斗艷;青草結大地綉上了一床綠被;河邊那一大片黃色的油菜花好像是從天而降的地毯; 鑲嵌在河畔的五彩花真像一座美麗的彩虹橋,給人以美麗,給人以想像,給人以鼓勵。

5.鄧西湖。位於河南鄧州市區西部,渠首大道南側,杏山大道(西一環路)西側,這里不是杭州,沒有「雷峰夕照」,也沒有雷峰塔的壓迫和反抗。這里有的是白牆紅頂房、綠樹蘆葦盪,有曲橋、孤島、小亭,還有自然、親切、清幽。

6. 鄧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鄧州市文物古跡甚多,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有太子崗、八里崗、黑龍廟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穰、涅陽、冠軍、安眾、樂城、臨湍等古城遺址;秦漢墓群,南北朝彩色畫像磚;福勝寺塔、花洲書院、鄧國侯吾離陵等名勝古跡;漢華表、金元碑等珍貴文物。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鄧州知州,在花洲書院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1985年5月,在福勝寺塔下地宮中發現的金棺、銀槨、舍利子等稀世珍寶,更是輝映鄧州。

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是遠近

聞名的「台灣村」,全村2300多人,約60%為台灣高山族後裔,已經在此居住了300多年。

鄧州「台灣村」聚居台灣同胞數量之多、歷史之久,在祖國大陸絕無僅有。

台灣村: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黃廷將軍隨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率十萬大軍投誠清朝,他在帶兵進京途中,受命沿路屯墾,最後的5個營在鄧州扎營。

依那思羅、迪摩達奧、安篤斯且、安達依魯等5位兵將隨軍屯墾後,各娶當地漢族女子為妻,並分別改為漢姓陳、周、蔡、黃、林。

在30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五姓後裔繁衍壯大,但他們有些風俗習慣一直沒有改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台灣村」

福勝寺塔

福勝寺塔位於鄧州市區十字街西南50米處。

為七級八角仿閣樓式磚塔。

平面呈八角形,塔門向南,高38.28米。

塔身全部用青磚壘砌,內外壁面用白灰漿勾縫,內部用紅粘土粘合。

塔身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外廓剛柔適度,造型優美,有明顯的宋塔特色。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修葺該塔時發現地宮。

經報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88年7-8月進行了發掘。

通過發展。

在地宮中發現金棺、銀槨及佛骨、佛牙、舌利子等28件稀世珍寶,蜚聲海內外,對研究古代的科技史、藝術史、宗教史、建築史等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始建於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間,佔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製匾額21塊,明未遭兵焚。

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進行了重修。

幾經滄桑,現有禮拜堂、望月樓和卷柵9間,是伊斯蘭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築,為向訇觀看月亮出沒,宣讀聖書、齋戒時使用的地方。

整個建築雕龍畫棟,八角玲瓏,頗具匠心。

禮拜殿、望月樓、卷柵三者以勾連搭式之法組合在一起,緊緊相連,給人以寬敞肅穆之感,現歸鄧州市伊斯蘭教協會管理。

汲灘陝山會館

汲灘陝山會館位於城東20公里的汲灘鎮中學校院內。

是外地旅鄧商人聚會議事的地點。

也用來敬神感靈,祈福禳禍,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貨物的地方。

明清時期,鄧州經濟活躍,在鄧州興建的會館有15處之多,在這些會館中,以汲灘的「陝山會館」最講究。

會館內有大殿、拜殿、戲樓、鍾樓、鼓樓、春秋樓及石牌坊等,氣勢雄偉,巍巍壯觀。

汲灘鎮緊靠湍河,又是趙河入湍處,且東邊與新野的上庄、王集鄉毗鄰。

全鎮地處平原,地勢平坦。

湍河自西由後灣入境,趙河自北由李窪入境,至後灣匯入湍河,東流折向南,過刁堤入新野縣境。

在清代湍河水深,汲灘鎮是鄧州水路貨運的集散地,非常繁華,有「小漢口」之美譽。

因此,陝山會館當時經濟是很活躍的,有大批商賈集此地。

現存的陝山會館,中線上有卷棚三間,大殿三間。

大殿兩側各有陪房兩間,構成一個整體,全系磚瓦結構。

主房全出前、後檐,歇山式。

卷棚進深8.7米,長11.6米,高7米;前有月台,月台高0.5米,寬4米,長9.5米;大殿進深11.6米,高8米,陪房進深6.5米,長7.2米,高5米。

卷棚與大殿間有近2米的間隔,房檐相接,顯得緊湊,建築高大雄偉,結構嚴整,保護較好。

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位於鄧州古城東南隅,坐落著一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學府——花洲書院。

書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參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慶歷新政」失敗被謫知鄧州後,為造就人才而創建。

慶歷六年(1046年),范公應摯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書院揮毫寫下了膾炙人口、中外傳頌的《岳陽樓記》。

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遂成為天下之千古絕唱,花洲書院也隨之名暢海內外。

「一代師承百世馨」。

當年范公興學重教,培育英才之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師「憂樂」精神傳千古,繼往開來譜新篇。

古老的學府踏著歷史的腳步,伴著改革的大潮,迎來了新世紀的春天。

鄧州市委、市政府以弘揚范公「憂樂」精神為先導,以創建豫西南中等城市為目標,以發展鄧州經濟為根本,作出了修復花洲書院的決策。

這是一項繼承歷史文化傳統,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德政工程,必將惠及當今,澤被後世,因而得到了社會會各界的一致擁護和支持。

花洲書院修復工程於二00二年四月一日奠基啟動,整個工程現在已竣工並向遊人開放。

工程面積為8.4萬平方米,包括春風閣、春風堂、藏書樓、先聖殿、覽秀亭、範文正公祠、名人館、百花洲、碑林、碑廊、盆景園、南大門、花洲游園等建築和景點。

工程建設源於歷史但高於歷史,工程富有內涵和文化品位。

吾離冢遺址

吾離冢,位於鄧州市東南2公里處,屬於城郊鄉(現湍河辦事處)一行政村,又名「五離冢」、「五女冢」,傳為春秋時期鄧侯吾離冢,為鄧州市第一冢。

1957年被原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左氏春秋傳》載;「魯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鄧侯吾離朝於魯」。

吾離在任期間,勵精圖治,發展農桑,鼓勵冶鐵鑄造,「鄧師鑄劍」曾聞名天下,又廣泛與列國建交,鄧國曾一度崛起,屹立於列國之林,是鄧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國君。

吾離死後,葬於今鄧州東南吾離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鄧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個。

所以稱之為「鄧州第一冢」。

閱讀全文

與鄧州花洲書院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