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長豆角有多少年的歷史

長豆角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2-21 09:57:55

A. 豆角是怎麼流傳到中國的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菜豆屬的2個最主要的種菜豆和萊豆得到廣泛傳播。在此之前菜豆在美洲已廣泛種植。當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時,那裡的土著居民已在栽培菜豆。西班牙販賣奴隸的大帆船攜帶菜豆和萊豆從南美洲到非洲,並攜帶菜豆橫渡太平洋到菲律賓,其後又隨著貿易路線傳到內地。菜豆於16世紀初傳播到歐洲,16世紀和17世紀在歐洲迅速傳播,並同時傳播到亞洲的一些國家,菜豆就是在16世紀傳入中國的,並於1654年由隱元禪師把菜豆帶到日本。多花菜豆也是在16世紀傳入歐洲,16世紀中傳到日本,何時傳入中國不詳。據稱,中國雲南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寬葉菜豆在墨西哥被馴化後向中部和南部傳播。

B. 長豆角別名叫什麼

長豆角別名叫豇豆。

C. 豇豆是東北的毛豆嗎

不是,毛豆是沒有成熟的大豆(黃豆)。

豇豆是一種長豆角

D. 豆角的起源

關於豇豆的起源問題,Purseglove (1968)認為可能是熱帶非洲,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野生種。他還認為豇豆在早期是通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傳至亞洲及地中海區域的現產於熱帶,而主產地為熱帶非洲及熱帶亞洲,我國種類約僅占本屬種類的1/10強。
但據文獻記載,《廣韻》一書即有「豇」字,此書原在601年成書已佚,歷經重修,現存宋代陸彭年等重修本。北宋《圖經本草》有豇豆的記載;蘇軾有詠豇豆的詩,到明代,自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來,《便民圖纂》,《本草綱目》等多種書志都有豇豆的記載,可見明代已廣泛栽培豇豆。在歷史記載中,黃河流域氣候曾較溫暖,根據上古籍記載,可能我國亦為豇豆原產地之一。

E. 關於豇豆的起源有哪些記載

20世紀,Wight(1970)因在印度發現有原始習性的豇豆,據此認為普通豇豆起源於印度。

蘇聯學者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1935、1939)認為豇豆VignasinensisEndl.[Vignaunguiculata(L.)Walp.ssp.unguiculata(L.)Verdc.]起源於印度,非洲是次生起源中心。

最近出版的《Cowpea》(《普通豇豆》)說明,發現大量的野生豇豆亞種分布在非洲,因此認為豇豆起源於非洲。

野生亞種Vignadekindtiana和menseusis的莢很短、莢面表面粗糙,開裂性強,種子小,吸水性差,廣泛分布於非洲。

野生型往往出現在起源地,野生亞種應屬栽培豇豆的祖先。

研究還發現非洲存在普通豇豆亞種ssp.unguiculata以及由野生型ssp.dekindtiana馴化的證據(王佩芝等,1986;王素,1989)。

但是,豇豆最初的馴化又在何處?說法不一,衣索比亞、中非、中南非、西非等地分別為不同學者認為是豇豆的馴化中心。

根據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IITA)對1萬余份豇豆種質資源的研究,來自奈及利亞、尼日、迦納等西非國家豇豆的多樣性比東非要多,有大量的野生種和古老栽培種。

同時考古發現了迦納公元前1450—前1400年的豇豆殘留物,表明西非應該是豇豆最初的馴化中心。

公元前1500—前1000年豇豆從東非經海路傳入印度,由於豇豆的栽培組群有很大的變異性,此後產生了ssp.cylindrica(短莢豇豆)和ssp.sesquipedalis(長豇豆),印度成為次生起源中心。

栽培豇豆可能經古絲綢之路由印度傳播到東南亞和遠東。

何時傳入中國尚無確切考證。

N.W.西蒙茲所著《植物進化》(1987)中指出豇豆可能於公元前1000年傳入遠東地區(主要指中國),那麼引入中國應該有3000多年了。

公元3世紀初張楫所撰《廣雅》已有關於豇豆的記載。

公元601年隋朝陸法言所著《唐韻》中也有豇豆的記載。

由於中國長豇豆變異性很大,種質資源豐富,栽培也很廣泛,因此不少學者認為中國是豇豆的次生起源中心之一。

1979年在中國雲南西北部發現分布很廣的野生豇豆V.vaxillata(L.)Benth,因此也有學者認為中國可能也是豇豆的起源中心之一。

豇豆還從印度向西傳入伊朗和阿拉伯地區,公元前3世紀自西亞經希臘傳入歐洲。

16世紀由西班牙人帶入美洲的西印度群島,18世紀初擴展到美國南部

豇豆屬的起源和傳播

經過幾千年的傳播,豇豆已廣泛分布在非洲、亞洲、美洲等地區,由於豇豆起源於熱帶,生長需要較高溫度,因此,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一直延伸到北緯45°地區。

其中尤以發展中國家栽培最多,非洲約佔世界種植面積90%,產量約占的2/3(干籽)。

其次是北美洲與中美洲(以巴西為多),亞洲位居第三,歐洲再次,大洋洲最少。

從不同種類來看,食用嫩莢的長豇豆又以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和中國)種植面積最廣,其他各大洲則以食其干籽、作糧用或飼用為主。

在中國供作糧用或飼用豇豆多為普通豇豆,很少有單作栽培,大多與玉米、高粱、棉花等間套作,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及南方各省份,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安徽、山東等省為多。

而菜用的長豇豆則是中國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由於其栽培技術較簡易,營養價值高,又較適宜貯運、加工,除春夏或夏秋進行露地栽培外,又可在北方進行大棚栽培,也可在南方進行南菜北運的秋冬栽培以及夏季的高山栽培,而且經濟效益較高,因此近年來生產發展較快。

F. 豆角里的豆子 是什麼,黃豆和毛豆是一回事不

豆角(Vignaunguiculata),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產的蔬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別名豆角、長角豆、帶豆、裙帶豆。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G. 豆角有哪幾種

豆角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比如豇豆、刀豆、扁豆、豌豆等均屬於豆角品種,其中長豆角的種植面積在這些品種中居首。一:豆角種類有哪些豇豆:豇豆各位朋友們都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豆角。扁豆:扁豆的營養價值也都非常豐富,多在夏秋季節食用。刀豆:嫩刀豆用來煮食或製成醬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溫補的作用;老刀豆則對打嗝的治療效果好。豌豆:豌豆。二:怎樣種植豆角1、品種選擇:810長豆角、寧豇2號、夏寶2號。2、整地施肥。豆角的根系較深,較耐土壤瘠薄和乾旱,不耐澇,為實現早熟、豐產,應選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又不致極端乾燥的土壤,作成廂寬1米,溝寬0.4米,深0.3米的種植行。每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尿素25公斤或三元復合肥40公斤作基肥。3、播種。播種質量直接影響到種子發芽和幼苗素質。提高播種質量,可以保證苗全苗旺,促進早熟增產。一般採用穴播,每穴點2-3粒種,播種後用細糞土覆蓋種子,厚度為1-2厘米,春季播種株距為0.4米,夏秋株距為0.35厘米,採用雙行種植。4、合理施肥,苗期預防徒長,後期防止早衰。豆角在開花結莢前對肥料要求不多,前期應適當控制肥水,抑制植株營養生長,如果幼苗生長太弱,可薄施1-2次沼液和尿素。豆角開花結莢期要消耗大量養分,對肥水要求較高,應澆足水及時施重肥,每畝可追施復合肥3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氯化鉀5公斤,每星期噴施1-2次磷酸二氫鉀,加硼砂,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及多開花多結莢。豆莢生長旺盛期以後,需要更多的肥料,應再追施1次磷肥,每畝追施過磷酸鈣10公斤,或追施過磷酸鈣浸出液,以減少落花落莢。盛莢期後,若植株尚能繼續生長,應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側枝萌發,促進翻花,並使已採收過的花序上的花芽繼續開花結莢,以延長收獲期,提高豇豆產量。5、支架引蔓。當幼苗開始抽蔓時應搭支架,按每穴插一竹竿,搭成人字架,支架高2米,當蔓長0.3米時,按反時針方向將豆藤繞在竹竿上。6、整枝。整枝是調節豆角生長和結果,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促進開花結莢的有效措施,特別是在早熟密植栽培情況下,防止莖葉過於繁茂,有利於早開花結莢,提早收獲上市。整枝包括抹底芽、打腰杈、主蔓摘心和摘老葉等。主蔓下面的花序以下的側芽長3厘米左右時及早徹底除去,使主蔓粗壯,促進主蔓花序開花結莢。主蔓下面的花序以上各節位上的側枝,留1-3葉摘心,保留側枝上的花序,增加結莢部位。第一次產量高峰過後,葉腋間新萌發出的側枝也同樣留1-3節摘心,留葉多少視密度而定。主蔓長至15-20節,高達2-2.3米時,摘心封頂,控制株高。頂端萌生的側枝留一葉摘心,豆角生長盛期,底部若出現通風透光不良,易引起後期落花落莢,可分次剪除下部老葉,並清除田間落葉。

H. 豆角在全球有緣的歷史馴化期

豆角是一種無論對於東方還是西方人而言都不陌生的食材。在西餐中,它們作為一種重要的配菜出現,大多通過蒸煮的手法使其酥軟入味,搭配牛排、魚肉或者其他主菜,起到點綴的作用。

在西方的烹飪理念中,豆角中的『豆』才是這種食物的核心,因而在西方人製作美食的過程中,如何突顯出豆子的價值,使之更加可口美味成為了其菜品的核心,因而可以時常看到一些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豆角泥配合麵包或者肉類,出現在西方人的餐桌上。

而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烹飪重點卻全然不同,豆角的嫩莢成為了他們著重品嘗的對象。無論是干煸豆角、土豆燜豆角還是人們熟知的酸豆角,大都注重對於其豆莢形態的保留。這種烹飪習慣上細微的差別,看似偶然,事實上卻與野生豆角在各地區的馴化和引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各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和豆角的生長形態相互作用,形成了如今呈現出來,中西餐桌飲食文化上的差異。

豆角是薔薇目豆科豇豆屬的蔬菜,即是我們熟悉的豇豆,它又名長角豆、帶豆等,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其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可食用部分的豆莢和豆粒味道鮮美,不僅可以炒、煮、燉、拌,還可以腌制以做成罐頭食品。

豆角的適應能力極強,對於生存環境要求也不高,只要不是過於粘重和低窪潮濕的地塊,都可以生長,且四季上市,產量很高。在王禎的《農書》中曾提到: 「蝗不食芋桑與水中菱芡。或言不食菉豆、豌豆、豇豆、大麻、莔麻、芝麻、薯蕷。

凡此諸種,農家宜兼種,以備不虞。」 這說的是如豇豆這類的蔬菜,不僅可以廣泛種植,古人還認為農家最為懼怕的蝗蟲也是不吃豇豆的。因而官方時常勸令農人種植此類蔬菜,以保證在蝗災來臨之時,尚且有蔬果可以食用。

豇豆在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雖然不是什麼名貴的蔬菜,甚至它在一開始就是一種較為低賤的食物,但是卻在災荒來臨之際拯救了許多人們的生命,幫助他們度過最難熬的日子。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中國以及亞洲地區,更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的現象。

有關豆角的起源人們普遍相信它們最早來自於熱帶非洲,因為在那裡至今還可以尋找到野生的豇豆品種。這種容易馴化和生長的品種最早起源於非洲的北部,其豐富的蛋白質為早期的非洲人們提供了急需的營養。當然,它們最早在歐洲也廣受喜愛,並被開發出了諸多品種為人們食用。 可以說豆角是一種偉大的食物,因為它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生長和繁殖,這為早期食物匱乏的人類文明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營養保障。

然而,隨著農業文明的發展和更多野生的糧食作物及蔬菜被馴化,豆角逐漸成為了窮人們的食品——這與它們在古代中國的待遇出奇的相似——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人們甚至用它來喂牛或者其他牲口。它們被當作是一種劣質的食物,並持續了好幾個世紀,直到近百年,它們才又逐漸返回了歐洲主流社會的餐桌。

那麼豇豆是如何傳播至亞洲地區的呢?主流的觀點認為它們在中國的漢代時期通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傳至亞洲及地中海地區。而一些植物學家則認為豇豆傳到印度以後先是形成了短莢豇豆種,在東南亞或中國形成了長江豇豆亞種。 事實上,在英國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旗下的遺傳學期刊中,曾發表過有關長豇豆育種的馴化研究。

在中國常見的長豇豆有著長達1米左右的長莢,這有別於非洲的長豇豆。在非洲豇豆豆莢普遍只有手指般的長短,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性狀上的不同呢?研究成果表明,最早的馴化豇豆起源於非洲,隨著人口的流動,一小部分的豇豆遷移到了亞洲,然而亞洲人民有著其獨有的飲食習慣,他們並不喜歡吃豆角的豆粒,而更青睞食用其嫩莢。

因而在亞洲人民對於豇豆早期培育的過程中有意留選了豆莢最長的豇豆進行繁殖,並且讓他們彼此交雜且繼續選擇。在千百年演化的過程中這種有意的留選無意中對於豇豆第5、7、11號染色體進行了高強度的定向選擇,使之在亞洲形成了長達1米的超級豇豆。

我國最早對於『豇』的記載是在北宋真宗時期官修的《廣韻》一書。而在北宋中葯學著作《圖經本草》中首次出現了對於豆角的記載。而在明代豇豆的普及率和人們對於它們的使用明顯增加了,在許多諸如《救荒本草》、《便民圖纂》以及《本草綱目》等書目中都有對於豇豆特性的描寫,提示它們得到了廣泛的種植。人們也發現它們有很高的醫學價值,豇豆主治健脾補腎,脾胃虛弱,瀉痢,吐逆,消渴,遺精,白帶,白濁,小便頻數等。

當然,作為食材的豆角在不同地區通過不同烹飪手法的開發,也成就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菜。其中最耳熟能詳的當屬酸豆角。酸豆角是一種腌制類的食物,可以長時間的保存。在一些食物匱乏或災荒的地區則可以有效地解決短期糧食不足的問題。

將豇豆鹽澤、暴曬、入料,並通過發酵、膨脹、密封等工序可以得到酸辣入味的酸豆角。在果蔬稀缺的冬日、蝗蟲泛濫的時期、或是資源匱乏的地區,酸豆角成為了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 豆角在古代中國人們眼中一直處於相對低下的地位。 據載,在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後,慈禧攜光緒皇帝並宮中一眾人等西逃,落腳延慶時,由於食物短缺才不得不將『一個玉米,半碗豇豆』作為吃食。

西行一路狼狽艱難,便是皇親國戚能夠尋得的食物也必定粗陋不堪。由此可見豇豆作為蔬菜在清代人眼中是何種的地位,堂堂一國太後、皇帝,不得不吃著往日里不屑的食物勉強度日,想來是何等凄涼。可悲可嘆。

I. 豆角、扁豆、洋蔥是什麼屬性的蔬菜

豆角
豆角,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產的蔬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別名豆角、長角豆、帶豆、裙帶豆。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嫩豆莢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後涼拌或腌泡。豆莢長而像管狀,質脆而身軟,常見有白豆角和青豆角兩種。在選購豆角時,一般以豆條粗細均勻、色澤鮮艷、透明有光澤、子粒飽滿的為佳,而有裂口、皮皺的、條過細無子、表皮有蟲痕的豆角則不宜購買。
豆角極易種植,而且蔓延很快,所以產量多而價錢便宜。營養成份很好,是蔬菜中肉類。
有人會嫌豆角有少許菜腥味,只要炒時用熱鍋、滾油爆香蔥粒,才下豆角炒透,腥味自會消失。
豆角含豐富維生素B、C和植物蛋白質,能使人頭腦寧靜.調理消化系統,消除胸膈脹滿。可防治急性腸胃炎,嘔吐腹瀉。有解渴健脾、補腎止泄、益氣生津的功效。
注意: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因為豆角和其它豆類蔬菜一樣,都含有皂角和植物凝集素,這兩種物質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並對細胞有破壞和溶血作用,嚴重的還會出現出血性炎症。中毒後病人可有上腹痛。飽脹、惡心、嘔吐、腹瀉等 。重者可有嘔血、四肢麻木等症狀。這兩種中毒物質不耐熱,經充分加熱後,就可將有毒物質破壞。預防豆角中毒的主要方法是把豆角徹底炒煮、熟後,再食用。

扁豆,學名:Lablab purpureus (Linn.)Sweet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異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籬豆、蛾眉豆(《綱目》),涼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葯品化義》),膨皮豆(《廣州植物志》),茶豆(《江蘇植葯志》),南豆(《陸川本草》),小刀豆、樹豆(《四川中葯志》),藤豆(《中國葯植圖鑒》)。
1、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小葉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莢是普通蔬菜,種子可入葯。
2、這種植物的莢果或種子。
3、菜豆。||也作扁豆、藊豆、扁豆。
[編輯本段]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一年生纏繞草本。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廣卵形,側生小葉斜菱狀廣卵形,長約6—10厘米,寬約4.5—10.5厘米,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面沿葉脈處有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2—4朵叢生於花序軸的節上;尊上部2齒幾完全合生,其餘3齒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旗瓣基部兩側有2附屬體;子房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頂端有白色髯毛。莢果扁,鐮刀形或半橢圓形,長5—7厘米;種子3—5顆,扁,長圓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江浙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莢果供食用;乾燥白色種子名「白扁豆」,種皮名「扁豆衣」,開放的花名「扁豆花」均供葯用。豆和衣的功能為和中化濕、消暑解毒、健脾胃、止瀉痢,花能清暑化濕、治下痢膿血。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糖類、煙酸、氨基酸、維生素A、C、生物鹼。 扁豆依花的產色不同分為紅花與白花兩類,莢果的產色有綠白、淺綠、粉紅與紫紅等色;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種有紫花小白扁、豬血扁、紅筋扁、白花大白扁和大刀鍘扁等品種。
【其他名稱】藊豆、南扁豆、沿籬豆、蛾眉豆、涼衍豆、羊眼豆、膨皮豆、茶豆、南豆、小刀豆、樹豆、藤豆。
【漢語拼音】Biandou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主要成分】種子每百克含蛋白質22.7克,脂肪1.8克,碳水化物57克,鈣46毫克,磷52毫克,鐵1毫克,植酸鈣鎂247毫克,泛酸1232微克,鋅2.44毫克。種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澱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 A、B,;尚含豆甾醇、磷脂、蔗糖、棉子糖、水蘇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澱粉、氰甙、酪氨酸酶等。豆莢含哌啶酸-2(Pipecolic acid)。含蛋白質、維生素B1、及C、胡蘿卜素,並含蔗糖、葡萄糖、水蘇糖、麥芽糖及棉子糖;另含1-哌可酸及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另含豆甾醇、磷脂等。
【形狀】一年生纏繞草本。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廣卵形,側生小葉斜菱狀廣卵形,長6—10厘米,寬4.5—10.5厘米,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面沿葉脈處有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2—4朵叢生於花序軸的節上;尊上部2齒幾完全合生,其餘3齒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旗瓣基部兩側有2附屬體;子房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頂端有白色髯毛。莢果扁,鐮刀形或半橢圓形,長5—7厘米;種子3—5顆,扁,長圓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性狀】本品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8~13mm,寬6~9mm,厚約7m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眉狀種阜。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功能主治】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1.健脾化濕 主治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濕濁下注,婦女帶下過多。2.化濕消暑 用於暑濕傷中,吐瀉轉筋等症。3.治療水腫,砒霜中毒,細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或入丸、散。
【禁忌】患寒熱病者,不可食。

洋蔥又名球蔥、圓蔥、玉蔥、蔥頭,屬百合科蔥屬,為2年生草本植物。有關洋蔥的原產地說法很多,但多數認為洋蔥產於亞洲西南部中亞細亞、小亞細亞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區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在這些地區至今還能找到洋蔥的野生類型。
洋蔥的起源已有5000多年歷史,公元前1000年傳到埃及,後傳到地中海地區,16世紀傳入美國,17世紀傳到日本,20世紀初傳入我國。
洋蔥在我國分布很廣,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而且種植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是目前我國主栽蔬菜之一。我國已成為洋蔥生產量較大的4個國家(中國、印度、美國、日本)之一。 我國的種植區域主要是山東、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
洋蔥由於原產於大陸性氣候區,當地氣候變化劇烈,空氣乾燥,而且土壤濕度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所以在系統發育過程中,洋蔥由於長期適應這一特殊環境,不僅在形態上發生相應的變化--短縮的莖盤、喜濕的根系、耐旱的葉型、具有貯藏功能的鱗莖,在生理上也產生了一定的適應性。在營養生長期,要求涼爽的氣溫,中等強度的光照,疏鬆、肥沃、保水力強的土壤,較低的空氣濕度,較高的土壤濕度,並表現出耐寒、喜濕、喜肥的特點,不耐高溫、強光、乾旱和貧瘠。高溫長日照時進入休眠期。
洋蔥供食用的部位為地下的肥大鱗莖(即蔥頭)。根據其皮色可分為白皮、黃皮和紅皮三種:白皮種鱗莖小,外表白色或略帶綠色,肉質柔嫩,汁多辣葉淡,品質佳,適於生食。
國人常懼怕其特有的辛辣香氣,而在國外它卻被譽為「菜中皇後」,營養價值不低。
洋蔥的品質要求:以蔥頭肥大,外皮光澤,不爛,無機械傷和泥土,鮮蔥頭不帶葉;經貯藏後,不松軟,不抽苔,鱗片緊密,含水量少,辛辣和甜味濃的為佳。

J. 豆角的種類

1、豇豆

豆角又名豆角、豇豆、長豇豆、帶豆,屬豆科屬一年生蔬菜。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南方栽
2、四季豆

四季豆又叫菜豆,芸豆、架豆、玉豆,芸扁豆,四月豆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浙江衢州叫做清明豆,在四川及一些華中地區叫做四季豆,是餐桌上的常見蔬菜之一。
3、白不老

白不老,也叫老來少、超級白架豆、王中王白大架,有花籽、黃籽、白籽、土灰色種子。 也是豆角的一個品種,其特點是顏色青白,豆粒較大且豆莢疏鬆。
4、扁豆

扁豆又名娥眉豆、鵲豆等原產於印度,我國栽培歷史悠久 。

扁豆為1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根系發達,耐旱力強。莖有矮性、蔓性兩類。我國栽培的多是蔓性種,葉為三出復葉,葉面光滑無毛。
5、蛇豆

蛇豆角,也叫蛇瓜、蛇豆,是葫蘆科栝樓屬中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

蔓生,株高3米左右,生長勢旺盛,分枝性強,果實長柱形,一般在1.30-1.70米,兩端漸尖細,尾端常彎曲成蛇狀,表皮淺綠色,肉鮮綠色,肉質松軟。

閱讀全文

與長豆角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