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技能

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技能

發布時間:2023-02-21 16:27:01

1. 想成為一名歷史老師該具備哪些專業知識素養

首先你應該非常熟悉古代史,現代史然後你應該上課的時候幽默一點,因為有些老師講歷史課容易成為催眠曲,歷史本是一個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加上一些歷史上有趣的小故事,然後為人幽默一點的話,歷史就會變得非常的讓人感興趣。

2.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生的。如果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能夠自覺運用正確的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來分析教材,指導學生,那麼,學生就能較好地解答理論問題。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表述性。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准確、生動的語言表述,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程度和學習歷史的興趣,關繫到教育效果的好壞。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有的歷史教師,學識淵博,滿腹經論,但拙於言辭,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壺里有倒不出",使課堂無生氣,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規范專業語言,做到:敘事說理要條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描人狀物要有聲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談話范讀要情真意切,平易流暢,具有感染性;藉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具有趣味性;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餘地富有啟發性。切忌拖泥帶水,拉里拉雜與題無關的廢話;顛三倒四疙里疙瘩、濫用詞藻、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巧話;不懂裝懂,"或許""大概"模稜兩可的混話;乾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慾睡的淡話;挖苦譏笑、低級趣味、不幹不凈的粗話;粗詞濫調、生搬口號,八股味很濃的套話。只要我們努力實踐錘煉,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歷史教師除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能說會寫。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也就是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總結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對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感受,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和研究,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既有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有利於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迅速加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Interne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我們利用互聯網可以迅速地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能夠熟練地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一切媒體資料(如電影、電視、圖片等)製成生動、形象的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當把一些科技發明,著名戰例製成軟體,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利用,可以組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先進地區的學校已走在了前邊,如東北師大附中,上海市七寶中學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項對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 的,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的歷史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3. 歷史教師講課技巧有哪些

作為一名專業的歷史教師應具備系統、扎實的高中歷史教學專業知識。本文就來分享一篇歷史教師講課技巧有,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歷史教師要拓展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基本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

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前提,高中歷史教師要學會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所授高中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

近年來,在研究高中歷史新課程方面,也出版了一些專著,例如,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新課標資源庫?歷史卷》,新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課程歷史地理教學案例與評析》等;同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歷史教學專業期刊上也刊載了高中歷史新課標方面的許多學術論文和經驗文章,這些都是教師專業學習值得借鑒的資料。

2、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

作為一名專業的高中歷史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是教學最基本的保障。首先專業教師要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地區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

高中歷史教師只有完整、系統、扎實、精深地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只有深入透徹地了解高中歷史新課標所列的主體教學內容及相互間的關系,才能明白它們在高中歷史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才能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觀全局地分析教材。

3、應具備寬闊的學術視野。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它涉及到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例如,「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等專題。這些都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專業教師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寬闊的'學術視野,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才有參與歷史學術問題討論的能力,使自己的專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影響,一位專業能力扎實、對教學認真負責的教師教出的學生自然成才的幾率高很多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提高教學基本技能的同時,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1、提高歷史教學反思能力

對教學而言,教師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有可能帶來外顯的教學行為的改進。可以說,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今,是否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已經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一條重要標准。

何謂教學反思?簡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地位的提升大有幫助。

反思性學習是高中歷史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比如,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所定的本節課的目標理解得如何?學生對本節課會有哪些疑難點?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是否符合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和學生的實際等。

2、提高課堂課程資源的運用能力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對不同地區和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第一,提高歷史課程資源利用能力

老師要充分利用好人力資源。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以生動的語言、得當的肢體動作、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其精深的歷史專業知識和對所授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專業能力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勾畫出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去吸引學生,或者運用多媒體效果進行教學,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歷史短片。

第二,利用好高中學生資源。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運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一些關於歷史課程資源,如收集歷史故事、外出旅遊參觀歷史遺址時的照片、報刊雜志中有關的歷史文章等。並進行課堂討論、組織歷史辯論會和故事會、編制歷史劇等形式,增強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深入理解。

3、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課例教研和課題研究是高中歷史教研的兩種主要形式。

課例教研就是以「課」為研究對象的教研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課堂實錄,即對課堂教學的全程記錄。課例研究主要關注的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行為,沒有關注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其行動缺乏理論的支撐,也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設計。因此,教師在課例教研的基礎上,還須提升為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在科學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並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系統、有序的研究。

綜上所述,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研究者。從歷史學科來說,研讀史家的學術論文,對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不失為一個極重要的途徑。研讀史家撰寫的論文,不僅能夠了解何為學術論文;而且也能進一步審視學術論文是如何寫成的,通過研讀史學論文,使歷史教師逐步掌握史家是如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史料來解決問題,最後進行歷史解釋的。讓學生比較容易的理解接受歷史這門課程。

4. 如何做好初中歷史教學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拓和探索優質、高效的教學理念,同時,也要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積極強化歷史教學的實踐性、有效性。
一、根據具體教學形勢,提高教學有效性
作為教師,在平常的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免有些枯燥而乏味的教學,如何使歷史課堂教學具有高效性,就要求教師對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或創新,主動地轉化教學角色,由從前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倡導者、課堂教學設計的承載者、課程改革的創新者,而理念轉化之後,教師的文化底蘊是否博厚,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二、培養和營造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和氛圍
正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所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所以要學好課程,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導師。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點。眾所周知,興趣是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的,就像學習心理學一樣,需要引導,需要誘發興趣的產生。如何為之呢,這就要使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長此以往,也就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如果對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增加了,學習狀態就會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主動性就提高了,那麼學習的效率就進一步提高了。
三、總結課堂教學經驗,分類教學層次,提高教學水平
明確歷史教學中層次之間的關系,就不會導致過多的無效、重復勞動。比如,某種題材的歷史,初一這樣教,初二還這樣教,到了初三我們依舊這樣教,甚至不同類型的歷史之間,教與學也採用一樣的方法和方式,沒有難易差異、先後差異,那樣學生對歷史知識也就無法很好地循序漸進去掌握,最終導致很多學生到了初三歷史基礎還很不牢固,缺乏基礎而又系統的類型題材識別能力。
總之,我們要對教材進行深刻的分析,明確在教學中的各個層次,並採取相應策略來塑造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使課堂教學真正科學化、高效率化。

5. 如何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能力

讓學生展講活練相結合,提高歷史課堂教學高效性.課堂教學是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形式「學生展講」是學生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導學案,先預習—自己完成課文的知識網路---小組討論---展講.學生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作精闢的講解,通過展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基本訓練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展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有笑聲、有討論、有爭議.這樣,才能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慾,對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例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五課,學生是這樣展講的.學生主持導入語:「同學們,舊中國清政府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說明了什麼?說明了舊中國外交是不獨立的、不平等的、是跪著的外交,那麼新中國成立後,外交方面又有什麼轉變?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十五課.
「活練」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並加以指導,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練」,達到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是對教學的檢驗、補充和提高,練習有助於提高學生判斷、理解、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少而精、且有層次的例題和習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練.

6. 如何做好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注意哪些

一、好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教學基本技能

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是有職稱的人。所以,好教師基本的標准必須是具備教學的基本技能。教學基本技能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具備的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在課堂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持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五方面。一位好教師應該做到:
1、能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
清楚認識所授課程在本學科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並能制訂詳細的授課計劃和教學進度;正確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重點、難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實際情況撰寫實用、有效的教案;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正確掌握教學媒體使用方法。
2、能進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好壞是評價教師工作是否勝任的重要標准之一,可以做到「五看」:一看導入方法。要以為授新服務,不能喧賓奪主為原則,或開門見山、或聯系舊、或設置懸念、或故事引入、或創設情景等,好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授課類型等因素,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二看能准確運用教學語言。做到「三有」:有形象、有感性、有幽默感。不同學科的老師除了正確恰當使用學科術語外,還各有側重。語文老師應該突出語言感染力,數學老師則要突出其邏輯性、條理性,政治歷史老師分析問題時要表現出語言的嚴謹、嚴密,社科老師的語言表達的要簡潔、准確、有啟發性等。對教學語言的評價看其即興說話的能力,有「六要」:思路要清晰、構思要全面、應變要靈活、儀表要得體、教態要自然,表達要准確。三看教學設疑提問要恰當。啟發式教學不是問答式教學,設疑要在恰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提出,並根據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肯定和總結。四看能正確認識板書的作用。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本節課知識點向學生整體、條理性呈現,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一位好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板書功底:文圖准確,有科學性;層次分明,有條理性;書寫(繪圖)規范,有示範性;重點突出,有計劃性;布局合理,有藝術性;形式多樣,有啟發性。五看能善於歸納總結。一節課上下來要對所授知識形成系統性總結,具有啟發性,利於學生拓展延伸。
3、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
能夠根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選擇作業形式,布置作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並能夠合理控製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作業要求明確,指導要及時;運用合理的作業批改方式,能夠正確總結出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批與改、批與評相結合,及時進行課後輔導,既進行課程內容的輔導,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4、具有科學評價技能
一能科學命題。通過准確分析,根據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考試目的和內容確定題目的難度和題型,掌握試題編制的一般原則。二能夠科學分析。根據每個考試題目的質量和考試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撰寫客觀、科學的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5、樹立主動學習和研究意識
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習型教師。優先確立終身學習意識,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充實自己、提升教學素養;其次以課題研究為依託,主動參與,做研究型教師。當好教師、當名師就一定要會研究,教學即研究,樹立「小課題」意識,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梳理獨立撰寫學科研究論文。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在聽課、說課、評課上有自己獨到之處,具體要求為聽得進去、說得出來、評得到位。
善聽課。主動深入同頭、同科、同級課堂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方面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另一方面全面客觀了解學生,為自我成長打基礎。
精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說課能夠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好教師能夠運用語言把自己的備課思路和設想准確地表達出來,達到和他人交流、分享、提高的目的。
懂評課。評課不是否定、不是挑刺兒,不可借題發揮,一夥人群起而攻之,對授課人品頭論足,或者乾脆一棒子打死,永不得翻身。好教師應該懂得,同樣一節課,十位教師會有十種教案;同樣一個問題,不同教師會有多種解法這個道理。好教師應該具有平等的思想、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對授課人的優點要大膽肯定,對其不足要直言不諱,通過交流產生思想碰撞,最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好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
形成一個認識:教材是我們教學的素材。不僅僅指課本,也包括考綱、考點、課程標准等;教材是工具,而不是拐杖。
本著一個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例子。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或者拄著拐杖不敢放手。好教師應該具備兩方面的能力:
一要有鑽研教材的能力。首先能吃透課本。熟知學科性質,把握所教知識的內涵實質及其知識結構,熟知每章節、每單元的知識點、重難點,深刻理解和整體把握「是什麼、如何是」,這是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知道了「是什麼」,才能思考「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其次能細心研讀學科考綱、把握考點。考綱是是指揮棒,決定教學的方向,是每一位學科教師都應該掛在嘴上、裝在心裡、用在實際的有效進行教學任務的指導性綱領。只有清楚考向的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如果教師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甚至錯位,那麼他們就很難將本學科的知識正確、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很難保證教學的高質量。
二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好教師除了對所教年級課程熟悉之外,整個學科課程體系都應該清楚明了。主要體現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關聯,給學生呈現出框架式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為了某一知識點而學習,學會橫向、縱向雙向思考問題,將知識整合,自主地進行學習。這樣,教師不是為了單純的「教」而「教」,學生也不是為了盲目的「學」而「學」,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提升。
三、好教師必須能夠會上課
能上課不等於會上課。會上課分三個檔次:能讓學生愛聽,能讓學生掌握,能對學生未來發展奠基,即培養學生的能力。當下,好多地方教研工作盲目跟風,今天學這個模式,明天學那個模式,學來學去把常態化的課堂教學變成了「花架子」的表演,只要有「劇本」,按照設計好的「台詞」,加上表演功底,課上的叫「精彩」,學生配合的叫「絕妙」。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充其量就是跟著老師「跑龍套」,課堂夠熱鬧,但不充實;講課夠花哨,但不有效。失去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到最後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不是說這節課教師導入好、板書好、學生活動多、技術手段使用多、PPT製作精美就是一節好課;也不能說教師的外表美、教態好、口齒清晰、表演到位、語言感染力強就說課講得好。講課不是表演,更不是「作秀」,好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講課特色,不盲目跟風,能夠把新的教學理念融會於自己的授課過程中,把常態課上規范、上扎實、上有效。一節課上得好不好,應該具備三個基本點:
一是上課能吸引住學生,學生愛聽。一位好老師應該懂得「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個道理,不管你長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輕還是年長,都要通過自身精彩的授課特色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喜歡聽講。
二是上課能講清、講透,學生能聽懂。「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倡了幾千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能把它真正落到實處的並不多。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一定是熟練掌握教學教法,根據學生的差異科學施教,有條理、清晰地把知識點講到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
三是上課能做到讓學生掌握知識和開發潛能二者兼顧。好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看他做對了幾道題、記住了幾個單詞等等,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課上舉一反三,適時的引導和點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自覺的學習,從而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好教師要讓學生學得會
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學習,學生學得會。對學生而言,教學的效果就是學得會,它包括顯性的學會了知識和隱性的具備了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就是檢測或考試成績優秀。也許會有人說,現在進行的是素質教育,是不能談考試、談成績的,這是與當下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卻不這么認為。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我以為,為了城鄉教育的公平、為了加速教育的發展,不能迴避考試,尤其不能迴避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
1、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與教學檢測
現在有人一提起素質教育,就要講到學生的「減負」,
就會把考試貶得一無是處,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只管上上課、搞搞活動,不能涉及考試成績,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理解的偏頗,也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做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全面理解考試以及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其核心內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應試教育是一切以分數為中心,以犧牲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教育。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考試也是素質教育成功的標志之一;素質教育不能怕考試,素質提高了,考試自然能成功。抓檢測、抓考試,並不是搞應試教育,也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檢測而檢測,考試和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為了下一步更好地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為了了解教師教學評價的結果。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教育放棄了考試,放棄了檢測,教學就失去了評價,失去了方向,這恐怕不是素質教育提出者的真正目的。對素質教育作簡單化的理解,對考試作簡單化的評說,都可能造成歷史的貽誤。
2、客觀認識教育公平
現在之所以大談教育公平的問題,就是因為有許多的教育不公平。目前國家採取的中考、高考以及各類選拔考試,都是消除城鄉、貧富、高低、貴賤之分的最佳方式。我們讓農村孩子學得會、考得高,不正是給教育公平做貢獻嗎?
在教育資源還不太豐富,教育結構還比較單一的條件下,分配教育資源的標准,應該是可預期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學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客觀測度標准又是什麼呢?與考試相比,人們更擔心的是權力的交易和操控,所以,考試無疑是最有效、最客觀、最公平的標准之一。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是好教育,適應教育發展的教師才是好教師。一個教師能關愛學生,能熱愛教育,可是到最後學生做題做不對、考試不及格,那他也不能算是好教師。好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在眼下所提供的平台上不被淘汰,順利通過選拔邁入自己理想的學校,這才是對教師教學成效的根本肯定,這就是為教育公平奉獻。
經常抱怨:一邊是偏遠山區岌岌可危的校舍,一邊是大都市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教室;一個是早早輟學在家,肩負生活重擔的山裡娃,一個是車接車送、衣食無憂的城裡妹;有的孩子從來沒上過微機課、沒上過像模像樣的體育課,有的孩子卻在享受著平等、幸福、健康的先進教育。這樣的「不公平」還有許多,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能做的就是用行動,教學質量逐步改善這一狀況,縮小教育差距,力求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樣,一個教師如果想要發展的更快、更好,就必須把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相結合,學習教育理念、堅持教學常規,走自主發展之路,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成長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學者型教師。

7. 如何使歷史課堂教學更高效

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的話,課堂就「好像炒菜忘了放鹽,無滋無味」.其實,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敘述是最靈動的部分,學生們喜歡歷史課最淺顯的一個理由:就是教師講得好.1. 構建合理的歷史敘述框架2.歷史知識要科學、准確3.歷史課主題一定要鮮明4.歷史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5.歷史講述要有思想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不一定是好教師,但連知識都說不清的教師,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師.總之,教師的講要服務於學生的學,以學生學習的需要來決定教師講什麼、講多少、何時講和怎麼講. 打造課堂精彩的歷史講授讓歷史課堂靈動起來課堂是師生生命力煥發的場所,是師生自由對話的舞台,是師生氣象萬千、充滿生機的生命活動得以進行的廣闊天地,是師生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創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的話,課堂就「好像炒菜忘了放鹽,無滋無味」.其實,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敘述是最靈動的部分,學生們喜歡歷史課最淺顯的一個理由:就是教師講得好. 講授是教師運用說明、分析、歸納(概括)、論證、闡釋等手段講授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的最重要的體現形式之一.在任何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講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難怪人們會常說:某某老師的課講得好,某某老師的課講得一塌糊塗.由此可見講授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師的講授,提供給學生通過聽來獲取信息、進行學習的機會.它可以幫助學生釋疑,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動作圖式從而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可以促進學生發現學習材料的內在邏輯聯系從而加深理解.新課程主張要以學生為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許多教師有一種誤教師不能夠在課上多講,講多了就會使學生被動.筆者認為這種想法是相當可怕的,長此以往的話,不僅不能使歷史課堂變活,可能還會毀了歷史教學.在歷史課上,教師不但要講,而且不能少講.關鍵是怎麼講?才能讓歷史課堂靈動起來.從歷史課的性質上來講,歷史課的學習與中學里其他一些課程有所不同,既不像語文、數學課那樣以應用為主,也不像音樂、體育課那樣以操演為主,歷史課是一種典型的知識性課程.因此,課堂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常規形態,講授歷史知識是完成歷史課任務的主要方式.由於歷史知識所反映的內容是過去的人類活動,不可能通過實驗加以重演,很多也不能進行直接的觀察,大多是以間接的方式進行傳遞的.人們獲得歷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聽(聽他人講述歷史)、讀(閱讀有關歷史的書刊)、看(考察歷史的遺跡)等,而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途徑,也不外如此,其中,聽課又是獲取歷史知識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如果歷史教師放棄講授歷史,就可能阻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系統學習.1.構建合理的歷史敘述框架影響教學效果最為直接的因素是教師敘述的框架.框架合理,聽者的思路就明確,對知識的接受度就高,互動的情緒就濃.書本的知識框架很容易左右教師的思維,教師往往陷入「照本宣科」的套路上去,而這樣的方法通常激不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最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構建課堂敘述結構.例如,必修三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課,關於文藝復興一目,教材從背景、核心、表現、擴展、意義等幾個角度對文藝復興進行了敘述.如果教師完全按照課本的結構去講述的話,課堂肯定索然無味.而海南中學解愛群老師的設計就很有特色.文藝復興:(1)找尋曾經的輝煌(2)千年沉淪與喚醒(3)誰在呼喚?——解讀文藝復興背後的歷史(4)文藝復興與文明進程(5)文藝復興與我們.僅從題目的名稱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這樣的建構,這樣的敘述,這樣的課堂,效果一定不錯.2.歷史知識要科學、准確歷史雖然是過去的東西,任何人都不可能重現.但也不是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可以任意發揮、篡改,我們要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的真實.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去准確、科學地傳授.當然,要想准確地傳授並不難辦,照本宣科就能做到.關鍵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喪失了歷史知識的無限興趣,喪失了教學過程靈活的方法,喪失了歷史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是我們所不提倡和鼓勵的.我們提倡和鼓勵的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堂,有創新意識的課堂,師生互動式的課堂.教師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認真的鑽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豐富的內涵和聯系,整理出一個系統的知識傳授網路,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然後轉化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有的老師喜歡在課堂上雲天霧地,化正史為演義,不注意知識傳授的科學性,甚至出現一些錯誤的知識或者錯誤的理解,這樣的課堂越是吸引學生就越可能使學生走進誤.那麼,怎麼才能做到科學准確呢?筆者認為要本著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嚴謹治學,通過對教材認真的鑽研和正確的理解,以准確生動的語言和靈活務實的教法,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就行了.例如,某教師在講歷史必修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中的「洋務運動」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題:「有人依據洋務動中李鴻章的卓越表現,認為李鴻章是一個改革開放者,而不是賣國賊,你能說明理由嗎?」開始,我以為教師設計此問是為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區分「改革開放者」與「賣國賊」兩個不同概念,形成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但從教師的解說來看,他是一個激進主義「開放者」,是贊同這一觀點的.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在聽其他教師講授有關「洋務運動」內容時,所發現的類似問題.說心裡話,關於李鴻章是否為賣國賊,不同的人由於所站的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大相徑庭.這一問題可以在史學界展開學術討論,但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肯定李鴻章不是賣國賊則是錯誤的.這種歷史創新教育的出現,既是我們歷史教師功力不足和思想浮燥的表現,也是當今社會人們理想信仰淡薄和國家民族觀念缺失的折射.歷史教育是一門修身養性之學.歷史課必須強調科學性,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這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歷史教育的使命,直接關繫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3.歷史課主題一定要鮮明歷史新課程採用的是專題史教學方式,這種專題史教學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主題鮮明.例如,必修一的主題是政治活動;必修二的主題則是經濟活動;必修三的主題則側重的是思想文化.同樣的內容,主題不同,側重點就不同,呈現的內容也就不同.例如,歐盟的問題,必修一政治專題突出的是歐洲作為新興政治力量的崛起,而必修二經濟專題則強調歐洲為了增強經濟競爭力而進行的聯合,強調作為經濟區域化的典型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因此教師們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歷史課的主題,否則,即使你講的再生動,離題萬里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有一個老師在講必修三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一課的「維新變法」一目時,他設計的子標題是:維新變法的背景;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維新變法的失敗及其原因;維新變法的意義.我們先不說他的講述有無情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就單從他的設計上就沒有突出主題.必修三的主題是思想,這節課的主題是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不是戊戌變法這一政治活動在中國近代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這樣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4.歷史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師語言表達的水平制約著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所以,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89頁.)所謂歷史教學語言,就是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播歷史知識從而影響學生發展的語言.它同時要滿足歷史學、教育學和語言學的要求.在歷史教學中,語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呆板抽象的的授課語言,不僅不容易為學生理解,而且會沖淡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效果.那麼,怎樣才能使語言生動形象呢?筆者認為教師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①教學語言要口語化,要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語.口語化意味著通俗.②教學語言要幽默.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勞和痛楚.」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師為人師表的人格優勢和語言藝術嫁接的產物,有利於營造溫馨、愉悅的教學氛圍.③要適當穿插典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時穿插古今中外人物典故,以發揮形象思維的力量.④要使用多種方法.講解敘述應盡量使用各種方法讓語言形象化,描物狀人,有聲有色.可以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這一點上北師大附中的紀連海老師做得非常好.那麼,紀老師為什麼能如此讓學生喜歡他的課呢?他常說,他把中學歷史教師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一個職業.他熱愛這項事業,他喜歡給學生上課,學生也喜歡上他的課.他的歷史課不僅吸引了電視機前的諸多觀眾,也讓他的學生覺得上歷史課是種快樂的享受!在他的課上,他會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人生經歷使每一個歷史人物都豐滿起來,不管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在教學中,紀連海還有一個已經不是秘密的秘密,他在教學方法上積極地借鑒評書的語言、相聲的包袱來提升課堂的吸引力.紀老師每節課都會用到評書的語言.評書的語言講究的是什麼呢?是貫口.就是不停地說.一環扣一環,緊緊相扣,說得特別快.這樣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學生大量的知識、大量的分析.那麼相聲是什麼呢?相聲強調的是伏筆和包袱.」即講到精彩處戛然而止,吊足學生胃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好的講解,嚴謹而不乏風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坐春風,如飲甘露,讓人感受到「語言之妙,妙不可言」.教師的講解不必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一定要表達完整、入心入耳;不必字字珠璣、語驚四座,但一定要凝練准確、經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5.歷史講述要有思想歷史,過去的事,不是為了讓後人慨嘆流淚或者沾沾自喜,而應該讓後人明白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責任必須承擔.人們常說:「歷史使人明智」,可是,如果我們講述歷史時並不懂得帶著思辨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腦去審視、去思考、去詮釋,那麼.我們和學生永遠無法達到「明智」的境界.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從歷史之中「學會思想」,生成智慧,從而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是歷史課堂的靈魂,因此,教師在講述歷史時要有獨到的思想,能給人以啟發. 例如,海南中學的解愛群老師的「文藝復興」一課,現摘錄一段該課的實錄.「『文藝復興與我們』.『人文主義』是被說濫的詞語.書本早就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文主義』;在中國,直到最近國家才提倡所謂的『以人為本』.600多年前在義大利覺醒的意識,600年後剛剛成為中國的一句時髦口號.……面對另一種現實,我們應該如何尊重和保護歷史.……瞧瞧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教堂每天當當地敲鍾,羅馬時期的雕刻站在羅馬地鐵的出口.尋常人家的迴廊或巷口,古老雕飾比比皆是,幾百上千年的小井還在街邊好好地蹲著呢……我們毀掉了多少文化藝術.北京作為古城已經給毀掉了,太多的中國古城被毀掉了.……」該課的價值追求就定位在了「歷史教育」——高度的思想性上.使學生在聽後自然而然的會反思自己的國家、社會、個人對待歷史的行為,同時也會逐漸的形成歷史的意識和責任.而這正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目的和魅力.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不一定是好教師,但連知識都說不清的教師,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師.

8. 歷史課堂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鑒於目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偏重於教學知識量的多少,沒有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等問題,筆者認為目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這樣一些能力: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歷史學科應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即學生自己吸收攝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作為最佳能力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落實。學會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心理、學習方法指導的一種策略。歷史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從而能夠使學生成為一個自主的學習者。

9.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讓高中歷史教師「通過各種經驗學會再現他人,與別人進行交往,探索世界,學會繼續不斷地、自始自終地完善自己」,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師的總體要求。

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施的主體是高中歷史教師,老師的專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成敗。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理念,提高專業能力,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

一、拓展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具備系統、扎實的高中歷史教學專業知識。

第一,應具備系統的歷史學科專業知識。

高中歷史新課程採取中處歷史合編和專題化的課程結構。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要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地區史、國別史、斷代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

第二,應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它涉及到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如歷史(Ⅲ)中的「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等專題。

同時歷史教學一方面要從多角度對重要歷史問題作微觀分析,另一方面又要作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即宏觀地由前後(時間)、中西(空間)的往復觀照來審視歷史。

這些都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高中歷史學科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歷史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第三,應具備扎實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高中歷史新課標倡導高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所授高中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

這就需要有科學的歷史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

第四,應具備良好的關於學生的知識,即熟悉所授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情況。

高中歷史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而現在的高中生生活在物質相當豐富和信息傳播多樣化的現代信息社會,再加上獨生子女和家庭獨居方式的影響,他們的生長、學習無疑都有了根本性變化,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熟悉授課的對象——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要熟悉他們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已有哪些歷史知識;熟悉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如何和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疑難點、關注點、興奮點;熟悉他們學習高中歷史的習慣和方法;熟悉他們對新課標課本的感受;熟悉他們學習歷史的願望和要求;熟悉他們對你授課的接受程度乃至他們對你本人的接受度等。

熟悉了這些,你的教學才會目中有「人」,才能真正關注你的學生,關注你的學生的學習,關注你的學生的發展。

二、提升專業理念

專業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之魂,是支撐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它指引著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摒棄傳統觀念中與高中歷史新課標不相符的觀念,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重新構建自己的專業理念體系。

它包括課標意識、課程資源觀、教學觀、學生觀等方面的內容。

(一)增強課標意識

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確立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鑽研教材是怎樣體現課標理念、貫徹課標目標和內容的;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將新課標的精神,特別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實到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教學反思等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中去。

(二)轉變教師觀

教學的根本在於學生的學,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

因此,教師的角色亦被賦予新的內涵:教師的職責現在是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師的角色應發生以下變化。

1.由單純的歷史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高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信息源。

2.由高中歷史教學的「權威」轉變為高中歷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3.由強制式的教學管理者轉變為高中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三)轉變教學觀

新課標要求改變舊有的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也應發生以下的轉變。

1.必須從偏面的歷史知識傳播轉變為更關注三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發展。

2.必須從偏重教師的「教」轉變為重學生的「學」,特別是高中歷史的學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3.必須從單一的講解、單向的提問轉變為師生多向互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閱讀自學,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4.必須從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關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5.必須從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重視學生差異性發展。

希望學校和政府能根據新課改的需求,有步驟分階段對老師進行專業培訓,以促進教師盡快成長,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10.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

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

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

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

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

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

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

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

「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

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

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

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

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

(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

(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

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

(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

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

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

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

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

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

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

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

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

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 *** ,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

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

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

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

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

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

(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

(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

(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

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

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

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

成長=經驗+反思。

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

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

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

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技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