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哪個皇帝得疥瘡

歷史上哪個皇帝得疥瘡

發布時間:2023-02-23 08:25:37

⑴ 清朝哪位皇帝是死於性病的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母為孝欽顯皇後葉赫納拉氏。在位13年(1861-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崩於皇宮養心殿,終年19歲。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廟號穆宗。謚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同治十三年(1875)一月十二日,同治帝病逝,終年19歲,其壽命是清朝十二帝中最短的。同治帝的死因有不同說法: 一、梅毒說。這是民間說法。同治帝喜歡皇後阿魯特氏。而慈禧太後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同治帝不高興,常獨處乾清宮。苦悶的他,由王慶祺導淫,與載澄微行,在宮外尋花問柳,引起性病。慈禧太後誤作天花來治,最後病死,這種說法證據不足。 二、天花說。這是官方說法。根據相關史料,時人筆記記載,多數史學家認同同治帝死於天花。 同治帝死後葬河北昌瑞山惠陵,廟號穆宗,謚「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 死因之爭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舉行了載淳的登極大典,改號為同治,實際上是慈禧一人總攬大權,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治。載淳於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歲時舉行了大婚典禮。兩宮皇太後於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簾歸政了,但慈禧極不放心,還常常插手干預,使年輕自負的載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兩年就死了。 對於同治帝的死,盡管清代宮廷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較明確的記載,但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筆記中,還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並加了一些演義性的描繪,有的說他死於天花,有的說他死於梅毒,也有的說他死於疥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據《桃花聖解庵日記》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記載:……嘻戲游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 《國史舊聞》)濮蘭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記》載:「私家著述,皆謂太後縱帝游盪,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於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後代執國政。至月底帝遂降諭日:『朕於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聞》中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雲天花,或雲內毒,而醫葯不能盡合……」這些著述除了記載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還特意說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並且把這件事與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聯系在一起。說明由於西太後專權,同治憂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監視之下,僅有幾個太監夜間常出沒於宮禁森嚴的大內,至整夜不歸,竟達次晨來不及召見軍機大臣或醉語胡言的程度似難出現。 其實。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葯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葯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後死於天花。 這是詳實可靠的。197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醫研究院和北京醫院的有關專家教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及用葯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大家的結論仍認為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無疑的。

⑵ 同治帝是怎麼死的

對於同治皇帝的死,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他死於天花,有的說他死於梅毒。也有的說他死於疥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的說法主要見諸於一些野史小報。當時在北京的外國醫學團體有一份內部報告,裡面推斷同治帝早在去世四五年前就染上了花柳病,後因治療不得當,最終導致病情惡化而身亡。

不過,這個外國醫學團體中的人並沒有親自見過同治皇帝,所以這份報告中記載的內容都是根據各種傳言收集的資料,並不具備權威性。清朝官方公布同治帝是死於天花。比較有力的證據是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葯用葯底簿》,裡面記載了太醫在同治患病到去世期間的脈案和用葯處方。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證據就是晚清重臣翁同龢在自己的《翁同龢日記》中也記載了同治帝是死於天花。由於日記是比較私人的東西,裡面記載的內容一般都力求真實,因此可信度較高。兩個資料相互佐證,基本可以認定同治皇帝確實是死於天花,而並非民間傳言的花柳病。

(2)歷史上哪個皇帝得疥瘡擴展閱讀: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3年。

縱觀大清泱泱十二帝,同治皇帝確是去世年齡最小的一位。世人皆嘆同治皇帝可悲可憐,短暫一生無所作為。

其實同治皇帝並不真是無所作為,在其在位期間,出現了同治新政。同治朝遇上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國內處於「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次重大社會動盪之間,在國際處於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如同處在兩次大風暴中間的緩沖期。

同治之前的道光、咸豐,之後的光緒、宣統,都沒有這樣的有利條件。這就給同治朝實行新政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日本明治維新也正在此時。兩宮太後垂簾聽政、議政王奕主持政務,互相配合,推行新政。

⑶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民間都有哪幾種說法呢史書上是如何記載的

同治也就是載淳,是咸豐皇帝和慈禧的兒子,在咸豐死後他接班為帝。不過,他只是一個傀儡,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母親慈禧的手裡。然而,同治卻不長命,6歲就登基的他,在位僅僅13年就英年早逝了,享年19歲。

同治的死,官方說法是同治皇帝死於天花。但民間卻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他死於天花,有的說他死於梅毒,也有的說他死於疥瘡,甚至還有人認為他長期被慈禧壓迫,鬱郁而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心病說

從歷史上看,這倒也說得過去。比如漢朝的第二位皇帝劉盈,就是長期在自己母親的壓制下鬱郁而終。而之慈禧這樣的人強壓下,不得病是難免的,即使沒有身病,也會有心病。 沒有人願意當傀儡,所以長期這樣壓抑,很容易得病的。這倒也是,同治的死,與這個脫不開關系。

⑷ 乾隆與孝賢皇後譜寫了大清歷史上最凄婉的「長恨歌」

「自古君王皆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總會同情那些「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的後宮女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不乏喜新厭舊、薄情寡義的皇帝,但也有多情痴情的帝王,清朝就盛產情種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都把一生摯愛獻給了一位後妃。

也許是血液里流淌著先祖痴情的基因,乾隆的一生也只愛了一個女人。他把一世深情都傾注給了逝去的孝賢皇後,就算天人永隔,也無人能逾越孝賢皇後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孝賢皇後富察氏生於康熙年間,滿洲鑲黃旗人,祖上世代高官,她是察哈爾總管李榮寶的女兒,協辦大學士傅恆的姐姐。

富察氏16歲的時候被雍正賜婚嫁給寶親王弘歷為嫡福晉。當時弘歷已密定為皇儲,富察氏是雍正按照未來皇後的標准挑選的兒媳婦,他對富察氏的出身和性情都非常滿意。

弘歷和富察氏婚後相敬如賓,恩愛篤深。富察氏不僅聰明美麗,而且非常溫柔賢惠。她盡心盡力孝敬公婆,恪守兒媳本分,深得公婆喜愛。

乾隆登基後,冊封富察氏為皇後,後人根據謚號稱富察氏為孝賢純皇後。

孝賢皇後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後,史書對其德冠後宮的事跡記錄很多,孝賢皇後的賢德也是後來的皇後、妃嬪難以超越的,尤其在乾隆心中,孝賢皇後更是一個完美的妻子。

孝賢皇後出身貴族,但生性節儉,不喜奢華,日常穿著打扮樸素低調,不喜歡金玉珠翠這些裝飾,猶喜簡單的通草絨花。

有次秋季去關外,乾隆對皇後談起關外舊俗,提及祖上剛剛創建帝業的時候,衣物的裝飾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而不是像當今皇宮中那樣用金線銀線精工細綉而成。乾隆當時不過是隨口說說,沒想到皇後卻記在心裡。後來特地做了一個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制而成的燧囊(盛裝火鐮的器具)獻給乾隆,以示不忘滿洲本色。

乾隆非常珍愛皇後親手縫制的燧囊,一直帶在身邊。孝賢皇後的節儉之風和不忘本色之心,深受乾隆的敬佩和愛戴。

孝賢皇後對乾隆感情很深,愛護有加。有一次,乾隆患上了嚴重的疥瘡,經過治療漸漸初愈,但御醫一再叮囑要百日後方可康復。

盡管皇後要侍奉太後,還要管理後宮事務,同時還要兼顧教育孩子,但孝賢皇後還是堅持要親自照顧乾隆。

她搬到乾隆寢宮的外屋居住,隨時端茶倒水、喂湯喂葯,直到一百多天後乾隆病癒,孝賢皇後才搬出寢宮。乾隆看到消瘦的皇後,既感動又心疼。

孝賢皇後管理後宮有條有理,對太監宮女寬和仁慈,對其他妃嬪所生子女視如己出,因此深得其他妃嬪敬重。後宮上下一片和諧,乾隆才能安心處理前朝政事。

乾隆曾贊孝賢皇後:」歷觀古之賢後,蓋實無以加茲。同時他把他治國的功勞也分給皇後一份:「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後綜理。」

乾隆和孝賢皇後二人琴瑟和鳴、鶼鰈情深。作為一個女人,孝賢皇後得到了丈夫的寵愛,富足的生活,眾人的敬重,無上的榮耀,女人該有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她接二連三的痛失愛子,這一連串的打擊也是導致她染病身亡的主要原因。

孝賢皇後一共生了兩兒兩女,僅幼女存活。尤其是八年中,兩個兒子先後夭亡,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打擊是巨大的。孝賢皇後因此幾乎一病不起,盡管乾隆對皇後照顧有加,但還是難以彌補她痛失愛子之痛。

幼子永琮病逝後不足一個月,孝賢皇後隨乾隆鑾駕奉母東巡。愛子新喪,皇後精神上受到極大創傷,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為了不耽誤行程,孝賢皇後強顏歡笑,勉強支撐,讓乾隆誤以為皇後身體已漸轉好,於是繼續行程。

皇後身體本來孱弱,途中勞累,加之感染風寒病情惡化,不幸在回鑾途中病逝於德州,年僅36歲。

感情深厚的結發妻子病逝,讓乾隆悲痛萬分。因事發突然,乾隆安排太後先行回京,自己留在德州親自辦理皇後殯殮事宜,然後扶柩回京。

乾隆斥巨資為亡妻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葬禮,乾隆下旨,妃嬪、公主、皇子全部穿白色孝服;皇子截發辮、皇室女子剪發;親王以下,凡有頂戴的滿漢文武大臣百日內不許剃頭;停止婚嫁作樂27天;除了京城外,乾隆還要求各省臣民服喪,這是以前沒有的先例。

皇後病逝對乾隆是個極大的打擊,乾隆變得暴躁易怒,一反常態。喪葬期間,乾隆公開斥責皇長子永璜不盡孝道,在皇後的喪禮上沒有哀傷的神色,並處罰了永璜的師傅;外省官員有幾十名上奏摺表示哀悼時間比較晚的,也被乾隆予以處罰;湖廣總督、河道總督、知府等人因在皇後喪期百日內剃頭,被乾隆下旨處死。

因皇後喪葬,多位皇親大臣受牽連,有人甚至因此掉腦袋。乾隆的性情大變,主要是孝賢純皇後突然病逝,乾隆一時難以接受現實而造成的。此後,乾隆的治國之策也由寬松轉為嚴苛。

長春宮是孝賢皇後生前的寢宮,為了保留與愛妻的美好回憶,乾隆下令保留長春宮孝賢皇後居住時的原陳設,並將孝賢皇後生前用的東珠頂冠和東珠朝珠供奉在長春宮。每年的臘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時,乾隆都親臨憑吊。這種陳設和做法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允許其他後妃們居住。

孝賢皇後過世後,乾隆就養成了獨宿的習慣。雖然後來他也曾寵愛過別的妃子,但乾隆把漫漫長夜都留給自己安靜的思念亡妻。

乾隆對孝賢皇後的深情還使其母族一門恩寵榮耀無比,皇後死後更加鼎盛。

乾隆絲毫不掩飾自己施恩外戚是因為皇後的緣故,皇後胞弟傅恆年未而立即位登首輔,二十餘年中,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政治和軍事舞台上,乾隆帝對其評價之高,恩寵之異,罕有人及。

皇後的侄子福康安,自幼被乾隆帶到內廷,親自教養,視如己出。福康安長大成人以後,乾隆對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貝子,死後贈郡王,成為一代寵臣之最。

孝賢皇後死後,乾隆多次前往陵前祭奠,每次祭奠都會賦詩紀念亡妻。

80歲的時候,乾隆去祭奠皇後,深情在陵前表白,我與你陰陽相隔,無法把這么多年的經歷與苦楚一下子都告訴你。想起當年與你度過的美好時光,唯一能夠安慰的是,再過不到二十年,我和你相會於地下的願望就會實現了。這番表白,讓聽者落淚,聞者傷心。

在孝賢皇後病逝後的五十年間,乾隆為懷念結發妻子,寫了上百首悼亡詩,在這些詩賦中,乾隆真正走下了神壇,放下了帝王的尊嚴,抒發了內心深處對愛妻無盡的思念。

乾隆對孝賢皇後的愛情真摯深沉,一生都難以忘懷,這是孝賢皇後的榮寵,但也使得其他妃嬪始終難以逾越孝賢皇後在乾隆心中的地位,盡管乾隆後來還冊立了烏拉那拉氏為後,也有很多寵妃,但在乾隆心中,最愛的妻子始終只有一個。

⑸ 清朝唯一向皇上請求謚號的皇後是誰,為何又讓乾隆掛念了長達51年

請求謚號的是孝賢純皇後,姓富察氏。

這位皇後出此鑲黃旗滿洲,清朝的皇後中很少有出此鑲黃旗的,要知道鑲黃旗有皇帝統領,所以這位富察氏皇後的身份是十分高貴的,而乾隆對待她的感情也是十分之深,據說乾隆生平有三百多首詩詞,其中一百首都是描寫這位富察氏皇後,可見乾隆有多麼欣賞自己的這位妻子。

所以在純皇後死後就得了「賢」的謚號,而這個謚號是乾隆親自擬定的,所以孝賢是清朝第一位由皇帝親自擬定謚號的皇後。而乾隆對這位皇後的愛戀實在是深,據說孝賢皇後死後,乾隆的治國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並且後宮多年無後,乾隆更是多年都掛念這位皇後,而鬱郁寡歡。

⑹ 同治帝之死

同治帝載淳,是清王朝建立後的第八代皇帝,咸豐六年(1856)葉赫那拉氏(慈禧)所生,他是咸豐帝奕詝唯一的兒子。載淳六歲(1861年)登基稱帝,十七歲(1873年)親政,未及二年,即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病逝,時年十九歲。

關於他的死因,傳聞很多,十分離奇,廣為流傳的是說他因行為不檢,染梅毒而死。尤其一些野史小說,無中生有,添枝加葉,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例如,影響很大的《清史演義》第七十九回寫道:「同治帝一意尋花……受了淫毒」,並將其死因歸於「御醫未識受病緣由」蘊毒深而死。

另部影響亦很大的《清宮歷史演義》卷十二第九十六回也稱:「穆宗(同治帝)一向在外胡鬧不已,早就沾染了淫毒」,並在該書《編輯大意》中講:「本書事實,或采輯名人文集,或依據私家筆記,語有來因,事可微信,絕非憑空結撰、向壁虛造之作品所可比擬。」這樣,百年來就給廣大讀者一個印象:同治帝確系死於梅毒,「絕非憑空結撰、向壁虛造」。

廣為流傳的台灣作家高陽寫的長篇巨著《慈禧全傳》第二部《玉座珠廉》(下)的《惡疾初起》一節中,認定「是楊梅!」。

特別是電影《一代妖後》的公演,片尾說明同治皇帝本患梅毒,但在慈禧授意下,外稱「天花」,還篡改檔案,將御醫們寫的「脈案」。(即診斷記錄及處方)篡改成天花病症。使得同治帝患梅毒致死之說,盡人皆知。

若說文藝作品不是歷史著作,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虛構和誇張的話,那麼,一些論著亦持此話,其影響非同小可。如山東大學《文史哲》雜志1989年第6期載李鎮同志文章《同治究竟死於何病》。李鎮祖上「數代為御醫,高祖李萬清是咸豐皇室太醫,曾為懿嬪(那拉氏)遇喜診脈,確定慈禧懷孕而生同治。曾祖李德立就是給同治看病的主治御醫,李德立的長子、李鎮的祖父「曾任光祿寺置正,在清廷供事多年」,1938年,他曾告訴李鎮:「同治確是死於梅毒」,「同治梅毒潰爛後,流膿不止,奇臭難聞,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須親自為他清洗敷葯,一個多月來受到強烈惡臭刺激,從此失去了嗅覺」。至於為什麼在診治同治帝的脈案上寫為「天花」,李鎮解釋說:「據祖父面告,曾祖父奉沼入養心殿請脈之初,已看出是梅毒之症,為了填重起見,曾約一位有名外科御醫張本仁會診,一致肯定是楊梅大瘡。自忖若奏明載淳生母慈禧,她通曉醫道,喜怒無常,如若一時火起,指責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殺身之禍。倘若知情不報隱瞞病情,又怕責任重大,最終難免治罪,真是左右為難。經與右院判庄守和商議,認為反正是治不好的病,何況這是自古以來少見的帝王之絕症,難告於天下,不如裝胡塗吧,既然宮中都說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來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同志為澄清歷史事實,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七輯中編纂公布了《同治進葯簿》編者根據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葯用葯底簿》中御醫對同治帝臨死前診斷記錄(即脈案)及處方進行研究,認為「從這本進葯薄的名稱,以及從載淳患病到去世的脈案、用葯處方,都可以證明是因患天花沒有治好而去世的」。

第一,從理論上講,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梅毒則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漫性傳播疾病,患天花之初都要發燒,這是患急性傳染病的規律,體溫增加一度,脈搏增跳十次。從同治脈案可以清楚看到,從發病第一天就脈搏加快,發高燒達7天之久:十月三十日發病第一天,他「脈息浮數而細……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發出疹形未透」;第二天「脈息浮數……咽喉干痛,胸滿作嘔,頭眩身熱」;第三天因發燒而「大便四日未行」;第四天至第七天,天天皆「脈息滑數」、「脈息數大」,均為發燒導致脈搏加塊症狀,說明起病很急。

而患梅毒起病不急,無發燒症狀,病情發展緩慢。

第二,天花發病帶季節性,有嚴格的發病時間,一般在冬春發生,非其時不可能發生,同治帝發病在陰歷十月末,死於十二月初,與天花冬季發病相符合。

而梅毒發病無明顯的季節特點,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第三,患天花開始還頭痛、背痛、發冷、寒戰等,皆為天花明顯症狀,在脈案中上述現象記錄得相當詳細:「十月三十日……發熱頭眩……身酸腿軟」;「十一月初二日……腰疼胸堵」;「十一月初三日……嗆咳腰疼」;「十一月初七日……腰疼腿酸,未能驟減」。皆為天花典型症狀。

而梅毒發病緩慢,無明顯全身症狀,表面像個健康人。

第四,天花皮疹的形態,分布及轉化時間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天花發病後的第一或第二日,皮膚上就可見皮疹,即斑疹,但數小時後即迅速變為丘疹,丘疹呈園形,邊緣清晰。同治發病第一日,脈案記載:「皮膚發出疹形未透」;第二天為「疹形透出,挾雜瘟痘」,「頭面周身疹中換雜之痘顆粒透出,系屬天花二朝之喜」,「頭面頸項顆粒稠密,顏色紫滯」,這里所說「瘟痘」,是指斑疹已轉為丘疹。自這天御醫確認同治帝患天花,在以後脈案中均記為天花。

天花皮疹光發於額部、發際、面頰、腕,逐漸延及臂、軀干而至下肢,疹多見於身體暴露部位,即呈離心型分布,這與同治帝發病第二天脈案記載相同,直到十一月初七日仍「蒙頭蓋面,鎖項咽關」,這與天花的皮疹分布特點吻合。

天花在出疹後全身中毒症狀顯著減輕,脈案記:「十一月初三……顆粒漸長,紫艷稍化,胸堵煩嘔俱退,大便已行,胃口漸開」;初四日「顆起長紫滯漸潤,內症俱見稍減」;初五日「已有放白之勢,飲食亦佳」;初六日「漿汁已行,飲食俱佳」。這些記載與天花症狀極為相似。

天花出疹後二至三日,丘疹開始灌漿,成為皰疹,皰疹中央凹下呈臍形,周圍有紅暈。脈案中亦記載:十一月初三日皰疹顆粒「極實頂陷,攢簇紫滯」;初四日皰疹「色艷板實,頂平不凸」;初五日「頂陷漸起」,「惟形欠飽滿」;初六日「漿汁已行」、「惟漿未充足,根暈未收」。上述症狀說明天花皰疹頂陷為明顯臍形。

天花發病的第八天至第九天,皰疹轉為膿皰,膿皰形成二至三日逐漸干縮成痂,於發病的二至四周開始脫痂。同治帝脈案記載他皮疹轉化始終都與天花症狀一致:十一月初八日「漿漸蒼老,盤暈赤色見退」;初九日「漸有收靨之勢,惟收靨較遲」;直到十一月十八日「痂漸脫落,滑濁漸止」,說明天花病已基本結束。

但梅毒則沒有如此明顯的急性發病過程,它發的斑疹如蠶豆大小,呈園形或略帶不規則形,初起淡紅,二至三周後呈青色或綠色,並不是臍形,與天花皰疹有明顯區別。

十一月十九日起,同治帝染上皮膚感染,這一天的脈案記載「發熱頭眩俱退,惟溫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浸流膿水……頭項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毒」,這種「痘癰」即並發的皮膚感染。二十日「痘痂漸落,發熱咳嗽俱減」,天花漸愈,乃正常現象,但「腰疼重軟,漫腫流汁……頭項、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說明形成廣泛皮膚感染的跡象;二十二日感染惡化:「潰破流汁……其餘各處痘癰有已潰而毒未凈者,有未潰而仍腫者」;二十三日雖然天花「痘痂俱落」,「惟腰間潰孔膿汁不減,紅腫不消,臀肉左右潰孔二處流汁」;以後逐日惡化,說明他幾乎沒有抵抗力。

此時,又並發壞疽性口炎,俗稱「走馬牙疳」,此病一般發生在全身性重症疾病的末期,常於短期內因全身衰竭而死亡。從同治脈案看,他全身皮膚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又並發了走馬牙疳,導致他迅速死亡。

這種病在口腔壞死部分迅速向周圍及深部發展,痛疼、惡臭。脈案記載:十一月二十九日「牙脹面腫」:三十日「面頰腫硬,牙浮口粘」;十二月初一日「面頰硬腫,牙齦黑糜口臭」;初二日「各處痘癰俱見正膿……唇腮硬腫,牙齦黑糜,舌干口臭,大便黑粘」,開始便血,死期已近;初四日「牙齦黑臭,勢恐口疳穿腮,毒熱內擾」,這一天,御醫已確診為走馬牙疳;初五日酉刻死亡。

在社會上還有一種傳說,李鎮在文章中也加以重復:「據祖父面告,同治之病經曾祖父精心治療,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後,阿魯特氏(同治皇後)來東暖閣視疾,當時載淳神志清醒……(皇後)哭訴備受母後(慈禧)刁難之苦,皇帝亦親有感受,勸她暫且忍耐,待病好之後,總會有出頭的日子。可知載淳在去世的前一天,所想的是病好之後的事,沒有預感到明天就要死了。不料(在窗外偷聽的)慈禧聽到此處正刺所忌,竟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闖入幃內,一把揪住皇後的頭發用力猛拖,一大撮頭發連同頭皮都被拉了下來,又劈面猛擊一掌,頓時皇後血流滿面,慘不忍睹,慈禧又叫太監傳杖,棒打皇後,同治大驚,頓時昏厥,從床上跌落在地,病勢加劇,從此昏迷不醒。急傳先曾祖入閣請脈,但已牙關緊閉,滴葯不進,於次日夜晚死去」。

此說未見檔案史料記載,其事有無策,姑不作評論,僅以脈案對照,可知:自十一月二十九日同治帝患走馬牙疳後,御醫們已經束手無策,脈案記載「正不制毒,症勢日進,溫補則恐陽亢,涼攻則防氣敗」,左右為難;到十二月初四日(即皇後挨打這一天)同治帝「脈息弦數無力,上唇腫木,腮紫腫硬……不能作膿,時流血水……毒熱內擾,減食少寐,理必耗傷氣血」。這樣的狀態,就不可能再經「精心治療已有起色」,「神志清醒」,還能講話更不可能有氣力「從床上跌落在地」。

總之,通過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公布的《同治進葯簿》研究,我們認為,同治帝因患天花而死,而非梅毒。

⑺ 魏瓔珞將乾隆氣吐血後,對葉天士說了句話,成功救下自己一命,說了什麼

魏瓔珞的聰慧大夥兒一直眾所周知,膽氣十足也是她的身上的發亮點。早期魏瓔珞和皇帝的互斗,一直是觀眾們的一大開心,無論是奴婢給仙樹撓癢,將暴揍仙樹排氣的客觀事實遮蓋。

或是借乾隆的車風偷天換日,將荔技宴極致舉辦,想看見乾隆被急得牙癢卻萬般無奈的模樣,也僅有寄予於魏瓔珞和乾隆的飆戲了。此次,魏瓔珞又用了一句話,將乾隆騙得手忙腳亂卻又不可以懲辦。

魏瓔珞又一次在手掌捻須卻抽身,將乾隆氣個半死不活卻又萬般無奈。那樣智勇雙全的角色,怪不得能在一次次宮界中出類拔萃,最終變成皇後呢~不清楚各位朋友贊成編編的觀點嗎?你是怎麼對待魏瓔珞和乾隆的呢?編編在發表評論等候你的回應哦!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皇帝得疥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