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阜寧有多少年的歷史

阜寧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2-23 14:44:08

㈠ 阜寧縣歷史

1.江蘇鹽城阜寧縣的由來 有幾次大的遷徙

歷史沿革 縣治阜城鎮古名黃浦,隋以前為射陽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間於射陽河軛灣處建真武廟,得名廟灣,明處時產鹽稱廟灣鹽場。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為防倭患,壘土築城,稱廟灣鎮,立縣後稱阜寧城,民國時稱城廂鎮,民主建政後稱阜城鎮。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

大海奪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陸地遂成淺水灣。海潮東退,水灣又成陸地。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線。此後,滄海變桑田,海岸線逐漸東移。

黃河奪淮後,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於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 古阜寧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

春秋戰國時,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山陽、左鄉、鹽城縣。

此後,歷朝屬山陽、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名阜寧縣,屬淮安府。

彼時阜寧地域廣闊,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雲梯關與安東毗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 民國初年,隸江蘇省淮揚道。

民國 21 年 (1932 年 ) 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區。 民國 29 年 (1940 年 10 月 10 日 ) ,建立阜寧縣抗日民主 *** ,隸淮海區。

民國 30 年 (1941) 隸鹽阜區 (1941 年 9 月 1 日,鹽阜區行政公署在阜寧縣陳集成立 ) 。同年 6 月 3 日,析縣境西南部蘇嘴、大沖、條黃等 6 鄉,與淮安、漣水各 2 個鄉建立淮 ( 淮安 ) 、漣 ( 漣水 ) 、阜 ( 阜寧 ) 邊區,隸屬淮安縣;同年 9 月,析縣境東北部 2 、3 、6 、12 區建立阜東縣;析北部 11 區和 8 區部分建立漣 ( 漣水 ) 、灌 ( 灌雲 ) 、阜 ( 阜寧 ) 邊區,後改為潮南縣,於 1942 年改為濱海縣。

民國 31 年 (1942 年 5 月 ) ,析縣境東南部射陽河以南,串場河以東的 6 、9 區及 7 區、12 區各一部分建立射陽縣。民國 34 年 (1945 年 ) ,隸鹽阜分區;同年 12 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後,隸鹽城行政區。 1983 年隸鹽城市。

2.阜寧的由來

歷史沿革

縣治阜城鎮古名黃浦,隋以前為射陽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間於射陽河軛灣處建真武廟,得名廟灣,明處時產鹽稱廟灣鹽場。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為防倭患,壘土築城,稱廟灣鎮,立縣後稱阜寧城,民國時稱城廂鎮,民主建政後稱阜城鎮。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大海奪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陸地遂成淺水灣。海潮東退,水灣又成陸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線。此後,滄海變桑田,海岸線逐漸東移。黃河奪淮後,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於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

古阜寧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春秋戰國時,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山陽、左鄉、鹽城縣。此後,歷朝屬山陽、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名阜寧縣,屬淮安府。彼時阜寧地域廣闊,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雲梯關與安東毗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

民國初年,隸江蘇省淮揚道。民國 21 年 (1932 年 ) 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區。

民國 29 年 (1940 年 10 月 10 日 ) ,建立阜寧縣抗日民主 *** ,隸淮海區。民國 30 年 (1941) 隸鹽阜區 (1941 年 9 月 1 日,鹽阜區行政公署在阜寧縣陳集成立 ) 。同年 6 月 3 日,析縣境西南部蘇嘴、大沖、條黃等 6 鄉,與淮安、漣水各 2 個鄉建立淮 ( 淮安 ) 、漣 ( 漣水 ) 、阜 ( 阜寧 ) 邊區,隸屬淮安縣;同年 9 月,析縣境東北部 2 、3 、6 、12 區建立阜東縣;析北部 11 區和 8 區部分建立漣 ( 漣水 ) 、灌 ( 灌雲 ) 、阜 ( 阜寧 ) 邊區,後改為潮南縣,於 1942 年改為濱海縣。民國 31 年 (1942 年 5 月 ) ,析縣境東南部射陽河以南,串場河以東的 6 、9 區及 7 區、12 區各一部分建立射陽縣。民國 34 年 (1945 年 ) ,隸鹽阜分區;同年 12 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後,隸鹽城行政區。 1983 年隸鹽城市。

3.阜寧縣,

阜寧縣,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

地處江淮平原中部,縣域介於北緯33°26′~33°59′、東徑119°27′~119°58′之間,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面積1438.29平方公里;人口110.9萬,轄4個街道,13個鎮,「兩區兩園一湖」。阜寧縣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

阜寧是歷史悠久的縣份。古稱黃浦,宋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縣,史載阜寧「阜明水秀,鄉坊稠密,土地肥饒,民灶輻輳」,素有「江淮樂地」之稱。

阜寧人文薈萃,人傑地靈,是著名的「散文之鄉」、「淮劇之鄉」、「雜技之鄉」、「全國建築之鄉」和「長壽之鄉」。

4.阜寧歷史高溫

阜寧縣 編輯同義詞 阜寧一般指阜寧縣阜寧縣,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

地處江淮平原中部,縣域介於北緯33°26′~33°59′、東經119°27′~119°58′之間,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面積1438.29平方公里;人口110.9萬,轄4個街道,13個鎮,「兩區兩園一湖」。阜寧縣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

阜寧是歷史悠久的縣份。古稱黃浦,宋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縣,史載阜寧「阜明水秀,鄉坊稠密,土地肥饒,民灶輻輳」,素有「江淮樂地」之稱。

阜寧人文薈萃,人傑地靈,是著名的「散文之鄉」、「淮劇之鄉」、「雜技之鄉」、「全國建築之鄉」和「長壽之鄉」。中文名稱阜寧縣外文名稱FuNing County別 名黃浦、廟灣行政區類別縣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江蘇省鹽城市、蘇北地區下轄地區4個街道13個鎮 *** 駐地新城街道電話區號0515郵政區碼224400地理位置江蘇省江淮平原中部面 積1439平方千米人 口84.3萬(常駐)方 言江淮官話洪巢片濱阜小片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著名景點廟灣八景、鐵軍廣場、白天鵝公園、金沙湖、桃花源、馬家盪等機 場鹽城南洋機場、淮安漣水機場火車站阜寧站、阜寧東站、阜寧南站車牌代碼蘇J行政代碼320923特 產阜寧大糕、碩集卜頁、板胡卜頁等地區生產總值330.62億元人民幣(2014)目錄1 歷史沿革2 行政區劃3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氣候特徵▪ 地形地貌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水資源▪ 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5 經濟概述▪ 綜述▪ 農林牧漁業▪ 工業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6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7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航空▪ 航運8 政治9 歷史文化▪ 風土人情▪ 文化遺存▪ 紅色名勝▪ 民間傳說10 社會▪ 科技▪ 教育▪ 文化▪ 衛生▪ 體育▪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11 設施建設12 城市榮譽▪ 國家榮譽▪ 江蘇省榮譽13 地方特產14 名人▪ 政界▪ 軍界▪ 文藝界▪ 學術界▪ 商界15 自然災害歷史沿革編輯古阜寧境域,海岸線在今日縣境西北部北沙一線。

淮河流經境域從北沙出海。新石器晚期,境域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春秋戰國時,境域先後為吳國、越國、楚國轄地。西漢時屬古射陽縣;晉時屬山陽縣。

金昌明年間黃河開始奪淮,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沉積於淮河出海口外,海岸線逐漸東移,境域面積日益擴大。明朝洪武年間,一批蘇州居民遷移境域。

至清朝雍正年間,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雍正九年(1731年),清 *** 劃出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40個「圖」、鹽城縣北境廟灣、草堰等19個「里」,加上廣袤的海灘,建阜寧縣,隸屬淮安府。

縣域總面積為5766.75平方公里,包括今濱海縣全部,射陽縣大部分,建湖縣、響水縣、淮安市之楚州區、漣水縣各一部分。民國初年,阜寧縣隸屬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年)隸屬江蘇省第十督察區。

廟灣古城民國29年(1940年),蘇北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阜寧縣隸屬淮海專區。民國30年(1941年)隸屬鹽阜行政區,民國34年(1945)隸屬鹽阜分區。

同年,抗日戰爭勝利,年底,阜寧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民國36年(1947年)2月隸屬蘇中行政公署第五分區,民國38年(1949年)5月隸屬蘇中行政公署鹽城行政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阜寧縣隸屬鹽城專區,1983年隸屬鹽城市。

自1941年9月起,阜東縣(今濱海縣)、射陽縣、建陽縣(今建湖縣)、漣灌阜邊區(今響水縣)相繼建立,阜寧縣面積逐漸縮小,爾後鄰縣之間又幾度調整區劃,至1956年12月,直至現在。[1]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2015年6月,阜寧縣行政區劃為溝墩鎮、陳良鎮、三灶鎮、郭墅鎮、新溝鎮、陳集鎮、羊寨鎮、蘆蒲鎮、板湖鎮、東溝鎮、益林鎮、古河鎮、羅橋鎮,共13個鎮;阜城街道、新城街道、吳灘街道、花園街道4個街道和「兩區一園一湖一港」(江蘇省阜寧經濟開發區、東益經濟區、澳洋工業園、金沙湖、阜寧港物流集聚園區)。

[2] 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阜寧縣隸屬江蘇省鹽城市,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阜寧自然風景 (80張) 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縣域介於北緯33°26′~33°59′、東徑119°27′~119°58′之間,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面積1438.29平方公里。

[3] 氣候特徵阜寧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阜寧油菜花高清大圖 (53張) 其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雨熱同季;日光充足,氣候溫和。因地處氣候過渡區,災害性天氣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洪澇、乾旱、連綿陰雨、高溫、寒潮、大霧等。

[4] 地形地貌阜寧縣域大體上呈南北向粗短左鉤形;西部高亢,向東南、向東、向東北,漸趨低窪。阜寧縣分屬3個地貌單位:白天鵝公園 (38張)縣域西部,即廢黃河以東、射陽河——沿崗河以西地區屬黃淮平原,系因黃河奪淮後,大量泥沙覆蓋而形成的黃泛區,面積為843平方公里,占阜寧縣總面積58.5%。

最西部廢黃河堆堤及灘地地面真高為8~12米,由。

㈡ 阜寧屬於哪個市

阜寧位於蘇北平原中北部,縣域面積1439平方公里,人口106萬,轄20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生態化工園)。縣域分屬里下河、沿海、淮北三個農業區。阜寧歷史悠久,古稱黃浦,宋時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建縣,素有「江淮樂地」之稱。阜寧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曾是華中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領導過抗日斗爭,當時有「北有延安,南有鹽阜」之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全縣上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大力實施以工強縣、興農富民戰略,突出工業化、城市化、體制機制創新三大重點,加快推進園區經濟、稅源經濟、環境經濟,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村經濟特色明顯先後獲得「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肉類產量百強縣」、「中國苗豬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江蘇省村民自治模範縣」、「江蘇省建築之鄉」、「中國散文之鄉」和「水產養殖示範縣」等稱號,糧食、棉花、生豬、家禽、蔬菜、果品、林木、水產品等規模農副產品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新型工業初具規模工業經濟發展較快,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和食品工業強縣,已形成紡織服裝、機械電器、醫葯食品、化工塑膠、玻璃建材等支柱產業,擁有寧富肉製品、浩源電器、五五帆布、海馬龍蝦等22個省、市級名牌產品,是全國最大的手工玻璃工藝品加工出口基地、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工業用布生產基地。先後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50多家客商企業來該縣投資興業。美國伊士曼、阿波羅公司、柏威集團,香港協鑫集團、鳴泰集團、澳洋集團、眾豪集團、星河樂器公司、德順公司,國內上市公司大亞集團、法爾勝集團、黃河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阜寧。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阜寧的城市建設掀起了兩個高潮。第一階段是1997年-2000年,投入近20億元,率先在周邊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整治和建設老城區。近兩年來,以完善提升老城、加快建設新區為重點,掀起新一輪城市建設熱潮。按照鹽城市次中心、蘇北現代化工業商貿城市,30平方公里、30萬人的總體定位,確立「開發射陽河南,建設阜寧新區,統一規劃布局,市場方式運作」的城市建設思路,以穿城而過的射陽河為軸,重點推進河南新區道路、綠化、文化中心、學校和「十里射陽河,十里風光帶」等城建十大實事工程建設,初步拉開了新城區建設框架。園區經濟迅猛發展阜寧經濟開發區2002年4月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江蘇省1996年後唯一新批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中心園、生態化工園、民營科技園「一區三園」格局。目前主要引進投入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累計進區項目122個,實際投資26.5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預計今年實現總量超百億、財政超億元的目標。生態化工園2002年10月籌建,以「綠色環保、科技興園」為宗旨,重點發展基礎化工、精細化工,污水處理、集中供氣等配套設施齊全,具備承載大化工項目的能力。已引進投入超1000萬元項目30個,園區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民營科技園依託新長鐵路二級客貨站的優勢,重點引進吞吐量大的項目,建設物流中心,創辦新興工業基地。

㈢ 阜寧縣益林鎮有多少年的歷史

歷史文化名鎮益林鎮始建於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益林鎮之名,可追溯自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避流寇之亂,江南蘇州等地百姓陸續來
益林鎮地圖
今益林一帶開墾務農,史稱洪武趕散.當時有陶益林自蘇州流遷於本地當時為山陽縣),地以人名,稱望族焉.益林鎮位於阜寧縣西南邊緣,西鄰淮安,東南接近鹽城,值射陽河大支流之末,交通極為方便.陶姓族人,佔半數以上,乃有「益林的桃子吃不得」之諺.

㈣ 關於阜寧的歷史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大海奪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陸地遂成淺水灣。海潮東退,水灣又成陸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線。此後,滄海變桑田,海岸線逐漸東移。黃河奪淮後,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於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古阜寧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春秋戰國時,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山陽、左鄉、鹽城縣。此後,歷朝屬山陽、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名阜寧縣,屬淮安府。彼時阜寧地域廣闊,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雲梯關與安東毗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民國初年,隸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北部分地區。民國29年(1940)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隸淮海區,民國30年(1941)隸鹽阜區。是年析縣境東北部分地區,建立阜東縣。民國31年(1942)析東南部分地區建射陽縣。民國34年(1945)隸鹽阜分區,是年12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㈤ 阜寧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阜寧縣位於江蘇省鹽阜平原北部,南北長 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總面積1438. 29平方公里,東與射陽縣相連,南與建 湖縣交界,西與淮安、漣水縣毗鄰,北與 濱海縣接壤。地處東經119°27』~119°58』 ,北緯33°26』~33°59』,屬北亞熱帶季風 氣候,年平均氣溫14℃,降雨量979.6毫 米,無霜期213天,全縣地勢平坦,地形 西高東低,河渠縱橫交錯,自然條件優越 ,射陽河貫穿中部,蘇北灌溉總渠橫亘西 北,204國道、鹽淮和0601公路貫通全境 ,交通方便。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 。」大海奪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 ,陸地遂成淺水灣。海潮東退,水灣又成 陸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 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 、羊寨、施庄一線。此後,滄海變桑田, 海岸線逐漸東移。黃河奪淮後,黃水夾帶 大量泥沙於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 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 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古阜寧境域 ,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春秋戰國時 ,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 亡屬楚。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 山陽、左鄉、鹽城縣。此後,歷朝屬山陽 、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 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 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 名阜寧縣,屬淮安府。彼時阜寧地域廣闊 ,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 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雲梯關與安東毗 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民國初年 ,隸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 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北部分地區。民國29 年(1940)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隸淮海 區,民國30年(1941)隸鹽阜區。是年 析縣境東北部分地區,建立阜東縣。民國 31年(1942)析東南部分地區建射陽縣 。民國34年(1945)隸鹽阜分區,是年1 2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縣治阜城鎮古名黃浦,隋以前為射陽湖入 海口,宋嘉定年間於射陽河軛灣處建真武 廟,得名廟灣,明處時產鹽稱廟灣鹽場。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為防倭患,壘 土築城,稱廟灣鎮,立縣後稱阜寧城,民 國時稱城廂鎮,民主建政後稱阜城鎮。阜 城鎮位於縣境東北部射陽河、串場河與通 榆路交匯處,至鹽城58公里,至南京277 公里。水陸交通方便,工商業繁榮,文化 、教育、衛生、體育設施較全,是全縣政 治、經濟、文化中心。

阜寧古鎮北沙和廟灣分別為淮河和射陽河 的入海口,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梁侯景之 亂,兩軍爭奪,「阜境絕煙」。陳霸先北伐 ,隋文帝伐陳,射陽湖為兩軍舟師和糧運 爭奪的要津。唐末黃巢起義,曾在喻口築 城屯兵,虎視揚州。宋時韓世忠於鳳谷築 城,練兵抗金,曾大敗金兵於廟灣、北沙 等地。明嘉靖三十六年以後,設廳、汛( 三廳七汛),分兵駐守,從未間斷。民國 初,國民革命軍北伐部隊與軍閥孫傳芳領 導的5省聯軍在阜寧反復爭奪。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期間,阜城鎮為鹽阜一帶的軍 事重鎮,因屢經戰火摧殘,使繁華古鎮成 為廢墟。射湖八景,盪然無存。

阜寧人民勤勞勇敢,富有斗爭精神和光榮 的革命傳統。明朝時倭寇多次犯境,每次 均遭軍民痛擊;清初厲豫起義,姜兼我兄 弟等熱烈響應;清末捻軍滌盪阜寧之際, 群眾奮起反抗清廷;辛亥革命時期,更有 許多志士仁人,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

民國14年(1925)5月15日,在上海的 阜寧籍工人顧正紅帶領工友一起反對日本 資本家解僱工人遭日商槍殺。接著爆發了 「五.卅」工人運動,阜寧籍工人孫小寶、 陳阿金等在黨的領導下,振臂而起,英勇 奮斗。民國16年(1927),共產黨人開 始在阜寧傳播革命火種。11月,於城廂 小學建立起第一個黨支部。民國17年(1 928) 1月,成立中共阜寧縣委。同年9 月,中共阜寧縣委創辦了《阜寧真理報》 。縣委領導農民進行抗租、抗稅、抗捐、 抗債等斗爭;工人、店員要求增加薪水, 舉行罷工、罷市斗爭,此伏彼起。民國1 7年和民國19年中共地下黨於蛤蜊港、蔡 橋等地兩次醞釀組織武裝暴動,民國27 年(1938),日軍犯境,國民黨愛國官 兵於溝墩、阜城等處作殊死抵抗,北沙等 地群眾對日軍暴行怒不可遏,鳴鑼擂鼓, 奔走呼號,集結數千人,運用土槍、土炮 、大刀、長矛、木叉、鐵鍬、棍棒,奮勇 圍攻日軍。國民黨愛國將領馬玉仁於三淤 尖抵抗日軍,戰斗中英勇捐軀。

阜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後,中共中央華中 局、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劉少奇、陳毅 、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 階級革命家,先後數年在阜寧領導華中和 蘇北的抗日斗爭,一時阜寧成了華中地區 政治、軍事領導中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 爭期間,阜寧歷經千百次戰斗、戰役,著 名的有單家港戰斗、陳集戰斗、潮河戰斗 、阜寧戰役、益林戰役等。在此期間,阜 寧人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參軍參戰, 發展生產,支援前線,作出了巨大貢獻。 全縣有11220餘名青年參軍,27萬多人次 參加支前,3700餘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 貴的青春。與此同時,阜寧人民在共產黨 和國民政府的領導下,在戰爭的艱難困苦 環境里,對社會各個方面進行革命性的改 造,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在政權 建設、文化思想建設、發展經濟等方面取 得了重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阜寧縣隸鹽城行 政區,1983年隸鹽城市。

閱讀全文

與阜寧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