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是什麼論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是什麼論

發布時間:2023-02-24 05:31:05

❶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因此歷史發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覺選定的,這是什麼觀點

神經病的觀點

❷ 材料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原理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區別於唯心史觀的一個根本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人們」是指社會的一切成員。由於各人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其他社會條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異。他們的活動,或者遵循或者
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不同的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要研究歷史的發展,必須在承認「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基礎上,探討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根本觀點出發,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些人,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們的思想動機決定歷史的發展。這種觀點不符合客觀實際,是反科學的。
唯物史觀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從而確認作為物質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創造著自己的歷史,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最終決定作用。正是他們的生產斗爭和包括階級斗爭在內的各種社會斗爭,推動歷史的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具體地說:(一)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承擔者。他們生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創造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並為政治、科學、文化等其他社會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因此,停止了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要滅亡。必須充分估計創造物質財富的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決定作用。(二)人民群眾在精神財富創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階級社會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分離,剝削階級壟斷了科學文化,勞動人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聰明才智受到很大的壓抑。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身於剝削階級、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往往成為精神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但他們的發明創造,歸根到底要以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基礎。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是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不僅如此,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科學發明、藝術創作是勞動人民親自製作和創造的,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了許多發明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直接為人類創造了重要的精神財富。(三)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通過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反對反動的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來實現。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盡管在革命斗爭中有過挫折和失敗,但它們始終是各自時代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新興的剝削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中,革命的主力軍仍是勞動者階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它爭得的。」強調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並不意味著對傑出人物作用的否定。但馬克思主義認為,偉大人物發動的重大歷史運動,不僅要考慮人心的向背,而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眾的斗爭相結合。 1)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從量上說,人民群眾是指居民中的多數;從質上說,人民群眾是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
(2)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總而言之,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同時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社會制約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不可能離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創造歷史。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要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些條件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精神條件。
①經濟條件的制約。廣義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力發展狀況不同,人們創造歷史的作用不同,生產關系制約著人們的歷史活動。
②政治條件的制約。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大不相同。在階級對抗的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極大地被抑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義。
③精神條件的制約。人民群眾掌握科學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

❸ 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這一命題表明( )

ABD
A---因為人是這個社會的創造者和支配者,人因為在社會上有這種關鍵的地位而是社會的主體,同時也是自己創造了自己的歷史。
B-就像我們個人在做每件事都要有目標一樣,我們因為目標而產生了做事的動力,這些動力有督促我們完成了我們的事情。又因為目標的不同而產生了而產生了我們所做事的不同性質。這些我們所做的事和事得不同性質就形成了我們的歷史。
C,由於歷史是復雜的,我們周圍的所有事並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他有我們的努力,周圍的環境,還有其他我們未知的因素在裡面,同樣歷史的發展也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
D--一般來說,一個單位的紀律是在人們遵守它的前提下實現的,而人們的自覺遵守則會讓它的存在更加完美,因而,我們自己的歷史規律也通常是在我們自己的自覺尊敬它且不違背它的前提下實現的。

❹ 材料分析題:舍英雄幾無歷史;人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只有人民才能創造世界的歷史

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創造作用,把個別傑出人物誇大為主宰歷史的唯心主義歷史觀。英雄是同人民群眾相對應的歷史觀范疇,通常指傑出人物。有的場合也泛指對歷史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如帝、王、將、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社會歷史理論都無視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間接地宣揚英雄創造歷史的觀點。

主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 主觀唯心主義者把歷史的發展看作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和帝王將相的意志、品格、才能決定的,認為人民群眾不過是消極、被動的「惰性物質」,是少數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隨者。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梁啟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在他看來,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英國的T.卡萊爾(1795~1881)認為:全世界的歷史「實際上都是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偉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質的結果」,「這些偉人的歷史真正構成了全部世界歷史的靈魂」。英雄史觀在德國哲學中有著深厚的基礎,19世紀德國青年黑格爾派中的一些人把具有「批判的頭腦」的個人看作是歷史的創造者,如鮑威爾,B.就說,「批判」是絕對精神,而他自己就是「批判」。在他們那裡,「改造社會的事業被歸結為批判的批判的大腦活動」。他們認為,只要少數傑出人物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歷史馬上就會改觀。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德國產生了尼采,F.W.的「超人」哲學。尼采認為「超人」是歷史的主宰者,沒有「超人」就沒有歷史,而人民群眾則是「奴隸」和「畜群」,是「超人」用以實現其意志的工具。這種哲學後來成了法西斯主義獨裁政治的思想武器。

客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 某些客觀唯心主義者的歷史觀也帶有英雄史觀的色彩,黑格爾,G.W.F.雖然認為,歷史不是個人隨心所欲的結果,而是由某種客觀精神決定的,但他又認為偉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把拿破崙(1769~1821)稱為騎在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認為這些偉大人物是為了滿足世界精神對於發現自己、實現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創造歷史的。他雖然看到沒有人民群眾,即「進行再生產的個人」,社會生活不能繼續下去;但他又認為,群眾只是一群無定形的東西,他們的行動完全是自發的、無理性的、野蠻的、恐怖的,而偉大人物的優越性就在於他能知道和表述絕對意志,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幟下,他就是人們的上帝。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提出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但是他們所說的社會環境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這樣,社會的發展仍然決定於少數具有思維理性的立法者,即開明君主一類的「偉大天才」人物。

英雄史觀存在的根源 英雄史觀在社會歷史發展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會的、階級的和認識的根源,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但他們的力量和智慧總是集中地體現在他們的代表者——領袖人物的活動中,並在領袖人物的領導下從事歷史的創造活動。當人們看不清隱藏在領袖人物行為的動機背後的、推動一個民族或階級行動起來的物質動因時,他們就會把個人看作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

在剝削制度下,少數統治者憑藉權勢和所能支配的物質力量,可以在歷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記,而創造歷史的勞動群眾則處於受剝削、被壓迫的地位,他們創造歷史的能力和作用的發揮,受到極大的壓抑和限制,他們作出的貢獻往往被湮沒,有的成果則為統治階級所竊取。

剝削階級的思想家出於階級的偏見,總是把歷史說成是帝王將相創造的,極力貶低人民群眾的作用,以此欺騙和蒙蔽人民群眾,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與唯物史觀的根本區別 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觀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是否承認個別傑出人物的作用,而在於如何回答誰是歷史發展中的決定力量。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闡明了人民群眾和個別人物的關系,使被顛倒了的歷史重新顛倒了過來。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英雄史觀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斷出現,如存在主義主張少數領袖人物所體現的神秘化了的個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歷史發展的支配力量,認為「負責的個人是社會變化的先鋒

❺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是屬於什麼哲學傾向並說明這種支持汽車的內容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是屬於唯物歷史主義哲學觀點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首先就是物質資料生產者的歷史、勞動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社會前進的決定力量。它不否認每個參加歷史運動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作用,但各種不同的人由於種種不同的條件,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❻ 如何理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作用的客觀性和復雜性論斷的科學根據.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不能任意地創造歷史.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03頁)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些社會歷史條件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經濟條件即現實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狀況以及歸根到底由此決定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條件.人們既不能任意地選擇這些條件,也不能在自己所處的條件下隨意地創造歷史,而只能首先適應和接受這些條件,以此作為自己活動的起點.這並不是說,人們在現實條件下是消極被動、無能為力的.適應和接受現存的條件正是為了在此基礎上,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更好地發揮自覺能動性,積極推動歷史前進,表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隨意的.
由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到社會歷史的制約,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和實際結果是不同的.
歷史上的奴隸階級和農民階級是他們時代的歷史創造者,他們的斗爭動搖或摧毀了統治階級的經濟基礎.但由於他們不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不能提出並建立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因此,他們雖然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成為社會的主人.
無產階級同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他們在本階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下,團結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不僅能夠推翻舊世界,而且能夠建設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新世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掌握了生產資料和國家政權,成為新社會的主人.社會主義制度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也不能隨心所欲,而仍然受到現實條件的制約.人民群眾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發揮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大作用.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進入自覺地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時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將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但從實際出發仍是人們所必須遵循的准則.

❼ 唯物史觀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內容即為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唯物史觀是歷史唯物論,在馬克思哲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列寧稱歷史唯物主義為 「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區別於唯心史觀的一個根本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人們」是指社會的一切成員。

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根本觀點出發,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些人,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們的思想動機決定歷史的發展。這種觀點不符合客觀實際,是反科學的。

唯物史觀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從而確認作為物質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創造著自己的歷史,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最終決定作用。

正是他們的生產斗爭和包括階級斗爭在內的各種社會斗爭,推動歷史的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❽ 人人創造歷史這個觀點的實質是什麼

人人創造歷史,將「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兩個正確的命題混淆起來了.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是針對個人而言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則是針對整個社會而言的.而「人人創造歷史」沒有意識到獨立的個體人與人民群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理所當然的認為,每個人都創造整個社會的歷史,將會形而上學和英雄史觀.
並且,有些反社會發展方向而前行的人的某些行為,不僅不能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會阻礙社會的發展,他們更不可能「創造」歷史.
所以人人創造歷史是錯誤的命題.

❾ 2014考研政治馬原理唯物論重要考點分析

2014考研政治馬原高頻考點精解——馬原理唯物論重要考點分析
一、物質觀
(1)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的含義
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關於世界本原和統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對「物質」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是區分唯物主義三種形態的重要依據。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依據對自然現象的籠統直觀,把物質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實物。這是一種天才的猜測、但缺乏科學依據,過於簡單化。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根據當時自然科學關於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的認識,把物質歸結為原子,認為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共同屬性。這種概括雖然有了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混淆了自然科學物質結構概念同哲學物質范疇的區別,經不起自然科學發展的檢驗,也經不起唯心主義的進攻,尤其是不能說明社會生活的物質性。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從無限多樣的物質現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從哲學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規定。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的基本內容集中體現在恩格斯和列寧的下列論述中。早在19世紀80年代,恩格斯在總結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發展成果的時候就指出:「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這就是說,物質這個名詞是一種簡稱,「我們就用這種簡稱把感官可感知的許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屬性概括起來」。這樣就明確指出了哲學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關於具體的物質形態和物質考研鑽石卡結構的概念之間共性與個性的關系。20世紀初,列寧對物質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學的規定:「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繫上來把握物質的。物質范疇是對物質世界多樣性和統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學概括。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2)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的理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概念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
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從與意識的對立統一關系中去把握物質、規定物質,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世界本質的觀點的根本特點。列寧對物質作出了最本質的規定,指明了物質對於意識的獨立性、根源性,意識對於物質的依賴性、派生性。因為意識不過是物質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脫離的,意識不可能成為世界的另一種本原。
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物質這一客觀存在是可以認識的對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的東西,不存在不可認識的東西。未知世界與已知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認識將會不斷擴展和深化。
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主張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學物質范疇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聯系,又把它們區別開來,從而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
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把實踐納入對物質的理解,既把物質范疇拓展到社會歷史領域,又深化了對自然物質的理解,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二、意識觀
(1)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從其起源來看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作為一種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再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最終發展為人類的意識。
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的產物。社會考研鑽石卡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可能,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的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展。
(2)意識的本質
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
三、運動觀
(1)物質與運動
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恩格斯說:「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將導致形而上學。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旅遊管理考研有它的物質主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
(2)運動與靜止
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又有某種暫時的靜止,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運動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只有把握了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才能正確理解物質世界及其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才能理解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四、時空觀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與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
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物質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純粹」時間和空間,也沒有離開時間和空間的物質運動。具體物質形態的時空是有限的,而整個物質世界的時空是無限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是相對的。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五、實踐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吸取了哲學史上關於實踐概念的合理因素,旅遊管理考研正確地闡明了實踐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創立了科學的實踐觀。這一實踐觀不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而且闡明了實踐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的基礎。
1.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實踐的本質含義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2)實踐的基本特徵
①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構成實踐活動的諸要素,即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對象(客體)和實踐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觀實在,實踐活動本身及其結果也是外在於人們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實踐的水平、廣度、深度和發展過程,都受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客觀規律的支配。所以,實踐是區別於人的意識活動的客觀物質活動。
②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體現了自覺的能動性
人具有理性思維,所從事的是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的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只有這種人的自覺的、能動的活動才具有真正的實踐的意義。
③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並受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隨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3)實踐的基本形式
①生產勞動實踐,也就是處理人和自然之間關系的活動,即物質生產活動。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實踐活動的根本前提。
②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即人們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活動,在階級社會主要表現為階級斗爭的實踐。
③科學實驗,它是從生產實踐中分化出來的,是專門為了認識世界而進行的探索性和准備性活動。此外,藝術和教育活動也與科學實驗一樣,屬於以生產精神文化產品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創造實踐。
上述各種形式的實踐都內在地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意識的關系,包含著物質變換、活動交換和觀念的轉換。
2.實踐與人的存在
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決定了實踐在人類生活中具有基礎和根本地位,實踐構大學考研成了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
(1)實踐是人所獨有的活動
作為實踐主體的人並非是純粹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而是社會的人。勞動實踐不僅創造了人,形成了人類特有的本質,而且,只有在實踐中,人類的本質力量才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確證。
(2)實踐集中表現了人的本質的社會性
人不僅在實踐活動中把自己從自然界中提升出來,使自然界成為自己的對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發展著多方面的社會需要,也就有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人的一切社會關系都是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實踐創造出了人之為人的一切特徵,決定著人的本質的社會性。
(3)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對象性的活動
實踐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並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識、能力等本質力量對象化為客觀實在,創造出一個屬人的對象世界。這種改造世界的對象性活動便構成了人的物質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人類自身。總之,實踐是人類不同於動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會生命的特殊運動形式,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3.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物質世界出現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區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存在的兩種不同形態。這里說的自然界是指獨立於人的活動或未被納入到人的活動范圍內的客觀世界,其運動變化是自發的。人類社會是人們在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動形成的各種關系的有機系統。它是在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上隨著人類的產生而出現的。人類社會與人的活動不可分離,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是人的對象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具有客觀實在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是構成人類社會客觀現實大學考研性的自然基礎。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了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自然界,不斷改變著自然界。因此,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
4.人與自然的關系
自從人類產生以後,自然界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以新的形式,延續自己的存在和發展。通過勞動,人類具有了自己的實踐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個有著自身特殊發展規律的部分。在實踐中,人把自然界既作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又作為自己生命活動的對象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實踐使人從統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來之後,就從總體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賴於自然和社會的物質運動規律。因此,通過勞動實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它們的和諧統一,便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永恆主題。如果人類不保持自身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那就會危及自身的生存發展。當今世界出現的生態、環境、人口、資源等全球危機問題,並不單純是自然系統內平衡關系的嚴重破缺,實際也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對人進行報復」以及「人類同自然的和解」問題。馬克思也認為,應當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變換。實踐的規律與人類不斷自覺遵循物質世界的規律是一致的。正確的實踐觀點是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人與自然統一的關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
5.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最後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終的科學說明。馬克思主義確認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就是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也就是把社會生活「當作實踐去理解」。社會生活是對人們各種社會活動的總稱,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
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物質世界的社會性活動。實踐內在地包含三重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其自身意識的關系,而這些關系又構成了基本的社會關系,即物質的社會關系和思想的社會關系。實踐以濃縮的形式包含著全部社會關系,成為社會關系的發源地。
(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旅遊管理考研本領域,即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在整個社會生活過程中,物質生產實踐具有基礎和決定作用。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社會發展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的過程。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物質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造社會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構成了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總之,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推動社會運動的力量是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實踐既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也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現的本質特性。
【習題精練】
一、單選題:下列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圍變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 )
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統一性
C.物質和意識何者更為重要 D.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
2.最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現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 )
A.客觀性 B.有限性
C.相對性 D.一維性
3.「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個命題表明( )
A.意識是人腦中特有的物質
B.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觀念的東西和物質的東西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D.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二、多選題:下列每題給出的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關於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 )
A.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並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
2.意識和物質的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其對立便是相對的。這是因為( )
A.意識根源於物質
B.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C.意識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D.意識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3.「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一觀點表明( )
A.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B.意識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
C.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D.觀念的東西同物質的東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物質與意識對立的絕對性只有一點,即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超出這個范圍,物質可以轉化為意識,二者之間的對立只有相對而言的意義。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選項A。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時間相對性。
時間作為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和物質運動不可分,時間具有相對性和絕對性,題目中原子處於不同速度下其自身的時間會有不同,這是時間相對性的表現。故答案為選項C。
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的本質的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的能動反映,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意識本質問題的根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觀念、意識「不外是」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所謂「改造過」,指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信息進行了能動的加工,意識、觀念是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即意識具有主觀反映性的特徵,本身並不是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列寧語)。因此正確選項是旅遊管理考研D。選項A把意識看成「人腦中的特有的物質」,是19世紀中葉歐洲某些庸俗唯物主義者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否認了意識的主觀反映性特徵。選項B把人腦看成意識的「源泉」,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意識的「源泉」是實踐和客觀物質世界,人腦則是意識的思維器官,它不能憑空產生意識。選項C否認了意識和物質之間反映和被反映的本質區別。因此,A、B、C都應排除。正確答案是選項D。
二、多選題
1.【答案】A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本質。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展開來有二層含義:一是說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說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能動的反映。因此馬克思概括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腦並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所以A、D兩項是正確選項。B項忽視了意識反映事物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錯誤選項。虛幻的觀念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所以選項C說法錯誤。
2.【答案】AB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統一關系。
這道試題的出處是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的第三章,原文是:「當然,就是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里,僅僅是在承認什麼是第一性和什麼是第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這種對立無疑是相對的。」列寧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最為廣泛的哲學范疇,給物質下定義,必須從與意識的關系這個角度來下,「除了指出它們之中哪一個是第一性的,不可能,實質上不可能再下別的定義。」因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在這個范圍內,兩者的對立是絕對的,即無條件的、不能改變和顛倒的,否則,就不能堅持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但是,一切對立都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不例外。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具有相對性,是因為意識根源於物質,是物質的產物;萬學海文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總之,物質和意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具有同一性。如果否認這一點,就會陷入二元論或不可知論、形而上學唯物論。因此,正確選項是A、B。選項C認為意識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屬於「凡是物質都有意識,萬物都有靈魂」的「物活論」觀點,否認了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選項D認為意識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即意識與物質從來都是並存的,否認了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也不了解意識是對物質的主觀反映,否認了意識同物質的原則區別,屬於庸俗唯物主義思想。
3.【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題乾的引文是馬克思關於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著名科學論斷。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離不開物質的,但又是不同於物質的精神現象;所以,E項是錯誤的。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但不是意識的源泉,所以A項是錯誤的。意識是人腦這一特殊物質的機能,但不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所以,B項也是錯誤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是主觀與客觀的同一,意識是客觀事物反映在主觀中的映象,即「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意識同物質具有同一性。所以,選項C和選項D都是正確的。

閱讀全文

與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是什麼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