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絲綢之路距今有多少年了
絲綢之路主要是從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開始的,也就是2146年左右了
❷ 絲綢最初出現距今約有多少年
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了。有一種說法,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了紡織工具。
1998年河南滎陽青台遺址的一次考古中,發現了距今約5500年的絲綢碎片。
1958年考古發現,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
考古發現,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距今有4700多年歷史。
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絲線、絲帶、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並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
❸ 絲綢有多少年的歷史
絲綢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由於其編制技術在當時是一種復雜的工藝,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澤備受人們的關注,因而絲織品成為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國際貿易物資。最早絲綢織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絲綢業的快速發展令絲綢文化不斷的從地理上、社會上滲透進入中華文化。並成為中國商人對外貿易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高級物品。
起初中國嚴密控制著絲綢織造業和養蠶業的技術流傳,並禁止其流向外國。但朝鮮則在中國移民的協助下,與前200年成功實現養蠶技術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與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實現養蠶。不過羅馬帝國則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蠶種並發展養蠶技術。
(3)現在最古老的絲綢大約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絲綢業優勢與差距並存。中國絲綢出口企業主要以量的增長來爭奪國際市場份額,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絲綢市場價格的混亂。由於出口價格連年下滑,而今絲類及其綢緞出口價格只相當於十年之前的50—60%。
實際上,中國絲與綢的出口長期陷於量升價跌的怪圈。雖然中國絲綢業擁有原料生產供應方面甚佳的有利條件,但在國際上卻一直沒有知名度頗高及市場佔有率可觀的品牌,國際上對中國絲綢的客觀評價仍滯留在中國的坯綢只有經過義大利後處理或法國精加工之後,方能榮登高檔時裝服飾之列。
絲綢文化
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對促進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絲綢以其卓越的品質、精美的花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於世。幾千年前,絲綢從長安沿著絲綢之路傳向歐洲,所帶去的不僅僅是一件件華美的服飾、飾品,更是東方古老燦爛的文明,從那時起,絲綢幾乎就成為了東方文明的傳播者
❹ 絲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絲綢是從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開始有的。
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但現實中絲綢究竟是何時被發明尚具爭議。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真正能夠說明蠶繭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發掘到的半個蠶繭。據考古學家李濟和昆蟲學家劉祟樂的研究,斷定為桑蠶繭。繭殼長約1.36厘米,幅寬約1.04厘米,是用銳利的刀刃切去了繭的—部分。西陰村所處的時代為仰韶時期(距今約5600—6000年),為人們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實物。
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了紡織工具,藉此可以推斷絲綢的使用至少不遲於良渚文化。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的考古發現,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
(4)現在最古老的絲綢大約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絲綢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由於其編制技術在當時是一種復雜的工藝,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澤備受人們的關注,因而絲織品成為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國際貿易物資。最早絲綢織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絲綢業的快速發展令絲綢文化不斷的從地理上、社會上滲透進入中華文化。並成為中國商人對外貿易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高級物品。
起初中國嚴密控制著絲綢織造業和養蠶業的技術流傳,並禁止其流向外國。但朝鮮則在中國移民的協助下,與前200年成功實現養蠶技術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與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實現養蠶。不過羅馬帝國則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蠶種並發展養蠶技術。
唐代的絲綢貿易十分發達,陸上絲綢商道更多採用一條偏北迂迴的道路。海上絲綢之路也在這一時期興起,絲綢產品通過東海線和南海線,分別輸往朝鮮半島、日本和東南亞、印度乃至由阿拉伯商人傳播到歐洲。絲綢貿易的興盛導致了絲綢技術的外傳,至7世紀,東起日本,西至歐洲,西南到印度均有絲綢生產,基本奠定了日後蠶絲產區的格局。
❺ 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 絲綢之路有2000多年的歷史
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地中海之間重要的國際貿易路線,也是世界上最早最重要的東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現在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絲綢之路」一詞在狹義上指的是西漢時期形成的古代陸路貿易路線,這條路線從西安延伸到中亞、西亞甚至到歐洲,沿途共有33個歷史遺址,其中22個分布在陝西、河南、甘肅、新疆等地,使這些地區在外交、商業和文化方面有更好的交流。
從公元前2世紀到14世紀末期,一條偉大的貿易路線起源於東方的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在西方的地中海結束,將中國與羅馬帝國聯系在一起。因為絲綢是在這條路上行駛的主要貿易產品,它在1877年被著名的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命名為「絲綢之路」。這條古老的道路不僅流通貨物,還交換了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臘和羅馬燦爛的文化,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帶到國外的同時,又將西方的宗教引入了中國。
這條路線是在西漢時期由張騫開辟的,在漢朝期間逐漸形成了貿易路線,隨著唐朝的建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這條著名的貿易路線達到了歷史上最繁榮的階段,到了元朝時期,它經歷了最後的繁盛時期。
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人在最重要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上留下了的痕跡,包括著名的外交官班超、將軍班勇以及和尚玄奘,他們穿過荒涼的沙漠和戈壁,經過了兇殘的大草原,穿過寒冷的帕米爾高原,完成他們的使命或實現他們的信仰。
❻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可追溯到多少年前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後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元明,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漢書》中對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記載:
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為貫頭。男子耕農,種禾稻、紵麻,女子桑蠶織績。亡馬與虎,民有五畜,山多麈麖。兵則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為鏃。自初為郡縣,吏卒中國人多侵陵之,故率數歲一反。元帝時,遂罷棄之。
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余,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厓相類。其州廣大,戶口多,多異物,自武帝以來皆獻見。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所至國皆稟食為耦,蠻夷賈船,轉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殺人。又苦逢風波溺死,不者數年來還。大珠至圍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輔政,欲耀威德,厚遺黃支王,令遣使獻生犀牛。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雲。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
❼ 絲綢歷史有幾千年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考古發現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
❽ 絲綢之路已有幾余年的歷史
絲綢之路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於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❾ 古絲綢之路有幾千年的歷史
在公元前2世紀到1世紀這近300年中,絲綢之路才成型,到現在已經有大約2000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