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觀念與歷史屬於人與歷史的關系嗎
含義
是人類(包括個體人以及人類群體)對自身歷史的一般看法。人類自產生伊始,就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當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就會對自己所經歷的自然歷史過程,特別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進行思考,由此產生的看法即為歷史觀念。[1]
解釋
而所謂一般看法,是說歷史觀念通常並不指那些片斷的、支離破碎的、個別零星的對歷史的看法,而往往是對歷史的總進程,特別是對紛紜的歷史表象背後的深層因果所進行的哲學分析,是對人類歷史總體,而非某個地區、民族或國家的歷史的總體看法。因此,在概念上,它不同於歷史認識。一般來說,歷史觀念的產生是人類精神覺醒的體現,因此,文明的產生是其大背景。但是,歷史觀念一經產生,就絕非人人一致的,就是說,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利益集團的人可能會有迥然相異的歷史觀念。比如古希臘的史學家把歷史看作是循環的,而中世紀的神學史學家把歷史看作是上帝意旨的體現,是上帝精神表演的舞台,而在黑格爾那裡,這個上帝變成了「絕對精神」。
馬克思主義者則將人類歷史看作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史和物質資料的生產史,把人類歷史看作是無限豐富、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把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視為階級斗爭的歷史。一般來說,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甚至神學傢具有較為豐富、系統的歷史觀念,但這並不是說,其他人,甚至廣大人民群眾完全沒有歷史觀念,只是因為長時間以來,通過文字流傳下來的大多是著名思想家的作品,而廣大人民的思想湮沒不彰;而另一方面,統治階級的歷史觀念則給廣大人民以深刻影響。
意義
總之,在迄今為止的思想史上,存在過唯心主義的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也有過二元論的或多元論的歷史觀,有靜止的、循環的歷史觀,也有辯證的、發展的歷史觀。作為一種歷史觀念,一般都要回答歷史是什麼的問題、歷史發展的動力或決定因素是什麼的問題、歷史的創造者問題,都要對人類歷史的發生、發展甚至衰亡的問題給予解釋,都要探討歷史發展的道路及其發展趨勢的問題,探討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問題等。可以說,一種歷史觀念往往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B. 歷史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漠視甚至否定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文化的發展就會失去根基。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傳統文化必須注入新的時代內容,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
3、就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C. 世界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相互性及其理論上的內在互動關系原理於實踐應用分別是什麼
中國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1 分裂走向統一
2 權利由地方逐漸集中收歸中央
3 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800年一興衰
從西元前1100到前220的周,是一個周期
從西元前220到西元590的 漢 三國 兩晉 宋 齊 梁 陳,是一個周期
從西元590到西元1370的 隨 唐 五代 兩宋 蒙古元,是一個周期
從西元1370到現在(恐怕要到2170年)的 明 滿洲清 民國 解放後,是一個周期。
每個周期都是先興盛,後衰亡。
D. 馬克思是怎樣論述歷史發展多樣性與統一性的辯證關系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多樣性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及其意義。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與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實踐作為考察精神和物質關系問題的基礎,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83頁)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運動京戲化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既唯物地又是辯證地解決了人的認識的內容、來源和發展過程的問題。它認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而這種主觀和客觀辯證統一的實現都必須通過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來源於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因此,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辯證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就座,是無產階級政黨中戰略和策略的理論基礎,是無產階級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學地認識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辯證唯物主義
馬克斯、恩格斯所創立的關於用辯證方法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從它的本質來講是物質的,物質按照本身固有的對立統一規律運動、發展,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存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
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斯、恩格斯所創立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發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觀。
E. 歷史觀是什麼意思
歷史觀別名社會歷史觀,很多人對歷史觀了解不多?以下是關於什麼是歷史觀的內容介紹。
1、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2、 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
3、 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以上的就是關於歷史觀是什麼意思的內容介紹了。
F. 什麼是歷史什麼在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如何辯證的看待英雄與歷史的關系
1.在狹義上是指人類在過去的某些特定的時段所發生的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
廣義上是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包括了很多自然的發展。
2.人類的發展推動了歷史的前進。比如,夏禹的家天下,開創了中國2000餘年的封建歷史。哥倫布的航行,奠定了後來的殖民時代。英國的革命,將資產階級推向了統治階層。瓦特的蒸汽機,開創了璀璨的近代科技文明。
3.時勢造英雄。只有在特定的時期,才有可能龍蛇並起英雄輩出。可以,看到在歷史的長河中,所謂的盛世皆是文風盛而武力衰。而所謂的動盪年代,往往豪傑輩出,文有稱雄之人,武有稱霸之士。
以上,皆是我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所提出的個人觀點。權威性不強。
G. 歷史觀是什麼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等。
(7)歷史發展觀點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
唯心史觀不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總是將少數英雄、帝王當作社會歷史的主人。唯物史觀並不否認少數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但認為社會歷史的真正主人是廣大人民群眾。
唯心史觀這兩個缺陷是相互聯系的:把人們的思想動機看作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就必然認為少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否認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歷史觀
H. 如何理解歷史發展的兩個向度之間的辯證關系
兩個歷史時期是指:1978年前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78年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是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艱辛探索、取得的寶貴經驗和鞏固的社會、政治制度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說,兩個歷史時期是相互函接,承前啟後,不斷發展的關系。
I. 怎樣理解歷史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1.歷史觀與方法論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都屬於認識論的范圍,統一在如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從馬克思主義來說,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
2.方法論和歷史觀的根本區別在於,歷史觀主要解決社會歷史「是什麼」的問題,包括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其中科學的歷史觀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決定了怎樣看待過去,怎樣根據過去評價現在和未來。而科學的方法論是指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
3.歷史觀與方法論都屬於認識論的范圍,統一在如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其中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1)《資本論》是馬克思畢其一生精力寫就的一部偉大的經濟學哲學著作,它同時也是一部科學方法論的巨著。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始終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批判的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創立了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唯物主義辯證法。通過深入學習《資本論》,概括總結其中的方法論的精神實質,對於我們深刻反思和總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就是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過程,它在理論體系的內容結構上、哲學的主題和研究對象上、哲學的本質特徵和使命上,都具有和以往不同的特點,屬於哲學發展的飛躍。
(3)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 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 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 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 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 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 近代哲學的歷史觀用「人」 的觀點解釋歷史, 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 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 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 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 。 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 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 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 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4)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 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 亦稱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觀點是歷史發展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這種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5)掌握了唯物主義歷史觀,就能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自覺應用於引導國家和社會發展。
J. 歷史:思想變革與歷史發展的關系
舉一個生動而又不是很恰當的例子,比如你要去吃飯,你為什麼要去吃飯?因為你餓了,你從不餓到餓是一種思想變革,你餓了之後去吃飯了,是餓這種思想推動著你去吃飯!而當你吃完飯之後,你又不餓了,說明你的思想又變革了,這是吃飯帶動了你的思想變化!
所以,歷史的發展是以思想變革為前提的,思想變化不了,進步不了,作用不到人身上,人沒思想,歷史不會發展,當歷史發展了,為人們提供各項條件,人們的思想的會多是多樣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