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射鵰英雄傳》講的是哪個朝代
《射鵰英雄傳》講的是宋朝。
《射鵰英雄傳》是作家金庸的作品,南宋年間,隨丈夫楊鐵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卻害得丈夫和義兄郭嘯天兩家家破人亡,郭嘯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遺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幫幫主洪七公傳授絕技降龍十八掌,更贏得心上人蓉兒芳心。
縱觀射鵰英雄的成長之路,郭靖與黃蓉二人的合作是力量與智慧的結合,逐漸漫延成一個首尾相連、因果相應的一張武林英雄成才圖譜,兩個主人公的名字郭靖和楊康即是代表勿忘靖康之恥。
《射鵰英雄傳》作品賞析
該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
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② 《射鵰英雄傳》說得是宋朝哪個年代的故事
《射鵰英雄傳》說的是宋朝慶元五年(1199年)至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的歷史故事。《射鵰英雄傳》中的宋朝皇帝是宋理宗趙昀和宋寧宗趙擴。
1、《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是以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2、趙擴(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即宋寧宗(1194-1224年在位),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紹熙五年(1194年),被立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趙擴在韓侂胄、趙汝愚等大臣的擁戴下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慶元」。
嘉定十七年(1224年)9月18日寧宗駕崩於臨安宮中的福寧殿。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上謚號為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3、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寧宗死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
(2)射鵰英雄傳是歷史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射鵰英雄傳》中頌揚了質樸厚道的平民英雄郭靖。在蒙古長大的漢人郭靖,不願做大將軍、大元帥和金刀駙馬,而冒險出走南歸,並與黃蓉共同死守襄陽重鎮,協力擊退蒙古的圍攻。
在《射鵰英雄傳》的結尾,郭靖與成吉思汗有過一段對話,很明確地表達了金庸的觀點。雖然成吉思汗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功業蓋世,然而卻並不是真正的英雄,並不是真正的可以為當世敬仰並為後世追慕的大英雄。
反而是郭靖這位出身草莽、行走江湖的布衣,才是一位真正為民造福、愛護百姓的大英雄。用一部武俠小說來進行這樣的歷史思辨,才使得這部《射鵰英雄傳》格外的沉重深刻、意義非凡。
其次,嚴厲痛斥了南宋權相秦檜、韓侂胄、史彌遠之流私通外敵、禍國殃民的罪行,贊揚了岳飛抗金保江山的高風亮節。《射鵰英雄傳》第一回的文字就浸透著一種悲憤的激情,為全書奠定了基調。「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最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暴政下的平民的痛苦生活,鞭撻了貪官酷吏賣國賊的橫征暴斂,謳歌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武俠小說,然而,它與一般的武俠小說的不同之處是它有著其他武俠小說所不具備的歷史真實感及憂國憂民之情懷。小說的開頭與結尾就充滿了一種「亂世之苦難」及「英雄之真義」的歷史真實感及其深刻的思想性。
③ 《射鵰英雄傳》是哪個朝代
《射鵰英雄傳》是南宋時期。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老先生的一部巨作,包括《鐵血丹心》、《東邪西毒》、《華山論劍》、《神鵰俠侶》,這部小說的歷史年代背景則是「靖康之恥」之後的南宋。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開封),將宋徽宗、欽宗及後妃、皇族3000餘人解往金國,史稱「靖康之恥」;同年,宋高宗趙構在臨安稱帝,史稱南宋。丘處機取靖康二字作為郭靖和楊康的名字即表明了歷史背景。
創作背景
據金庸自述:寫《射鵰》時,他正在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和導演,這段時期中所讀的書主要是西洋的戲劇和戲劇理論,所以小說中有些情節的處理,不知不覺間是戲劇體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療傷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劇的場面和人物調度。
《射鵰英雄傳》曾作過不少改動。金庸在修訂時刪去了一些與故事或人物並無必要聯系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凶等等,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將她與穆念慈合二為一,同時也添加了一些新的情節,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