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理解社會歷史過程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前進性和曲折性
社會歷史過程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
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漸進與飛躍的統一,即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社會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在量變階段,社會面貌總的說是穩定的,表現出自身發展的連續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質變、飛躍,新質代替舊質,漸進性過程「中斷」,表現出發展的非連續性。發展史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只有不間斷的量的積累,才有間斷性的質的飛躍。
堅持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對於我們正確把握歷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聯系和區別,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毛澤東說:「我們反對革命隊伍中的頑固派,他們的思想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而前進,在歷史上表現為右傾機會主義。
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爭已將客觀過程推向前進了,而他們的認識仍然停止在舊階段。
我們也反對『左』翼空談主義。他們的思想超過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則把僅在將來有現實可能性的理想,勉強地放在現時來做,離開了當前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前的現實性,在行動上表現為冒險主義。
社會歷史過程的前進行和曲折性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新事物否定舊事物,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有所拋棄、有
所發揚,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辯證的否定。舊事物中積極的東西作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經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個周期之後,第三階段的食物擊中了前兩個階段食物各自的積極因素,成為更高級、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
然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矛盾雙方斗爭此消彼長或次長比的復雜性,由於人們認識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復性,決定了事物的前進運動並不是直線的,而是曲折的、迂迴的,表現為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列寧說,歷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樣筆直又筆直。毛澤東說:「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動的道路一樣,總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
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歷史觀,既要反對歷史循環論,又要反對歷史直線論。堅持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歷史辯證法,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同時在實踐中自覺走曲折前進的道路。
Ⅱ 為什麼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這個是唯物辯證法裡面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即三大規律當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它的基本意思是說:事物總的發展趨勢是向前的,但是道路卻是曲折的,沒有一番風順的!!
一個新事物剛剛誕生時,力量肯定弱小,而它要發展要成熟要成為主導型的力量肯定會有同黑暗的舊勢力有一個長期的斗爭過程才能取勝,因此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世界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定要取代舊事物,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潮流。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是如此,因為新生事物要戰勝舊事物其過程將會相當的漫長,期間所遭遇的阻力數不勝數。
阻力當然是黑暗的舊勢力了,一般是那個時代占據統治地位而又相當陳腐的一些勢力,就比如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必將被資本主義取代一樣。推動力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是人民群眾,他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也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
唯物辯證法簡介
唯物辯證法 即「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疇,而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