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慷慨悲歌話易州,保定易縣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呢
一、易州戰略評價易州控據西山(指易縣西邊太行山),指顧燕(今北京周邊)、代(今蔚縣一帶)。
東下則岐溝(即岐溝關,在今涿州)、督亢(戰國燕的膏腴之地,荊軻持督亢圖刺秦王)不可為固。
西出則飛狐(太行八陘之一,即飛狐陘)、雁門(指雁門關,在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不足危險也。
隋 上谷郡
唐復稱易州(開元十四年(726年),置高陽軍於城內),天寶初(742年),改稱上谷郡。乾元初(758年),復稱易州。
易州(上谷郡),上。治易,領縣六:
易(上),容城(上),遂城(上),淶水(上),滿城,(中,本永樂縣,天寶元年742年更名。)
五回。(中下。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析易置)
易州刺史盧暉上奏分易縣置城於五回山下,故名為五回縣。二十四年(736年),遷於五公城。盧暉又奏置樓亭、板城二縣,天寶之後二縣廢。
②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歷史
易縣隸屬河北省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地理坐標東經114°51'—115°37',北緯39°02'—39°35',東與淶水、定興相鄰,西與淶源接壤,北與淶水毗鄰,東南與徐水接壤、南與滿城為鄰、西南一小部分與順平縣相接,屬溫帶季風氣候區。 易縣總面積為2534平方公里,下轄9個鎮、17個鄉、1個民族鄉,總人口為578167人(2017年末)[1],其中有漢、滿、回、蒙等22個民族。境內有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等景點,曾榮獲「中國石材之鄉」、「萬兩黃金縣」、「全國磨盤柿之鄉」[2]等稱號。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批准易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③ 介紹一下河北保定易縣
易縣,古稱易州,西倚太行山脈,東臨冀中平原,因境內有易水而得名.總面積為2534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3萬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山川秀麗,特產富饒,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待開發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現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尤其「七石一沙」儲量最為可觀(即金礦石、花崗石、石灰石、白雲石、 大理石、蛭石、麥飯石和建築沙),適宜於礦業和建材業的發展。全縣有大、 中、小型水庫27座,拒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 漕河5條河流橫貫全縣,豐富的水利、水能資源帶來灌溉、水電和水產養殖之利。18. 67萬公頃廣闊的山場,為林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 清西陵等眾多的名勝古跡,構成了特有的旅遊資源優勢。
易縣雖屬山區,但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鐵路、公路齊備,京源鐵路從北部穿過,高易鐵路與京廣鐵路相連。公路四通八達,京廣西線、津同、易保、易定、泥嶺、良川等主要干線交匯於縣城,鄉村公路縱橫交錯。能源供應充裕,通過對小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既與國家大電網相連、又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供電網路。該縣是全國電氣化縣之一。通信設施完備,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已與全國連網,近年內交換能力將達到3萬門以上。易縣初步形成了種植業、林果業、畜禽水產養殖業、礦產建材業、機械製造、副食加工、能源工業、工藝美術、建築業、旅遊十大骨幹行業。為促進經濟發展,該縣依據「穩一進二興三」的戰略方針, 科學地制定了《易縣國民經濟「九五」規劃》,規劃設計了120萬千瓦發電廠、60萬噸水泥廠,北方石材基地等幾十項重點建設項目。該縣成立了項目辦、外資辦、 招商局及「三區一帶」開發管委會等部門及服務機構,並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橫向聯合的若干規定》、 《關於引進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的若干規定》、《關於外商來易投資的若干規定》等優惠政策。
易縣轄8個鎮、18個鄉、1個民族鄉:易州鎮、梁格庄鎮、西陵鎮、裴山鎮、塘湖鎮、狼牙山鎮、良崗鎮、紫荊關鎮、橋頭鄉、白馬鄉、流井鄉、高村鄉、高陌鄉、大龍華鄉、安格庄鄉、凌雲冊回族滿族鄉、西山北鄉、尉都鄉、獨樂鄉、七峪鄉、富崗鄉、坡倉鄉、牛崗鄉、橋家河鄉、甘河凈鄉、蔡家峪鄉、南城司鄉。
想了解更多去易縣吧:http://tieba..com/f?kz=322775162
④ 易縣的歷史文化
易縣的民間文藝門類眾多,有高蹺、大頭、太平車、音樂、南樂、十番、旱船、秧歌、舞獅、龍燈、武術等40多種舞蹈音樂花會形式,有崑曲、河北梆子、京劇、評劇、哈哈腔等20多種戲劇形式。
十番會
十番會在易縣的東韓村和後部兩村,有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花會,名叫十番會,是以合奏演出為主的音樂類花會,以演奏人員眾多、場面宏大而聞名。十番會又有武十番、文十番之分,武十番以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為主,演出時鑼鼓喧天,所以人們稱之為「吵子會」;文十番以絲竹樂器為主,演奏起來溫文爾雅,流行於易縣,而以東韓村和後部最具代表性。2008年6月,以「東韓村拾幡古樂」的名稱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擴展名錄。
西陵擺字龍燈
清西陵擺字龍燈傳到諸多村莊,以西陵鎮忠義村為最佳,以龍體內置燈,並可用龍體擺出字形而得名,又因為龍體分節而有「節龍」或「斷龍」的別名。民國初年仍沿此習,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守陵機構瓦解,守陵人員轉為農民,擺字龍燈才真正傳入民間,成為表達農民意願的一種民間舞蹈。2008年6月,擺字龍燈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擴展名錄。
⑤ 請教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歷史沿革
易縣 隋開皇元年(581)置易州,因境內易水得名,十六年設易縣。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析設五迥縣。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淶水縣並入。遼復析置。金大定六年(1166)析置定興縣 。元初省縣入州,至元三年(1266)復置。明洪武初入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直隸州。1913年2月易州降為易縣。1940年7月析置龍華縣。1942年2月與定興、淶水組成定易淶聯合縣。1946年4月12日恢復原建制龍華,定易淶縣撤銷。1958年10月興縣和淶水縣鎮場、白澗、大河南三鎮並入 。1961年5月恢復定興縣。1962年1月恢復淶水縣。 易縣古稱易州,始建於開皇十六年,歷經一千多年的沿革變遷,易州大地勝跡疊出,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載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置易縣,時稱易州,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壯的歷史,鐫刻下一張張鮮活的面容。燕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燕都遺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黃金台」的故事則伴隨著悠悠易水千古傳誦。 易州古燕文化與邯鄲趙文化共同構成聞名全國的「燕趙文化」。家喻戶曉的荊軻刺秦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千古絕唱,與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那驚天地、泣鬼神之壯舉,勾勒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歷史畫面,高標著中華兒女捨生取義的精神風骨. 這里是中國古代名將樂毅、軍事家孫臏、一代名醫張元素的故里,更有聶榮臻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戎馬倥傯的戰斗足跡。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侵華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就是在易縣西部山區黃土嶺上被擊斃,「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易縣轄8個鎮、18個鄉、1個民族鄉以及1個城區管理處:易州鎮、梁格庄鎮、西陵鎮、裴山鎮、塘湖鎮、狼牙山鎮、良崗鎮、紫荊關鎮、橋頭鄉、白馬鄉、流井鄉、高村鄉、高陌鄉、大龍華鄉、安格庄鄉、凌雲冊回族滿族鄉、西山北鄉、尉都鄉、獨樂鄉、七峪鄉、富崗鄉、坡倉鄉、牛崗鄉、橋家河鄉、甘河凈鄉、蔡家峪鄉、南城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