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在歷史上被稱為獵虎的民族是哪裡

在歷史上被稱為獵虎的民族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28 02:15:22

㈠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漢族 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壯族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滿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苗族 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回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土家族 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

彝族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歷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 蒙古族 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藏族 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布依族 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了年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侗族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瑤族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歷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朝鮮族 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每年8月15日便被確定為老人節。

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哈尼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還有火把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哈薩克族 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黎族 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農歷的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

傣族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畲族 畲族自稱「山哈」,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亦稱「烏飯節」。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傈僳族 僳僳族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仡佬族 仡佬族 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的歸屬,學術界尚無定論。也只有少數老人通仡佬語。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東鄉族 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拉祜族 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說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蘆盛水洗手,洗去過去一年的貧困,迎來新一年的五穀豐登。

水族 水族的節日中最隆重的是端節(借端)和卯節(過卯),端節是水族民間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端節水語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最初的端節在每年農歷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進行。

佤族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納西族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由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羌族 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土族 土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尤其精於養羊。「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系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

仫佬族 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

錫伯族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西遷節等。錫伯族西遷節即遷徙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每逢農歷四月十八日這一天 ,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景頗族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至3天。在景頗族的傳說中是天上太陽召集地上萬物參加的一種大型歌舞盛會,並由犀牛傳播至人間,後成為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

毛南族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歷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撒拉族 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布朗族 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

阿昌族 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普米族 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鄂溫克族 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怒族 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唱哈多在哈亭舉行,哈亭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物。

基諾族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歷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歷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德昂族 「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保安族 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俄羅斯族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裕固族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發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裕固人家的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發,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門巴族 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鄂倫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載歌載舞,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獨龍族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主要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信仰伊斯蘭教。塔塔爾族節慶、禮儀食俗同當地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拔河、賽馬等集體活動。

赫哲族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珞巴族 居住在墨脫、米林一帶的珞巴族沿用藏歷,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習慣。早印占區,也有許多珞巴族同胞。

(1)在歷史上被稱為獵虎的民族是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民族。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未識別民族人口為640101人。

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



㈡ 中國的56個民族都各有什麼習俗呢

漢族 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壯族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滿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苗族 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回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土家族 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

彝族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歷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 蒙古族 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藏族 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布依族 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了年節」、「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侗族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瑤族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歷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朝鮮族 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每年8月15日便被確定為老人節。

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哈尼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還有火把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哈薩克族 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黎族 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農歷的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

傣族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畲族 畲族自稱「山哈」,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亦稱「烏飯節」。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傈僳族 僳僳族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仡佬族 仡佬族 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的歸屬,學術界尚無定論。也只有少數老人通仡佬語。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東鄉族 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拉祜族 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說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蘆盛水洗手,洗去過去一年的貧困,迎來新一年的五穀豐登。

水族 水族的節日中最隆重的是端節(借端)和卯節(過卯),端節是水族民間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端節水語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最初的端節在每年農歷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進行。

佤族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納西族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由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羌族 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土族 土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尤其精於養羊。「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系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

仫佬族 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

錫伯族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西遷節等。錫伯族西遷節即遷徙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每逢農歷四月十八日這一天 ,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景頗族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至3天。在景頗族的傳說中是天上太陽召集地上萬物參加的一種大型歌舞盛會,並由犀牛傳播至人間,後成為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

毛南族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歷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撒拉族 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布朗族 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

阿昌族 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普米族 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鄂溫克族 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怒族 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唱哈多在哈亭舉行,哈亭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物。

基諾族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歷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歷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德昂族 「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保安族 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俄羅斯族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裕固族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發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裕固人家的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發,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門巴族 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鄂倫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載歌載舞,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獨龍族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主要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信仰伊斯蘭教。塔塔爾族節慶、禮儀食俗同當地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拔河、賽馬等集體活動。

赫哲族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珞巴族 居住在墨脫、米林一帶的珞巴族沿用藏歷,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習慣。早印占區,也有許多珞巴族同胞。

閱讀全文

與在歷史上被稱為獵虎的民族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