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朝代最長的是哪個多少年
中國歷史朝代最長的是周朝。
共計791年。(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鼎洛邑;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成周和王城; 周共王遷都南鄭;周懿王遷都犬丘,周宣王遷都鎬京,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1)歷史哪個朝代年齡最長擴展閱讀:
1、國號來歷:
周人早期居於姬水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
周人早先並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居住穩定,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
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2、滅商建周
周國興盛於周文王昌作首領的時候,在他的統治使周國勢力強盛,文王死,次子姬發即位,在灃河東岸又建鎬京,豐鎬二京隔水相望,有橋相連,並稱豐鎬城,姬發率兵會盟軍於孟津。
公元前11世紀,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與商朝七十萬軍隊大戰於牧野。
周軍大勝,紂王於鹿台身被珠寶玉器自焚。商朝亡,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定鼎洛邑,周朝立。
3、周公攝政
周武王滅商之後,公元前1045年,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於齊、召公奭於燕等,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於朝歌,又封叔鮮、叔度、叔處為「三監」,以監視武庚的行動。
前1043年,周武王歿,子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周公旦輔政,公元前1041年。三監看不慣周公旦輔政,而管叔鮮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歲小卻執掌輔政大權,於是聯合武庚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於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亂,武庚及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霍叔處被廢為庶民。
周公旦感到中原難以掌控,於是秉承武王遺志在洛陽盆地伊、洛二水一帶繼續建設新都洛邑是為成周,取周道始成之意,又建王城以朝諸侯。
2.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周朝。時間是791年。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是周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又分為東周和西周兩個階段,西周的建立者為周武王,周武王為姬發,他繼承了周文王,於公元前1046年滅掉商紂王,創建了周朝,而周朝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三個奴隸社會,同時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奴隸社會。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排名,第一名的周朝將近800年的歷史,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冠軍,但是小編認為漢朝更有影響力一些,畢竟那是一個英雄的朝代,劉邦能脫穎而出,更多的是顯示出了劉邦的領導魄力。
3. 歷史哪個朝代年數最長
歷史周朝年數最長,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
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3)歷史哪個朝代年齡最長擴展閱讀
當時周朝天子管轄的諸侯國疆土北方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諸侯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
在成康之治這段時間,周朝進入了前期興盛的一段時期中,而箕子也跑到了朝鮮一帶,是為箕子朝鮮。剩下的商朝遺民在三監之亂中被鎮壓,周朝在今天河南洛陽用商朝遺民的枯骨堆砌了一座大城--成周,即雒邑。
這個時候淮水地區的淮夷臣服了,其餘的商朝遺民就在今天河南商丘睢陽區呆著了,是為宋國。這個時期我國東北的肅慎聽說周成王東征的英姿,特地前來朝貢。此時周朝的領土,東北抵遼東半島,西北到達陝西南部一帶,南直取長江,這個時候周朝的疆域最為廣大。
4. 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多少年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朝 代 / 起 迄 年 分 ( 公 元 ) / 備 注
黃帝軒轅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顓頊高陽氏 前2514~前2437
帝嚳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摯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堯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周 前1121~前249
西周 前1121~前771
東周 前770~前249
秦前248~前207
漢 前206~220
西漢 前206~8
新莽 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號
三國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吳 222~280
晉265~420
西晉 265~316
東晉 317~420
五胡十六國
前趙 304~329 劉淵國號漢,劉曜改為趙,史稱前趙
成漢/前蜀 304~347
後趙 319~350
前涼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後秦 384~417
後燕 384~409
西秦 385~431
後涼 386~403
南涼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涼 400~420
北涼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魏 386~534
東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後梁 907~923
後唐 923~936
後晉 936~946
後漢 947~950
後周 951~960
十國 吳 902~937
前蜀 907~925
吳越 907~978
楚 907~951
南漢 907~971
閩 909~945
南平/荊南 924~960
後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漢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遼 907~1125 建國於公元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金 1115~1234
元 1206~1367 鐵木真於公元1206年建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1279年滅南宋
西夏 1032~1227
明 1368~1644 公元1644年桂王被殺
清 1616~1911 建國於公元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
中華民國 1911--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