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學科如何陶冶情操

歷史學科如何陶冶情操

發布時間:2023-03-07 03:40:16

1. 怎麼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歷史這門學科,在中學里可以說是被打入了「冷宮」。他的地位遠遠不及語文數學外語理化等學科。課時量非常少。但是據我所知,還是有相當多的學生喜歡這門學科。那麼,在歷史處於學科弱勢地位而學生興趣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又該怎樣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和學習的效果,引導學生進入知識大門呢?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會更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會很自然的產生一種挑戰性。在難題解決了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興趣,第二種是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所學的歷史知識的內容以及學習這些歷史知識的過程本身給學生帶來的興趣。如歷史課本語言生動,排版,圖片富有趣味性,老師講得好,有意思等等。間接興趣是由學習結果給學生帶來的興趣。比如考試中的好成績,學生渴望擁有淵博的知識,能陶冶情操等等。 要想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最有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因為直接興趣是間接興趣的媒介。是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當然最可貴的是把而這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興趣經歷由最初的有趣和樂趣發展到最後的具有社會性,自覺性以及堅持性的志趣。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這里我提出以下幾點個人不太成熟的觀點和建議,願與同僚共同參考探討 一 以飽滿的學科熱情,良好的心態上課 作為老師,首先要對自己所教學科充滿高度熱情,不斷的汲取新的知識,以淵博的知識和人格的魅力吸引學生。在不斷地探索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將此樂趣傳授給學生 ,培養學生對新世界,新事物,新問題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 良好的上課心態是一節課成功的必要因素。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教師以疲倦或者煩躁的心情給學生上課,一旦教師以煩躁心情上課,再有趣的教學內容也將成為不良心情的犧牲品,還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我們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在上課前就把煩躁的情緒暫時忘掉。 二採用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 乏味的導入方式容易使學生渾渾噩噩,單刀直入的導入很容易就扼殺了學生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課前我一般會先問一些學生喜歡的或者感興趣的話題。比如我在講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中國歷史》2006年第二版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時,我會先問學生有沒有看過電視劇《封神榜》。知不知道裡面有個暴君叫做紂王,他那麼暴虐會有什麼下場。然後叫學生起來講一個有關紂王的故事。以此來展開新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掌握語言藝術,活躍課堂氣氛 我的課大多安排在上午最後一節和下午第一節。基本都是學生餓了或者最犯困的時候,學生在這個時間段裡面,學習狀態一般不太好。怨偶組織有效教學相對比較難。大多這個時候,我會微笑著問學生,想不想聽故事,想聽故事就打起精神來,然後給他們講個與當節課有關的歷史故事。比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秦王掃六合》的時候,我會給學生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以此來提起學生的興趣。 四聯系生活實際,善於運用鄉土資源 從心理學角度看,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或者學生比較關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需要。歷史與現實有著許多的相似,而且現在很多博物館都保存了歷史文物,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把握現在和未來,陶冶情操,培養愛國思想。我喜歡古老的城市,也去過不少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比如:西安,武漢荊州等地。只要是教材出現了的與這些地方有關的知識點。我都會將這些地方的見聞融入到課堂。例如在談到《中華文化的勃興》時候,裡面有涉及到戰國盛行的鍾鼓之樂,我會告訴學生在武漢市的博物館裡面保存了整套的變種,在國慶時期會演奏,鼓勵學生有機會去武漢聽聽,感受一下古典音樂美。 五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 師生感情不僅是師生交往的關鍵,更是培養學生對教與學的內容發生興趣的關鍵。一旦師生關系破裂,很難設想學生會繼續對關系惡化的老師所教的學科發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是很重要的。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單要有責任感,友愛應密切與學生的交往,關心和熱愛學生。在教學中,我更多的是關注和關系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初一的時候,會給予成績靠後面的學生鼓勵獎。並在獎品中寫上一些贊美的話,多發現他們的優點,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也重點提問這部分學生,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學生老師沒有因為他考試不理想而嫌棄或者看不起他,反而老師更加在意和關注他。當然,在關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同時,不能放鬆優等生和中等生的。在批改作業的時候,除了標明日期之外寫上一些鼓勵性的話語。 總之,教好歷史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課堂教學就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愛學會學,學有所得。學習興趣作為學生的一種主觀內在傾向,注重學生興趣,利用學生學習興趣,就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我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2.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而歷史學科在這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開發智能。如果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那麼他們就有能力以古鑒今,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對於社會的洞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以鄧小平同志為例,他正是基於對中國國情的深刻分析和總結反思建國後的歷史,才能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平凡的人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崗位上,日積月累的歷史知識對於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作用。
2.陶冶情操。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囊括了很多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人物高尚的道德形象,能夠使學生從中陶冶健康,美好的情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張學良為老翁拾鞋的謙卑;屈原的愛國情操的可歌可泣;祖逖聞雞起舞的堅忍不拔;文成公主入藏的大義;紅軍長征的勇氣。這一個個光輝的形象,無不讓我們敬仰。通過歷史教學,能使學生在內心建立善、惡、美、丑的反差形象,從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是非標准,促進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三、應試教育如何向素質教育轉變
要成功的使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教學方法的變革尤為重要。
1.改進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歷史教學的課堂應改變傳統的以傳授和識記歷史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集中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處於教學的中心。不要過分重視學習的結果,而應該重視過程。同時,不要一味強調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也要重視教與學的結合,尤其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
而學生識記知識的活動也應該向創造運用知識的環節轉變,變封閉式的教學組織形式為開放式的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突破現有的考試結構。應試教育雖然以考試作為衡量教學的主要手段,但考試並不是沒有益處的。否定應試教育並不是否定考試。但我們確實不應該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判教學的唯一標准。為了避免考試造成的消極影響,在素質教育中有必要逐漸淡化考試。首先要盡量減少考試次數,增加一些經常性的練習;其次在考試之前不要增加學生的思想負擔,盡量不搞「題海戰術」;最後應對學生的考試、練習和課堂討論進行綜合評定,衡量學生成績。
3.開展多種課外活動。歷史學科所能開展的課外活動十分豐富,如觀看歷史影片,開展讀書活動,參觀歷史博物館,舉辦歷史知識競賽等等。這些課外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活動之後,教師可以知道學生整理資料,寫出體會,最後進行交流評比。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今,世界各國為了增強綜合國力,都更加關注教育改革和國民素質的提高,我國也不例外。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變遷的歷史轉折時期,培養和塑造適合時代要求的一代新人十分迫切。素質教育的對象雖然是青年學生,但教師本身也需要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新時代要求歷史教師為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作出努力和探索。但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轉變觀念,確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新思路。

3.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是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課程標准應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積極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內容應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而這一切的實現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因此教師的行為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興趣,掌握學習方法
興趣的培養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前提。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就會自主的去學習歷史,自然而然就能更好的學到更多知識,學得好又反過來激發學生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可見,興趣是一種神奇的內驅力。正處於青春期的初中學生有著豐富的好奇心,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通過表演朗誦等形式。像電視播的有關的歷史講座,例如「百家講壇」很多人都愛聽,這是因為講座講得生動、睿智、幽默,並且結合了個人的理解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與反思。教師導入新課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力求新奇,緊貼主題。教師要上好歷史課,就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歷史課堂。因此教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口才、專業的素養,還要為學生與歷史搭建溝通的橋梁。
歷史學科除了具有生動、趣味的特點外,還具有容量大、難以記憶的特點。因此,要學好、學透歷史,就要掌握學習歷史學科的科學方法。初中生這個群體還不能自主地掌握和形成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歸納和比較是學歷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教會學生掌握、運用。比如,對於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內因、外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等;對一些具有關聯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中外歷史上的改革等,通過比較加強認識和理解。此外,還有分析法和總結法也是學習歷史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初中生只有真正學會了這些方法才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順利地完成初中學業,為今後高中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能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增長智慧、陶冶情操。
二、不斷探索,努力構建適應新課程的歷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種靜止的、穩定的教學「結構」或「程序」,更是包含著理論基礎、教學目標和運作、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學對象、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若干要素,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同時又呈現著動態開放特徵的系統。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歷史課堂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徵:如凸現學習主體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與活動構建還有合作探究與個性發展。基於以上要求,我認為應該構建以下的歷史教學模式:
1.多種教學方法相互結合模式,可以將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圖示法和讀書指導法等的一系列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相互穿插。師生從提供背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能自主學習,收獲知識。
2.情境體驗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情境與體驗結合起來,突出強調營造有利於學生創新發展的良好土壤和環境,置學生於豐富復雜的教學情境中,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使學生跨越時空、地域的鴻溝,從內心自然接受和形成歷史感官。
三、合理及時做好課堂檢測,提高學習的效率
課堂練習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及時鞏固和檢測學生本節學習收獲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教師要合理及時地做好課堂檢測,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合理的做好課堂檢測,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是利用多媒體檢測基礎知識。針對學生較容易出錯的地方,用幻燈片以選擇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
2.課堂練習要從既定的教學目標出發,為鞏固所學的教學內容服務。
3.課堂練習要有層次、有梯度,練習內容從易到難,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4.注意和其他學科的整合,歷史老師在設計問題時,必要時問題的設置要注意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這樣,學習歷史的同時也復習了其他學科知識,課堂效果會更好。
四、有效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能力
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重中之重的任務,而能力的培養是基於一定的知識水平上,因而必須加強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並尋找正確的切入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外歷史等歷史知識不僅量多繁雜,各種歷史知識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要學好須掌握方法。其中,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把要求記住的時間,地點,人物,事跡等通過熟讀教材,歸納整理出來製成表格,這樣做使知識得到消化,使之簡化與系統化,更方便於記憶,分析,總結。如學習中國近代史,把近代化各個階段的人物事件影響等製成表格進行分析,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其中的規律而不至於思路混亂。除了表格歸納法、還有整體歸納法、史論結合歸納法、知古鑒今歸納法,可以運用這些歸納法,掌握好歷史知識結構。此外,運用歷史地圖進行教學也是一種重要方法。古人雲:「左圖右史」,說明地圖,地理是很重要的。具體地運用地圖來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並規范答題,達到知識與能力共同發展。
以上的這些方法是本人的個人見解,當然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但需要謹記的是:無論是何種方法,我們都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歷史課堂才真正具有有效性,才真正具有教育意義。

4. 如何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情境

人類的過去,它反映的是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客觀事實。因此,過去性成為歷史知識特點之一。歷史所具有的不可逆轉性,使它不能再現,也不會重演,與學生的距離遙遠,很多東西對學生來說太抽象了,沒有直觀感覺,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這就增加了教學難度,相應的提高了教學要求。那麼怎麼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呢?師生怎樣才能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學過程和諧發展呢?我在幾年的教學中有一點點思考和認識,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景是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有效途徑之一。什麼叫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景呢?最佳歷史課堂情景即在45分鍾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知識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認知特點,投入、運用或滲透情感並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語言、掛圖、圖片及錄音、錄象、電影、電視、微機等創設、渲染出歷史教學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的環境和氛圍,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方面喚起學生的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在這種最佳的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歷史,進而達到理解與認識的升華。最佳教學情境,是運用情感與創設環境的和諧統一、相互映襯的最佳組合的情景整體。起最大的特點是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注意主體的感受與體驗,注意起感受能力與感受慾望,在情感與意境的最佳組合情境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從而達到情感與審美體驗。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求知慾和心理認知特點,符合歷史學科和歷史知識的特點,有利於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1、有利於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力,是學生學習最活躍的因素,是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心理學的理論和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都揭示了一中規律,既人對有興趣的事物,干起來總是心情愉快、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因而也容易干好。學習也一樣,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有人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智慧和成就的起點。要學生學好歷史,就必須使學生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激發興趣是中學階段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習者自我教學過程,學習活動是一種認識過程,但它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即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也是學習者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習不僅僅是作為觀念形態的認知活動,它要求學習者必須發揮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收效大小,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的心理基礎直接相關。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實際上講就是這個心理基礎,而突出的要求,是一個「樂」字,也接受這里的興趣。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課內知識點講授,就事論事。這就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學習興趣。因為那些歷史離他們畢竟太遠了。而歷史教學中最佳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教師語言的精心設計與教師情感的真情投入,現代視聽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嘴、耳、眼的器官和大腦一起,進行積極思維活動。
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的導課,教師首先拿出一個現代坦克模型,並發出模擬、模擬的槍炮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問,最早出現在戰場上的坦克是什麼樣子的?她是哪次戰爭中首先使用的?通過這樣的設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語言、實物、聲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過來,為一節課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有利於掌握、理解知識的內涵、實質
向學生傳授歷史基礎知識是中學歷史教學最基本的任務。藉助與最家佳教學情境,不僅能更有效地完成傳授歷史基礎知識的任務,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實質、把握內涵。
如《美國內戰》一節課的講述中,對於南北矛盾中的工業原料、勞動力、關稅、奴隸制度示意圖掛出,並把學生分成兩組,然後教師指出,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進入進行激烈的辯論的美國的國會中,兩組同學分別就是南北方的議員代表,你們就南北矛盾中焦點展開辯論。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門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得出了結論,化解了難點。學生通過辯論與參與,鍛煉了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運用史實分析問題的能力。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充分掌握理解了知識的內涵,實質,既為什麼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
3、有利於學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歷史科的教學任務之一,其中愛國主義是歷史教育永恆的一主題,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從含恨投湖的屈原,到精忠報國的岳飛;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而樂而樂」的范仲淹,到「人生自古誰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從虎門硝煙的林則徐,到戰死沙場的關天培;從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到視死如歸的-。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讓學生一次一次地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沖擊,可他們離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來講,畢竟遠了一點。愛國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如果我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教學手段,創設出最佳的歷史課堂教學情境,形象地再現歷史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於強化學生的情感,運用現代技術及語言,能夠形象具體地再現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情景,使學生通過形象受到感染,強化學生愛憎情感;通過語言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讓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內心感受,從而與人物同悲歡,共命運,通過語言的導撥,使學生明白道理。如我們在教學「南京大屠殺」時,如果教師只是空洞地講述日本帝國主義殘酷地殺害我同胞三十萬人,學生會抽象,似信非信,不會有多少情感體驗,對日本的殘酷性沒有深刻的體會,如果教師剪輯一些抗日戰爭時的電影,日本屠殺我同胞的場面,這樣學生就能深刻地體會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眼,屠-數之多,引起學生的共鳴,不忘國恥,努力建設一個強大的祖國,不能讓歷史重演。這樣就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歷史教學知識、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就決定了歷史教學過程應該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感情的雙向交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高尚情感,通過多媒體等,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氛圍,從而進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4.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歷史教學不僅只是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出更多創造型人才,因此歷史教學還應該教學生掌握認識歷史過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用歷史的觀念考察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能力,以及用歷史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語言設計,個人情感的真誠投入,創造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最佳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問題,就為學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與性質,教師在運用電腦設計的戰爭形勢與戰爭路線圖及展示了戰爭的局面後,向學生提出假想:根據當時戰爭的形勢分析,一戰的結果是必然的嗎?如果你是德國的總參謀長,你是否有辦法來贏得這場戰爭?可從戰略上、外交上考慮。然後又提出,如果你是法國的統帥,你將如何對付這位德國總參謀長?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得非常熱烈,想出了很多的辦法,提出了很多設想。最後教師指出,戰爭的結果不是必然的,但無論哪一方勝利,都不能改變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通過這樣的討論與分析,學生不僅加深了印象,而且活躍了思維,鍛煉了表達與評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又如在講授《美國的霸權政策》這一課,聯系中美撞機事件,當時舉國上下對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義憤填膺.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討論題:「美國的霸權是怎麼回事?」要求學生去查找資料,用事實來揭穿美國的霸權嘴臉。於是學生紛紛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然後推選出本組的發言代表,為討論課作了充分的准備。討論課從一開始就非常熱烈,學生們從中美撞機事件到北約襲擊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再到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從美國侵略朝鮮到發動越南戰爭;從海灣戰爭到北約轟炸南聯盟;從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廢除《京都議定書》到極力推行的國家導彈防禦體系(NMD)。學生所舉的例子已遠遠地超出了教材的內容,充分地揭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緊接著我又提出了兩個問題:「為什麼美國如此霸道?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應對呢?」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去了解美國戰後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冷戰政策」是如何出台的,探討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一種啟發和引導的作用,把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學生既學到了系統的歷史知識,又擴大了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潛能和聰明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煉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及個性特長等等都得到了應有的施展。這些對於他們將來成為創造性人才是非常有用的。
歷史教材及歷史知識的特點也為情境教學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場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現,事件的來龍去脈,時空的倒置,歷史的進程等,都可以通過語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誠投入,實物、圖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微機軟體的進入課堂,使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有了可能。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提供歷史場景,最生動、自然、客觀得反映歷史面貌,能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饋。
怎樣創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
1、 運用語言與情感等,創設氛圍
在歷史課堂教學這個大「舞台」上,歷史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與學生共演一台戲。教師的功夫在於教師的教學藝術,為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創設一個輕松活動,意境生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沐浴在情感藝術的享受之中,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語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教學語言的隨意性與教學語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重視語言的能力,重視語言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
歷史教學中,教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真摯、飽滿的情感,生動的描述歷史長河中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動人故事;慷慨悲壯,感人肺腑的人物命運、刀光劍影、氣勢磅礴的壯觀場面等,把歷史本身的魅力,藉助教師的情感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去吸引學生,達到師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將感性上的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
2、 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展示直觀教具
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時,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距離他們極其遙遠而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運用圖片、實物、模型、投影等直觀材料的展示與解說,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知識;也可以把較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易於理解;它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愉快地學習。歷史敘述的過去的社會生活的現象,教師的敘述無論怎樣形象生動,如果學生沒有視覺上的感受,就會印象不深,不會有深刻的情感體驗。藉助直觀教具,幫助再現歷史現象,就顯得十分重要。實物和模型不僅能形象的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情況,而且是許多重要歷史知識的重要來源。在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中有很高的價值。圖片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它可以把歷史資料展示給學生,通過感觀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而和想像,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3、 運用微機、錄音、錄象等,再現情境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條件,各種現代化科技成果被用於教學中,既推動教學手段的更新,而且促成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投影、錄音、錄象、微機的演示,擴大和改變視覺和聽覺的途徑,提高視聽效果。再現歷史場景與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圍中,感知歷史,陶冶情操,激發情趣,活躍思維。尤其是計算機程序教學,可將教師的思維過程用計算機的畫面和文字體現出來並形成教學軟體。它通過剪輯電影、電視畫面、動態電腦及教師精心編制的解說詞,把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地或「近似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聲、光、形、色、音等多種信息作用於學生,在他們的大腦皮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高了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質量。現代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對提高教學質量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4.利用「熱點」問題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
歷史雖然是過去的東西,但歷史又是過去和現實永無休止的對話,是對過去和現在有著某種深刻聯系的一門學科;是人們了解自己的社會,理解變化與延續的唯一途徑。在形式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很多問題,尤其是人們瀑布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它們的形成不是瞬間的,而是有著各自的歷史淵源。人們常常需要「以史為鑒」,通過借鑒歷史的經驗,來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通過借鑒歷史的經驗,來加深對現實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科學地預見未來。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適時地引入一些「熱點」問題,創設最佳課堂教學情境,既能教好地體現歷史學科「古為今用」的原則,也能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這是素質教育對歷史教學的要求。
利用「熱點」問題創設最佳課堂情境可在課前引言,也可在課中以及在課後知識小結,視事實情況而定,根據教學內容是需要適時引入。可以由教師直接引入,也可以由學生的提問來引入。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不斷完善,甚至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導入圖片、錄象、聲音等各種資料,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立足於課本,將一些社會現實中學生感興趣發「熱點」與課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比如,我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時,在引言設計就利用了學生熟悉的「熱點」問題,美日模擬奪取釣魚島聯合軍事演習,等等引入新課。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滿腔憤怒地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把學生帶入預設的課堂情境,激發了學生對日本滿腔憤怒的情緒,愛國主義教育到了很好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迫切想知道日軍的侵略罪行,這樣就順利成章地進行新課教學。
又如在學習本課的最後一目「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時,我引入了當今的熱點「台灣問題」,中國的統一政策與台獨勢力的斗爭,國際-勢力的干擾。激發了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七嘴八舌討論台灣問題,我就因勢利導談到中國的統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新課結束後,我引導學生對比近代中日兩國,十九世紀中葉中日兩國的境遇相似,為何幾十年後的十九世紀末兩國情況卻大相徑庭呢?提出討論問題:談談你眼中的大和民族,這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大和民族進行客觀正確的評價。
但是引入「熱點」不能喧賓奪主,必須立足於教材內容,還要隨時捕捉學生是閃光點,引入方式不拘一格。另外,提醒各位同仁,利用這種方式必須關注時事動態,關心國內國際大事。在平時積累素材,才能在課堂上隨機提取。
創設最佳課堂情境不僅局限於以上方式,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有時聽到學生唱歌,能與課文內容相映襯的也能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入課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激發學生情感上的波瀾,豐富想像,愉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5. 在歷史教學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提出已有十餘年了,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涵蓋了從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到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而中學階段是學生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轉型期,這一時期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就顯得極其重要了。就歷史學科來講,實施素質教育,切實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努力提高歷史教師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引導者,他肩負著教書育人等多種社會功能,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養成。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廣博的學識。「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歷史的長河淵遠流長、博大精深,只有具備了豐富廣博的知識,對各學科都有些涉獵,才能把教材駕馭得游刃有餘,才能用簡潔生動的語言為學生們拉開一幅幅塵封已久的歷史畫卷,緊緊追隨歷史的足跡,在歷史的長河中馳騁縱橫。歷史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物,不論後人是否知曉,它都客觀地存在著,容不得半點虛假。而對知識有缺憾的老師,可能就只會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念課本,甚至給學生錯誤的歷史知識,最終導致學生對歷史課失去興趣,更談不上什麼素質教育。高素質的教師還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及對課堂的組織管理,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具體來講,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向學生呈現出准確、清晰、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使紛繁復雜的人物、地點、時間、事件都能夠脈絡清晰地盡收眼底,從而幫助學生高效率地輸入、儲存和輸出新的信息;教學能力則涉及到歷史教學計劃的可行性、創造性及教學實施階段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等;教師高水平的組織管理能力,使他能夠在課堂上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而准確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使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是為選拔人才而進行的教育,忽視了學生為個體的「人」的因素,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以教代學,沒有或者很少顧及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自主性。特別是歷史學科,有的教師公然宣稱:歷史,不就念念書本、背背時間嗎?只要認識字,誰都教得了。我縣有名非歷史專業的教師所帶的班級歷史成績名列第一,當問及他成功的秘訣在哪裡,他的回答竟是讓學生反復背課本。如此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必將是思維方式千篇一律,雖對知識的記憶力強,但動手能力差,思維缺乏靈活性,更加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長此以往,我國的教育幾乎無前途出路可言。那麼,如何才能將歷史課上「活」、上好呢?首先就是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歷史不是單純的記憶,而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探索中激發學習、探究知識的興趣,從而徹底轉變以前的觀念,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變「掌握知識為主」為「注重學生個體全面發展」。其次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歷史課堂中,不應讓教師占據整個45分鍾,而應把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主,使學生擺脫學習的被動性;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新型關系,並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再次,就是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多提新問題,這些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的有效空間,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挖掘潛力,從成功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體會到學習的輕松與愉悅,並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三、教師主動為學生創造學習的良好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觀因素,而良好的學習環境則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龍成才。正是這種迫切的願望和過分的關心,無形中卻在學生們心底壓上了一塊巨石,使他們的學習目的發生了偏移,好像學習完全是為了家長和教師,前途未來都是以後的事,更不要提什麼報效祖國。這種壓力也使學生在學習上不勝負荷、疲於奔命,逐漸形成了厭學心理。這種擔心也導致老師不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管學生對知識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地獨占整個課堂時間,用「填鴨式」教學法將學生牢牢束縛。學生只是被迫性地被動接受教師送到嘴邊的「美食」,完全沒有積極和主動性可言。事實證明,只有在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將歷史知識變成一股股細流融入心田。
四、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對提高學生素質也有良好的作用

沒有教育的現代化就是沒有社會的現代化。隨著現代化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手段不斷更新,CAI出現及運用帶來了教育教學的現代化,作為「第四媒體」而存在的計算機網路也正成為信息時代的主角。在歷史課堂中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能夠創設喚起學生認識、情感、興趣的情境,提高教學效率,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呈現途徑,擴大教學規模,增加課堂容量,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素質,為他們以後接觸和掌握現代化科技打下良好的基礎。

6. 請問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課產生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學生群體。他們認為歷史課可聽可不聽,內容枯燥,講解乏味,不如自己學。結果自學後發現事倍功半,效率不佳。學生不想學,老師不想教,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高,積極性幾乎為零。於是出現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也就不足為奇?那麼,是不是歷史教學真的就如他們觀念中認為的那樣象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並非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活學歷史活用歷史,轉變傳統的枯燥歷史課堂為生動有趣的互動課堂已勢在必行。
一、 設置形象有趣的導課。
歷史課重在引和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能設計出精彩的導言,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導入語新奇、有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導入語平淡、刻板,往往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導入語應簡潔,在設計上沒有固定格式,不同內容不同特點選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好方式。一般說,可以採用如下方式:故事傳說導入法、熱門話題導入法、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另外還有對聯、名人名言導入法、圖片、地圖分析導入法、聯系國家時事政策導入法等。例如:地圖分析法導入:運用地理觀念導入新課,有利於促使學生形成准確的時空觀念,並可從中挖掘許多隱含的知識,從而提高歷史學科能力,所以也值得重視。例如,中國近代前期的借師助剿,我先讓學生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的形勢圖,提問: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開放的通商口岸同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開放的通商口岸比較有哪些變化?通過提示、啟發,讓學生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開放通商口岸由東部沿海滲透到內地,由東南沿海延伸到遼東半島。再問:這些口岸是否都在清政府統治區域?學生回答:不,有的是在太平天國活動區域。問:這預示著什麼?小結:列強要在這些口岸行使特權,必須先讓它們回復到清統治區域,這就預示著中外反動勢力即將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二、探究課堂教學技巧,提升課堂教學藝術,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愛好,讓歷史課堂樂起來。
1、巧妙設置懸念: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由於它把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久而久之,可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逐步提高成長。它既可以在導入新課時、教材過渡時設置,也可以在一堂課結束前設置。總之,這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技巧,只要設置合理巧妙,就會吊足學生的胃口,在高漲的求知慾中快樂學習。
例如在講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這一課中的貨幣一欄內容時,我就從我們現在使用的人民幣談起:大家在使用人民幣的過程中會發現它非常方便,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麼?它是怎樣產生的?又有什麼好處呢?這樣的設置,從學生身邊的具體事物入手,更具有吸引力,使學生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弄清疑問,好奇心大增,使整堂課效果良好。
2、恰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快捷,它可以選擇優美的圖片、翔實的史實資料、精心剪輯的錄像、生動的歷史故事來教學,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能形象地再現歷史事件和人物,重現氣勢恢宏的歷史場面和美妙絕倫的藝術珍品,使學生身臨其境。它既增強了歷史的可信性,縮短了現實與歷史的距離,又能啟發思維,促進理解,同時滲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現力豐富,信息呈現性強,能顯著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而在現實教學中被廣泛採用。
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課中,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錄像,學生們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這方面的資料,明白了日本侵略者的殘忍以及對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表達了對日本法西斯的無比痛恨,增強了自己的民族危機感,要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復辟,要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振興中華民族,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3、歷史故事的多方巧用: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傳說故事層出不窮,精彩紛呈。學生愛聽故事,愛講故事。巧妙利用這一歷史寶貴資源,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流光溢彩,增色許多。我們可以在課前利用傳說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講課中穿插故事,加深印象。課堂結束前用故事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同時還可以為下節課做一個鋪墊。
4、走進學生的心靈: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必不可少的因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和愉悅的教學氛圍,才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歡快環境下進行。袁騰飛老師的課大受學生歡迎,是他長得帥嗎?不是。在於他用精彩的語言,生動翔實的歷史情景帶學生走進歷史,了解歷史,理解歷史,還歷史本來面目。因此,多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學過程中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努力提高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讓每個同學知道老師很在意他們,期待他們成功,可使學生很自然喜歡自己,熱愛這門課,自然就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很好教學效果。
三、重視歷史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歷史本身是一門內容豐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歷史人物、每個歷史事件,都包含生動感人的真實故事。要深入挖掘教材,補充必要的情節,以生動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饒有風趣的語言,進行情感引導,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而且能使學生更熱愛這門學科,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境。
例如,在學習《新航路的開辟》這一課時,就要涉及到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如果不注意審美教育,便會就事論事把哥倫布西航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描繪成西方航海史上的兩起探險活動;但如果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對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在航行探險中表現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勇往直前的開拓精神進行形象性的描述和贊賞,分析和評價,不僅可以使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復活,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開辟新航路的艱險,而且還可以從這些航海家身上汲取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些東西,如進取精神、開拓精神、創新精神、科學精神等等。
總而言之,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熱愛歷史的燈塔。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更好的學習歷史,而興趣的背後是教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積極培養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興趣之樹就會常青,歷史教學的春天就會常在。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科如何陶冶情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