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進行歷史校本教材的開發

如何進行歷史校本教材的開發

發布時間:2023-03-07 17:13:20

⑴ 校本課程開發

一、    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在明確學校辦學宗旨、育人目標的情況下,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以滿足學生需要和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與特色為目的,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地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由學校採取民主原則和開放手段,由教師按一定課程編製程序而自主開發、編制、實施和評價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根據所處社區發展情況,針對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實際需要及本校的培養目標,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自主地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並在校內實施與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能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也為老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對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形成辦學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校本課程的目標

(1)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校本課程開發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科學設計校本課程,優化學校課程的結構,豐富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整合,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提高學校課程的適應性,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安排的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施發展性評價,引導學生在眾多課程選擇中自行選擇能夠使其發展個性,開發潛能,使學生在課程的自主選擇和個性化知識的掌握過程中,形成更多更廣泛的能力,更好地認識學習的價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要真正行使好課程開發的自主權,引導並激發教師通過 。

(3)、促進學校特色發展。針對本校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的特長和愛好、學校的傳統和優勢、當地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以提高學校課程資源的利用率,使其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形成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一)導向性。校本課程開發必須以國家確定的教育目標為課程建設的准則與導向,減少課程開發的

(二)發展性。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對國家和地方課程的補充和延伸。校本課程開發要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本質量的前提下,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課程計劃、學生需求評估以及學校課程資源,以學校為基地而進行,充分尊重和滿足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難以滿足的那部分發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

(三)開放性。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充分發掘與整合。從作為課程要素的課程資源來看,不管哪類學校,其課程資源都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學校擴展到社區,輻射到社會;從單一的學科課程整合為實踐性強的綜合課程。

(四)地方性。校本課程開發必須充分利用學校社區的課程資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選取具有開發價值的素材,提煉出課程開發主題,以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

(五)獨創性。校本課程開發必須緊密結合社區與學校實際,結合本校的傳統與優勢,突出學校特色,尊重學生選擇,以滿足社區、學校、學生的差異性,體現校本課程的獨特性。

(六)民主性。校長、教師、家長、學生是學校教育的共同體,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聽取與尊重各方面的意見與需求,特別是學生的意見與需求,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的民主氛圍,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

校本課程內容要立足於學生需要,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提供以下選題供參考:

(一)人文類。如:地方風土人情、社區和學校歷史、社區和學校的人文景觀、地方文化等;

(二)科技類。如:地方自然狀況、科技製作、航模、電子技術、勞動技術、生物工程、環境保護、信息技術、天文地理觀測、科技興農、科技前沿、生活中的科技等;

(三)藝術類。如:書法、繪畫、器樂、聲樂、舞蹈、泥塑、手工、剪紙、編織、戲劇、表演、文學等;

(四)體育類。如:球類、棋類、武術、體操等;

(五)心理類。如:心理輔導、就業指導、交往禮儀等;

(六)社會類。如:法制教育、公共安全、新聞采訪、地方經濟等;

(七)生活類。如:攝影攝像、家政服務、時裝設計、裝飾設計、營銷模擬、植物栽培、應用醫學等。

各校還可根據自身優勢和需要自行開發。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途徑:選用、改編、新編。

(一)選用。課程選用是教師從國家、地方或其他學校的校本課程課程資源中選擇能體現地方和學校特色、能適應本地區、本校及學生不同發展需要的課程題材,發掘相應的課程資源,直接選為教材。也可借鑒、移植其他地區或學校課程的開發成果。

(二)改編。改編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自身的現實條件,對已有的課程進行局部的內容修改或結構調整進行重組,設計有創意的課程主題和課程單元。

(三)自編。自編是教師在國家課程計劃給學校留出的空間內,對學校課程進行自主開發。這種類型的開發尤其要注意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在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方面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與開發。特別是開發涉及科學與生活、科學與社會相關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開發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課程,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快樂中學習。在這部分中要特別注意:

1、將教科研的成果轉化為校本課程。利用學校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基礎,把有特色的課題作為校本課程開發。

2、把地域資源轉化為校本課程。開設地方文化課,讓孩子們感受地方傳統文化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弘揚傳統文化。

3、把教師的經驗特長轉化為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智慧潛能,將教師生活經驗、專業特長、興趣愛好轉化為校本課程。

4、將學校的傳統與優勢項目轉化為校本課程。學校的傳統與優勢(已有的明確辦學理念和濃郁的校園文化)是特色學校的象徵,是長期辦學取得的成果。將學校的傳統與優勢作為校本課程開發,體現與學校育人目標相統一的原則。

5、把選修活動課轉化為校本課程。充分借鑒學校開設選修課與活動課的經驗,在選修課與活動課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化改革,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6、將校園活動轉化為校本課程。多彩的校園活動是豐富的課程資源,將學校開展的校園活動進行系列化開發與目標化整理,就能順利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六、校本課程開發程序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以下幾個階段:

(一)、成立組織。成立由校長、教師代表、學生及家長代表、教育專家和社區相關人士等組成的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負責校本課程建設中的重大決策的審議。

(二)、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整個開發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1、明晰學校的辦學目標。採取組織教師討論、設計教師和學生問卷等形式,明晰學校的辦學思想、培養目標。

2、評估學生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設計的起點是充分考慮學生需求、興趣,特別是要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這對於確定校本課程目標具有直接導向性。可根據學生自身特點,採用學生問卷及學生、家長、社區人士大規模訪談等方式進行。問卷及訪談的內容:「你希望自己(或學生)有什麼興趣愛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學校開設什麼課程培養這些能力?」等。

3、評估學校、社區的課程資源。評估學校及社區、社會發展的需要,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資源,同時分析學校所在社區的資源。主要包括:(1)學生的需求和建議。(2)地區需求和社會需求。(3)鄉鎮和學校教育資源的狀況;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4)學校的傳統與優勢。(5)家長對學校開發課程的願望和建議等。

(三)、確定目標。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根據學校辦學目標和學校實際,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四)、組織實施。

1、學校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指南》,並在學期初向全體教師大會上公布,要求全體教師每人都必須根據指南要求,至少申報一項校本課程。

2、對教師進行培訓。校本課程開發成功的關鍵是教師。學校必須對承擔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教師予以培訓,並作為學校校本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的內容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有關課程理論、課程開發的基礎知識等。

3、組織教師自主申報課程。教師根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和自己的特長申報課程,並填寫《雄縣校本課程實施審批表》交學校。

4、組織校本課程的申報與審議。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附課程介紹)進行審議。審議通過後,編入《學生選修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每門課程的課程介紹以200字為宜。

5、召開校本課程發布會,向全體學生公布《學生選修課程目錄與課程介紹》。凡是開設欲校本課程的教師,向全體學生介紹所要開設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志願、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如果選擇的學生人數不足10人,這門課程自然取消。學生參與校本課程的選擇,既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先進教育理念,又給教師增加了開課的壓力,促使教師認真學習,認真開發校本課程,不斷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質量。

6、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連同列入方案每位教師的《雄縣校本課程實施審批表》,一並交教育局備案、審批。

7、教育局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對學校申報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雄縣校本課程實施審批表》進行審批,通過審批的各門課程,才准許開課。

8、學校根據教育局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批《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和《雄縣校本課程實施審批表》科學設置校本課程,可統一安排校本課程的教學時間,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須保證校本課程的課時,小學、初中每周至少1-2課時,並一定要把校本課程的課時安排納入課程表。

8、教師撰寫自己承擔校本課程的《課程綱要》和教案。《課程綱要》是教師自己任教的課程的一種設計。它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課時安排上,一項學習內容可以是一節課,也可是幾節課,可以是一周一節,也可是隔周一節,還可以是一個半天的時間學習活動。

七、校本課程的實施

校本課程實施方式要體現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1-2年級,根據兒童廣泛的探究、操作與表現的興趣,以游戲的形式設置豐富多樣的活動課程,在參與性的綜合學習中增加體驗,培養興趣,發現特長,避免過早的專門化教育。

小學3-6年級應開發基於學生興趣和愛好、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採用興趣小組、主題單元活動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為學生發展特長提供各種機會,避免進行單純的技能訓練。

中學要立足於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發展目標,以選修課程的方式,設置多樣化的課程,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開發序列化的課程,滿足學生持續發展的需要。

學校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特色建設項目,立足於本校的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努力把蘊藏於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合理配置設施資源,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課程資源。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注意發揮家長與鄉鎮資源的作用,積極開展與校外機構的合作。

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探索性、創造性;學習方式的活動性、實踐性、綜合性;教學過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構性;教授方式的靈活性、針對性、創造性。不能用國家課程擠占校本課程的課時,不能將校本課程變為國家規定的文化課程的延伸和補充,而應根據有關的課程文件,正確處理好這三類課程的關系,保證各類課程的合理比例,充分發揮它們對學生發展的不同作用。

八、校本課程的管理

1、組織管理。各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與管理工作。同時要成立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委員會一般由校長、教師代表、學生及家長代表和鄉鎮相關人士等人員構成。校長任主任,教導處主任任副主任。課程審議委員會主要職能是審議學校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指南》以及相配套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的執行情況等。教務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計劃、執行、檢查、評估,組織研討、交流,落實校本課程各項管理措施。

2、計劃管理。學校要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並在每學年實施前上交縣教育局主管部門審議。教育局主管部門必須在收到申請一個月內反饋審議結果。沒有經過審議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不得在學校中實施。每學年的3月份為校本課程開發准備工作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各校進行需求評估調查、制定方案、培訓教師等准備性工作,4月份正式實施。

3、教材管理。校本課程可選用教師指導用書,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動器材,但不允許要求學生購買人手一冊的教科書或資料。學校要量力而行,不提倡印製精美校本教材。任課教師的《課程綱要》和教案是最好的校本教材。

4、人員管理。每一位任課教師必須承擔一門以上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各校要把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情況納入評優、評先等考核中。

九、校本課程的評價

學校要建立和完善課程評價制度,要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確立評價准則,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對課程實施定期進行評價,評價的結果應向教師、學生、家長及相關人員或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對校本課程實施的監督,以不斷改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的評價,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等。

1、學校要定期評價《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提出改進建議,為制定新學年的課程實施方案服務。《校本課程實施方案》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或者說學校教育哲學,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獲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課程評價的方式方法是否恰當;整個課程方案是否切實可行;等等。

2、學校應定期組織課程實施評價。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評價要有利於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學校要定期檢查教師教案,組織教師經常交流自己的教案,為教師的後續教學提供建議。

3、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作出評價。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的結果,宜採取等級加評語的方式記錄。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素質發展要有激勵功能。

十、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建議

(一)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多樣化。校本課程因目標、內容、資源的不同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與策略。組織形式上,可以小組、班級、年級為單位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內容上,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經驗背景,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課時安排上,一項學習內容可以是一節課,也可是幾節課,可以是一周一節,也可是間周一節,還可以是一個半天的單元時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提倡合作、參與、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二)加強對實施過程的統籌規劃管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一項難度大,涉及面廣,艱巨而長期的工作。光靠教師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科學組織,制定科學、規范、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並在實施過程中進行適時調控。

(三)與學校科研課題結合。校本課程開發可結合學校科研課題進行,借科研之力,拓展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廣度與深度,解決遇到的問題,提高校本課程質量。

(四)研究校本課程評價體系。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是校本課程質量的保證,其評價必須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的發展功能(即評價強調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對教師的發展價值,對課程本身的改善價值)。校本課程開發的同時就應啟動評價體系的研究。

(五)創造條件獨立開發。根據我縣實際,有條件和能力的學校,可獨立開發研究。條件尚不具備的學校,經縣校本課程開發指導組同意,可聯合開發或選用,但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地獨立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六)完善制度。學校必須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課程審議制度、課程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研討交流制度、激勵機制等。學校各類人員要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

(七)建立保障支持系統。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應全力提供設備與經費上的支持。要合理配置各種教學設備,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要的物資保障,並在教師職稱申報與評優評先等獎勵中優先考慮,予以政策支持。

縣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審批表

單位:(蓋章)                申報時間:

課程內容

開發人

課程

設置

年級段

授課內容

課時安排

任課教師

課程期限









教育局

意 見

縣教育局

年 月 日

本表一式五份,開發教師、學校、中心校、研訓中心、教育局各一份

⑵ 作為校長,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採取什麼措施

為保證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全面展開,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二、課程目標

1、開發目標

①主體性:課程編制以學校為主體,充分體現本校特色。課程編制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課程的編制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②基礎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每個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③發展性:課程編制應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④全面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的、互補的課程設置來促進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培養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②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可行性原則:從本校教師實際特點和學校資源現狀出發,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校本課程。

2、互補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使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能相互協調地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3、針對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從學校教師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利於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學的特點。

4、多樣性原則:課程設置從社會多樣化需要出發,培養多樣化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門類供學生選擇。

四、課程結構與內容

1、課程結構設置

我校在2002年開發了《康傑人啟示錄》、《關公文化》、《燦爛的電腦文化》等13本校本課程,並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列選題及方向上開發校本課程:

①學生社團類:根據學生的需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其藝術品位,組織如書法、繪畫、器樂、健美操、跆拳道及球類等社團活動小組。

②學科競賽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信息學奧賽輔導。

③課外延伸類:利用各學科的自編教材和選編教材,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④學術講座類:利用教師、專家及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題介紹,培養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⑤校園活動類: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英語周、藝術節、校運會、元旦文藝匯演等,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展示、競爭等綜合素質。

2、課時安排

年級

學期

內容

課時

學分

高一

上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18/18

1+1

下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高二

下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高三

上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3、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按學生興趣選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學有所長。

五、課程管理體制

1、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林濤、郭樹立

成 員:解良田、張世溫、潘前進、任向陽、薛馥秀、何華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衛會民、雷佩娟、雷愛萍、連 芳、張國保、焦均龍、景曉波、王鐵鋒、牛乾太、范進成、柴天平、王 華、高清泉、陳張英、喬芙蓉

(2)校本課程實施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樹立、郭林濤

成 員: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順剛、鄧凱、尉惠玲、

楊俊恆、雷愛萍、馮雷傑、郭六雲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由教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

2、過程管理

①定題: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首先分析校內外教育資源;教師的素養、能力、特長、優勢;學生的需求狀況後,再確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項目及項目框 架。

②申報:由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經過研究討論後提出開課申請,提交開發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課程評價建議等)

③審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開發方案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開發,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對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慮課程的相關內容。

④開題:經審核通過後,可編入《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向學生公示校本課程開課計劃,學生自主選擇門類報名。

⑤原型評價:校本課程的原型評價通常安排在課程試驗前進行,由學科專家負責實施。原型評價的范圍包括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的構成要素、課程的呈現形式、課程內容組織、課時安排等諸多要素,目的是評定校本課程的質量,並及時發現和確定需要補充和修訂的內容。

⑥課程實驗:課程試驗由學生擔任被試,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及學科專家擔任評估者,試驗工作在小范圍(一個教學班)內進行。評估者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信息,如課堂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座談、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

⑦課程評價:校本課程由任教老師根據課程特點自己選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匯報演出、辦展板、櫥窗或作報告),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

3、學生管理

①選修同一課程的學生成立新的班集體,選出班長配合老師管理班級。

②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

③定期進行評教評學,以便及時調整及改進。

④嚴格考勤制度,規范課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進行公示。

4、教師管理

①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②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③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④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⑤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⑥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課程實施步驟

1、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目標;

2、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的框架設想;

3、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方案;

4、組織實施校本課程開設:

①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對各類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討論評估,教導處確定開設的課程和開設的時間,並安排指導老師。

②組織好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並由教研處審核備案。

③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方案;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④組織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參省級、市級的課程研究。

⑤組織好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記錄好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

七、課程考核和評估

1、校本課程的日常考核與評估由教導處負責。

2、學生校本課程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每位學生三年內修滿6個學分才能夠畢業。

3、學分制的管理採用《學分卡》,學生憑卡上課,任課教師負責學分制的執行和落實,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和表現填寫《學分卡》,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出勤率未達到規定課時的80%者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4、教導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國家、省級、市級各類各項競賽活動與資格考試中獲獎或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均可獲得獎勵學分,並可免修相應類別的校本課程。

⑶ 如何參與本校校本課程開發

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是針對國家課程開發,以學校為基地進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課程的開發,實現課程決策民主化。國家在作課程計劃時應該把一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強調學校、地方一級的課程運作,主張學校的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區代表等參與課程的決策。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1)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2)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3)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進行審議。審議通過後,編入《學生選修課目錄與課程介紹》。學生根據自己的志願選課,選課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才准許開課。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後或過程中,寫自己承擔課程的《課程綱要》(教師用的材料)。
(4)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⑷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一般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過程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活動,涉及許多復雜的因素。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我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應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的操作環節。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進行校本課程開發,首先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各種資源和辦學歷史,依據自己學校獨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學來確定本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方向,在此之後就要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隊伍以便開展各項活動。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學校內部人員主要包括校長、主管主任、學科教師、學生代表。外部人員包括地方當局行政主管領導、課程或學科專家、家長和社區代表等。只有內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校本課程開發。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除了要考慮到校內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慮校外的情境與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會需求、社區狀況、家庭情況等。從社會需求來看,校本課程要照顧到當代社會對人才的新需要,傳統單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時代要求,而需要全面發展、具備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課程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發展自己專長的機會。從社區需求來看,學校都處在一定的社區環境中,都會受到來自社區的多方面影響,因此,學校課程設計應把握社區的活動實際。從家庭的需求來看,家庭情況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包括獨身子女、婦女就業、家庭受教育程度等,應考慮不同家庭結構、經濟條件下兒童的需求。校內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對校內資源現狀的評估,以及對教師和學生的評估。校內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和財政條件等。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主體,教師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開發的質量。對學生的評估關繫到校本課程的針對性,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身心發展狀況。
3.擬定目標
校本課程開發實質就是依據學校所制定的學校教育目標,建構學校的總體課程,並據以實施、評估、改善的過程。所以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學校教育目標是學校對所要培養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國家的教育目的,考慮到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教育目標制定以後還需進一步細化,最終通過課程和教學來實現。所以學校的教育目標必須轉化為課程的總體目標,並進一步細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目標,通過教學來實現各學習領域的目標,進而最終實現教育目標。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課程編制考慮許多因素,如學校教育目標的要求、社區的實際、學校的實際等。因各學校規模、教師結構等條件不同,學校課程編制的步驟很難有相同的方法,但大體包含確認學校課程編制的基本方針、決定學校課程編制的具體組織與時程、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節數的配置三項。
5.討論與實施
課程方案實施前需要跟教師、家長溝通與說明,聽取他們對實施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這樣才能保證實施的效果。課程實施是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也就是將書面的課程轉化為教室情境的教學實際的教育實踐。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從而更有效地促進課程的發展。校本課程評價一般來說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問題:①評價時間。評價既要包括診斷性評價,也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②評價主體。評價主體應以內部評價為主,外部評價為輔,同時主體應多元化,應來自多方面的領域。③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方面不僅要有結果評價,也要有過程評價;不僅要有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包括對教師的評價。④評價方式。校本課程多是非學術的活動型或體驗型課程,其學習結果不很明顯,難以用簡單的量化來測量,因此採用質性評價更適宜,如檔案袋評價、描述性評價等方式。

⑸ 如何編寫校本教材(編寫的具體流程)

1、網查閱有關資料,翻閱校本行動研究和校本課程開發有關專著,了解有關編寫校本教材的先例;2、向學生了解他們對課程題材方面的需求。3、著手寫作時,沒有前人成功的範例可供借鑒,可以選擇有關課程行動研究和校本行動研究的有關理論為指導有用的想法:(1)我遇到一個問題,我發現我的教育價值在我的實踐中遭到否定;(2)我設想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3)我按照方案行動;(4)我評價我的行動效果;(5)我根據我的評價調整我的問題、設想以及行動。

⑹ 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案例

《漁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一、《漁洋文化》的開發依據

學校依據學生的需求、教師的現狀、學校資源、本鄉的地理條件、在認真調查、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對《漁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作以下論證:

1、三級管理的課程結構。國家課程范疇內的知識學習難以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快捷採集信息、利用信息、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為學生參與家鄉建設培養必須的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2、本鄉的區域特點:三江交匯(長江、清江、漁洋河)、漁洋繞境。境內的風土人情、歷史人物、傳說故事為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3、我校網路資源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學校有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先進的辦學理念,且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銳意開拓進取的教師隊伍,能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這是開發校本課程最有力的依據。

二、《漁洋文化》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目標

1、讓學生了解家鄉、建設家鄉,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2、編寫出《漁洋文化》的校本教材。

三、《漁洋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框架

1、漁洋農具。《家鄉農具超市》,開發者:胡志新

2、漁洋曲藝。《姚店鄉民間音樂》,開發者:譚平

《姚店鄉民間工藝》,開發者:高丹

3、漁洋故事:《姚店鄉民間故事集》,開發者:姚一林、謝傳河

4、漁洋傳說:《姚店鄉地名探究》,開發者:朱代梅

5、三江詩文:《在宜都留下足跡的詩文名家及作品》 開發者:劉雲舟

6、漁洋風俗:《姚店鄉風俗大觀》,開發者:萬繼林

7、漁洋人物:《宜都歷史名人》,開發者:劉德春

8、漁洋風景:《姚店鄉旅遊現狀及對策》,開發者:向常森

《家鄉居室裝飾》,開發者:王曉芹

《漁民洋服飾研究》,開發者:陳華

《姚店鄉綠化研究》,開發者:高登秀

《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開發者:鄧玉華

9、漁洋人文:《我為姚中校歌填詞》,開發者:譚平

《校園園林藝術》,開發者:葉獻明、李紅

《動物大觀園》,開發者:胡志新

《生活中的數學》,開發者:胡志紅,趙昌會

《英語交際》,開發者:晏學知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開發者:吳忠亮

《姚店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開發者:張海燕

《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開發者:周德益

10、漁洋新歌:時事開講,介紹家鄉建設及發展的狀況。開發者:黎孔新

註:以上課程分年級分階段開設。

四、撰寫課程綱要。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五、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鍾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六、校本課程實施。

教導室做好監控、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七、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2課時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 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

主 任:

副主任:

委 員:

學生委員: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歷史校本教材的開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