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免疫學發展歷史是什麼意思

免疫學發展歷史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3-08 23:32:45

❶ 免疫學的發展簡史

18 世紀至 20 世紀中葉為經典免疫學時期。這一時期,人們對免疫功能的認識由人體現象的觀察進入了科學實驗時期。在此期間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
牛痘苗的發明
牛痘苗的發明是繼人痘苗之後免疫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是由英國醫生 Jenner 在觀察到患過牛痘的擠奶女工,不再患天花的事實後,通過長期研究的科學成果。該疫苗給人體接種後,只引起局部反應,並不造成嚴重損害,但能有效地預防天花。它不僅彌補了人痘苗的不足,而且可在實驗室大量生產。因此很快地代替了人痘苗,被醫學界所接受。
減毒活疫苗的發明
19 世紀末,隨著微生物學的發展,法國免疫學家巴斯德(Pasteur)和德國細菌學家郭霍(Koch)在創立了細菌分離培養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系統地科學研究,利用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學方法獲得了減毒菌苗,並用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Pasteur 以高溫培養法制備了炭疽疫苗,用狂犬病毒在兔體內經連續傳代制備了狂犬病疫苗。這些減毒疫苗的發明不但為實驗免疫學打下了基礎,也為疫苗的發展開辟了新局面。
抗體的發現
1890 年德國學者 Behring (貝苓)和日本學者北里用白喉外毒素免疫動物時發現,在被免疫的動物血清中有一種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質,稱為抗毒素。將此免疫血清被動轉移給正常動物,使後者獲得了中和外毒素的能力。同年 Behring 又與 Kitasato 將白喉抗毒素正式用於白喉的治療,開創了人工被動免疫療法之先河。為此, Behring 於 1901 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後來,人們相繼發現了凝集素、沉澱素等能與細菌或細胞特異性反應的物質,統稱為抗體;而將能引起抗體產生的物質稱為抗原,從而確立了抗原和抗體的概念。
補體的發現
1894 年, Pfeiffer 發現了免疫溶菌現象。他將霍亂弧菌注射到已被該菌免疫的豚鼠腹腔內,發現新注入的霍亂弧菌迅速溶解。此外,取細菌免疫血清與相應細菌注入正常豚鼠腹腔也可得到同樣結果。Bordet 將新鮮免疫血清加熱 30 分鍾後,再加入相應細菌,發現只出現凝集,喪失了溶菌能力。據此認為,免疫血清中可能存在兩種與溶菌有關的物質,一種是對熱穩定的物質即抗體,其能與相應細菌或細胞特異性結合,引起凝集;另一種是對熱不穩定的物質,稱之為補體,它是正常血清中的成分,無特異性,但具有協助抗體溶解細菌或細胞的作用。
血清學方法的建立
根據抗原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特點,在抗毒素發現以後的 10 年中,建立了許多體外檢測抗原、抗體的血清學方法如凝集反應、沉澱反應、補體結合反應等,為傳染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
免疫化學的研究
在抗原和抗體概念確立後,人們對其理化性質、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化學基礎等問題產生了興趣。20 世紀初, Landsteiner 等應用偶氮蛋白的人工結合抗原,即以芳香族有機化學分子偶聯到蛋白質分子上形成的抗原,研究抗原抗體反應特異性的物質基礎,從中認識到,抗原特異性實際上是由一些小分子的結構及構象決定的,進而提出了關於抗原抗體反應的格子學說,從理論上解釋了血清學反應現象。20 世紀 30 年代, Tiselies 和 Kabot 建立了血清電泳技術,證明抗體是丙種球蛋白,並利用分離、純化抗體的方法對抗體分子的結構與功能進行研究。Grubar 等人建立了免疫電泳技術,發現了抗體分子的不均一性的本質,從而使抗體分子與結構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
抗體生成理論的提出
1897 年, Ehrlich 提出關於抗體產生的學說,即側鏈學說。他認為抗毒素分子存在於細胞表面,當外毒素進入機體與其結合後,可刺激細胞產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由細胞表面脫落入血。該學說當時未被免疫學界接受。20 世紀 30 年代 Haurowitz 和 Pauling 等先後提出抗體生成的直接模板學說和間接模板學說,他們均認為抗原決定了抗體的特異結構,否認抗體產生細胞的膜上具有識別抗原受體。這種只片面強調抗原對機體免疫反應的作用,忽視機體免疫系統對抗原識別的本質的理論,違背了免疫反應的基本規律,阻礙了抗體生成研究的過程。直到細胞系選擇學說提出後,才使免疫學有了新的進展。
對機體保護性免疫機制的探討
19 世紀末,對機體保護性免疫機制的探討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此期間形成兩大學派。一為以 Metchnikoff 為代表的細胞免疫學派,該學派認為抗感染免疫是由體內的吞噬細胞所決定;一為以 Ehrlich 為代表的體液免疫學派,該學派認為血清中的抗體是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它們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但每一學派都僅僅反應了復雜免疫機制的不同側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直至 1903 年, Wright 和 Douglas 在研究吞噬現象時,發現血清和其它體液中存在一種物質(調理素),能大大增強吞噬作用,從而初步將兩大學派統一起來,使人們開始認識到機體的免疫機制包括兩個方面: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20 世紀中葉至該世紀 60 年代期間,為近代免疫學時期。這一時期人們沖破了抗感染免疫模板學說的束縛,對生物體的免疫反應性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使免疫學開始研究生物問題,出現了全新的免疫學理論。因此,這一期實際上是免疫生物學時期。在此期間獲得的主要成就包括:
一、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發現
Koch 在用結核桿菌給患者皮下注射,試圖進行免疫治療時發現,在注射局部出現組織壞死現象,稱為 Koch 現象。該現象具有特異性。Chase 等對 Koch 現象進一步深入研究,他們以致敏豚鼠血清轉移給正常動物,未能引起結核菌素反應;而用其淋巴細胞轉移則引起了陽性反應。從而證明了結核菌素反應不是由抗體,而是由致敏淋巴細胞引起,機體的免疫性不僅僅只有體液免疫,也可形成細胞免疫。
二、免疫耐受的發現
1945 年, Owen 發現異卵雙生的兩頭小牛體內有兩種血型紅細胞共存,稱其為血型細胞相嵌現象。由於不同血型細胞天然存在於同一機體內不引起免疫應答故又稱為天然耐受。此後, Medawar 等在新生期小鼠體內成功地進行了人工誘導異己抗原耐受實驗,揭示了體內處於發育階段的免疫細胞無論接觸自身抗原還是異己抗原,均可導致對相應抗原的耐受。
三、細胞系選擇學說的提出
1958 年,澳大利亞免疫學家 Burnet 在 Ehrlich 側鏈學說影響下,提出細胞系選擇學說。該學說闡明了抗體產生的機制,並對諸如抗原識別、免疫記憶及自身耐受與自身免疫等許多重要免疫生物學現象作了解釋,大大促進了現代免疫學的發展。該學說基本觀點為① 認為機體內存在識別不同抗原的多種細胞系,每一細胞系的細胞表面表達識別相應抗原的同一受體;② 抗原進入機體後,選擇性地與具有相應受體細胞系的細胞作用,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效應細胞或記憶細胞;③ 胚胎期針對自身抗原的免疫細胞與自身抗原接觸後可被破壞、排除或處於抑制狀態;④免疫細胞可突變形成與自身抗原反應的細胞系,導致自身免疫病。
四、免疫學技術的發展
在此期間,免疫學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建立了間接凝集反應和免疫標記技術,進一步促進了免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應用。 現代免疫學時期指 20 世紀 60 年代至今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確認了淋巴細胞系在免疫反應中的地位,闡明了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與功能,對免疫系統特別是細胞因子、粘附分子等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從分子水平對免疫球蛋白的多樣性、類別轉化等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一、免疫系統的研究
1957 年 Click 發現摘除雞法氏囊,可引起抗體產生缺陷。認為法氏囊是抗體產生細胞存在的主要場所,並將產生抗體的細胞稱為 B 細胞。Miller 和 Good 通過在哺乳類動物體內進行早期胸腺摘除,導致細胞免疫缺陷和抗體產生嚴重下降,證明了存在於胸腺的免疫細胞主要執行細胞免疫,稱之為 T 細胞。1969 年 Claman 和 Mitchell 等提出了 T 細胞亞群的概念。此後,人們進一步證實了經胸腺和法氏囊分化、成熟的 T 、 B 淋巴細胞在外周淋巴組織的分布,以及 T 、 B 細胞在抗體產生中的協同作用,從而建立了免疫系統的組織學和細胞學基礎。
二、抗體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20 世紀 60 年代, Porter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抗體,獲得了抗體活性片段(Fab)和可結晶片段(Fc)。用化學還原法證明抗體是由多肽鏈組成,並以抗原分析法證明了抗體分子的不均一性。此後,人們統一了抗體球蛋白名稱,並建立了免疫球蛋白的分類。
三、免疫網路學說的提出
1972 年, Jerne 提出免疫網路學說。該學說認為:抗體和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存在獨特性,在抗原進入前,抗體處於相對穩定狀態,當抗原進入機體後,使這種平衡被打破,導致特異性抗體產生,當後者達到一定量時,可引起抗獨特型抗體產生。由此可見,在同一機體內一組抗體的獨特型決定基可被另一組抗獨特型抗體分子識別;而一組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可被另一組淋巴細胞表面抗獨特型表面受體所識別,這樣在淋巴細胞和抗體之間就形成了獨特型 - 抗獨特型免疫網路。
網路學說探討了免疫調節機制,提出由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應答不是無休止地進行,而是受獨特型抗體的制約,籍以維持機體的生理穩定和平衡。
四、抗體多樣性研究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 Dreyer 和 Benner 等曾提出一種假設,認為編碼免疫球蛋白(Ig)肽鏈的基因是由兩種基因組成。在胚胎期,它們彼此分隔存在,在 B 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重排和拼接在一起。日本學者利根川進等應用分子雜交技術克隆出編碼 Ig 分子 V 區和 C 區基因,並應用 cDNA 克隆探針證明了 B 細胞在分化發育過程中編碼 Ig 的基因結構,進而闡明了抗原結合部位多樣性的遺傳控制。
五、細胞因子與免疫細胞膜分子研究
細胞因子和免疫細胞膜分子研究是近 20 年來免疫學研究的熱點。
最初人們從細胞培養液中提取細胞因子進行功能和結構的研究,相繼發現了白細胞介素(IL) 、干擾素(IFN) 、腫瘤壞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等細胞因子,對其生物學功能、作用特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可大批量生產細胞因子,促進了細胞因子在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中的應用。
免疫細胞膜分子種類很多,主要包括 T 、 B 細胞抗原識別受體(TCR / BCR)、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白細胞分化抗原(CD) 、促分裂素受體、細胞因子受體、免疫球蛋白受體,以及其它受體和分子。20 世紀初,人們發現在不同種屬或同種不同個體間進行正常組織或腫瘤移植時出現的排斥反應是由細胞表面主要組織相容性分子(MHC Ⅰ/Ⅱ類分子)決定的。此後,人們又注意到 T 細胞識別抗原時,存在 MHC 的限制性即 T 細胞抗原受體 (TCR) 在識別異己抗原時,同時識別自身 MHC 分子。
人們對白細胞分化抗原 (CD) 的大量研究,揭示了 T 細胞亞群的功能、細胞激活途經和膜信號的轉導及細胞分化過程中的調控等機制。此外,在研究細胞毒性T 細胞(CTL)殺傷作用時,發現 CTL 表達的 FasL 可與靶細胞表達的 Fas 結合,引起靶細胞內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sase)級聯活化,裂解 DNA ,導致靶細胞死亡稱為細胞程序性死亡(PCD)或細胞凋亡(apoptosis)。
六、應用免疫學的發展
1975 年 Kohler 和 Milstein 首創雜交瘤技術。他們將小鼠骨髓瘤細胞和經綿羊紅細胞(SRBC)致敏的 B 細胞在體外進行融合形成雜交瘤(hybridoma)。這種雜交瘤細胞既保持了骨髓瘤細胞大量無限制生長繁殖的特性,又具有合成和分泌抗體的能力。應用該技術可產生均一的、只針對單一抗原決定基的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McAb)。McAb 具有純度高、特異性強、可大量生產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於血清學診斷、免疫細胞及其它組織細胞表面分子的檢測,並通過與核素、各種毒素或葯物化學偶聯進行腫瘤導向治療研究。
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免疫學研究也是一項突破性成就。利用分子雜交技術和分子遺傳學理論制備的基因工程抗體如完全人源化抗體、單鏈抗體及雙特異性抗體等較 McAb 更具優越性。20 世紀 80 年代,分子雜交技術就被用於研究免疫球蛋白分子、 T 細胞受體分子、補體、細胞因子,以及 MHC 分子等的基因結構、功能及其表達機制。20 世紀 80 年代出現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是一種體外核酸擴增技術。應用該技術制備重組疫苗、 DNA 疫苗及轉基因植物疫苗,為免疫預防開辟了嶄新的前景。而利用基因工程制備重組細胞因子的廣泛開展,已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❷ 什麼是免疫學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即經驗免疫學時期、經典免疫學時期、近代免疫學時期和現代免疫學時期。
免疫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只是細菌學的一部分,隨後又作為微生物學的一部分來看待。它是以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隨後發現與微生物無關的抗原物質也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使得免疫學內容得到擴充,就有了現代免疫的概念,即「識別自己和對非己物質的清除」。
隨著近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免疫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受到廣泛的關注。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被稱作推動現代生命科學前進的三駕馬車。如今,免疫學理論和技術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深度上看,它已從整體水平、細胞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從廣度上看,它已滲透到許多相關學科,形成了內容豐富多彩的分子免疫學、細胞免疫學、免疫生物學、免疫組織學、免疫生理學、免疫化學、免疫葯理學、免疫病理學、免疫分類學、免疫遺傳學和臨床免疫學等學科。

閱讀全文

與免疫學發展歷史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