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亳州的歷史沿革
夏時亳州屬豫州。
西周初時期,神農之後的姜姓焦國遷至於此。
春秋初期,焦國被陳國所滅,此地屬陳國,陳於此建焦城。公元前478年,楚國滅陳國,築譙城。
秦時,置譙縣、城父縣,譙縣屬碭郡,城父縣以及大部分地區屬泗水郡。
漢時,亳州先後屬豫州、沛郡、沛國。建安末年設譙郡。
魏皇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與許昌、長安、洛陽、鄴並稱 「五都」。
西晉時,在此置譙國,譙縣是治所。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為南兗州治所。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兗州為亳州,治所不變,亳州之名始於此。
隋大業3年(607年)又改亳州為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譙郡更名為亳州,下轄譙縣(今譙城區)、山桑縣(今蒙城縣)、城父縣(今渦陽縣西北)、臨渙縣(今河南永城)、酇縣(今河南永城)、鹿邑縣(今河南鹿邑)、永城縣(今河南永城)、真源縣(今河南鹿邑)8縣。
宋時,亳州屬淮南路,金時屬南京路,下轄6縣5鎮。
元時,亳州屬歸德府(今商丘),下轄6縣。元至正15年(1355),劉福通起兵反元,擁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 「韓宋」政權,以亳州為都城。
明朝初年,亳州一度為縣,屬潁州。弘治九年(1496),又升縣為州。
清初,亳州屬安徽布政使司直轄。1864年,清廷鎮壓捻軍後,析譙縣、蒙城縣、阜陽縣各一部設渦陽縣。
1912年,國民政府降亳州為亳縣,由省直轄。
1964年,國務院決定從阜陽、渦陽、蒙城、鳳台各劃出一部成立利辛縣。
1986年,國務院決定撤銷亳縣建制,設立亳州市(縣級)。
1998年,收歸省直轄(副地級)。
2000年,正式設立地級亳州市,下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區。
② 歷史上,安徽亳州是如何從阜陽劃出去的
1996年,經過國務院批復,亳州市(縣級)脫離阜陽管轄,開始由安徽省直轄。但一直到1998年安徽省正式直轄亳州,期間亳州都是由阜陽代管。
其次,雖然亳州的經濟發展水平比不上北邊的商丘市,但與同屬於阜陽市的其他區縣相比,亳州還是有一定發展優勢的。
自1986年撤縣建市到1996年直轄安徽省,十年間毫州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的釀酒技藝和葯材,形成了相關的四大支柱產業。交通上,除了逐步形成較為完備的鄉鎮公路網,亳州還爭取到了京九線的站點以及建立自己的機場。
所以亳州本身也是有成為省直轄市的基本實力,當然最終的成功還是安徽省、阜陽市和亳州市三方合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