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臨潼特產是什麼
石榴、火景(晶)柿子和相棗是臨潼傳統農特產,號稱「臨潼三寶」。據調查,在驪山北麓綿延十餘公里的城市交通干線兩旁,以「臨潼三寶」為主體的生態園林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其中2000餘畝的斜口精品石榴示範園,4000畝驪山石榴生態旅遊園,3000餘畝的秦陵石榴觀賞園,1000餘畝的帶網雜果(柿子為主)示範園以成為整個生態園林的核心區域,為實施品牌農業品牌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逢春夏之交或深秋時節,這里遊人如幟,絡繹不絕,人們紛紛利用假日,來這里欣賞「五月榴花紅似火」的誘人場景,采擷「百萬果實若燈籠」的火景(晶)柿子。此外,星星點點的卡拉0k及秦腔自樂班等娛樂場所,亦為遊客融於自然、抒發情懷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使客人情趣盎然,流連忘返。
臨潼石榴
臨潼石榴,古名安石榴,原產於阿富汗等中亞地區。據《群芳譜》載,它是西漢中期張騫出使西域從安石國(今伊朗附近)帶回來的,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石榴栽植於驪山北麓一帶,綿延數十公里,總計10萬余畝,名列全國之冠,暢銷國內外,臨潼石榴不但美味可口,營養豐富,且有葯用價值,裨益健康。經測定,果實含糖為13——17%,並含有果酸、無機鹽、鈣、磷和維生素c。食後有健胃、滋陰、平肝、補腎之功效。酸石榴還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臨潼石榴具有早熟、個大、色鮮、味美、汁多耐貯藏等特色,可分為紅、白兩種,紅石榴其嫩梢、花、果皮籽粒均呈紅色,按其味道分為酸甜兩個品種。白石榴以花白、果皮白、籽粒白而得名。
火景(晶)柿子
臨潼柿子,品種甚多,但最為馳名的還是火景(晶)柿子,系臨潼的特產之一。柿子上下近似扁圓形,熟後質軟,外皮大紅,當它於深秋成熟後,掛滿枝頭,如火焰一般好看,故名「火景」。又以其果實上有一層依稀可見的白霜,且有光澤如水晶,故又稱「水晶」。果肉香甜爽口,甜而不膩,含糖量高,營養豐富,品質特優,贏得國內外遊客的好評。火景柿子還有很好的醫療效能。據醫書記載,它是一種復合滋養品,內服可止血潤便、降血壓、消腫止痛、止痔血和直腸出血。
火景(晶)柿子樹種植在驪山北麓一帶,以山任村、山孫村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好,種植面積1.5萬余畝。
相棗
相棗是臨潼果樹栽培歷史悠久的果樹之一,在相橋一帶廣植,面積1500多畝。相棗以其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馳名。它的營養極為豐富,果肉內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此外還含有鈣、磷等礦物質。相棗還是重要的中葯材,有健脾、養胃、益血、壯神、降血壓之功效。
前面所介紹的文物古跡和特產資源,只是臨潼這座容量巨大的資源寶庫中的一部分,是煙波浩淼的驪山文化中幾段並不十分完整的音符。由於尚有七、八座古墓葬的墓主、年代至今無從考證,秦俑館附近最近新發現的幾處頗具規模的陪葬坑亦有待於專家研究,故其詳情無法在此去作一一披露,只能留作一個懸念,讓時間去回答,讓後人去解讀。
文物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只有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進行科學的保護與開發,才能將其轉化為旅遊產品,轉化為經濟效益。但囿於諸多技術性保護措施的限制,該地區絕大部分業已探明的文物,只能處於長眠狀態,只能作為一種巨大的資源潛力而存在。據調查,目前經過正式開發形成旅遊產品的景點,尚不足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20%。這無論對資源所在地的政府與人民,還是對急於「先睹為快」的海內外遊客,都不失為一種無奈與遺憾。
令人欣慰的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在「九五」、「十五」期間,陝西省、西安市及臨潼區三級政府在國家「保護與開發並重」宏觀政策的指導下,堅持從臨潼的實際出發,適時調整旅遊規劃,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對條件比較成熟的一大批景點進行了修復與整合。比如,先後修復、新建了烽火台、老君殿、老母殿、驪山晚照亭、鴻門宴紀念館和秦皇園、秦統一雕塑園、秦陵地宮、秦始皇生平蠟像館、世界八大奇跡館以及秦唐宮、西安事變蠟像館等重要景點開發建設了臨潼博物館、西遊記宮、驪山索道、公路陳列館等一系列附屬設施,使臨潼旅遊業更加光彩奪目。經過20餘年的艱苦努力,目前除以姜寨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旅遊區尚待研究、論證與規劃外,一個以秦陵、秦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化旅遊區,以華清宮為核心的唐文化旅遊區,以驪山為依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初具規模,並已在當地的經濟發展中展現出不可替代的龍頭作用,成為臨潼、西安乃至全省旅遊產業的中心。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