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編歷史

如何編歷史

發布時間:2023-03-12 17:05:36

⑴ 編寫歷史故事400字怎麼寫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供參考。

⑵ 史書編寫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兩種:編年體、紀傳體
紀傳體:比如說《史記》就是第一步紀傳體通史,是按照人物、本家、各個國家等為線索,圍繞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歷史的闡述,優點是便於理解同時代的歷史事件,就像是織網一樣,方便理解時空背景下廣闊的歷史。方便歷史的橫向掌握。
另外,由於《史記》記錄了西漢初年(因為作者司馬遷是漢初漢武帝時期的人物)以前的歷史,因此,後代的歷史大多是斷代史,例如《漢書》、《後漢書》魯迅先生都說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嘛!呵呵~~~

另一種就是按照年代編寫的,比如說歷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就是以時間為線索,對歷史進行闡述,方便讀者在縱向的敘述中了解歷史。

希望你能滿意!

⑶ 如何寫好歷史書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 以編年體紀錄歷史的方式最早起源於中國。如:《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簡稱《左傳》;《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我國編年體通史的傑作,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補充: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中國史書體裁。起源於春秋。編年體史書數量極多。著名的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其優點是便於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並可避免敘事重復。缺點是記事按年月分列雜陳,不能集中敘述每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難以記載不能按年月編排的事件,往往詳於政治事件而忽略經濟文化。

⑷ 如何編寫歷史

編寫歷史的體裁有:編年體 、紀傳體、記事體、典制體、紀事本末體、評論體等。

如果是編寫歷史教材的話,參考下面文章:

如何編寫歷史教材

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談一談我對如何編寫中國歷史教材的看法。

如何編寫歷史教材?我想一定要有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二十世紀世界流行的歷史觀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我們要摒棄機械進化論史觀和單線一元決定論,代之以寬闊發散性的整體思維。用黃仁宇的話說就是「放寬歷史的視界」。

歷史的探索,是根據過去人類活動在現今的遺跡,來重構過去人類活動的真相。任何理論概念再好,比之於實際生活本身,總顯出它的貧乏和單調。所以我說:歷史學中不存在定理。歷史不是為概念而活著的。忠實於歷史,乃是史家的職業道德。可直到現在,通史的整體框架還是板結硬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拘泥於一些固定化的程式,出於這種或那種緣故,不能直面歷史實際。

我們的民族歷史總是被那些「必然規律」來強行框定。所謂「五步論」中國也概莫能外。

中國是否經歷過「奴隸制社會」?現在相信的人越來越少了。商代的野性氣味較濃,還容得聯想。「鬱郁乎文哉」的西周,還一口咬定它為「奴隸制社會」,豈不是存心不想辨認歷史事實?其實張蔭麟先生早就說過,西周庶民的生活情況並不見得比奴隸好。要說有「奴隸社會」,那一座大觀園就是啊。呂思勉、錢穆、黃仁宇這些前輩史家的大歷史構架也是一致的。呂先生說得明白,中國古代史分為三個時代:(甲)部族時代,(乙)封建時代,(丙)統一時代。大家可以比照現行歷史教材,孰者真實,依史有據!

中國有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毛澤東說有,郭沫若說有,錢穆怎麼沒說有?黃仁宇怎麼沒說有?到底是誰在迴避歷史實際?

好在現今中外史學界都有同感,中國社會有許多迥異於西方的歷史殊相,制度、文化、意識形態等等的傳統和歷史走向都極具個性。費正清(Fairbank,西方漢學界泰斗)在經歷了長時期挫折之後,最後也不得不放棄「歐洲中心史觀」,承認必須「以中國看中國」。怪不得黃仁宇說「整個中國歷史需要重寫」。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真實的歷史。

真實就已足夠,你不要期望歷史教材寫得像錢穆、顧頡剛、張蔭麟、黃仁宇等大師們的著作那樣平易生動、舉重若輕。

⑸ 歷史的史事如何才能編成一個故事可不可以幫我舉個例子拜託~

我就拿初三上學期學的文藝復興那個歷史說吧。因為現在我到高二理科了,文科的東西記得還不是很多,所以我盡我知道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故事並非是說童話和神話那種,而是一種發生的事,變的通順邏輯,符合故事的情形
在14世紀的時候,那時候歐洲的生產技術開始發展,要知道技術有了發展,也就意味著商品經濟將會得到提高。可是,生產商品,從哪兒得到勞動力呢,就得僱傭,而在義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工商業則是比較發達,就最早的出現了實行僱傭勞動力的手工工場,從而使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首先在義大利萌生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那之前的封建教會主義怎麼辦呢,你說是吧,因為社會總是要向興盛的方向走,新興的資產階級就需要打破封建教會的精神統治。既然要打破這個封建主義,那麼就得有行動,義大利的政策出發了,就開始提倡以現實的人 為中心,來反對神權的人文主義,也就是要反對封建的思想統治 。而這種反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稱為文藝復興運動
就這樣,將一小節的內容概括出來了,最主要的還是說要熟悉內容,也就是你能將內容復述給別人聽,這樣就像一個故事一樣,樓下,有人說西遊記等電視劇,那也是故事,只不過是另一種表達方式,那也是根據歷史的小說,然後將其用生活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我們學生是要講史事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希望能幫助到你,有什麼疑問,我很高興為你解決,只要我能做的到的

⑹ 歷史小說怎麼寫啊

歷史小說的創作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1)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可以在歷史中加一些自己編的細節描寫但絕對不能改變歷史.
2)首先要熟悉歷史事件,了解歷史人物的特點,抓住一個或幾個典型的人物來展開,突出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值得學習的某些方面,或者是失敗的教訓..再通過發揮想像來構思文章主要構思。
3)歷史小說該怎麼寫才好,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我個人認為,既然用的是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說的又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那麼還是以尊重歷史本身為好,大的方面,尤其是在本質、基調上不能有悖於歷史。同時,在創作過程中,也應該充分掌握且盡量多地使用流傳下來的當時素材。只有依仗豐富的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才有可能釀造出濃郁的歷史氛圍;而歷史小說所獨具的滄桑感、凝重感等等,便是在這種歷史氛圍中產生的。

⑺ 怎樣寫歷史的編年體或紀傳體

史書體例常識(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 ┌—通史 ┌—依時間分—┤ │ └—斷代史 史書 │ ┌—編年體 └—依體裁分—┤ 紀傳體 └—紀事本末體■ 國別體 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戰國策》■ 紀傳體 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記》)■ 紀事本末體 以事件為主線按年月順序敘事。《竹書紀事》◆ 通史 記載從黃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歷史。《史記》、《資治通鑒》◆ 斷代史 記載朝代歷史。除《史記》外的其餘二十三史。他們的模式大體如下:編年體:某年發生了某事國別體:某國發生了某事紀傳體:某人做了某事 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系。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范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范圍。編年史——就是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史書是按在世皇帝的年號記錄,所發生的事件。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 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閑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 此一體例創始於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將資治通鑒中一千三百六十餘年史事,改編為二百三十九個事項),編列史事,以「事」為主,詳其始末,既不受人物拘束,亦不受時間限制,可補正史與編年之不足。 1、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編年體史書是按在世皇帝的年號記載(即按年代順序記載)歷史事件。代表作:《資治通鑒》(由宋代司馬光編纂,是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此外,編年體史書還有孔子《春秋》、"春秋三傳":左丘明《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系。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2、國別體:以國(諸候國)為主體記載,即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共兩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 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國策》(國別體史書代表作)。3、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即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就是為人物立傳,代表作《史記》。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4、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范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范圍。5、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 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閑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它創立於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系。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期間的歷史大事。其記述內容基本可信,史料價值很高,但是不完備。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 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與斷代體史正好相反。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是中國第一部通史。還有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著名的通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從最早文明到現在的歷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敘述的內容廣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課題(軍事、文化、藝術)涉及內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敘述中體現歷史發展脈絡或貫穿其中線索,給人一種整體的認識。 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也稱《前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書(紀傳體的)。

⑻ 如何編寫一本家族史

編寫家譜要廣泛收集資料,要從各種媒體查閱本族古今各行各業的名人。這一過程需要大量時間,要翻閱各類史稿,查閱各種人物辭典。
閻寶仲認為,家譜的內容一般包括序言、姓的起源、氏族世系表、氏族文化、名人介紹和後記等部分。
姓的起源。中國人的姓,絕大多數是因時、因地、因史而產生,很多姓的背後都有復雜曲折的故事。歷史上有多種這方面的書籍,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篆》為基礎,其它大多雷同。
氏族世系表。這個表能反映出一個宗支的遷徙、發展、沿襲、變化的總體情況。對於支系龐雜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這部分非常重要。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獎;先祖留下的遺跡;祖先們用的命名序,族規、族訓等。對這些內容要分析、鑒別,拋棄其過時的糟粕,依據現實的文化精神,對中華傳統美德賦以新的內容,使每部家譜都成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教材。
名人介紹。撰寫家譜要著力寫好這部分,要做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為方便閱讀盡量語言通俗,並加註解。對入譜人物,應如實摘用歷史定論,不妄加評論。所列名人介紹按年代排列。

閱讀全文

與如何編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