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歷史怎麼學
做好預習工作:預習是學習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
通過預習可以先對課本內容有個大概了解,找出明白和不明白的知識點。
在聽老師講課中才可以加深印象,並有針對性地重點聽不理解的內容。
經常性地復習:可以安排一周復習幾次,長期對歷史知識進行多看。
B. 初中歷史怎麼學
雖然我們常常說學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學習初中歷史的一種方法,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第一步課前認真預習首先,通讀兩遍課文,對於那些不認識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還要明白這些字在課文中的含義。
然後,根據課文內容,寫出比較詳細的提綱。提綱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師上課時的板書。但必須體現出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的名稱、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以及把自己要提的問題也寫出來,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
第二步上課認真聽課、思考、筆記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與老師的講解不一樣,自己還有那些地方沒有預習到,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老師是否講了答案,如果講到了要立刻記錄下來。老師講完後,自己要詳細回憶一遍老師講的所有內容,想一想,還發現了哪些新問題。如果有,還要在課後向老師提問,獲得答案。
第三步課後復習、鞏固首先,再讀一遍課文,再看一遍預習提綱,根據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修改提綱。
然後,完成課後作業,做作業時,不要照書抄,要盡量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答案,確實寫不出來,再看看書,記一記,然後寫出來。作業不能拖,要及時完成。還要書寫工整、條理清晰。
最後,不要忘了,過三天,要把學過的內容再快速讀一遍,以便及時鞏固。
第四步閱讀課外書籍或做課外練習,擴充知識面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籍或做課外資料上的一些練習題,這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而且所學的知識更不會忘記。
同學們,請記住,成功=充分利用時間+正確的方法;成功永遠屬於勤奮者。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校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經過多年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多看、多練、多想、多問。
一旦拿起課本,就要人到、心到。看歷史書,不能單純地讀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習題是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做錯的練習要及時解決,弄不懂就要發問。「問」的范圍很廣。可以與同學討論,可以與老師討論。
二、勤於記憶,勤於做筆記。
記憶不等於背誦。若把背誦認為記憶,是不能牢牢記住知識點的。記憶要不斷的反復,即重復又重復,本人認為課後五分鍾回憶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習課和晚修課時間抽半小時記憶當天的內容。這樣能進一步消化知識。睡覺前簡單回憶提綱也是很好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是個體的記憶方法,還有群體的記憶方法。空閑時間,找幾位同學,一位負責發問,其他的搶答。這既有趣味,又有意義。並且記得特別深。
無論固定性,還是隨意性,只要堅持,才有成果。
做筆記,要善於簡單化、結構化、體系化。
三、自製輔助材料——歷史小卡片。
將某些知識點歸類,摘錄在一頁獨立的紙張上。這便於記憶。
以課本為主題,適當訂閱有關歷史的雜志和歷史參考書。
學無定術,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放法。
四、努力培養對歷史科的興趣
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關鍵是要把握好三個環節:記憶、理解和運用。這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
首先,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里所說的記憶並不是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多情景的記憶。例如,初中歷史第二冊第十四課《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中提到:「從五代起,南方的農業生產水平逐漸超過北方。」對這句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設問:一是何時我國南方的農業生產水平逐漸超過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國南北方的農業發展水平發生了什麼顯著變化?三是我國經濟重心是在何時南移的?這樣就不僅可以掌握歷史史實,而且可以舉一反三,考試時才會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其次,要正確理解已經掌握的各種歷史現象。正確理解史實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出現偏差,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結構、思維品質。這樣也就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和得出新的結論。仍以《五代遼宋夏金的社會經濟》為例,「繁華的城鎮」的興起和作用,是這節課同學們理解的難點。北宋時期,農業、手工業發展為城鎮的興起奠定了物質基礎,農產品的種類和產量的增加需要擴大產品交換的市場,於是城鎮應運而生。可見,城鎮是商業(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城鎮中的主要商品種類大多數是日常生活和勞動工具,隨著城鎮的發展,無地或破產農民逐漸脫離農業生產,轉而從事手工業或經商,投入到工商業發展和商品經濟發展的行列中。城鎮的興起又促進了工商業(商品經濟)的發展。理解了老師對這段內容的分析,同學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商業(商品經濟)的發展促成了城鎮的興起,而城鎮的興起又推動了工商業(商品經濟)的發展。
再次,要正確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只學不練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典型而精當的練習既能從多角度考察你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知識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從而使你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做到前後知識的融會貫通。例如:列舉與北宋、南宋同時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做這道題目的思維結構是:首先分別弄清與北宋、南宋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那些;然後再具體分析各政權的交替、傳承和相互關系;最後得出正確答案:與兩宋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大理、金、西遼、西州回鶻、黑汗王朝。這樣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掌握了學法。
記憶、理解、運用,在這一循環過程中,歷史不知不覺成為你的朋友,而歷史成績在扎實的基礎上自然會得到提高
C. 初中歷史怎麼學好 有哪些方法和竅門
學習初中歷史要有學習興趣,要抓住教材重點,及時梳理歷史知識點,課前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要對歷史難點進行交流討論。
一.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有很多人認為歷史就應該死記硬背,但是對歷史感興趣會更加有助於學習,歷史這種東西就像聽故事一樣,就像小時候聽父母講故事一樣,如果是以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講歷史,同學們會很容易聽進去歷史故事,能很快接受歷史知識。
二.多看歷史書籍
除此之外呢,還要多看其他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歷史故事、人物傳記、事件介紹。如果你想學好中國古代史,必需學好古文,牢記實詞、虛詞的用法,這對於以後想學中國古代史的你相當有用!平時多看歷史有關的書,最好是貫穿時段較長、涉及面較廣的通史,有利於建立知識網路和興趣。
三.梳理知識點
對專題和模塊進行梳理,將知識點連接成面,從宏觀上把握專題和模塊,能夠更加清楚、直觀。連接是重要的學習和復習方法。經過知識樹的整理後,書本由厚變薄,一目瞭然,閉上眼睛,都能清晰可見。
四.預習教材找關鍵詞
把教材難點,列出提綱,學生按照老師給的難點,對照教材,逐句逐段來學習教材的內容,重要部分用筆畫出,寫在筆記本上待老師上課,注意聽講,同時對難點,向老師提出疑問,在教材上畫出難點,也可以和同學課下交流、詢問。加深理解和印象,對待難懂的,也可以出資料,找出正確答案。有些問題,結合書上的彩圖,版畫理解,對於課後註解,分析記憶,弄懂為止。
五.課下及時交流難點
老師在上課時,講解的內容很多,可能一下子難以掌握,課下基礎差的同學,應主動基礎好的同學請教,針對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新知識點及時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所收獲,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材內容,為以後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D. 歷史學習重在理解,初中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
1、中學歷史學習的方法:關鍵在於了解
學習歷史中若想還記得多、記得牢,重點在於了解,所以只有真正了解了專業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與上別的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著作=創作者+成冊時代+內容+實際意義(或危害)。這個方法可將繁雜的內容開展簡單化歸納,產生互聯網記憶力。其實就是把握住好多個關鍵點做為支撐點,然後再進行擴大,就能迅速地記熟基本上內容。把握用這種方法,在巧記歷史大事件、歷史時間人物和從古至今名著層面就能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中學歷史學習的方法:巧記人名、地名、時代
歷史知識點的主要特徵是必須的記憶人名、地名、時代比較多,除掉這種也就不再成為歷史了。學習知識,記人名、地名、時代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自然是要下一番苦功,但是並不是只靠死記硬背的,同樣也有較為切實可行的在歷史上一些關鍵人物的名字,可把握住一些人物的特點來加深記憶。如漢朝君王都姓張,宋代的姓宋,兩晉的姓司馬。
比如做選擇時,經常碰到一些例如問「直接原因」、「本質」之類的事情,這一般可以從生產力決定生產要素、經濟能力物質決定建築等多個方面來分析。只要有有關這幾方面這個選項,一般來說就正確。對於簡答題,則更加需要你的思考與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在於剖析。根據回憶教師在講這一部分內容時的講解,盡可能從更多視角進行思考這種情況。不必擔心想的太多,只需大家覺得有道理的,都可能會正確。何況現今測試一再強調「要激勵學生充分發揮,需有自主創新,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你就需要盡可能的多想一些。最忌是指覺得自己不能,就什麼都不寫。最終,解題時,筆跡一定要清晰。要答得條理清楚,邏輯清晰,每點內容不必啰嗦,但一定要把關鍵點歸納地說出。每點都要用編號標出,這樣才可以條理清晰。
E.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1、要學會使用好課本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於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2、巧妙記憶歷史知識;從初一到初三的歷史知識信息量非常大,中考涉及面又廣,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快速、准確地記住這些歷史知識呢。在初中歷史學習方法中,為了突破記憶難關,首先我們要反復記憶,持之以恆。
3、學會歸納總結;學習政治和歷史不能僅僅是圓圖吞棗似的死記硬背,要學會歸納總結。對於初中的歷史,可以以時間為線索把所學的歷史事件串起來,然後拓展,拓寬自己的歷史知識面,進而牢牢掌握課本的內容。
F. 怎麼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
初中歷史,是中學生開始了解我國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長河中一系列事件和任務的基礎課程。作為中學生怎麼學好初中歷史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
1、做好預習工作
預習是學習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通過預習,自己可以先對課本內容有個大概了解,能夠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識點。這樣,在聽老師講課過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並有針對性地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2、課上做好筆記
做好筆記,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師各種話語、文字。而是有針對性地記錄課文總體框架,填補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點,為進一步宏觀把握歷史事件框架、歷程提供指導。
3、課後注意對知識點的串聯整理
課文中的歷史知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發展和結果等都是遵循一定歷程或規律的,一定要對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知識點就會記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遺漏知識點。
4、獨立及時完成作業
歷史作業,是對聽課效果的一種檢測方式,也是鞏固知識點的一種方式。所以,課後要獨立、及時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達到及時鞏固學業成果的目的。
5、不要死記硬背
歷史知識需要記住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有些學生就開始死記硬背。為了徹底牢固掌握知識,要在充分理解歷史知識框架、關系、大意等基礎上,要理解著知識點去記住這些知識,即盡量在把握知識點意思基礎上,可以將知識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6、經常性地復習
可以安排一周復習幾次,長期性地對歷史知識進行多看,這樣記憶效果會更好。不至於每當考試前期猛地學習,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夠;而是容易記錯知識。
學好初中歷史的建議
首先說“博學”。今日教育功利化思潮日趨嚴重,許多家長執著於逼迫孩子上各類輔導班、做各種各樣的輔導書和習題,卻時常忽略了要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在初一初二這個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多多汲取優秀的精神食糧。學歷史的方法並不單一,各類或古或今的歷史普及類書籍、諸多優秀的歷史題材動畫片和電影都是培養學生歷史興趣的重要途徑。我身邊的歷史高分大神們,有人從小熱愛閱讀《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這類相對枯燥的史學巨著,也有人是通過《武則天》、《漢武帝》這類歷史電視劇形成了較好的歷史時空概念;有人偏愛國外史學研究著作,閱讀了許多維克托爾、亨廷頓之類大師的學術論文,也有人歡《世說新語》、《明朝那些事兒》這類趣味性的歷史小記。總之,學習沒有固定的渠道,將初一初二寬裕的課余時間用在廣博的閱讀和學習上,無論對於語文、歷史的學習還是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意義匪淺的。
其二是“審問”。擅長歷史的同學大多有一個特性,就是熱愛歷史景點和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在這一方面,本人可是算是一個反例:從小不喜歡去博物館,到了歷史展覽類景點時總是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很少去認真看解說。當我高考之前做到題目、對一些史料一知半解時,同學會很輕描淡寫地說“我知道啊,我以前去xxx旅遊過,就記住了”,然而我卻只能追悔莫及——曾經有一份嶄新的歷史知識在我面前,我卻從來不問清來龍去脈、從來不好好了解,最後真是追悔莫及。不僅要對生活中接觸到的歷史知識刨根問底,對於課本上不清楚的概念更是要及時追問,歷史是一條線,一寸不清便一尺混亂,一尺混亂便影響全局,切不可人雲亦雲一知半解。
其三是“慎思”。江蘇的歷史教育近年來有突出思辨性的趨勢,尤其是高考歷史,越來越少注重背書能力,而是大力側重考察對歷史的思考和個人見解。歷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往往習慣於戴著政治的有色眼鏡去考量其他國家、其他時代和歷史人物,放棄了思考、遵從社會大潮的結果往往只能是喪失最重要的思辨能力。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結合當時社會背景考量的思維習慣必須早早養成,這需要我們時常面對歷史事件時多問一個“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只有客觀中立地去了解歷史,思維才靈活通透,眼界才包容寬廣。
之後是“明辨”。這里我著重突出兩點,即明辨歷史的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學習歷史,不背時間是斷斷不行的;腦子里沒有一條多維立體的時間軸,是一定不能弄清楚歷史發展脈絡的。而人們常說“史地不分家”,有了時間,記不住地點,恐怕是要鬧出許許多多笑話來的。以長征為例,約兩年的長征中重要的時間節點、重要的會議地址、行進的路線,都是不能忽視的知識。只有清晰地分辨出中外發展的時間變化和空間變化,才能在相對瑣碎復雜的歷史知識點中游刃有餘——最高的境界從來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和推斷。
最後是“篤行”。學好歷史的方法成千上萬,可以利用的資源數不勝數,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保持著每天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復習回顧、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歷史是能夠影響人一生的學科,有人說“文史哲無用”,只不過是被功利主義蒙蔽了雙眼——試想一位功成名就腰纏萬貫的成功企業家,倘若開口閉口都是偏激錯誤的歷史觀、對美國英國日本等等的認識都片面狹隘,他真的能夠算作社會精英、真的能夠贏得社會的尊重嗎?學好歷史,造福的不僅是中考高考,更是一個人的眼界和胸襟。
學好初中歷史的好習慣
一、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個環節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環節。認真聽講就是聽老師講課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聽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的解釋。老師講課的方法換一個角度就是學生學習的方法。
二、閱讀歷史教材的習慣
要全讀就是閱讀教科書中所有的內容,如課題、子目標題、正文、注釋、插圖、思考題、練習題大事年表等。這是對學習歷史知識的總要求。要通讀就是將教材中零碎、局部的歷史通過閱讀融會貫通起來。這就要求在讀書時要前後聯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識投入到某章、某單元的大范圍內聯想和梳理。
要略讀就是在全讀之後,在籠統地游覽一遍教材內容,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一個粗線條的知識體系。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讀和記教材中的目錄、章題、節題和子目。要精讀就是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要進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確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觀點以及說明這些觀點的失事,了解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要異讀就是在閱讀時要把相近、相似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比較、鑒別,找出差異,並分析原因,從而達到准確歷史知識的目的。要做記就是在閱讀教材時,要做好讀書筆記,把動口、動腦、動手結合起來,調動各種器官的能動性,使大腦處於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
三、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不少的是通過查工具書來解決的。中學生應查閱《歷史詞典》《歷史成語詞典》等。勤查工具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擴大知識面和視野,不斷積累歷史知識,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與思、學與悟是不能分開的。學與思好比車的兩只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有了鏈子,才能共同發生作用,車才會不停地前進。學與思只有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學有所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思索感悟的習慣,把這項工作放在預習、學習、復習的全過程中去完成,從而使思維敏捷、視野開闊,逐步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這種學習習慣。"動筆墨"在這里或指做筆記,或對歷史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畫點勾畫,或是讀而有感、感而有記、隨時記錄下點滴感受、思想,或是進行摘錄,記下自己喜歡的名人睿語、新穎的觀點。這種習慣對於提升篩選能力、分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六、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
先復習後做作業,先仔細審題後作解答。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改正錯誤,書寫要工整規范。
七、養成自覺復習的習慣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人的遺忘有先快後慢的特點。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要求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及時復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在復習是要注意:
1.趁熱打鐵,要求學生養成當天課程當天復習的習慣。在復習時讓學生先盡量回憶課堂上所學的內容,當一時不能全部想起來也沒有關系,這正是發現了自己的薄落環節。整個復習過程都要提倡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憶後再去看書,記住了的知識會被再次強化,想不起來的知識,會成為看書的重點。
2.重視階段復習習慣的養成。階段復習可以解決各部分知識的之間的聯系,對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化。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系中去掌握具體的歷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等。
八、寫考後記的習慣
考卷拿到手後,常常見到一些同學,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數,得了高分就興高采烈,得了低分則悶悶不樂,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紙團。後來,他們發現,很多考題是以前考過的題,或者略作引申,相差無幾看起來似曾相識,做起來照樣出錯。學生應對每次考試進行認真總結,注意作好考後記,
猜你喜歡:
1. 初中生如何學習歷史
2. 初中歷史該怎麼學好歷史
3. 如何才能有效的學習好初中歷史
4. 初中歷史應該怎麼學
5. 如何學歷史的方法總結及復習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