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哪個歷史人物敢以死進諫

哪個歷史人物敢以死進諫

發布時間:2022-02-28 06:34:08

1. 古代名人巧妙進諫的事例有哪些

一鳴驚人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齊國歷史上著名的齊威王繼位。當時,田齊正式取代姜齊已經近三十年,但這三十年間,齊國尚未從姜齊末年的內亂中恢復過來,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條件也不成熟,各路諸侯趁機

淳於鬢勸諫齊威王
攻伐田齊新興政權。因此,齊國的國力一直比較弱。其時,齊國內政紛亂,軍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剛繼位的齊威王卻不理國政,沉湎女樂,一時間,「諸侯並侵,國人不治」(《田完世家》),國內形勢日漸嚴峻。然而,群臣卻不了解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進言勸諫。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淳於髡不顧個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隱語」諷諫齊王。
淳於髡問齊威王道:「大王,國中有大鳥,棲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飛不鳴,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齊威王胸有大志,只是暫時消沉,並非昏庸無能之輩,淳於髡的諷諫一下子點醒了他,他也用「隱語」回答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滑稽列傳》)
淳於髡的諷諫收到了奇效,促使齊威王下定決心、變法圖強。他上朝召集各縣令縣長七十二人,獎勵了一個,處死了一個,整頓了內政,並整肅軍威准備迎戰諸侯。各諸侯國都很震驚,紛紛歸還了侵佔齊國的土地。

2. 歷史上善於進諫的人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該文選自我國著名國別體史書《戰國策·齊策一》講述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原文是:
鄒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視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二、觸龍說趙太後
原文是:
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太後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觸龍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況人臣乎!」

三、淳於髡
淳於髡也是一位善於進諫的代表人物。齊威王在位初期,好長夜宴飲,不問政事,把政事委託於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政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身邊近臣莫敢進諫。淳於髡如此勸齊王說:「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詔令全國72個縣的主官入朝奏事,獎賞了即墨大夫,烹殺了阿邑大夫,又發兵御敵,諸侯十分驚恐,都將侵地歸齊,齊國聲威大振,成為七雄之冠。

3. 有哪位歷史名人因衷心進諫觸怒君王而死事跡具體點兒,謝謝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音雲,yun第二聲),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沈灣(原系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謀戰聖>稱:伍子胥是姑蘇城的創建者.他的祖父叫伍舉,因為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楚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得進用為「行人」(掌朝覲聘問之官),與謀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又舉薦深通兵學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根據吳與周邊各國的強弱形勢及利害關系,與孫武等制定先西破強楚,以解除對吳之最大威脅,繼南服越國以除心腹之患的爭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針對楚國執政者眾而不和,且互相推諉的弱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亟肆以罷(疲)之,多方以誤之」(《左傳·昭公三十年》),待楚軍疲敝,再大舉進攻。此後數年間,吳軍連年擾楚,迫楚軍被動應戰,疲於奔命,實力大為削弱。隨即展開大舉攻楚的准備,爭取與楚有矛盾的蔡、唐兩國作為吳的盟國,使楚北方門戶洞開,為爾後避開楚軍防守正面實施突襲創造了條件。又出兵攻越,給楚造成吳不會大舉攻楚的假象,並施反間於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十四年,與孫武等佐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並展開追擊,長驅攻入楚都郢(今荊沙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見柏舉之戰)。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闔閭死後,繼事吳王夫差。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幾於亡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句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不可養癰遺患,而應乘勢滅越。夫差不納,坐視越國自大。三十六年,及見夫差欲率大軍攻齊,越王句踐率眾朝賀,再度勸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絕。知夫差昧於大勢而不可諫,吳國必為越國所破滅,為避禍而托子於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春秋末期吳國興亡,伍子胥舉足輕重。其治國用兵,以務實為旨,遠見卓識,謀略不凡。《漢書·藝文志》著錄兵書《伍子胥》十篇、圖一卷,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著作。

4. 從古至今,歷史上有哪些人直言進諫

1,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在唐時王方慶所編《魏鄭公諫錄》和吳兢所編《貞觀政要》兩書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
2,吳寶初,當時見到國家針對改革的呼聲一片,就想為國家的改革盡一份力。與是他就分別給皇上和慈禧太後寫了一份奏摺,提出了 自己的一些改革建議。這原本是很好的敢於直言進諫,但是所有看到奏摺的官員都不免嚇出了一身冷汗,最後也就沒能呈遞上去。最後這位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也是落下個病死街頭的慘劇。
3,鄒忌,齊國人。田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齊威王立志改革,思賢若渴。他鼓琴自薦,被任為相國,封於下邳,稱成侯。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督官吏,嚴明賞罰,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齊國國力漸強。時勢造就英雄,鄒忌有才華有才幹,大度頗有君子風范.是齊威王的得力助手。

5. 中國歷史上因直言勸諫而死的人有哪些

1、比干,勸諫後商王紂聽信妲己的意見將比干剜心,還有說法是妲己將其心烹食。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紂王)的叔叔。 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稱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師(丞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受託孤重輔帝辛(殷紂王),先後輔佐殷商兩代帝王,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亘古忠臣」。從政40多年,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終年63歲。

2、楊繼盛,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三十二年彈劾當朝首付嚴嵩,嚴嵩假傳聖旨,楊繼盛被抓入詔獄,(一種特殊的監獄,由錦衣衛看守)杖一百,拒絕友人所贈的葯物,股肉感染,在獄中去世。(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獄中被毒打致死)

3、楊漣,萬曆(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三十五年進士,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四年聯合上疏劾魏忠賢,(當朝閹臣)被捕入獄,(也是詔獄)後被魏忠賢的走狗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用鐵釘釘入頭部致死,受盡折磨,寧死不屈,後崇禎皇帝為其平反,謚號「文忠」。(文官中謚號排第二,第一是「文正」)

6. 歷史上冒死進諫的忠臣 兩個故事

一,危如累卵(成功):春秋時代,晉靈公貪圖享樂,派大臣屠岸給他造一座九層的瓊台,他怕有勸阻,下令說:「誰敢進諫一律殺頭!」 大臣荀息知道後,便來求見晉靈公。晉靈公為了防止荀息勸阻, 命武士彎弓搭箭,只要荀息一開口勸諫,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見到 晉靈公後,故作輕松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來拜見大王,並不敢向 你規勸什麼,只是來給你表演一個特技。我能夠把12顆棋子壘起來, 再把9個雞蛋壘上去而不會倒坍。」 晉靈公聽了,便叫荀息表演。荀息先把12顆棋子壘起來,再把雞蛋一個個加上去。晉靈公見了,在一旁大叫「危險」,荀息慢條斯理的說:「這有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 晉靈公問他更危險的是什麼,荀息說:「大王,彌造九層高台,弄 得國內已沒男人耕地,國庫空虛,一旦外敵人侵,國家危在旦夕,難道不更危險嗎?」晉靈公聽了,這才醒悟過來,立刻下令停止了九層高台的工程。

二,晏子進諫(成功):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三,比干進諫(失敗)紂王親近奸佞,排斥忠良,殘害百姓,變成天怒人怨的暴君。他的哥哥微子勸他他不聽,只好離 開他,他另一個叔父箕子批評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來。從此無人敢再勸諫,有人乾脆投奔周武王去了。
比干想到自己是國家元臣,責任重大,他苦苦相勸,紂王不聽。他嘆息說:「主上有過錯不勸諫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說真話就是不勇敢,即使勸諫不聽被殺,也是盡到了忠臣的責任了。」於是下決心冒死強諫。紂王被責問得無言以答,就問比干:「你為什麼要這樣堅持?」比干說:「君有諍臣,父有諍子,士有諍友。下官身為大臣,進退自有尚盡之大義。我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比干連續三天進諫,紂王惱羞成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現在我要拿你的心來驗看一下!」於是就命人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賞,並且用火焚毀比乾的王的叔父,由於直 諫紂王以死相爭,被摘心而死。

7. 歷史上敢於進諫的大臣

在中國歷史上,唐初宰相魏徵以敢於向皇帝直言進諫著稱。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對的地方,魏徵就會據理力爭,進行勸說,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發脾氣,他也毫不畏懼,照舊慷慨陳詞。

唐太宗對魏徵是既賞識又敬畏的。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悲傷地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與不對。現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貴的一面鏡子。」

為什麼唐太宗會把魏徵當作自己的鏡子呢?這是有原因的。

魏徵出身卑微,少年時孤苦貧困,曾經出家做過道士。他喜歡讀書,用心鑽研古籍,學識非常豐富。隋朝末年,魏徵參加了反對隋朝暴政的起義。後來,他投靠唐高祖李淵創建的唐王朝,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於魏徵才華出眾,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後來,唐高祖的二兒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年輕而敏銳的李世民知道魏徵是個人才,便親自召見他。

李世民一見魏徵,就非常生氣地責問他:「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在場的大臣們都感到魏徵將有殺身之禍。

可是,魏徵卻從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氣回答說:「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李世民聽後,被魏徵這種不畏強權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動,打從心裡欽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徵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以後又提拔他當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徵,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魏徵胸懷大志,膽識超群,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在他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後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見,盡量採納。

有一次,唐太宗違犯他制定的18歲成年男子才須服兵役的規定,決定徵召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軍。命令發出以後,魏徵極力反對,唐太宗十分生氣,派人把他叫來,大加訓斥。

魏徵毫不畏懼,他十分嚴肅地進諫說:「您現在把強壯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麼,田由誰來種?工由誰來做?您常常講,我當國君,首先要講信用,可是國家的法律明明規定,男丁中的強壯者才需要服兵役,您為什麼不遵守呢?您這樣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嗎?」

魏徵的這一番話,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氣澆滅了。他心悅誠服地對魏徵說:「先生真是我和國家的一面鏡子啊!我原先以為你太固執,不通情理,現在聽了你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後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國家是無法治理得好的。」於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徵召中男服役,還獎賞了魏徵。

敢於直言勸諫的魏徵不僅為國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也成了以後歷朝官員效法的楷模

8. 歷史上進諫的例子

成功: 1李斯《諫逐客書》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3伍舉 有名的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4諸葛亮 進諫劉備聯吳
5趙普 宋太祖時宰相,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
6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採納漢文化。
失敗:1 關龍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雲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9. 歷史上敢於冒死進諫的人有哪些(至少3個)

商朝時期的比干由於進諫被商紂王挖掉了心臟。
唐朝時期的魏徵由於直言進諫被李世明重用。

閱讀全文

與哪個歷史人物敢以死進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