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京劇的歷史發展
中國戲曲歷經八百餘年,傳承悠久,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金元雜劇到明清傳奇;從昆(曲)弋(陽腔)繁榮到四大徽班進京;從京劇誕生到成為「國粹」走進黃金時代,二百年的京劇史里產生了程長庚、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藝術大師。
以富連成為代表的眾多戲曲科班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演員,支撐著近百年京劇藝術殿堂。星羅棋布的戲樓劇場提供了京劇繁榮的舞台,精良獨特的器樂、道具、戲裝行業為京劇演出增色生輝。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逢清高宗(弘歷)八旬壽辰,徽伶高朗亭等率「三慶」徽戲班進京賀壽演出,演畢立足京城。
此後許多徽班相繼來京,其中三慶、四喜、春台、和春最負盛名,時稱「四大徽班」。在長期實踐中,不斷從秦腔、漢調、崑曲、京腔等劇種汲取營養,經數十年演變,形成京劇。
(1)京劇在歷史發展中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京劇是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的傳統戲劇。
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