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本體歷史和認識歷史

什麼是本體歷史和認識歷史

發布時間:2023-03-15 02:49:50

❶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錄,當然包括了主觀和客觀的。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如何看待歷史=你的歷史觀是什麼

帶著疑問去看歷史~~~批判繼承的看待

對於歷史學家報著崇敬之心

對於疑問報著探究之心

對於惡人報著寬容之心

對於英雄報著批判之心

對於統治者報著評定之心

對於戰爭報著審判之心

對於屈辱史報著自強之心

對於光輝史報著平常之心

❷ 名詞解釋1,史學概論;2、歷史本體論;3、歷史認識論;4、歷史方法論;

1. 是一本書,本書基本是一本「史學入門手冊」,介紹本學科基本的概念和范疇,結合大量普通歷史學家的論著,介紹查找資料的門徑,選題的操作,史料的閱讀和理解;講述考訂史實,分析歷史現象,寫作合格論著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史學傳統,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試圖溝通中西,搭建中西史家開展對話的共同平台。 本書是大學歷史學科本科生基礎課教材,分章節講述了歷史學的性質,學科特點,從事歷史學研究需要訓練,簡要介紹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2.歷史本體論:也即是對客觀歷史本質的反思。歷史認識論和方法論則是對歷史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對客觀歷史的認識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論思考。也有學者把史學本體論稱為歷史理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稱為歷史學理論或史學理論

3. 歷史認識論是關於歷史認識的理論,它與歷史本體論、歷史方法論或史學方法論共同構成了歷史哲學。具體說來,它是關於歷史認識主體認識其客體的過程、特徵、方法等等的理論,它主要涉及歷史認識主體(人、特別是史學家)和歷史認識客體(即客觀歷史)各自的特點,二者之間的關系,涉及歷史認識過程的特點、歷史認識正誤的原因及其檢驗方法,還涉及歷史認識如何對實踐乃至對現實發展進程的影響。

4.覃正愛撰著的《歷史方法論》(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針對目前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注重理論而忽視方法的傾向,結合學術界關於唯物主義方法的討論,並把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維方法進行研究,構建了與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相一致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體系,從而使作為世界觀的歷史唯物主義與作為方法論的歷史唯物主義達到了內在的統一。

該書構建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體系包括四種方法即研究評價方法、科學預測方法、社會改造方法和理論建構方法。各種方法既具有歷史理論根據,又具有內在的嚴密的邏輯聯系。其中研究評價方法是基礎,科學預測方法是核心,社會改造方法是關鍵,理論建構方法是體系建設的需要。該書作為一本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專著,具有相當的創意和深度,是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一個新視角,有利於深化歷史唯物主義研究。

❸ 歷史學理論

史學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歷史方法論。

(1)古今中外的任何史學者都有自己的歷史觀,各不相同。社會歷史觀是史學本體論的核心問題。概況起來分三類:具有人本主義傾向的史學本體論、具有科學主義傾向的史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史學本體論。

①具有人本主義傾向的史學本體論的主要觀點:第一,強調人的精神、目的、意志是社會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第二,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無規律可循的。

②具有科學主義傾向的史學本體論。把歷史的演進過程歸結為社會中的各種結構及其功能的演進過程,認為人的歷史命運是被結構決定的。所謂結構就是在一段長時期里總是重復出現的種種「通例」或「常規」。

③唯物史觀指導下的史學本體論。唯物史觀立論的前提既不是歷史唯心論者所說的孤立的個人和他們的精神、意志,也不是什麼結構,「而是一些只有在想像中才能加以拋開的現實的前提。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所得到的現實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所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所說的現實前提包括「現實的個人」、「他們的活動」、「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唯物史觀的原理: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創造出一定的生產力,再加上隨著物質生產活動的發展而相應地發展起來的經濟交往、社會交往、政治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實踐活動,就創造出相應的經濟交往形式(即生產關系)和社會交往形式(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形式)、政治交往形式(政治制度和體制)以及精神交往形式(意識形態);這些交往形式逐漸穩定下來,成為世代相傳的既定交往條件。「這些不同的條件,起初本是自主活動的條件後來變成了它的桎梏,已成桎梏的舊交往形式被適應於比較發達的生產力;新的交往形式又會變成桎梏,然後又為別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2)史學認識論。史學認識論是關於歷史認識、歷史認識主體(人、特別是史學家)認識其客體(即客觀歷史)的過程、特徵、方法等等的理論。主要研究人們的歷史認識是怎樣形成的?人們的歷史認識與客觀存在的歷史之間是什麼關系?歷史科學的認識與自然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認識有何異同?歷史認識的主觀性與客觀性、階級性與科學性、相對性與絕對性是什麼關系?等等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主要包括人本主義傾向、科學主義傾向和唯物史觀指導下的史學認識論。

(3)史學方法論。主要指闡釋和揭示歷史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性質和特別的理論。

唯物史觀指導下的史學方法論:把歷史現象或歷史過程分為個別、特殊、一般這樣三個層次。①歷史主義,包括一是一切社會制度和現象都是歷史的產物,進行研究時,應當從產生這些制度和現象的條件出發。二是在分析任何社會問題時,都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三是從發展中考察一切歷史現象,從動態的而不是靜態角度看待和評價一切歷史事物。

②階級主義,指在承認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級劃分出階級並由此產生階級斗爭的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度……)從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的角度分析、解釋社會歷史事物的方法論觀點和法則。階級分析基本內容是解開人類文明史一切關系的一把鑰匙和進行階級分析必須研究各階段賴以生存的各種條件。

幾種西方史學方法論簡介:①人本主義傾向的史學方法論。其強調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應該是「悟釋式」的方法,即要對隱含在有關史料中的歷史行為者的意識、意志和行為動機進行設身處地的「移情式領悟」,而絕對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採用法則歸納法對可以觀察到的現象的重復性的特徵進行數理歸納。領悟而非歸納是他們的方法論的總原則。他們首先運用考證和辨偽的方法對史料進行考察,然後運用「悟釋學」方法去領悟隱含在史料中的歷史行為者的潛在意識和行為動機。②科學主義傾向的史學方法論。其認為主要研究方法應該是「歸納法」。他們大都傾向於採用跨學科的社會科學方法、比較史學方法和計量史學方法。

(4)史學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之間的關系

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部分構成了歷史科學的理論體系。其中,本體論在史學理論體系中居於前提、核心和主導的地位,因為任何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總是隱或顯地以某種史學本體論為其立論的依據或前提的。當然史學本體論的發展論也離不開史學認識論和史學方法論的支撐。

     歷史學理論有助於把零碎的、分散的歷史現象聯系起來,發現他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揭示和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大的歷史問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直到社會主義這個社會形態的依次更迭,中間不知道有多少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產生或活動;在前一個社會形態內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進步,往往孕育了後一個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然後便是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和思想意識形態上的變革,最後則有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或改革,整個上層建築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隨之新的更高級的社會取代了原來的較低級的社會。

小到一個歷史人物也是如此,就一個歷史人物一生的活動來看,可能是零碎的、分散的,今年有這樣的事,明年有那樣的事,但是如果能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活動聯系起來,理出這個歷史人物一生有機的生活脈絡,看出這一件件事往往看似偶然其實又帶有必然的性質;同時還要和他前代人、當代人做的事情以及後代人做的事情聯系起來,才能揭示出他一生活動的規律。

歷史理論可以幫助人們透過歷史現象,揭示歷史本質。《實踐論》「人們對一件事物『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歷史現象只是這個過程的感性認識階段。理論認識階段需要在廣大的想像基礎上,經過科學的形成概念,經過嚴謹的判斷、推理,才能完成,而理性認識階段就不再是事物的各個片面,不是他們的外部聯系,而是主抓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系。因為我們認識的真正任務在於經過感覺而到達於思維,到達於逐步了解客觀事物的內部矛盾,了解它的規律性,了解這一過程和那一過程間的內部聯系,即到達於理論的認識。」

❹ 什麼叫歷史

❺ 歷史本體論的研究內容是什麼

事實只是對事物實際情況的一種陳述,是關於客觀事物的知識。而不是指客觀事物自身。第一,事實具有可靠性。事實之所以是事實就在於它是主體對事物感性呈現的如實陳述,是對事物實際情況的斷定,因而具有客觀真理性。第二,事實具有不變性。事實的不變性是指:其一,事實雖然可以被發現,被創造,但事實一經發現或被創造出來就是不可更改的。第三,事實具有特殊性,具有不可重復性。任何事實都只能是而且必然是特殊的,絕不可能是普遍的。為更清楚地說明這一問題,作者探討了「物」、「事件」與「事實」的相互關系,認為,物是東西,而事實則不是。「匕首」是東西,而「這把匕首是殺人凶器」則是事實。物與事實有著明顯的差別:(1)表示事實的思維方式是命題,表示它的語言形式是陳述句;表示物的思維形式是概念,表示它的語言形式是語詞。例如,「拿破崙」這個概念表示了一個人,一個特殊的物;而「拿破崙有野心」或「拿破崙娶了約瑟芬為妻」這兩個命題則表示了兩個事實。因此,通常僅從表達方式就可以大體上將它們區分開來。(2)物「必須在空間上具有三個向度和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它們還必須是我們所擁有的觀察手段能夠觀察到的」 。「東西底主要成分是空間上的居據」;而事實則沒有,因為事實只是物所具有的性質或關系,它依附於物,但它本身並不佔據特定的空間位置。(3)物是事實的載體,「一件東西是一大堆的事實底簡單的所在底樞紐」,「一件東西是一大堆的事實」。事實是物所具有的性質或物與物之間具有的關系。物是個實體概念,屬於本體論范疇,而事實是個屬性概念,屬於認識論范疇。(4)東西總要存在,事實可以存而不在。物既可以產生,可以改變,也可以消滅;事實不僅可以存而不在,而且一經產生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改變、不能消滅的。「錘子」是物,「張三用錘子敲釘子」是事件(事情)。事件是圍繞著物發生的。一般來說,一個事件就是一個事實。事實不僅可以從「物」中截取,也可以從「事件」中截取。總之,物或事件是事實的載體。事實是從(已經存在的)物或(已經發生的)事件中截取出來的,用來說明、解釋、證明其他待證事實。既然事實是通過截取得來的,自可採用不同的標准來進行;標准不同,得出的事實自然不同;而從一個確定的物或事件中總是可以截取出不同的事實。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本體歷史和認識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