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知道常州古稱是什麼
常州古稱是延陵、毗陵、晉陵、蘭陵等等。
1、延陵
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余祭封季札於延陵。常州從此開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古稱延陵,源於「綿延的丘陵」。常州城郊雖屬水鄉平野,但南、西、北的境內外,小丘相連。東周時,稱延陵邑。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建延陵縣,這一地名沿用至公元前206年。
2、毗陵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延陵縣為毗陵縣,「毗」意為相連,與「延」意相近。公元9年,王莽改為毗壇縣。公元25年,復改為毗陵縣。三國東吳時234年,置毗陵與農校尉,轄管今武進、丹陽、丹徒等地。晉太康二年(281年)改為毗陵郡。管轄范圍又擴大至今無錫、江陰等地。
3、晉陵
晉東海王司馬越的兒子名毗,為避諱,永嘉五年(311年)將毗陵郡改名為晉陵郡。晉陵郡管轄范圍最大時,包括今常武地區、無錫、常熟、江陰、丹陽、丹徒等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全國廢郡,置州於常熟縣,因縣名為常州,後因常熟縣歸入蘇州,逐移常州治所於晉陵縣。晉陵縣的地名一直用至1357年。時城內分屬晉陵,武進兩縣。將晉陵縣改名京臨。
4、蘭陵
西晉末年,黃河流域地區混戰,大量北方居民南遷。時山東蘭陵縣的部分居民移居常州地區。318年,僑立南蘭陵郡於武進縣境內,並僑置蘭陵縣。南蘭陵後因出過齊,梁兩朝皇帝而聞名。
502年,梁武帝廢除僑置郡縣,獨保留蘭陵郡縣名,將南東海郡改為蘭陵郡。包括丹徒、武進等縣。558年復為東海郡。620年,以原來蘭陵縣地置武進縣。
常州簡介:
常州,簡稱「常」,別稱龍城,江蘇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名城,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蘇錫常都市圈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438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州市常住人口為5278121人。
常州地處江蘇省南部、長三角腹地,東與無錫相鄰,西與南京、鎮江接壤,南與無錫、宣城交界。常州位於長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常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毗陵。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歷朝均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
② 常州歷史概況
【歷史背景】
延陵,作為常州歷史上的第一個名稱,具有永久的紀念意義。公元前547年,吳王余祭封其弟季札於延陵,從此常州就有了第一個地名。以延陵命名,是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意蘊的。
【發展】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底蘊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時期,建邑立邦,始稱延陵。別名龍城,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縣。
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嘗州、武進等。「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一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
1912年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解放初,常州專署轄常州市和無錫、江陰、武進、宜興、溧陽、金壇6縣;
1953年1月常州市定為省轄市,當年3月共轄6區;
1958年7月,鎮江專區遷往常州,改稱常州專區,常州屬之。
【文化特色】
常州,別稱「龍城」。自西晉起,常州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稱。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之譽。「常州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飲譽全國。
民間工藝:
根雕、金壇刻紙、木梳、亂針綉、漢畫磚刻屏、留青竹刻
風土民俗:
女回娘家"歇六月"
立夏時節嘗三鮮
二月十二"花朝節"
二月初二"龍抬頭"
冬至大如年
"歲朝春"與"踏雙忙"
"送灶"與"接灶"
"三屍神"與撣檐塵
"馬和尚過江"與"驚蟄聞雷米似泥"
③ 古代地名裡面的最後一個字是陵的是什麼意思
多半指山的意思,並無不祥之意。要斷風水並不靠這個而是靠左右前後的地形。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鳳凰,後玄武。只要左為綿延領地,有樹木,不高居;右面有石盤不陡峭;前面以水為火形,不湍急;後面有環形山脈,綿延不絕。即是好風水。人居墓葬皆可。陵,一般指山,另外也有大道驛站旁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