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戰爭
軍事戰爭既有保衛和平反對侵略的正義戰爭,也有進行武力佔領踐踏正義的侵略戰爭,但不論什麼戰爭,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我們都應當避免發生。我們既要反對侵略戰爭,呼喚世界和平,盡一切努力避免各種形式的戰爭,但也要積極參與保衛和平、反對侵略的正義戰爭。
⑵ 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
春秋時期大的諸侯國吞並小的諸侯國的戰爭以及大國之間的爭霸戰爭是奴隸主貴族爭奪土地和人口的戰爭,破壞性十分嚴重,所以有人說「春秋無義戰」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實際上這種看法不夠全面,而且缺乏辨證法:
(1)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當時的中原地區,除了社會生產力比較高文明比較先進的華夏族外,還有比較野蠻落後的戎狄及夷局敏人,他們經常進攻華夏族(特別是華夏族的小國),給社會生產帶來嚴重的唯敗破壞,這些小國抵抗戎狄入侵的戰爭起著維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和先進文明的作用,是進步的和正義的。
(2)在上述情況下,一些大國的國君如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聯合華夏族共同抵抗戎夷蠻狄的入侵。雖然他這樣做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樹立霸主地位,但客觀上起著捍衛華夏族先進文明先進生產力不受破壞的積極作用,是帶有正義性的進步戰爭。所以,連孔子也加以肯定,說:「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沒有【齊桓公和】管仲,我們要被夷狄征服,成了披著頭發,衣帶往指臘顫左扣的野蠻人了!)
(3)即使純粹的爭霸戰爭,也不能一概否定。因為它使得諸侯國的數目大量減少,使整個中國朝著統一的方向前進。
(4)戰爭客觀上還使華夏族與周圍的戎夷蠻狄接觸更加頻繁,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到了秦漢時期,逐漸形成了漢族,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可見,春秋時期的戰爭從歷史的高度,從長遠來看,積極意義是主要的。
⑶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一、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歷史意義: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唯滑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四、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睜鍵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五、五四運動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
歷史意義: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⑷ 你如何看待古代戰爭問題
古代包括現代的戰爭與征服,是人類文明發展當中必不可少的。它促進了各種文明之間的大融合,起到了交流互通融合的巨大作用。並且每一次的戰爭都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以說人類的科技文明的進步是伴隨著戰爭逐步發展起來的,與戰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⑸ 簡單評價古代戰爭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階級社會的戰爭,是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切之間矛盾的最高的斗爭形式。它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這是由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決定的。正義戰爭包括:奴隸農民起義、農民革命戰爭、階級解放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反侵略戰爭、自衛戰爭等等。正義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與此相反,非正義戰爭包括:爭霸戰爭、反革命戰爭、殖民戰爭、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戰爭等等,是為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和反動階級的政治服務的,違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災難的戰爭,對歷史發展有負面作用。如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從摼乓話藬到日本投降,在長達 14年的時間里,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中國軍民傷亡總數3500萬人以上,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這是我們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參考資料:戰爭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