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時代特徵怎麼寫

歷史時代特徵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3-16 10:50:22

1. 各個朝代的時代特徵

中國各個朝代的特點
推薦內容
中國各個朝代的特點
詳細

最佳答案
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由一位絕對尚武的君主所創造。雖然國祚甚短,僅15年,但由於秦朝在文化道德上的強制統一,使後世之中國不至於象今日之歐洲一般星國林立;

漢——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強大王朝,漢軍之強大令後來的各個王朝不敢望其項背,使中國的領土除了中原之外,還多了一個漠北、一個西域、一個嶺南、一個西南。大漢帝國曾是當時世界黃金儲備最多和最富有的國家。一個暴戾的君主卻創造了王朝的最輝煌時期,也奠定了王朝覆滅的基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人的多元化思想從此被一種學術所禁錮,漢民族亦就此拋棄尚武傳統,百家爭鳴的局面直到現在也沒有再次出現。

唐——與胡服一起傳入中原的還有葡萄酒、琵琶、馬球……,這就是大唐的特色,也是大唐的胸懷!!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亞洲最輝煌的時代!!這一切全都由一位賢明的君主所創造,李世民有著在今日看來亦不過時的民主辨證主義思維,這在兩千年前實屬難能可貴。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能夠忍受當面指責自己過失的君主,被周邊民族尊為「上天派來的領導人(天可汗)」。大唐的軍隊由二十幾個民族的兵團所組成,勢力直達阿爾泰山脈。那時侯,東至扶桑(日本)、西至大食(阿拉伯┑娜嗣瘢

2. 中國歷史古代史的階段特徵怎麼寫 把時期分為六個時期 先秦 秦漢 。。。。。。

1.先秦:奴隸制社會的興起和瓦解,封建制度的確立;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發展的重要階段
2.秦漢:中央集權制的政體的確立和鞏固;奠定多民族國家的基礎;推動中國走向世界
3.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割據;民族融合高潮;士族政治由盛而衰;思想上包容異質,張揚個性
4.隋唐:傳統文化發展的鼎盛階段;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居世界第一;長期統一,發展經濟·文化
5.五代十國遼宋金元:封建割據,民族融合;由分裂走向統一;(元)行省制,加強對地方的有效統治,對外交流頻繁
6.明清:中央集權強化;社會經濟轉型;多民族國家統一發展;對外關系出現侵略與反侵略·東學西漸的新現象;文化承古萌新

3. 中國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

總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特徵(秦--清1840年前)

●政治:經歷了漫長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皇權至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體,實行重農抑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商品經濟得到發展,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緩慢。

●文化:文化呈現出多元統一的特徵,思想、文藝、科技成果突出。

由於時代環境不同,文化成就也有差異,但後期實行嚴格的思想控制,不利於文化的發展 *1歸納夏商周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實行井田制,奴隸集體耕種,青銅鑄造業發達,出現婦功,商人出現 ●政治:神權與王權結合,宗法色彩濃厚,等級辯宴森嚴。

●文化:出現甲骨文,周易,青銅文明,天乾地支紀年法

*2歸納春秋戰國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鐵犁牛耕出現(春秋)和推廣(戰國),修建水利工程,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生產關系處於急劇變動之中,土地逐漸私有化,出現新興的地主階級和自耕農階層。

●政治:新興的地主階級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要求進行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為增強以爭霸或兼並的實力,要求改革。

●文化: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墨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張,法家思想較為受國君重視。

*3歸納秦漢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秦漢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封建大一統時代,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關系奠基時期,秦漢開創的一系列制度,歷代封建王朝沿襲

●經濟:小農經濟得到發展,絲織業發展,杜詩發明水排,統一度量衡,出現了半兩錢和五銖錢,海外貿易出現絲綢之路。

●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董仲舒改進儒學,漢賦作品較多,史學有 史記等名著

歸納魏晉南北朝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馬鈞改進翻車,江南經濟得到開發,出現白瓷,出現草市

●政治:處於國家大分裂時期,政權林立,民族融合加強,出現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化:文學有建安風骨,佛教得到傳播。

繪畫有顧愷之,書法有王羲之。

5歸納隋唐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激薯治: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完善,出現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唐朝盛世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經濟:生產工具有曲轅犁,修建了隋唐大運河;瓷器有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私人作坊興起;市坊分區,草市夜市繁榮,大城市有長安和揚州、成都等

●文化: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和火葯;詩歌繁榮,藝術多姿多彩,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張旭等。

展子虔《游春圖》,閻立本《步輦圖》。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6歸納宋元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宋三分相權,完善科舉制,元設行省制。

●經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出現了五大名窯,松江絲織業發達;出現了最早紙幣交子,海外貿易發達,大都市有汴京、大都、泉州,全國經濟中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文化:出現了活字印刷術;理學出現並得到發展;宋詞、話本、元曲等世俗文化成就突出;書法家有蘇黃米蔡,繪畫有《清明上河圖》

*7歸納明清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君主專制強化,如廢丞相,設內閣和軍機處。

對外實行閉關鎖國和海禁政策。

●經濟:引進外來作物(煙草 甘蔗 玉米),重視農業發展;青花瓷產量大,出現琺琅瓷,棉紡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國內貿易發展,出現商幫和商業重鎮。

●文化:儒家思想仍是主流,但出現反正統思想(李 黃 顧 王);小說繁榮(四大名著),出現京劇;科技出現明灶者較多總結性的著作,如《農政全書》;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束縛人們的思想來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4. 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徵是什麼

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徵: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新興地主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了爭霸戰爭的需要,各國紛紛改革。文化領域「百家爭鳴」,法家思想盛行。

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

1、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2、階級關系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以及封建制度的確立,為思想文化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

3、動盪的社會環境和劇烈的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界異常活躍,這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各國統治者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上的需要,紛紛網羅人才優待知識分子,養「士」蔚然成風,這種寬松的環境和優越地位,也有利於文化的繁榮。

5、私學興起與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才幹、敢於發表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斷加強,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擴大,豐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時代的成果奠定了後來科技文化繁榮的基礎。

5. 如何概括歷史特徵

近年來,高考對歷史特徵的考查要求不斷提高,考試中此類題目頻頻出現,成為高考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考試說明中也明確地把它作為一項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卻是學生歷史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表現為:找不到歸納的角度,無從下筆;不能從理論上准確地概括特徵;容易將特徵與表現混淆,堆砌史實,無的放矢。所以,在此,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歸納、概括歷史特徵。 歷史特徵,一般可分為階段特徵、領域特徵、事物特徵。階段特徵是某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各個方面狀況的概括,一般從某個領域的表現去歸納概括。如古代社會某個時期(王朝)的特徵,我們一般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這幾個方面來歸納;其中的政治又可從政治制度變化、政權的變更、中央與地方關系、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分析考慮;經濟又可以從經濟制度、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繁榮狀況(農、工、商、交通、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來表述。世界近現代史的某個階段特徵,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技術發展、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經濟形態為主),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變更),列強對外開拓市場和殖民擴張,國際關系(列強之間的矛盾變化為主),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斗爭,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等。某領域特徵要從其發展變化來分析,可縱向和橫向比較。比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特徵是什麼?我們在分析時,要注意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列強對外活動來比較分析: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嚴重不平衡(英國、法國衰落,美國、德國、日本崛起),②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並存(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③資本主義生產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④資本主義列強加劇對世界的瓜分,同時列強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某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要從歷史事物的要素去歸納與概括。如革命類事件(以法國大革命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發的背景(原因——專制、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第三等級要求、啟蒙思想等)、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資產階級)、主力(人民廣泛參與)、目的(推翻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資本主義)、過程特點(三次高潮,實踐了啟蒙思想、反封建與衛國戰爭相結合)、結果(較徹底)、影響(對歐洲、對世界)等。 這些只是針對一般的歷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歷史事物是千變萬化的,歷史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機械地搬用這些角度和思維模式去將豐富多彩的、不斷發展的歷史格式化。那麼,如果遇到類似的歷史特徵分析要求,我們該怎麼辦?不管分析什麼階段、什麼時期、什麼領域、什麼歷史事物,我們只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去歸納概括即可。 一是要在發散思維中找到歸納、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們圍繞一個歷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依循規律,分析其歷史地位、發展狀況、歷史影響等外在特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目的、性質、過程、特殊性等內在特徵。如中國古代社會中,不論哪個時期,我們歸納的角度都應是其各個領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現代史的階段特徵則應從資本主義發展本身及列強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民族解放運動來分析歸納。這是歸納歷史特徵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怎樣去發散思維? 1.要開闊眼界,放眼歷史,尋找角度。這要求我們將事物放在歷史的動態環境中,從歷史發展趨勢、時代要求、階級本質等方面去分析、比較,尋找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時,要注意它的歷史性、時代性,不能拘泥於面面俱到。如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特徵(民主思想出現——反專制思想萌芽,總結性成果多),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特徵(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過渡;經濟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中滲入殖民經濟, 資本主義萌芽加快;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被迫改變;農民戰爭的反封建任務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務;產生了向西方學習、探尋救國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 2.要宏觀把握、微觀分析、層層深入,尋找歷史內在特徵。它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總體特徵,然後圍繞這一特徵(主題)對事物進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則依據第一點),分析其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處,挖掘其內在個性。如歸納戰國時期歷史發展趨勢特徵,其宏觀上的特徵是兩個:醞釀著大一統,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再深層分析,則有各個具體的特徵:①封建制度逐漸形成並確立;②封建經濟出現局部繁榮(手工業、商業、城市),經濟要求市場統一;③諸侯數目逐漸減少,秦國逐漸強大;④民族交往頻繁,開始走向融合(這些特徵與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單純是表現)。 二是在比較中尋找角度,得出區別點,概括特徵。一般可以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如黃巾大起義的特點,即是與秦末農民起義比較得出的;一次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是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解放運動比較得出的。 三是要善於提煉歸納,從錯綜復雜的史實中,把握客觀線索、趨勢、新發展,形成特徵。特徵都是概括性語言,是理論語言,而不是史實,即要求我們區分特徵與表現。而這是我們學生在學習與考試時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現當作是特徵。表現是具體的史實、措施等,是特徵的具體體現與表述。比如近代中國的愛國主義的特徵,可概括為反帝反封建,救國救民(這時高度概括的語言)。具體又表現為: ①愛國抗爭的長期性、連續性、艱巨性與曲折性——革命從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再到國民大革命、工農武裝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等,有成功,有失敗,接連不斷;②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從抵抗派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國救民成為全國各階層、各階級、各民族的共同任務與願望;④方式多樣,人民武裝起決定作用——地主階級的改良運動、農民階級的武裝斗爭、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與暴力革命、中共領導人民的工農革命、社會主義的建設運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等;⑤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特徵是不同角度的理論,而後面具體的革命史實、事件則是表現。 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歷史特徵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先對特徵的能力要求,特徵的特點,分析歸納的角度、方法、原則、技巧作全面的介紹,讓學生對「特徵歸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有意識地注意它,模仿它,並且正確歸納的好習慣。其次,在講解、輔導時,教師可對每個階段、重要歷史事物作特徵歸納或指點,並說明其歸納的角度、標准、原則、方法等,在實踐中讓學生經常接觸它。最後,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單元總結、單元練習時,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依據客觀標准、方法、規律去歸納事物特徵,或分析其所給的特徵,並對其特徵進行舉例證明。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指導學生多學習、閱讀、積累歷史理論語言,將理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只有這樣,在分析歸納時,才能自覺地站在理論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時也就有話可說、有理可表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堆砌史實了!

6. 各朝代的歷史時代特徵

考試時題目考查到哪一方面的內容,都能條件反射似的准確完整的默寫出,失誤率為零!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各朝代的歷史時代特徵,睜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秦時期(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

1、夏、商、西周

(1)政治:夏啟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商實行內外服制度;西周實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擴大了統治區域,鞏固了西周統治。

(2)經濟:①農業:耕作方式:刀耕火種、大規模的簡單協作,土地制度:原始社會的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時期的國有制(井田制)。) ②手工業、商業: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相當成熟,絲織技藝發展迅速商朝時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產生。西周時期工商業為官府壟斷(工商食官)。

(3) 文化 :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較為成熟的文字。

2、春秋戰國(東周)

(1)政治: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時期,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崩潰,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爭不斷,政局動盪,各國變法圖強,士人階層興起。

(2)經濟:①農業:鐵犁牛耕出現,生產力發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小農經濟產生,租佃關系產生。②手工業:逐漸形成了官營、民營、家庭三種經營形態,手工業部門不斷增加,技術不斷進步。③商業:官商壟斷被打破,出現私商。重農抑商政策產生。

(3)文化:①思想:「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 傳統文化 的基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② 教育 :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學興起。③文學:詩歌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形式(《詩經》、楚辭);④科技:天文學、數學、醫學成就顯著。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漢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初步發展時期。

1、政治:

(1)①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列割據,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秦朝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廢分封,行郡縣,秦律、選官制度,崇尚法家思想)。

(2)漢武帝時期鞏固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建立中朝,設置刺史,頒布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經濟:

(1)①秦朝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為國家統一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②秦朝以法律的形式維護封建土地私有制,但其暴政又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

(2)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政策為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實行編戶齊民政策和較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

3、文化:

(1)文學:漢賦是這個時期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學形式;

(2)科技:出現了許多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醫學、造紙術、地動儀是主要標志;

(3)思想:①從秦始皇「焚書坑儒」;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

這是我國封建國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

1、政治:(1)政權更替頻繁,政治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2)士人(士族)階層興起;(3)北方民族融合加強,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和影響),加悉枝判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農業化的進程,北方少數民族基本完成封建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有利於隋唐的大一統。

2、經濟:(1)北方戰亂.生產遭到破壞;(2)北方人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比如牛耕技術),使南方生產水平不斷提高;(3)長期分裂、戰亂導致商品經濟水平低。

3、文化:

體現了分裂割據和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農學、數學、思想、書法、繪畫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出現了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賈思勰,書法家王羲之,畫家顧愷之等,書法成為自覺的藝術形式。

4、民族關系:出現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隋唐時期(581~907年)

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1)政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 清明 ,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古代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2)經濟:隋和唐朝前期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曲轅犁出現,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繁榮。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松動,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強。

(3)文化:隋唐文搭慶化在思想、科技、文學、藝術等領域全面繁榮,領先世界,兼收並蓄。書法理論日趨成熟。

(4)民族: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5)對外: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陸海絲綢(陶瓷)之路空前繁榮,隋唐先進的物資文化極大的影響周邊國家和民族。

(6)交通:海、陸交通發達。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907~1368年)

這是我國政治局勢由分裂走向統一、封建經濟和科技文化繼續發展、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的時期。

1、政治:

(1)北宋:①北宋完成局部新統一,與多個少數民族政權並立;②加強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但同時導致了宋代的「三冗」和積貧積弱;③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④統治者「重文輕武」「守內虛外」。

(2)南宋:①偏安東南,與多人少數民族政權並立;②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3)元朝:①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分裂,完成國家的統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②加強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行省制度);③推行民族歧視政策,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④取消科舉考試,導致漢族文人求取功名無望。

2、經濟:

(1)宋元時期農耕經濟走向成熟,南方經濟獲得較大發展,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2)農業:農業得到較大發展,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土地兼並嚴重,租佃關系普遍化。

(3)手工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和規模進一步發展.

(4)商業:商品經濟活躍,商業活動的時間、空間限制被打破,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紙幣出現。統治者重視工商業的發展,工商稅成為重要的稅源。

3、文化:

(1)科技:科學技術高度發達,領先世界,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外傳。

(2)思想:理學有了較大發展。

(3)文學藝術:文學藝術的平民性、世俗性增強,宋詞、元曲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出現了反映市民生活的風俗畫。

4、對外:海外貿易發達,海上絲綢之路(絲綢、陶瓷、茶葉)空前繁榮。

明清時期(1368~1840年)

明清的基本特徵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漸趨衰落,封建地主階級統治者趨於保守、沒落。

1、政治:明太祖廢丞相、設置殿閣大學士,明成祖設置內閣;清朝設置軍機處,封建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2、經濟:

明清時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發展超過了前代水平,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空前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重農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租佃關系、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3、文化:繼承性、 總結 性成就突出、但創新性不足。

①科技: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傳統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學未得到發展,中西方差距拉大;②思想:理學是佔主導地位的統治思想;八股取士與文字獄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反封建民主啟蒙思想產生。③文學藝術:明清小說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京劇出現。

4、對外關系:①鄭和下西洋後,對外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②西方早期殖民勢力騷擾,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

5、民族關系: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各朝代的歷史時代特徵相關 文章 :

★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明清時期考點歸納整理

★ 2020中考歷史總復習考點整理

★ 高考歷史:命題預測及名師指導,簡釋題的題型特點與答題技巧

★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史重要結論總匯

★ 高一歷史必修二各個單元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 2020處暑時期的氣候特徵

★ 中世紀的繪畫作品圖片欣賞

★ 人力資源的工作總結範文

7. 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徵是什麼

史前時期的階段特徵應該是處在人類社會文明的萌芽狀態。

史前的人類,從原始部落過度到母系氏族社會,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女性為中心,培養了人性的感情聰慧和善良。

然後演變到父系氏族社會,人類的文明史便從這里開始,以男性佔主導的社會一直延續到至今,先後經歷了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的過度,在新時器晚期出現了青銅鑄造業,史稱青銅器時代。

金屬的發現和應用,加快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直到現在,從今天走向未來,金屬製造一直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強有力的生產工具。

中國古代史七個歷史時期:

1、史前時期:特徵是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2、夏商周時期:特徵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3、秦漢時期:特徵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特徵是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5、隋唐時期:特徵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6、遼宋夏金元時期:特徵是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7、明清時期:特徵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8. 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是什麼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徵是大動盪。

具體表現: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並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志。

(8)歷史時代特徵怎麼寫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做為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同時也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中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9. 簡要概括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徵

這個問題涉及面太廣了,我就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簡要概述一下.
1、政治
明朝:雖然仍然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但在明朝是期開始出現民主制及選舉制的雛形,有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萌芽,民間政治氛圍濃厚,民間也是可以議政,在朝堂上,推背制度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官員是朝堂內部選舉產生,內閣形成,由宰相統領內閣,不再依賴於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如萬曆後期,連續三十多年不上朝,國家照樣正常運轉.但也有不好的一面,皇帝退入深宮,皇權弱化,朝堂內部黨爭激烈,各方勢力各有起伏,始終缺少能掌控大局的人物,所以明朝政局開始持續混亂與黑暗,最終導致了明朝的內亂和滅亡.
清朝:滿清入關初期,採取的是暴力統治,各地屠城和大屠殺不斷,人口急劇銳減,有人統計過,據說明朝末年人口約有近四億,但在康熙初期人口降到兩千萬左右,參政主體為滿清貴族及蒙古貴族階層,初層漢臣所佔比重很少,且職位不高,在思想方面,採用的是奴化政策,在朝堂上,皇權再次高度集中,民間不得議政,文字犾不斷,明朝的那種資本主義萌芽被完全扼殺.
2、軍事
明朝:採用的是衛所防衛制度,軍政分離,文人統軍,以步兵為主,其軍隊在初期時期戰鬥力比較強,後面因為以文制武的政策,戰鬥力低下,在武器方面,火器開始應用於軍納敗隊,有專門的神機營,初期海軍強大,但當時的軍事理論不以侵略和掠奪為指導思想,過於注重宣威這種虛名,最終導致龐大的海軍成為國家巨大的負擔,沒有為國家開疆拓土和創造財富.
清朝:採用的是八旗制度,分為滿八旗和漢八旗,漢八旗實際上為奴隸軍和炮灰角色,以騎兵為主,仍然沿用的是胡人的那種戰術,武器方面,並沒有成立如明朝那樣的火器研究部門,過於依賴冷兵器,也不注重武器的研發,火器很大一部分為購買,即使是康熙時期也只是任用洋人傳教士進行小規模的仿製,沒有形成戰鬥力,在清朝末年更是在火器戰爭上大敗虧輸.
3、經濟
明朝:以農業經濟為主,手工業作坊為輔,鼓勵商業的洞指顫發展,大量手工作坊出現,並且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機械化作業,有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傾向,經濟實力強大,國家和民間都比較富裕,只是後期政治腐敗,貪污眾多才導致國庫虧空.
清朝:抑制商業的發展,重回小農經濟,更進一步的閉關鎖國,資本主義傾向消失.
4、文化
明朝:科舉以八股文為主,民間文學則以各類小說為主,小說、對聯開始大規模的興盛,民間書院眾多,各類才子急劇涌現,文風鼎盛.
清朝:文字獄不斷,加上貶低漢人,大量的漢人文人隱居,文化上開始走下坡路,小說大量因為內容被禁,書籍審查極為嚴格,基本上就是文化上的黑暗時代.
5、科技
明朝:因為航海時代的開始到來,東西方的科技交流在明朝中後期得到大量體現,西方傳教士及科技人員來到明朝相互交流,明朝也涌現大批量的科技人才,比如宋應星、徐光啟等人,農業技術和機械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包括印刷方面,彩色套印技術出現,與當時的西方相比,中國的各類技術依然領先於西方,在火器方面也不遜色於西方逗顫.
清朝:對技術方面完全不重視,與西方交流時,自己不懂還說西方人的理論完全是錯誤的,在這個時期,技術方面完全就是歷史的倒退.

10. 高考歷史時代特徵總結——世界史

一 古希臘羅馬

1政治:雅典為代表的奴隸制城邦民主政治,創作了一系列民主運動方式。促進了雅典的工商業發展和思想文化繁榮。粗糙的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權力濫用。羅馬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影響了後來歐洲的立法和司法。

2經濟上,奴隸制商品經濟發達。東羅馬過渡到了封建 社會 。

3思想:自然哲學標志著西方精神覺醒;智孝扒鎮者學派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蘇格拉底主張知識即美德,認識人自己,使哲學成為真正研究人的學問。


二 階段特徵14-18世紀

1500年前後新航路開辟,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業革命在歐美擴展,是近代西方文明崛起的時期。

1政治,資產階級代議制政治逐步確立。1689英國確立君主立憲,隨著責任內閣制出現而進一步發展;美國1787年吸納發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法國1789年爆發大革命,到1875年最終確立共和政體。

2經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和拓展。新航路開辟是世界 歷史 的轉折點,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歐洲與亞洲、非洲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密切,於美洲開始了經濟交往,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同時加速了西此碰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沿著新航路,葡西荷法英等過開始了殖民擴張。它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也使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

3思想。三大解放運動相繼發生。



三 歷史 階段特徵

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從18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期。

1政治: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進一步發展。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君主立憲制趨向成熟;1871年德國確立君主立憲制;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共和政體最終在法國確立。工人運動和 社會 主義運動興起。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經濟:兩次工業革命。1765從英國開始的第一次巧粗工業革命到18世紀末向西歐北美擴展,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操作,蒸汽機為代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工人運動興起;近代城市興起,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列強對外擴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列強加緊瓜分世界和輸出資本,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3思想文化: 科技 進一步發展。達爾文,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現實主義文學成為這一時期主要形式。自由主義盛行主張自由貿易、自由競爭、自由經營。


四 階段特徵1914-1945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20世紀上半期, 社會 主義現代化模式和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逐漸形成。

1政治: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 歷史 上第一個 社會 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為 社會 主義現代化模式的 探索 奠定基礎。帝國主義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激化,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2經濟: 社會 主義經濟體制建立。戰時共產主義經濟政策超越了俄國小農經濟佔主導地位的生產力水平;新經濟政策是一次如何建設 社會 主義的有益嘗試,是一條正確的過渡途徑;經過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以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布為標志,斯大林體制確立,高度集中集權是其基本特徵。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表明自由放任不適應大工業時代的要求。羅斯福新政開創了一種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

3思想文化:現代主義文學藝術興起,突出表現了人類精神的空虛和迷茫,著力描繪人類非理性的一面。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推動第三次 科技 革命的到來,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五 二戰後的世界1945-

二戰後,美蘇兩大陣營對峙,同時,世界整體性進一步加強。

1政治:從兩極格局,到1960-1970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到1991年冷戰結束後的多極化趨勢加強,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

2經濟: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1980年代以來,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的兩大發展趨勢。二戰後 社會 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都發生了重大改變,相互借鑒吸收。

3文化:二戰後第三次 科技 革命迅猛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現代主義文學、美術得到發展。


閱讀全文

與歷史時代特徵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