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周不是奴隸制社會嗎
殷商、西周是「奴隸社會」嗎?
——百日談古之六十
自秦始皇開始至辛亥革命的這段中國歷史時期,應被稱為(中國式的、典型的、中央集權的)皇權專制社會。此以前,則是母系社會的晚期(……殷商、西周時期)或皇權前的准備時期(或過渡時期——春秋和戰國時期)。
奇怪的是,我們的歷史學家們,把殷商和西周定為「奴隸社會」,這是引用國外歷史學劃分方法到中國後引起的水土不符的結果,也是依樣畫葫蘆不負責任的鸚鵡學舌而帶來的弊病。
殷商時期之從事勞動生產者(我國主要是農業勞動))並非奴隸,已為眾所公認。殷商之後的西周雖然有分封土地建立邦國(封建)的行為,然而生存生活在底層的主要勞動生產者只能是農夫(西周康王時的《大盂鼎》的銘文中,指此種成員為「夫」,實為初始的中國農民),自不待言。西周之農夫或許可以說是世界各國古代社會普遍存在而類似於「農奴」的人,然而他們與西亞巴比倫、古代希臘、古代羅馬存在之奴隸卻截然不同。這是因為西周之農夫所具有的四個特點,為國外奴隸所沒有。
2. 夏商周時期,中國社會是奴隸制還是封建社會
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便開始進入了封建社會,於是有人將秦國之前的夏商周,歸納為奴隸社會。其實奴隸社會並不是我國提出來的,而是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解釋。所謂奴隸社會就是剝削人的社會勞動,將奴隸視為個人財產,可以自由買賣。但其實在我國的夏商周時期,並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因此夏商周時期不是奴隸制度,而是氏族制度後直接發展成為氏族封建制度。
三、亞細亞的生產方式奴隸社會的說法只是馬克思套用了西方的發展歷程而提出來的,但是因為我國歷史發展具有獨一無二性,所以他也提出了亞細亞的生產方式,來對他不熟悉領域進行補充交代。將其放在自己的理論之外。
3.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最早廢除了奴隸制度
戰國時期的魏國最早廢除了奴隸制度。
秦朝漢朝以後就不是奴隸制度的社會了,但封建社會形成一種類似奴隸制的賤民制度,完全廢止是清朝雍正年間結束的。
中國的奴隸有很多種類,成因也很不相同,中國奴隸制是從夏朝開始,歷經商朝、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已逐步消亡,到秦朝、漢朝奴隸制徹底被封建制度所代替。漢唐時期,在法律上有明確的良賤之分,元代,由於蒙古族本身實行奴隸制,所以官奴盛行。
(3)哪個歷史時期不屬於奴隸社會制擴展閱讀:
秦漢之後的奴隸制時期:
1、金國(1115—1234):遼國和北宋,都被金國滅亡,隨後北方大地就陷入了黑暗。金國後來進行了漢化,但依然不能改變其部落制度的色彩。所謂部落制度,其實就是一種落後的奴隸制。教科書上說,金國制度開始是奴隸制,最後走向單一漢法制度,即便金國後期,奴隸制的影子還很多。
2、元朝(1271—1368):元朝統治實行領主分封制、工奴制,典型的奴隸社會特徵!客觀的說,元朝「驅口」即奴隸,非常普遍,元朝的「人市」規模非常大!在元朝時期,一個中等官員就可能有人上百個奴隸,一個奴隸主的奴隸往往成千上萬,忽必烈寵臣阿合馬就有七千多個驅口。
3、清朝(1644—1912):從歷史現實來看,清朝的確是一個奴隸制王朝,關於這一點,有這幾個關鍵詞值得一提:包衣;掠奴戰爭;買賣漢人;清初六大惡政。康熙22年規定:「旗下官兵,須用奴僕,除直隸各省大小文武官員及駐防將軍、副都統,不準買所屬之民外,其餘仍照舊買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奴隸
4.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分別指哪些朝代
原始社會分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緣家族。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
奴隸社會,從啟建立夏開始,經歷商、西周,東周的春秋時期。
封建社會,從東周的戰國時期開始,經歷秦、楚、漢、趙、燕、魏、齊、隋唐等到清朝。
(4)哪個歷史時期不屬於奴隸社會制擴展閱讀:
一、原始社會簡介:
封建社會:指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狀態,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常用的學術名詞。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5.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包括哪幾個朝代
1、奴隸社會:從建立夏朝開始,一直到商、西周,東周的春秋時期。
2、封建社會:從東周的戰國時期開始,經歷秦、西漢、新、東漢、三國,一直到遼,北宋,夏,金,南宋,元,明,清,直到辛亥革命正式結束。
(5)哪個歷史時期不屬於奴隸社會制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學界,對於中國歷史是否存在「奴隸社會」時期,各方學者持不同看法。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持「有奴派」觀點學者認為,中國歷史的」奴隸社會「階段以公元前16世紀商高祖上甲為起點,以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結束;以黃現璠教授為代表的「無奴學派」學者認為,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
根據馬克思歷史理論,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為奴隸社會,此觀點爭論較多。
奴隸社會以社會下層的廣大奴隸群眾為主要生產角色,然而就傳統文獻記載以及考古發掘工作並沒有發現中國上古時期廣泛實行奴隸制度的跡象。因此,學界對此頗有爭論。
封建社會特點:
1、封建社會是有關土地的。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了親戚和功臣,名義上土地依然是周王的,但是實際上是諸侯的。諸侯就是自己土地的主宰,他們依據自己的法律來治理自己的國家。
所以,很大程度上,封建制度與聯邦制是相似的,這也是為什麼西歐國家很自然地從中世紀過渡到聯邦制的原因。
2、封建社會是依據周禮來統一思想的。周禮並不是一種法律,而是一種被倡導的行為規范。違背周禮並不一定受到刑事處罰,但是在整個周朝會被瞧不起。
這一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信用制度,信用記錄不佳不一定觸犯刑法,但是你會發現自己不受歡迎以及辦事很難。
所以,在封建社會是很提倡貴族精神的,貴族會依據周禮的原則約束自己,非常重視榮譽。這一點,在中世紀的歐洲也很明顯。
3、封建社會的諸侯國之間構成平等關系,即便爵位不同。
4、封建社會不是中央集權,中央對諸侯國只是共同宗主,起到指導、調停等作用。中央政權不會直接就任何事物發布命令或者法令。
5、諸侯在自己的國家內同樣具有封建的權力,因此有些國家又分成更小的國家。
6. 下面哪一歷史時期不是奴隸制社會
秦
政治上不再實行宗法分封制,而是實行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不再實行井田制,而是實行了土地私有制。
7. 中國歷史上有奴隸社會嗎
蘇秉琦先生指出,中國歷史教育中有兩個怪圈,其一就是把馬克思提出的社會發展規律看成是歷史本身。比如,不少人把夏商定性為奴隸社會,或將夏稱之為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甚至有人將夏商定為發達的奴隸社會,將中國奴隸社會形成上溯到仰韶和龍山時期之交。雖然20世紀初我國學界對於中國古代是否存在過奴隸制有過討論,而且80年代中國古代無奴隸社會的看法在史學界達成一定的共識,但是很少人思考過如何從考古證據檢驗這一模式是否符合中國早期國家的具體情況。於是,奴隸社會成了對中國早期國家定性的一種標簽。本文對這個怪圈的來歷做一番梳理,並介紹當代學術進展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社會進化論的來歷 其實,蘇秉琦先生所指的馬克思社會發展規律並非馬克思所提出,而是斯大林的創造。受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19世紀一些人類學家也用進化論來構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摩爾根。他在《古代社會》中提出了蒙昧、野蠻、文明三階段進化模式,認為奴隸制隨財產的增加而產生。摩爾根的思想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啟示他們對資本主義以前的所有制形態進行研究。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大體來說,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演進的幾個時代。」並在《政治經濟學大綱》中指出,現代家庭的出現就包含著奴隸制和農奴制。恩格斯則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奴隸制、農奴制和僱傭勞動制是文明時代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並認為奴隸制是和父系社會一起出現的東西。根據摩爾根和馬恩的這些論述,蘇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於1928年提出了一種人類社會直線遞進的發展模式:原始社會分為母系和父系氏族;後繼為奴隸、封建和資本主義三個階級社會;最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個無階級社會。這種單線直進的社會發展模式因斯大林的欽定而被賦予了綱領性、真理性和指導性地位。於是,全世界的社會不管民族、不論國別被認為一概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最終都要發展到共產主義。在前蘇聯和中國,這一帶有強烈意識形態取向的社會進化論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 奴隸制的爭議 將蘇聯這一模式應用到中國古代史分期中來,郭沫若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認為商代殺殉大量奴隸,殷周為奴隸社會鐵案難移。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等學者都一致同意殷商屬於奴隸社會,有些學者的觀點幾乎是對斯大林的指示對號入座。但是,對此持不同意見也大有人在。比如,40年代胡厚宣根據甲骨卜辭中奴、臣、仆、妾、婦、妃等字的解讀後認為,這些甲骨記載無一能作為奴隸社會的證據。甲骨中雖有用俘虜為奴,但是戰爭之有俘,古今皆同,不能作為殷代為奴隸社會之證。馮漢驥支持胡厚宣,認為他的觀點「自為卓識,可一洗將中國社會比附西洋社會發展的通病。」50年代楊紹萱對將殉人和殉葬制度等同於奴隸制的提法進行質疑。陸德和楊向奎等學者也把殉人看作是上古民族靈魂不死的思想的反映,和社會制度無關。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這些意見難免理直而氣短。 文革後,中國古代無奴隸社會說再次被提了出來。1982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奴隸社會並非人類歷史發展必經階段的看法。大部分人認為,奴隸制和奴隸社會不能混為一談,將殷商看作奴隸社會,理論公式化,史料不足,不能將馬克思的歐洲社會分期套用到中國來。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信奉無疑的商代奴隸社會說,原不過是沙灘上的大廈。國外學者也持相同看法,比如,美國考古學家特雷斯特曼(J.M. Treistman)指出,殷墟王陵大量用青壯年男子殉葬,常被作為商代屬於奴隸社會的證據。但是,葬俗不能成為經濟基礎的證據。沒有明顯證據表明商是一個在經濟和農業上以奴隸制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吉德煒(D.N. Keightley)也指出,商周文字中沒有「奴隸」和「自由民」的詞彙和人口買賣的記錄,因此商代社會不像是奴隸制。把商代的人牲看作是奴隸也難以令人信服,因為沒有證據說明這些人在殉葬前被作為奴隸勞力使用,殉人更多反映了當時的政治關系和宗教信仰。布魯斯·特里格(B.G. 20世紀的社會人類學也不認為早期國家必定是奴隸社會。著名人類學家斯圖爾特(J. Steward)指出,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戰俘有可能形成一個奴隸階級,但是美洲土著社會是否存在過真正經濟上的奴隸制則很可疑。政治人類學家弗里德(M. Fried)認為,早期國家的基本性質是階級分層的制度化,奴隸在國家社會前就已出現,他們主要是俘虜,常被用作犧牲而非勞力。塞維斯(E.R. Service)也持相同看法,認為法律和政府的出現是國家制度化的體現,統治者行事從此可以憑借武力而無需公眾一致認可。討論與思考 把夏商定為奴隸社會顯然受了馬恩的論述和蘇聯五階段模式的影響,因為該模式將奴隸社會定為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根據這種定勢思維,夏商必定是奴隸社會無疑。其實,奴隸和奴隸社會應該是兩個概念,存在奴隸和奴隸制不一定就是奴隸社會。比如,古羅馬和販賣黑奴的近代美國存在奴隸制,但沒有人將它們定性為奴隸社會。加拿大西海岸的印第安部落社會將俘虜作為奴隸從事以牟利為目的的生產活動,並將人牲看作是財富的一種特殊消費形式,但是也沒有人認為這些部落和酋邦是奴隸社會。將殉人看作是奴隸,進而根據存在殉人的葬俗推導出當時的社會就是奴隸制顯然過於簡單。殉人的葬俗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出現,並在歷史時期仍然存在。 從迄今發現的大量考古證據來看,二里頭和早、中商時期的聚落形態、生產方式和墓葬材料在許多方面仍然和龍山時期十分相似,並沒有跡象表明在這一時期社會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奴隸階層和以奴隸為主要勞力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雖然有人認為這一時期前後出現的「亂葬坑」中埋葬的是奴隸,但是族群仇殺、沖突和戰爭是早期復雜社會中的常見現象,難以單憑這些非正常死亡的現象來判定其為奴隸,並由此推導當時的社會性質。 考古學者對於古代社會分期和夏商是否是奴隸社會的討論似乎毫無興趣,大多置身其外。有的避而不談,有的則繼續採用前蘇聯的五階段社會進化模式,把夏商稱為奴隸制國家。這種表現可能有三個原因:(1)這類問題牽涉到政治,太過敏感。或少說為好,或照貼標簽比較保險;(2)考古學只是提供材料,如何進行闡釋是別人的事情;(3)考古學研究完全沒有檢驗設想的問題指導,社會性質問題似乎和收集材料沒有關系。於是,單靠史學界圍繞概念做文章,自然難以在這個重大問題上有所進展。小結 對夏商奴隸制社會的定性,使我們看到意識形態如何左右著對古代社會的解釋。學者們在了解過去的時候,不但受到研究材料和研究手段的限制,還會受到自己思考方式的限制。因此,了解影響學術研究的社會因素,將會增進考古學家的自我意識,提高闡釋的價值。
8. 奴隸社會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歷史教科書中,普遍認為中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夏朝。
但在中國歷史學界,對於中國歷史是否存在「奴隸社會」時期,各方學者持不同看法。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持「有奴派」觀點學者認為,中國歷史的」奴隸社會「階段以公元前16世紀商高祖上甲為起點,以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結束;以黃現璠教授為代表的「無奴學派」學者認為,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
(8)哪個歷史時期不屬於奴隸社會制擴展閱讀
根據馬克思歷史理論,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為奴隸社會,此觀點爭論較多。奴隸社會以社會下層的廣大奴隸群眾為主要生產角色,然而就傳統文獻記載以及考古發掘工作並沒有發現中國上古時期廣泛實行奴隸制度的跡象。因此,學界對此頗有爭論。
9. 我國奴隸社會包括哪些朝代
奴隸社會包括哪幾個朝代或時期 夏朝:我國奴隸社會的開端 商朝: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 西周:我國奴隸社會的繁盛 春秋:我國奴隸社會的衰落
10.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五個社會階段,那到底有無奴隸社會呢
奴隸社會是馬克思主義五大社會形態之一。奴隸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可以自由買賣;奴隸主可強迫奴隸工作,勞力活動須以奴隸為主,無報酬和人身自由。一個人類社會中如果大部分物質生產領域勞動者是奴隸,社會形態即為奴隸社會。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隸制走向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