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開放題怎麼做

歷史開放題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3-03-16 20:45:19

㈠ 歷史開卷考試應該怎麼考

1、單項選擇題的解答技巧

單項選擇題是用來考查基礎知識的最佳題型,特點是設計靈活、知識覆蓋面廣、答案唯一。解答的關鍵是要注意審清題干中的關鍵詞及相關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擾項。

2、列舉題的解答技巧

列舉題就是把符合某種條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來的題型,分為橫向列舉題和縱向列舉題。答題時要搞清楚試題問的是哪一方面的問題,界定時空范圍,確定要答的內容,避免因為審題不清而導致知識點的張冠李戴、不全面或順序顛倒。答題要求規范有序,簡明扼要,用詞准確。

3、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題是最具有學科特色的主觀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說明和論證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材料層出不窮,提問靈活,增加了解題難度,因而成為復習迎考中的重點和難點。

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基本技巧:①讀:粗讀題目,包括材料和出處。②想:看清提問,根據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聯想所記憶的相關知識,對號入座。③答:「問什麼答什麼」,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語言精練、表達准確。

學生在開卷考試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平時往教材上抄題,考試時從教材中找題。有的同學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把老師上課所講的例題,或自己在教輔書中做過的題目和答案不厭其煩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課本的空白處,甚至把課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試時,出於僥幸心理,憑著自己的印象在書中一題一題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斷「題」取「點」,最後寫出來的答案與試題的要求「貌合神離」相距甚遠,難以保證答題的正確性和准確性。

2、每道題都翻書。有的同學對開卷考試感到輕松,認為不就是到考試時翻翻書嘛,但真到考試時,若要題題都在書中找答案,恐怕考試時間就不夠用了,更何況現在實行歷史、政治綜合考試。這樣,在規定的時間內既要翻政治書,又要翻歷史書,翻來翻去,一些同學自己都翻糊塗了。

所以,像選擇客觀性試題,一來題量大,難度較低;二來每題所佔的分值較小,有關的知識應盡量消化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考試時應做到不翻書就能解答,如果實在不能確定答案,再翻書查找。

3、不仔細審題,盲目抄書。這主要表現在解答主觀性試題上,有的同學在答題時,不是先審題,而是先忙於抄書,看書中哪些段落與試題內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

由於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也就難以形成一個完整思路,往往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領,最後很容易出現偏離試題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論證不充分等問題。

㈡ 初中歷史開放性試題該怎樣答

一般有這么幾種:

①有材料,教科書上沒有的:根據材料自己總結,盡量不要全部抄。

結合教科書上的內容,找到考點,聯系背景總結。

語言不能太絕對,避免使用很專業的學術語言、避免通俗。

②根據史實聯系現實:一方面需要在課余時間多擴充時-事-政-治的知識。

一方面聯系教科書上的考點。

答案合理即可。

例:台-灣-問-題凱廳與國-共的全-面-內-戰。

③教科書上沒有,靠自己總結:聯系時-代-背-景和所學知識,大開腦洞,合理即可。

④談談對某種新聞、歷史的感悟:一般按照這個套路來

1、談到古-代-君-主-治-國-之-道,從中-央-集-權-制-度談起。

例:……(治-國-措-施和政-策)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自由發揮)或:……(民-族-政-策)統-一-多-民-族-國-家…… (如何如何)

具體到某個統-治-者:從正反評價一下他和他的社-會-現-狀,也談到中-央-集-權相關

2、談到思-想-文-化的進步:提到時-代-潮-流者孫缺、社-會-變-革;問正確對首辯待現在和古代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提到近-代-史:-列-強-侵-略、民-族-抗-爭、救-亡-圖-存、中-國-封-建-社-會-逐-漸-瓦-解、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之類,可以談到好好學習。

4、談到共-產-黨: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要培養愛國精神。

以下不再列舉

純屬初中的經驗,沒有復制黏貼。

望採納。

㈢ 怎樣做歷史非選擇題的開放性題目

順著出岩坦宴題者的方粗銀向去答,這一般會和新課標中的能力和價值觀這些掛鉤,如提到長城,都江堰等等,肯定是和古代人民的智慧的勞動相掛鉤的。還有要信弊學著總結你做過的題,從中找出共同點,如改革的,提到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以及商鞅和北魏孝文帝,肯定是和改革相掛鉤,看問哪方面的。還有就是要從專題多多下手。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如何做思品,歷史的開放題

怎麼說呢,反正回答此類問題你就把盡量能夠說的說了。但脊團並是又不能亂說。例如如果你生活在中國近代,你用什麼方法使中國強大起來?這個問題,你應該想想中國近代有什麼問題使得中國處於或銀挨打的地位。你可以想到的是技術不夠先進,知識了解的太少, 愚昧無知不肯接受新知識等。然後你就從這三個方面展開,一一解答。怎麼樣讓技術先櫻跡進?你應該想到我們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同時,加強對國人的教育,讓大家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發明創造,去改進技術。你以此類推就可以了。反正記住一句話,要盡量多說,但多說的同時也應該記住結合書本上的知識。考試永遠不會脫離書本的。

㈤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

歷史是高考文綜卷的重要部分,高考歷史大題則是高考文綜的重要得分點,那麼,歷史大題怎麼答呢?有哪些答題技巧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 方法 :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3、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 措施 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4、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5、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高中歷史大題怎麼答

首先是扣題,最好把題目材料中你做認為的關鍵詞都劃下來,然後根據這些關鍵詞逐一篩選作答。在答題的時候注意有序性,先答最本質的(得分關鍵),再答次要的(可遍地撒網,注意廣度為先,再追求深度)記得結合材料。

另外還要注意題目分值→此項適用所有文科大題。兩分少答,點到本質即可;四分略微擴充;六分、八分、十二分,盡量多答

再者就是掌握一些語料,就像萬能金句這類的,實在不知道答什麼也不要空著,把 句子 搬一點上去,說不定能踩點給分。

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

歷史大題題型

在高考試題中,材料解析題通常以下列六種題型出現:敘述型、綜合型、說明型、比較型、評述型和開放型。

1、敘述型。敘述型是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學弟學妹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敘述」、「概述」、「試述」等 提示語 ,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於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 總結 。

2、綜合型。綜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於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系,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敘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說明型。說明型非選擇題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說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說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弟學妹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比較型。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弟學妹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評述型。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和估價,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敘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6、開放型。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弟學妹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 興趣 愛好 、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你的認識」等。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相關 文章 :

★ 做歷史題大題的思路實例講解

★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及思路

★ 做歷史題大題的方法

★ 歷史考試答題技巧主觀題

★ 歷史答題思路方法總結

★ 高中歷史綜合題解題技巧和思路

★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思路

★ 做歷史題材料題的方法分析

★ 高考歷史十大類試題解題方法指導

㈥ 如何應對中考歷史解答題開放性試題。

中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考查和解答技巧
武隆縣實驗中學 文 紅

近年各地中考歷史試卷中,我們關注到:開放性試題的比重與分值在不斷提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開放性試題有利於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發表不同見解,構建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它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舊框框;開放性試題答案的多元性,促使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構建了讓學生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這種新題型也為新課程的實施起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和推動作用。
現將近年中考歷史考試中開放性試題進行歸類,總結出常見的幾種類型的開放性試題,並相應設計模擬題,供大家參考。
1、多種評價型
歷史是極其復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在歷史上的影響和作用,往往具有多重性,後人的評價,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將這種具有兩個及其以上,學生可以任選其一作答的試題,就是多種評價型開放題。這種開放試題,開放的是求答指令,學生應該根據題目的要求組織自己的答題思路。
[例]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地手中收復台灣,堪稱民族英雄;但他不肯歸順清政府,利用台灣抗清,阻礙祖國統一,是民族分裂分子。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題思路:觀點一:鄭成功是民族英雄;觀點二:鄭成功是民族分裂分子;觀點三:前者對後者錯。……
2、續問題干型
開放性試題中,有種類型叫做「續問題干型」。在這種試題中,只有某個歷史概念或歷史知識的具體求答指令,即沒有具體的問題,是「半截子題」,具體的問題由學生自我續設,然後自我作答。這種試題,作何學生都有話可說,不交白卷,較之於有既定指令的試題,教師能更具體地了解每位學生。比如,「關於抗日戰爭你知道哪些問題?請將你所知道的某一個或幾個問題闡釋清楚。」對此,學生們續設了諸如「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抗日戰爭的基本過程」「抗日戰爭的特點」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意義「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兩黨的關系「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淺議」抗日戰爭中的正面戰場問題「抗日戰爭中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等近20道試題,即使「最差」的學生也續設出了「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抗日戰爭中的四次大會戰之類的問題
[例] 19世紀50年代,正值清朝後期,鴉片戰起,太平天國、捻軍遍及全國。話說兩個20歲左右的年輕書生,本是湖北武昌人士,祖業頗豐,但由於太平天國與清軍在這里征戰不休,家產遭到很大損失,便准備攜帶剩佘家資離開。
兄長:「我們不如北上,天子腳下,總要安穩些,可以一心一意做學問!」
弟弟:「我們不如沿江而下,去上海闖盪,也許可以發更大的財!」
續寫下列小故事:做哥哥的可能做出學問;做弟弟的可能發了大財。
要求:至少寫出一個小故事。
答題思路:對哥弟的人生可自由設計。做哥哥的可能成為頑固守舊的學者、可能成為嚴復式的學者、可能成為章太炎式的學者、可能成為王國維式的學者……做弟弟的可能因成為買辦而發財……可能因成為民族資本家而發財、可能成為封建地主而發財……(若續寫出的小故事中哥哥既未成為學者也未發財而是一無所成,或走上其他道路亦可)
3、同類特性型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具有相似特徵或性質的歷史事象、歷史人物是很多的,在我們的歷史研究中,往往用「類」的概念來劃分和概括。如兩漢初年的經濟政策、隋唐初年的經濟政策、明初的經濟政策,都屬同一性質,都有相似特徵,可以歸為「封建時代發展經濟、與民休息」一「類」。再如華盛頓、拿破崙等歷史人物,可以歸為「資產階級革命家,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一「類」。由具有某類相似特性的一組同類型的歷史材料或觀點作答的試題,就是同類特性型開放題。
這種開放試題,開放的是答案,只要屬於同一類型即可,不求「惟一」「標准化」,因此,比較有利於檢測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注意力等。
[例]1958年落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當年,在中國科學院現代史研究所長範文瀾領導下,研究浮雕畫片所需的史料題材,經過精心選擇,確定了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渡江戰役八幅漢白玉大型浮雕,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驚天動地的革命史實。
建國以來,在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勞動模範,如果今天我們再豎立一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話,你認為可以能過一組什麼樣的浮雕來體現這種時代精神?
要求:不少於6幅。
答題思路:第一類:重大的革命運動,如抗美援朝等;第二類:「人民的好公僕」,如焦裕祿等;第三類:科技精英,如錢學森等;第四類:人民英雄,如雷鋒等。……
4、角色體驗型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材料中,以歷史人物的對話、言論、行為為內容的材料,佔了相當大的部分,這也為我們進行角色體驗式的考試測評提供了便利條件。根據某一則或多則歷史材料中的內容,要求學生充當與之相關的某個或某類歷史人物,認識或解決與之相關的某個歷史問題,這就是角色體驗型開放題。這類開放題,因為求答的前提是「身入其境」,要求對所學知識,特別是對當時的宏觀背景把握全面、准確。
[例]《通鑒紀事本末》記載了北魏因遷都引起的爭論:「魏主……使群臣更論遷都之害,……尚書於果曰:『臣非以代都為勝伊、洛之美也,但自先帝以來,久居於此,百姓安之,一旦南遷,眾情不樂。……』魏主曰:『王者以四海為家,戰南戰北,何常之有?朕之遠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樂根山,昭成皇帝更營盛樂,通武皇帝遷都於平城,朕辜屬勝殘之運,何為獨不得遷乎?』群臣不敢言。」你若是當時北魏政權中的一員,請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遷都的看法。
答題思路:觀點一:從鞏固政權角度,主張遷都;觀點二:從保持民族性角度,反對遷都;觀點三:從鞏固貴族既得利益角度,反對遷都;觀點四:各有道理,遵從皇帝旨意,支持遷都……
5、材料多元型
由不同類型的材料組成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地或全部或部分地對材料進行闡釋、評論的試題,就是材料多元型開放題。這種開放題,因開放了材料信息,所以求答指令和答案也就相應開放了。因此,這種開放題,有利於檢測學生的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注意力、人生觀、價值觀。
[例]材料一 1970年12月,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時,在華沙遇難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默哀,對在二戰中遭德國納粹殺害的150萬波蘭猶太人表示謝罪。
材料二 「亞洲日本的領導人也下跪了,但跪的不是千千萬萬的亞洲鄰國的受害者,而是當年肆意屠殺無辜生靈的「劊子手」。2004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再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有軍國主義象徵意味的靖國神社。這是這位日本首相第四次參拜靖國神社。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①你如何看待德國總理勃蘭特這一跪?②你如何看待「日本的領導人也下跪」?③日本對待歷史,對待戰爭的態度除了材料二中所表現的外,還有哪些表現?
答題思路:分別從二國領導人及政府對待歷史、對待戰爭、處理現實社會國際關系等的態度進行回答,要結合二戰中德日法西斯所犯罪行等歷史知識。
6、歷史論文型
在這種試題中,讓學生對所提供的歷史材料談感想,談體驗,談認識,不追求具體的歷史知識,猶如語文中的材料作文一樣。歷史論文型開放題較之上述所有類型的開放題,開放的靈活性更大,它可以開放試題結構的全部,但它較上述所的類型的開放題,在答題方式上,開放的程度則最低,必須是「論文」式,還是簡答式、列舉式待,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
[例]閱讀以下材料:
1866年,康熙派人攜帶楊光先編訂的康熙八年的歷法,去向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徵求意見,南懷仁當即指出其中的錯誤。於是康熙把楊光先、南懷仁同時召來,讓他們在朝堂辯論,雙方相持不下。康熙就決定兩人同測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優劣,結果楊光先所測皆誤,南懷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將不學無術的楊光先革職,任命南懷仁執掌欽天監,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歷法《時憲歷》。(註:楊光先,欽天監監正,即今國家天文台台長)
在東方,「紅夷大炮」早己威名顯赫。南懷仁向康熙進呈《神威圖說》一書,講述西洋炮造法用法。1674年,康熙命南懷仁鑄造便於攜帶的輕巧大炮,親臨盧溝橋炮場檢驗,贊揚「西洋炮甚利,且輕便易運。」所造350門炮在平定三藩之亂中大顯神威。為嘉獎南懷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學習西醫,就必須學習人體解剖學,在封建禮教束縛的中國,這是個禁區。可康熙比較開明,命法國教士巴多明將法文《人體解剖學》譯制滿文,又把西葯專著《本草補》譯成西文。由於康熙提倡西醫的專家。
隨著對西學的深入了解,康熙對來華教士的學識感到不滿足,1681年命白晉作「欽差」回歐洲,招聘科技人員來華。1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國安出使羅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呂、演算法、畫工、內科、外科人員來華」。來華有技藝人員都享有優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宮中建一座法國式的科學院,只因與羅馬教廷發生禮儀之爭,未能如願。
通過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就你的感受寫篇論文。
答題思路:論文主題提示:角度一:肯定康熙;角度二:肯定傳教士的作用;角度三:否定傳教士的作用;角度四:同時期中西比較;角度五:康熙帝重視自然科學的發展。……
總而言之,開放性試題突出了「活」、「新」、「探」的特點;它源於歷史教材,卻高於歷史教材;它突破了傳統試題的設問方式,將學生已掌握的認知結構運用於新的歷史情境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使歷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所以,這種題型考查的力度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㈦ 十萬火急~如何做政治、歷史開放題~

(1)選擇題的構成
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 , 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綜合政治部分選擇題 , 從類型上看大多以 「組題」 的形式出現 , 即一個材料設計多個試題 , 最多可達到 5 個試 題;從形式上看有兩部分構成:題干、題肢;從內容上看有三部分構成: 立意、情 景、問題設置。
(2)具體做法
①抓住立意。每個選擇題只有一個立意 , 即一個中心思想。因而 , 看到試題後 , 認真閱讀 , 並要很快地找冊行到它的中心思想 , 最好用一句話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後 , 再看題肢的設問 , 這樣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當然 , 對於簡單的試題來講 , 讀完也就應該做完。
②找關鍵詞。一般來說。每個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題乾的最後一句話中 , 如 「范圍關鍵詞」 :經濟學道理……、哲學道理……等。「內容關鍵詞」: 措施 是……、制度是……等。 「形容詞關鍵詞」:根本……、主要……等。 「動詞關鍵詞」 :表明……、說明 " …·、體現……等。立意和關鍵詞相結合 , 對做難度稍大的題目有較大的幫助。
③排查誤項。高考試題中有一部分是難度大的題目 , 甚至有些題肢的設置一時難以理解 , 在這種情況下 , 最好用排查法 , 先把明顯錯誤的選項去掉 , 然後進一步縮小范圍。
④不得已 , 猜。對於實在拿不準的題目 , 千萬不要放棄猜答案的機會 , 可 用猜測法。如果此題大多數人都不會 , 每一個人都有猜測得分的機遇。先用 排除法排除能確認的干擾項 , 如果能排除兩個 , 其餘兩項肯定有一個正確答案州鄭嘩 , 再隨意選其中一項 , 這就意味著你答對的概率為 50%, 如果放棄就等於放棄了這 50% 的得分機遇。即使一個干擾項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棄。四個選項中隨便選一個 , 得分的機遇率仍有 2596, 若每名考生對自己不能肯定答對的題目都猜一下 , 那麼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 , 考試對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2. 非選擇題解題的思路及步驟
(1)非選擇題的構成
高考政治單科卷非選擇題一般包括簡答、辨析、論述三類; 文科綜合政治部分非選擇題總稱為問答題; 部分省市試卷還包括分析說明題、研究性學習試題等。
(2)具體做法
①認真讀題 , 弄清題意 , 明確中心及分論點 , 確定論據在讀題時 , 先要抓住試題提供的解題要求和條件 , 必須明確 , 答案不是憑空想出來的 , 而是從試題的文字中分析出來的。其次要明確中心 , 只有圍繞中 心答題 , 才能與題意的口徑相符。再次將中心論點按題意分成幾個有機聯系 的分論點。最後要確定用來分析說明中心論點或是分論點的根據 , 包括政策 根據、事實根據和數字根據。這是解題的鑰匙。
②歸類對號 , 落實課、節、框
試題雖然千變萬化 , 但都離不開用教材的內容來解答。讀題時 , 必須判明答題要用教材哪些章、節、框的內容。這樣就縮小了思考范圍 , 然後胸有成竹 , 根據題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組織某方面的知識。
③規范化答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 :先歸納題目觀點 , 表明自己的態度。
第二步 :講清有關的理論觀點 , 即講清分析說明問題的理論依據。
第三步: 運用概念、原理、觀點分析問題。這是答案的主體 , 理論聯系實際 , 分析闡明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步得到體現。這一寸步的層次由理論依據的層 次而定。要遵循由遠及近 , 由表及裡。由共性到個性 , 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則 ,層層剖析。
第四步: 聯系重大時事。主要是聯系黨的方針、政策和中心任務; 聯系一年來國內國際發生的重大時事加以說明 , 主要是指黨代會、人代會通過的決議 , 重要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等等。
第五步: 用事實證明(包括史實、事實、數據等等)。答題不僅要有理 , 而且要有據。新教材特別注重由基本事實引出基本觀點。不論是正面論述還是駁斥題都要用「事實(實踐)證明」 。 「事實證明」 往往和作用、意義、結論緊密相連。
第六步 : 反面論證。在正面論述之後 , 一般還應聯系反面觀點 , 指出觀點的錯誤所在 , 以加深對正面的理解。這一步通常用「如果說……」「假如……」這樣的句式來展開。
第七步 : 表明態度或簡述自己的認識體會。在論述題答案中這一步是不叢歲可少的。在教材中多處可以看到在闡述了一個觀點後對青年學生(我們) 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表態既要聯系實際 ,又要扣緊題意 , 不要空喊。

在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主觀題中,材料題是最常見的題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觀題,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綜合成績的關鍵之一。那麼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觀題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確審題,通過審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則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打個比方說,如果把材料主觀題比作一棟房子,那麼科學、正確的審題方法就是進入房子的一把鑰匙。不同的高考試題有不同的特點和解法。對待材料題,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掌握審題方法。
首先是粗讀材料,細審設問。
材料題試題的問題有一個也有多個,或明確或隱蔽,也有問題中套問題。但不管怎樣,問題都是針對材料提出來的,它包含了對材料的理解。可以說,問題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內容,體現命題者的意圖。因而明確問題往往是解答問題的良好開端。面對試題,我們首先要認真閱讀、分析問題。
第一確定問題是從經濟、哲學還是政常角度提出的。這一點比較簡單,但不能馬虎。如果搞錯將一分不得。
第二要確定問題是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這一環如果搞錯,也將失分很多。
第三要明確問題的各種限制性條件。這些限制性條件為考生提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使考生能准確地把握問題的指向。通過這三步搞清問題到底問的是什麼,並藉助問題的啟發,把握閱讀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離開了對材料的理解,就談不上理解題意。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實內涵。其一是時間。任何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的產生、發展都有一個前後相繼的過程,而時間則是事物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標志。注意時間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加以考查。其二是總結性語句。即點明材料的中心的語句。就表格類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標題往往點明表格所反映內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現的概念、名稱。它揭示了材料與教材的關系。通過上述三方面的推敲並藉助從問題中得到的啟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論點、真實含義,從而明確題意。
再次是「書」題結合,確立論點論據
材料類試題的特點之一就是「題在書外」但解決問題需藉助書本知識,也就是說,對試題的分析,離不開書本知識。只有將試題中的「有效信息」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內涵時進行。在明確題意後更需要應用書本知識加深對試題的理解並組織答案。下面

例題實講

2002年一高考材料題為例說明如何通過審題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分析解答材料型鞴厶餑俊?/SPAN>
(2002年全國文綜高考題)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嘆道:「余觀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盪盪,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歷史上,洞庭湖的面積曾達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來,由於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洞庭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積,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近年來,該地區逐步退耕還湖,尤其是1998年以來,政府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洞庭湖面積擴大了1/5,湖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除傳統種植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等,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區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2分)
(2) 在上述變化中,政府是怎樣履行其管理經濟職能的?(9分)
(3) 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麼哲學啟示?(12分)
先來看第一問。
按照審題的一般方法,應首先粗讀材料細審問題。
第一問肯定是從經濟角度提出的。
第二確定問題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雖然這一設問中有「怎樣」兩個字,但問題仍是從「是什麼」這個角度提出來的。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問題直接變換為「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區經濟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三明確問題的限制性條件。通過審閱問題不難發現第一問的限制性條件有兩個,一是要材料中反映出的變化,因而不能脫離材料;二是洞庭湖區經濟上的變化,而非其他變化。對問題的正確分析為閱讀材料明確了方向,即在閱讀材料時要把握兩方面的有效信息,一是有關變化的描述,如反映時間先後的名詞,反映事物變化過程的動詞,反映事物性質變化的形容詞等。二是有關經濟活動或關系的描述。
然後帶著問題提供的方向細讀材料。從「變化」的角度看,變化過程總是有個時間上的先後,時間是事物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標志。所以我們首先找出材料中反映時間先後階段的名詞。通過分析,洞庭湖區在「歷史上」、「多年來」、「近年來」「尤其是1998年以來」三個階段的情況及先後變化。再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可以發現「歷史上」這一階段只描述了洞庭湖區的自然風光,沒有經濟上的變化。因而其與「多年來」變化的關系是命題者設置的小小陷井。「多年來」與「近年來」都有關注經濟的描述且存在變化關系。此時可以將第一問具體為「洞庭湖區經濟上從『多年來』到『近年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接下來從材料中獲取「多年來」到「近年來」的有效信息。「多年來」有三條信息:①片面強調糧食生產②圍湖造田;③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縮小;「近年來」有④退耕還湖;⑤政府投資進行綜合治理;⑥湖區面積擴大,生態環境改善;⑦除傳統種植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⑧湖區居民收入提高
這樣分析後就可直接從有效信息中獲取答案了。根據①②→④⑧得出農業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或農業經營方式發生的變化:(1)洞庭湖區人民農業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片面強調糧食生產的、從事傳統種植業的單一經營到多種經營。根據③→④⑤⑥⑦得出在經濟發展與自然的關繫上發生的變化:(2)政府制定退耕還湖政策並加大投資,使洞庭湖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使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直接根據⑧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上發生的變化:(3)湖區居民從多種經營中提高了收入。
第二問,通過審題首先明確這是用政治常識中國家的對內職能的知識來回答,其次要明確這一問題究竟是問題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通過審題我們明確這一問題是從「怎麼樣」這一角度提出來的。如果在這一方面發生偏差,錯把這一問回答成「上述材料說明國家履行了哪些職能」,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一問題已經把職能局限在「管理經濟的職能」即我國對內職能的第二個職能——經濟職能上。題目要求回答的是政府怎樣履行這一職能,而不是問履行了什麼職能。教材P18頁講到「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我們也就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說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通過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來進行的。根據教材這一知識,結合上述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我們可組織以下答案:根據①②③⑦可得出答案(1)政府針對片面發展糧食生產,圍湖造田,造成環境破壞等問題,制定了退耕還湖的政策①②③和多種經營並舉的方針⑦,以統籌規劃湖區農業發展,從而對經濟進行了調節。根據⑤得出答案(2)政府加強了社會管理,對湖區進行了綜合治理。根據④⑥⑧得出答案(3)政府努力搞好公共服務,直接進行了巨額投資④,改善了生態環境⑥,也促進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問標准答案是:統籌規劃、進行政策調節;直接投資,實施經濟調節;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
第三問的哲學啟示單純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是很難看出其哲學啟示的,如果說變化本身的啟示也只表明「一切事物是變化發展,人的認識也有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膚淺到深刻的發展過程。」(哲學上冊P 頁)因此要堅持發展的觀點,但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學啟示。這就需要我們圍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細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從「變化」的原因、變化的經過、變化的結果等找出對應的哲學啟示。
(1) 從「變化」的原因看
①圍湖造田是在錯誤意識指導下的消極行為,退耕還湖是在正確意識指導下的積極行為,於是可以得出唯物論方面的啟示: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錯誤的意識通過人的活動消極地影響和反作用於自然界;正確的意識積極地影響和反作用於自然界,因此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意識。
②圍湖造田是割裂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退湖還耕是看到了二者之間聯系。於是得出辯證法方面的啟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必須堅持聯系的觀點,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③圍湖造田說明當時湖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退耕還湖表明湖區政府和人民既重視經濟發展也注意環境保護,從而可得出辯證法的另一啟示:必須堅持全面地看問題的觀點,既要發展經濟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④圍湖造田是在錯誤的社會意識指導、錯誤價值觀導向下的錯誤做法,而退耕還湖則是在正確的社會意識、正確價值觀導向下的正確做法。於是得出價值觀方面的啟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科學的社會意識,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維護人類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
(2) 從「變化」的過程和結果看
①多年來,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以致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這些年在實踐中糾正並形成了正確的認識,退耕還湖。於是可得出這一哲學啟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②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經過還說明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在實踐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於是我們可以得出這一哲學啟示:
③圍湖造田造成環境惡化,退耕還湖改善了環境,說明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懲罰。
在解答材料型主觀題時,有的考生答題時感覺很好,一對答案才發現「離題千里」,這主要是審題不清「惹的禍」。在平時復習中,尤其是在高三復習階段,掌握正確的審題方法,不僅有利於克服審題不清的問題,還有利於提高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審題過程中,以下幾點必須特別要注意克服:
一是急躁冒進。面對陌生的材料,許多考生彷彿進入迷宮,往往會產生一種急躁情緒,企圖在較短時間內明確題意,解答問題。事實上,審題的過程是一個運用知識對試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的過程,需要我們冷靜思考,仔細推敲。而急躁冒進往往閱讀分析不細,結果或是經偏蓋全,偏離題意,或是掛一漏十,一知半解,或是思維混亂,羅列知識,最終是欲速則不達。
二是脫離材料。試題的材料和問題是統一的,兩者有機結合共同反映了命題者的意圖。但許多考生審題時將兩者割裂開來,不懂得藉助問題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內涵,不善於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辨清設問方向,
把握材料內涵,更懂得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明確題意。於是對題意的理解只能是既費勁又不能切中肯綮。

例如: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隨著入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國許多企業都十分重視創名優產品,更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轉換經營機制,以便適應市場,在競爭中取勝。運用商品經濟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麼企業要採取上述措施?

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弄清企業究竟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與經濟常識的哪些知識是相聯系的,然後再運用所學知識對企業的行為進行分析說明。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名牌;二是改進技術,降低成本;三是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管理,以適應市場的要求。根據所學知識我們可以知道,第一點是從商品的使用價值角度講的,第二點是從商品的價值角度講的,第三點是從市場的要求方面講的。把握了以上三個角度,也就明確了答題的方向,然後再按著規范的答題思路逐層解析即可。

答案:(1)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就必須重視商品的質量,創出自己的名優產品,才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現實意義)(2)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理論依據)商品生產者只有不斷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意義)(3)商品生產其實質是為消費者進行的生產,商品生產必須面向市場進行。(理論依據)企業只有轉換經營機制,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名優產品,才能實現企業生產的目的,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意義)

注意:回答此題切忌把所學知識羅列為一點,把對企業行為的分析也並列為一點,這樣的答題不具有針對性,盲目羅列視同對知識的不理解,一般是不給分的。因此對於這種包含多層內容的題目必須層層展開,一一說明。當然,如果所給材料比較簡單,只包含一個層面的問題,那就另當別論了。總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便是。

在政治學科的非選擇題中,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題目:要求學生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現實問題談一談自己的認識,類似的問法還有「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對……進行論述」「說說你的看法」「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等等。

這類題從答題的要求上似乎沒什麼特定的指向性,但答題的要求則更加全面,既需要學生有對知識的准確把握,又需要學生有對這一社會問題的全面深刻的認識。一般而言,這類題答題的思路需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所給的材料入手,弄清材料所講的問題「是什麼」,二是結合所學知識在對材料所述問題明確是非的基礎上說明「為什麼」,三是針對上述問題說明應該「怎樣做」(這一點有時需因題而異,比方說題中講述的就是一種正確的做法,那麼只需說明為什麼也就可以了。總之不可僵化教條,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2000年夏季,我國一些家電生產企業結成「價格聯盟」,達成了限制大幅度降價的銷售協議。然後,協議墨跡未乾,參加協議的廠家便紛紛「跳水」降價,限價銷售宣告失敗。如何正確認識這一現象?

分析:此題是一道經濟常識知識的綜合考察題,主要考查價值規律、市場經濟、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及公平競爭等內容。解答此題的正確的思路是:首先對材料所述的現象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就是「價格聯盟以失敗而告終」(是什麼?);再次在對這種現象的是非作出正確判斷(價格聯盟的失敗是必然的)的基礎上分析說明「為什麼」(規范的答題思路是兩個方面,一是理論的依據,二是這樣做的現實原因,這在上面第二點已有說明),這也是答題的重點所在;最後,既然這種作法是錯誤的,那麼企業到底應該「怎樣做」,指出企業發展的出路,為企業開出擺脫困境的良方,這是本題的能力立意之處,也是畫龍點睛之筆,不可或缺。

答案:(1)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價值量決定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必然會降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時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供過於求,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為何會失敗的理論依據)(2)企業人為地採取「價格聯盟」的方式限價,違背了市場競爭的原則,屬於不正當競爭。這種做法不利於市場競爭的正常進行,也不利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錯誤的實質及其危害)(3)企業應遵循市場規則,開展正當競爭;企業要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荊恢鞫

注意:在企業應該怎樣做這一點上,此題帶有發散性思維的特點,從材料中、從答題要求上沒有限制性要求,因此也可以從「依靠科技,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採用科學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來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為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有一種常見的題型,它一般是以這樣的形式來設問: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知識的?要答好此類問題,首先必須對題目所要求的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然後再結合材料具體分析所述材料中是如何體現這一知識的。一般而言,這種題型涉及到的知識點不會是簡單的一個層面的內容,因此必須把知識點層層展開,與材料逐一對照,有則析之,無則棄之,非是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如:南沙群島歷來屬於中國。鑒於周邊國家對該領域提出的不同領土要求,中國政府在不放棄主權的前提下,從尊重現實出發,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解決原則。2003年11月11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菲律賓國家石油勘探公司簽署了共同開發南海石油資源的合作意向,這被看作是實施上述原則的良好開端。「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如何體現我國的外交政策的?

分析: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確切地掌握我國的外交政策的基本點有哪些,然後再具體地分析在這一原則中究竟體現了哪一點。

答案:(1)堅持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決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主權歸我」就是這一立場的體現。(基本點之一)(2)我國實行和平外交,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之一。「擱置爭議」就體現了這一點。(基本點之二)(3)堅持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共同開發」就體現了我國加強對外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基本點之五)

注意:從上題的答案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外交政策的五個基本點在這一原則中只包含了三點,其餘的兩個方面無從體現,因此只需要對這三點一一說明即可。在這樣的題型中切忌的一種錯誤的答題方式是:先把我國外交政策的五個基本點全部羅列出來,然後把材料照抄一遍,最後得出結論,「這就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如此答題是學生此種題型中常見的錯誤類型,按著高考的閱卷規則,這樣的答題邏輯是不得分的。

還有一種與這種題相類似的題型,一般的設問是這樣的: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某個知識點,比如按規律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等)。這類題的答題思路與「如何體現」這種題有相通之處,不同之處在於回答這類題的關鍵是說明「怎樣做到」,而且要求必須從所學的理論(題中要求的知識點)出發,從中引出其方法論式的做法,結合材料予以分析說明。

政治學科的主觀題中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題型,一般它是這樣要求的: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經濟學道理(或是哲學道理、或是政治學道理)?回答這一類的問題,一是要求對材料進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材料共包括幾個層面的內容;二是從每一個層面入手,分析其主要反映的道理是什麼,切記要抓主要舍次要。總之,要依據所給的分值,既要全面反映材料,又要抓住重點,不要舍本求末,重復啰嗦。

從總的原則而言,答好主觀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認真審材料,找出中心思想:把材料通讀,並分層次細讀,分析既要全面,又要抓住其中心思想,切忌斷章取義,從個別詞句出發就下結論,以致於下筆千言,謬之萬里。

第二,認真審問題,弄清答題要求:一是要弄清答題的限制性要求。如:從經濟學角度說明……、從政治學角度說明……、從哲學常識角度說明……(哲學又可分為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生觀和價值觀四部分),切忌張冠李戴,文不對題。二是要審清答題的方向,問原因不答措施,問措施無需要講原因,忌不管要求自圓其說。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答題時一定要把理論(所學知識)和材料密切聯系起來進行說明,切忌離開材料,漫天撒網,理論與材料形成兩張皮,費時費力不得分。

第四,規范思路,准確用語:動手答題前,先規范答題思路,明確答題的方向,然後用規范性的政治書面用語,進行准確、簡潔、科學的表述。

地理和歷史語文的太多了。不能貼。都在我的空間里。(我也是高一的。空間里有不少資料。有興趣去看看。)

㈧ 如何做中考歷史開放性,探究性題

中考歷史綜合開放性試題答題技巧
近年來,中考中歷史綜合開放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它的特點就是體現了「綜合開放」。「綜合」它有材料的綜合,有圖、文、表的綜合,有各類題型合一題。「開放」它有材料的信息新穎,發問的討論式、開放式,答案的靈活性。其模式有圖表綜合型、文字綜合型、圖表文綜合型。
題型一:此類題型集填空、選擇、材料題型於一體,全方位考查學生的基本功和對知識的駕馭能力。一般是在題幹部分提供圖表,要求學生填圖填表、識圖識表、回答所提示問題,最後聯系教材發表自己的觀點、感想或啟示。

㈨ 歷史開放性題目怎樣答比如:改革和人才對當今的作用

上學學歷史不錯以下都是個人觀點,純手打
從兩個名詞入手,首先是改革和人才的歷史事件。1.改革嘛,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 2.人才方面就是基本國策科教頃雹興國(人才興國)(例子:兩彈一星元勛,袁隆平啊等等),大大最近的幾次關於人才的重要談話可手渣以用上
然後是」對當今的作用「,怎畢乎悄么體現?舉例和對比唄,以前怎樣,現在怎樣。這些年怎麼發展的多好多快,現在中國的成就等等。具體點就是物質上如何如何,精神上如何如何。

閱讀全文

與歷史開放題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