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社會分層最初的歷史動因是什麼

社會分層最初的歷史動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6 22:24:38

Ⅰ 社會學作業求助,求助

第9題 (3) 分 社會分層最初的歷史動因是: A
A、私有制。
B、社做團會分工。
C、階級產生。
D、剝削的產生。

第10題 (3) 分 風俗、習慣、道德等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稱為 B,而不能稱為社會制度。
A、社會風尚。
B、社會規范。
C、社會機構。
D、社會倫理

多選題
第11題 (4) 分 外在的社會控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 ABCD
A、行政、法律控制
B、社會輿論控制
C、習俗和道德控制
D、社會權威
E、角色期望

第12題 (4) 分 組織目標實現程度及其評估的測定標准包括 ABC
A、有效性
B、效率
C、人文關懷
D、資金
E、成本

第13題 (4) 分 社會保險包括 ABC (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
A、醫療保險
B、養老保險
C、失業保險
D、金融保險
E、商業保險

第14題 (4) 分 社會變遷內容或方面有 ABCD (環境 人口 經濟 社會制度結構 價值觀 生活方式 文化 科技)
A、價值觀念和態度的變遷
B、行為規范的變遷
C、社會結構的變遷
D、人口的變遷
E、設備系統的變化

第15題 (4) 分 對個人社會化的表述正確的有哪些選項 A
A、個人社會化涉及人生發展的全過程
B、個人社會化只涉及到人成熟時止
C、個人社會化關注到個人作為社會成員所應具有的全部文化遺產
D、個人社會化注重個人與社會的交互作用
E、個人社會化注重其最後的結果,既有社會對個人的文化教化,也有個人對社會的調適

第16題 (4) 分 集合行為的特徵 ABC (自發 狂熱 無組織 短暫 相互依賴)
A、人數眾多
B、無組織
C、行為者相互依賴
D、有領導者友派
E、人群集中

第17題 (4) 分 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是 ADE (環境 人口 經濟 政治 思想文化)
A、人口
B、家庭
C、制度
D、環境
E、文化

第18題 (4) 分 下列哪些人群的聚合屬於社會群體 BCD
A、火車站買票的人群
B、球隊成員
C、工廠的同事們
D、家庭
E、看熱鬧的人群

第19題 (4) 分 西方三位一體分層理論所主張的考察社會分層和不平等問題的三個角度是: ADE
A、收入
B、階級
C、地位
D、權力
E、聲望

第20題 (4) 分 根據獲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將社會角色劃分為 AE
A、先賦角色
B、自覺角色
C、開放性角色
D、功利性角色
E、自致角色

判斷題
第21題 (3) 分 現代社會,合作與競爭可能在同一關系中同時並存。 對
正確
錯誤

第22題 (3) 分 社區是一種地域性的社會群體。 對
正確
錯誤

第23題 (3) 分 社會主義社會實行了公有制,所以社會分層也相應地消失了。 錯
正確
錯誤

第24題 (3) 分 社會學的創始人是法國人孔德。 對
正確
錯誤

第25題 (3) 分 宗教制度在現實社會純告橘中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虛幻的、純精神上的聯系,所以對社會成員的行為沒有任何約束性。 錯
正確
錯誤

第26題 (3) 分 經濟的發展會自動帶來社會的發展。 錯
正確
錯誤

第27題 (3) 分 城市與農村是兩大基本的社區類型,城鄉差異無法消除。 錯
正確
錯誤

第28題 (3) 分 官僚主義不僅僅是管理者個人問題,從根本上看是一種管理制度問題。 對
正確
錯誤

第29題 (3) 分 幹部因失職而受處分或被罷免,這是角色扮演過程中的角色失敗。 對
正確
錯誤

第30題 (3) 分 社會制度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規范體系,但並不是所有社會規范都是社會制度。 對
正確
錯誤

Ⅱ 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之間的關系

(一)社會不平等與社會分層

所有社會中,人們一生下來就面對著不平等——即缺乏平等的途徑以得到社會所提供的滿足慾望的物品。

社會分層指社會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獲取社會資源的機會和能力不同,在社會地位上呈現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級、不同層次的現象和過程。「分層」原為地質學家分析地質結構時使用的名詞,是指地質構造的不同層面。社會學家發現社會存在著不平等,人與人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也像地層構造那樣分成高低有序的若乾等級層次,因而借用地質學上的概念來分析社會結構,形成了「社會分層」這一社會學范疇。

影響社會分層的主要因素是社會資源。社會資源指人們所能夠佔有的經濟利益、政治權力、職業友乎聲望、生活質量、知識技能,以及各種能夠發揮能力的機會和可能性。社會資源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希缺性;二是有用性。人們希望擁有較多的社會資源,但又很難得到滿足。這就決定了社會資源的配置必須要有一定的規則和制度。因此,人們獲取社會資源的機會和能力不同,既成了人們社會地位高低的評價依據,也成了人們社會分層地位的基本標志。

影響社會分層的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社會制度。

社會分工是社會分層的最初的歷史動因。原始社會的自然分工沒有也不可能形成個體社會成員的固定職能,因而不可能形成穩定的社會差別和社會不平等。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發生了三次社會大分工以後,人類社會的分裂就在所難免了。商業與手工業的分離造就了商人階層,公共職能與生產勞動的分離促成了官吏階層的產生,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又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文化人群,從而形成了一個知識分子階層。這樣,社會最基本的分層過程就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形成了。

從直接意義上講,社會分工所帶來的社會分化還只是一種水平分化,它只是反映人們在勞動形態和勞動性質上的一種不同。因此,水平分化並不一定帶來社會不平等,即所謂社會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等級層次。只有當這種社會分化和一定的社會制度相結合,才會把社會分工所造成的社會水平分化轉化為社會的垂直分化,並在社會的垂直分化中造成了社會分層。這種社會制度就是私有制度。私有制使得社會分工不同的人群獲得了不同的佔有社會資源的能力,從而使他們所佔據的社會地位獲得了不同的社會評價。這樣,社會分工與私有制的結合最終演變成一種社會分層,即一種社會結構性的不平等。

因此,社會分層並非自古有之,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社會主義社會實行公有制。由於要實行按勞分配,要搞市場經濟,因而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不可能相同。社會分層現象仍然是一種客觀現象。

(二)社會分層的基本理論

1、馬克思主義社會分層理論(了解)

最早比較系統地提出社會分層理論,真正站在理論的高度深入地研究社會的制度化不平等問題的是馬克思。在社會分層問題上,馬克思主義階級分層理論揭示了私有制下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對階級與階層作出了全面的闡述和深刻的分析。

2、西方社會分層理論

西方社會學關於社會分層的理論有多種。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韋伯的分層理論和帕累托的精英理論。

(1)馬克斯·韋伯的「三位一體」分層理論

韋伯是西方分層研究的開拓者。他提出劃分社會層次結構拿改的三重標准,即財富——經濟標准, 權力——政治標准,聲望——社會標准。社會標准指個人在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所獲得的聲譽與尊敬。在西方分層理論中,常常按照這個標准把社會成員劃分成不同的社會身份群體。所謂社會身份群體是指那些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並能從他人那裡得到等量的身份尊敬的人所組成的群體。政治標准指權力。韋伯認為,權力就是「處於社會關系之中的行動者即使在遇到反對的情況下也能實現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權力不僅取決於個人或群體對於生產資料的所有關系,也取決於個人或群體在科層制度中的地位。消告判以上三條標准既是互相聯系的,又可以獨立作為劃分社會層次的標准。

韋伯認為,上述三樣東西在任何社會都是有價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種社會中,人們總要追名、逐利、爭權,社會分層結構就是用等級秩序將上述活動納入制度化軌道。韋伯還認為,這三者是相對獨立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或者把某一方面推到突出地位。

韋伯的分層模式對西方分層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表現在:第一,多元分層標准。常用的有:收入、職業、教育技術、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第二,具有連續性的定量標准。財富的多少,聲望的高低,權力的大小等。第三,注重主觀評價,普遍運用了自我評價法和聲譽法。

(2)帕累托的精英理論

精英理論(elitism )的核心內容是認為社會總是處在少數人的統治之下,這些占社會統治地位的少數人即稱為「精英」(elite ),他們在社會中起決定性作用並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提出精英概念並使之廣泛傳播的是義大利的另一位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在帕累托那裡,「統治精英」的概念取代了「統治階級」而成為他理論關注的焦點。

帕累托認為,社會分層結構是普遍存在的和永恆的,但它內部的上層成員和下層成員並非凝固不變。封閉穩定的等級結構是農業社會的產物,現代社會是建立在創新、競爭、變革的基礎上的動態性工業社會,因而不存在終身的或世襲的階級。現代社會的不平等主要根源於人們生而俱來的自然差別(先賦條件),社會成員歸屬於哪個階層,主要取決於人們天生的能力和才幹。基於這一思想,帕累托提出了他的精英理論。「精英」不僅意味著少數和權力,而且還具有質量層次上的含義,即精英必須是「精選的」,是在各自活動領域內能力水平最高的人。因此所謂精英,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幹,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動領域具有傑出能力的社會成員。這些在不同領域獲得高分的人可以劃歸一個等級,即精英人物。從詩人、律師到小偷、君主們的情婦中,都可以找到這樣一些出類拔萃的精英。這整個精英類別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統治精英和非統治精英:"那些直接地或間接地在政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構成『統治精英'。其餘的人構成非統治精英"。精英原則上是不能世襲的,父子兩代在才能上的差異可能非常之大。那些天賦很高的人,即使初始地位很低,但憑借個人的努力仍然可以晉升到社會階梯的最上層。反之亦然。

帕累托試圖用精英循環理論來說明社會政治系統維持平衡和穩定的基本機制。

任何社會的精英群體都要解決的三個基本問題,這就是精英配置、精英循環與精英互換的問題。

所謂「精英配置」,是指社會不同類型精英群體的比例關系。所謂精英循環是指精英群體的繼承問題。所謂「精英互換」,是指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和技術精英之間的流動。

(三)社會地位與社會分化

就與分層的關系而言,社會地位指的是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位置以及圍繞這一位置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通俗地說,社會地位就是社會關系之網中的各個紐結。在現實的社會交往過程中,社會地位既是人們相互識別、相互對待的重要標志,又是人們相互影響力的主要源泉和基礎。

社會地位可以分為正式的社會地位與非正式的社會地位。正式社會地位是指那些長期存在並同其他相關地位發生穩定的制度化關系的位置或屬性,如職業。非正式社會地位指那些偶然的或臨時性的、同其他相關地位之間處於易變的、非制度化關系的位置或屬性,例如個性類型。

社會分化大體上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型:水平分化與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據某種社會屬性或特徵,將社會成員分為不同類型的地位群體,這些群體從公認的社會價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別,即他們的生活境況、互動影響力大體相等。處於水平分化中的各個地位群體在根本利益、基本態度等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具有較大一致性,易於相互協調和整合。

垂直分化指的是依據某種社會屬性或特徵,將社會成員分為不同層次的地位群體,這些地位群體從公認的社會價值序列看存在著高低差別,即他們的生活境況、互動影響力各不相同。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別叫做社會不平等。

(四)社會分層研究的方法與標准(略)

(五)社會流動概述
對社會流動的研究始於19世紀末,它是與社會分層的研究同時進行的。美國社會學家P.A.索羅金1927年出版《社會流動》一書,成為社會流動概念提出的第一人。該書強調對社會流動的定量研究。他側重研究了流動的數量、方向和地區分布等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變遷的速度加快,社會流動率提高,更引起許多社會學家的興趣。在西方社會學界,尤其在美國,社會流動已成為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社會流動也稱「社會位移」,是指社會成員在社會關系的空間中從一個社會位置向另一個社會位置的移動。社會流動既表現為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動,也表現為個人社會角色的轉換,實質上是個人社會關系的改變。

其特點有:(1)是不同社會地位之間的變動;(2)是指個人或群體的社會地位的變化;(3)是社會資源的再分配;(4)合理的社會流動具有質和量的規定性。

(六) 社會流動的類型

1、根據社會流動的原因分:結構性流動和非結構性流動;

結構性流動,凡是由於社會結構的變化而引起的大規模的社會流動,包括有組織的和無組織的流動,都是結構性的流動。比如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城鄉結構、職業結構、教育結構等等的變化都可能引起人們社會地位的流動。結構性的流動會在短期內影響社會結構和人口分布的變化。這種社會流動通常具有規模大、流動速度快、變化急促等特點。結構性流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由於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動,創造出大批的新職業和新職位,並由此引起社會的結構性流動。非結構性流動,又稱自由流動,是指個別發生的流動,是由個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職業的變化或地區的移動。研究這種流動不強調流動的客觀條件,主要考察個人的主觀條件、流動慾望以及社會背景對個人流動的影響。這種流動數量較小、變化較慢,不會對社會結構和人口的分布產生重大的影響。

2、根據社會流動的方向: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

垂直流動是指一個人從下層地位和職業向上層地位和職業的流動,或者從上層地位和職業向下層地位和職業的流動。垂直流動可以伴隨地區間流動,也可是原地升降。因此,垂直流動又分:向上流動和向下流動。

向上流動通常是社會的普遍需要。一般說來,影響社會成員獲取更高社會地位的因素主要為:(1)個人因素,包括個人的先賦條件和自致條件;(2)社會因素,如先進工業的發展、大規模的學校教育、就業制度、就業機會、社會制度等。比如像印度這種相當封閉的社會里,從一個身份地位到另一個身份地位的流動,可能受到傳統或法律的禁止;(3)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

向下流動意味著社會成員社會地位的下降。得不到教育、很小就結婚以及拉扯一個大家庭都與向下流動有關。常見的三種類型:(1)社會原因造成的如失業;(2)由正常的職業地位的退出造成的 如退休;(3)由懲罰帶來的,如行政處罰等。

水平流動又稱為同一等級社會地位間的社會流動,是指一個人在同一社會職業階層內的橫向流動。它多半是地區間的流動,也包含在同一地區的不同工作群體或組織之間的流動。

3、根據衡量流動的不同參照基點分為:代內流動和代際流動

代內流動指個人一生中在職業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動。

代際流動是兩代人之間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的流動,具體操作是通過測量兒子的職業與父親職業的異同表示出來的。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代際流動都是雙向的,即有上升也有下降。考察一個家庭內的代際流動只具有個案意義,無法排除許多偶然因素。社會學著重從總體上考察上升與下降的比例,從中發現社會變遷的規律。

Ⅲ 在社會分層的原因鍾,其中屬於主要因素的是什麼

影響中國社會分層的主要因素如下態塵:
一,帆粗禪.自然環境的影響
二.社會歷史環境因素凳散的影響
三.民族內部自身結構因素的影響
引起我國民族地區社會分層的原因歸根結底的還是民族發展上的差距問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內容是民族素質的提高和優化。在民族素質結構中,科學文化素質是核心要素,對民族地區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Ⅳ 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之間有什麼關系

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之間的關系如下:社會分層指社會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獲取社會資源的機會和能力不同,在社會地位手賀上呈現出高低有好薯稿序的不同等級、不同層次的現象和過程。

「分層」原為地質學家分析地質結構時使用的名詞,是指地質構造的不同層面,社會學家發現社會存在著不平等,人與人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也像地層構造那樣分成高低有序的若乾等級層次,因而借用地質學上的概念來分析社會結構,形成了「社會分層」這一社會學范疇。

社會結構:

最典型的社會分層結構就是「階級結構」,它是指各階級群體因為經濟地位、經濟資源佔有不同而形成的地位差異結構。當然,階級結構是社會結構的一種而不是全部,比如社會還有經濟結構、產業結友孝構、職業結構、組織結構、城鄉結構等等。

這些結構也會表現出地位差異的制度化體系,比如,在我國當前的城鄉結構中,城市處於較高位置,農村處於較低位置。總是,社會學在理解社會結構時比較強調這種地位不同的差異體系,也就是「社會分層體系」或「社會分層結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社會分層

閱讀全文

與社會分層最初的歷史動因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