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七年級下冊歷史常考點考什麼

七年級下冊歷史常考點考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8 08:32:31

Ⅰ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鑰匙。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參考。


七年級歷史 下冊知識點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

⑴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⑵距今年代:約一百七十萬年。

⑶生產生活:會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⑷歷史地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

二、北京人:

⑴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裡。

⑵距今年代: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⑶生產生活:會製造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

⑷歷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三、山頂洞人:

⑴發現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約三萬年。

⑶生產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

魚。會與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生活的集體——氏族。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點:長江流域(浙江餘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約七千年。

⑶ 種植 作物: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南方 雨水 多,氣候溫暖)

⑷生產生活: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濕,干欄式可以通風

防潮),過定居生活,會挖掘水井, 飼養 家畜,會制陶器,還會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點:黃河流域(陝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約五六千年。

⑶種植作物: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國家。

(粟,北方通稱穀子,去殼後叫小米)

⑷生產生活:使用磨製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開墾土地,

用石刀收割莊稼。飼養豬狗等動物,用骨制箭頭、魚叉、魚鉤打獵捕

魚。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

乾燥),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會紡線、織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點:山東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約四五千年。

⑶生產生活:用磨製石鐮、石鋤,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

⑵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次革命。

⑶影響: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二、都江堰

⑴時間:戰國時期⑵人物:秦國蜀郡太守李冰⑶目的:防洪灌溉

⑷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飢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

三、商鞅變法

1.背景:

⑴鐵農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廣,土地逐步私化

。⑵封建地主階級產生,封建經濟發展。

⑶各國紛紛展開變法運動。

2.目的: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具有法家思想。時間:公元前356年

4.內容:⑴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⑵獎勵耕戰。①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②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⑶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⑴秦國經濟得到發展;⑵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⑶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6.戰國時變法的影響:

⑴通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⑵地主階級統治代替奴隸主貴族統治。

⑶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1.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隋煬帝時開通的大運河(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2.我國歷的女皇帝:武則天。(其統治被稱為「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唐朝的全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的「開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辦法開始於:隋文帝時期。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標志:隋煬帝時設「進士科」。

6.科舉制中最早設立殿試、武舉的是:武則天。

7.科舉制中,詩賦最早成為進士的主要內容是在:唐玄宗時期。

8.科舉制廢除於: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紀中亞.印度半島及我國新疆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

10.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由隋朝李春設計主持修建造的趙州橋。

11.宋代最重要的糧倉:太湖流域(「蘇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後最的瓷都:北宋興起的景德鎮。

13.宋代的娛樂商業場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15.兩宋、元朝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

16.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唐中後期。

17.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最後完成:南宋時期。

18.我國省級行政區制度建立的標志: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管轄,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灣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的標志: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台灣(當時台灣叫「琉球」).澎湖列島。

20.西藏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的標志:元朝設宣政院管理全國的佛教和西藏事務。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22.元朝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標志: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

24.明朝科舉制變化的標志:採用「八股取士」(為選拔能聽命於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壯舉: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他的隊伍人稱「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泉州籍抗倭將領: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的標志:雍正帝設──軍機處。

28.台灣歷第一次被外國侵佔:1624年,被荷蘭侵佔。

29.1662年,鄭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31.中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32.我國現在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宮。

33.明朝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細的葯物理學著作:明朝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葯巨典」)。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 措施 :

①改革制度②發展生產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2000多公里。

2、開鑿的目的:①加強南北交通②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 總結 歷史 經驗 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 清明 ,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的女皇帝。

歷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第3課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考知識點總結

★ 2020最新七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 2018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 2018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整理

★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2020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難點總結(兩套)

Ⅱ 七年級下歷史的知識點有哪些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Ⅲ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下冊

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幸福的,雖然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只要努力解決這些困難後,你將會感覺到無比的輕松與快樂,所以我想讓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學習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樂。我搜集的《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2020》,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初一下冊 七年級歷史 知識點

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 措施 :

①改革制度②發展生產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2000多公里。

2、開鑿的目的:①加強南北交通②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 總結 歷史 經驗 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 清明 ,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的女皇帝。

歷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第3課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初一下冊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同一全國。

3、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4、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的國家糧庫。

5、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6、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7、隋朝大碰胡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12345)

8、修建大運河的目的是加強南北交通

9、隋文帝鞏固統治的措施:a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C意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10、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初一下冊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一、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

「閉關鎖告滾國」政策是指清王朝嚴格限制和禁止對外交往和貿易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B、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使人們無需同外界進行太多的交往。C、清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嚴重影響了中國的進步。D、清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

(2)具體表現:

A、嚴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貿易。B、只開放四個後減至廣州一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C、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

(3)影響: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實行了近200年,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與世隔絕即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消極防禦的政策,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政策,最終導致清朝脫離世界潮流。進一步導致了閉塞、停滯、倒退。

難點:「資笑友攔本主義萌芽」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指的是一種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是在封建社會晚期,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條件時產生的。

①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起,並在江南一些地區發展為獨立的手工工廠。

②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標志:蘇州出現以絲織為業的「機戶」,開設機房,僱傭機工進行生產,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就是早期的雇傭工人,「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這種僱傭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③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表現:手工工場的規模擴大了,分工細密了;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增多了,廣東的冶鐵業、雲南的采礦業、四川的煮鹽業、陝西的伐木業、北京的採煤業、台灣的熬糖業等,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

④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幾乎和西方同時產生,但發展緩慢,長期不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中國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A、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極端貧困,因而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品。B、封建國家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在國內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徵收重稅貶低商人社會地位,並嚴重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C、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D、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幾次禁止海外貿易。

⑤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說明我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衰落。

二、學法指導

(一)綜合法:明清是我國古代歷史的最後一個發展階段。可以將以前各朝代經濟發展的內容按農業、手工業、商業分類,並作一梳理、匯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如下:

1、農業

⑴農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 種植 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商周時期:「五穀」;漢代北方種植小麥,南方種植水稻;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種,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明朝從國外引進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玉米和甘薯。

⑵工具:商周時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銅農具);春秋時期:鐵農具出現;戰國時期: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唐朝時期: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⑶耕作技術:商周時期:選種、施肥、治蟲害;春秋戰國時期:牛犁耕並推廣(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兩漢時期:耕犁裝犁壁翻土碎土,早歐洲千年;西漢播種耬車,二牛抬桿的牛耕法推廣。

⑷水利工程:春秋戰國時期:都江郾(戰國秦李冰);秦朝開鑿了靈渠;隋朝時期京杭運河;元朝的會通河、通會河

2、手工業

⑴青銅鑄造:商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

⑵冶鐵業:春秋戰國:鐵農具使用,說明冶鐵業發展。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⑶陶瓷業: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的一次飛躍。唐朝的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為有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成為的瓷都。

(4)紡織業:西漢絲織業使用提花機,染色技術很高。x疆出土的東漢絲襪,蜀國絲織業興旺蜀帛行銷三國。北宋絲織品以江浙和蜀地為中心。棉紡織業在南宋時擴展到江南,棉紡織業的興起標志著棉布逐漸代替了麻布,成為主要衣被原料。明朝中後期,蘇州、松江等地絲織業發達。

(5)造船業:三國時期,吳國造船業發達,促進了海上交通的發展。宋朝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地位,泉州、廣州是造船業中心。

(6)造紙業:西漢前期的紙(甘肅天水放馬灘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

3、商業

⑴城市:

兩漢時期:城市都設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西漢長安、東漢洛陽人稱東西二京,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隋唐時期,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政治、 文化 中心,全國的商業大都會;長江流域的商業都市以揚州、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唐後期,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兩宋時的商業都市開封和杭州,有早市、夜市。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最為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 學習總結 。明清時期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興起。

⑵交通:

隋朝:開鑿大運河。隋唐時期交通要道上還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驛驢」;以運河、長江為主的水運也很方便。元朝的交通運輸業:陸路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海上南北海運的開通、內河航運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

⑶貨幣:秦朝: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

兩漢時期:漢承秦制,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五銖錢)。北宋「交子」紙幣的推廣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4、對外貿易:西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之後開通了溝通中西交通和貿易往來的路上要道「絲綢之路」,漢武帝之後,西漢商人還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唐朝時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文明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5、江南經濟的開發原因:

⑴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農業得到開發,使南北經濟趨於平衡,為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

⑵安史之亂後,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⑶五代時全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

⑷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二)准確理解概念:在本科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歷史概念,學生不易理解,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應先准確把握這些基本概念。

機戶:中國古代專門從事手工、絲棉織業的從業戶。又稱機坊、機家或機房。自宋以至明清,絲織業發達的江南地區,泛指個體手工業人戶和綢緞商人。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擁有大量資金、生產資料、機房,靠工人生產獲得利潤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七年級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材梳理。

機工:早期的雇傭工人,靠給機戶工作領取工資。

機戶與機工間的關系: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閉關政策:閉關原指關閉城門,後引申為斷絕往來,在這里指嚴格限制對外交往,閉關政策在清朝時得到了嚴厲的執行。閉關政策的具體表現海禁,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准廣州一地通商。

(三)列表法:明清經濟的發展主要講述了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四方面內容,通過列表將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以及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情況歸納、整理,以體現明清經濟「發展」的含義。並且使我們對歷史知識體系有一個條理清晰的把握:

引進的農作物: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

經濟作物的引進,促進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並為手工業生產提供原料;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商品經濟發展,導致工商業城鎮興起;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城鎮發展基礎上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手工業南北方都有棉紡織業基地;蘇州、南京先後成為絲織業中心;景德鎮全國的制瓷中心商業商業城鎮興起,北京、南京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商人數量大大增多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後期,紡織業中出現了一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雇傭工人為他勞動,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萌芽。

(四)分析法:分析史料:

材料一、自元代以來,松江逐漸發展成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材料二、「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鎮)紗」民謠;

材料三、「數年來,肅寧(河北肅寧)一邑,所出布匹,足當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徐光啟《農政全書》

材料四、山東鄒縣「鬻布於鄰」。

──呂坤《實政錄風憲約》

通過以上史料的分析認識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分析課本補充的《醒世恆言》的資料,來了解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並且進一步認識到明朝中後期社會生活發生的這一新變化。

分析課本乾隆皇帝至英國王信函中的幾句話、清朝統治者推行的政策、清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害怕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治,掌握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通過分析史料得出結論,從而掌握一種歷史學習的重要 方法 。

(五)聯系法:例如,高產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引進和推廣,有利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工商業城市的普遍建立和大商人的增加,是商品經濟活躍的表現

在商品經濟空前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新的歷史現象。清朝推行「閉關鎖國」政策,是當時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這一政策對此後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有聯系地看問題,才能正確解釋歷史。

(六)討論法:搜集有關閉關政策的資料,進行討論,從而掌握閉關鎖國政策的帶來的嚴重後果。

(七)時政結合:學習閉關政策,聯系今天的改革開放,通過比較兩者的不同影響,認識到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落後,改革開放推動國家的迅速發展,從而更加堅定了改革開放的信念和決心。

(八)圖文結合:通過《明朝松江出產的棉布》圖,認識明朝松江府棉布業優於全國,觀察棉布上面的龍鳳、鬥牛、麒麟等花紋等,來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通過《清花海水行龍紋扁瓶》圖,體會制瓷業的興旺發達和高超的技藝。通過《皇都積勝圖》《徽商的房舍》圖,來體會清朝商品經濟空前活躍,並進一步認識到這是明清社會經濟一個顯著的特點。通過《廣州十三行》圖,來理解閉關政策的做法。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下冊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 2018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難點總結(兩套)

★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2020

★ 初一歷史下冊復習知識點

Ⅳ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中考高頻知識點總結

善於總結知識點能夠大大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僅供參考。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七年級中考歷史重要考點
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支五代的 歷史 。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七年級下冊歷史高頻知識點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國的統治。

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七年級下冊 歷史知識點 ,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歸納匯總

初一下冊的歷史知識點很多,這篇文章我給大家匯總歸納了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的知識點,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隋的興亡

一、隋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統一:589年;

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繼秦漢之後,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

二、隋朝的繁榮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1、改革前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2、分科考試。

影響:形成了「開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三、開通大運河

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概況: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貫通南北動脈,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促進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

四、科舉制(隋朝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

隋文帝時期:初步建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隋煬帝時期:進士科的建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建立。

影響: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重要標准,逐漸成為後世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

五、隋朝的滅亡

隋煬帝的暴政引起農民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義:唐朝時,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2.概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同行的還有許多留學生和留學僧。

3.貢獻: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鑒真東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

2.過程: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葯、文學、書法、建築、繪畫等。

3.意義: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三、玄奘西行

1.時間:貞觀初年。

2.過程:玄奘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他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3.貢獻: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思考: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帶給我們的啟示?

特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原因:①國家安定統一;②經濟文化繁榮;③對外逗慶開放政策;④對外交通發達。

啟示:第一,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於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1.原因: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戰亂較少;②南遷的中原人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③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④統治者的措施;⑤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

2.區域拓展: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時,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山悔握區也得到很大開發。

3.表現: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1)水稻:①品種: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②區域:由於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廣。③結果: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2)經濟作物:①茶樹: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②南宋後期,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二、手工業的興盛

1.紡織業:(1)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2)南宋後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前段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

2.制瓷業:河北定窯、河南汝窯、浙江哥窯等地的瓷器,給人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的中心。

3.造船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製造的海船,配備了指南針。

三、商業貿易的繁榮

1.商業

(1)城市: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出現了早市和夜市。

(2)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城鄉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

(3)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並行的貨幣。

2.外貿

(1)港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圍: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

(3)管理: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經濟重心南移

1.時間: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

2.表現: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思考:1.宋朝海外貿易為何發達?

(1)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能夠進行遠洋航行。

(3)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

(4)兩宋時期,北方民族政權並立,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政府轉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

2.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我國經濟重心以秦嶺——淮河為界,其南移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1)東漢後期,江南地區經濟開始得到發展。

(2)南朝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3)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南宋時,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

明清兩代知識點

1.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2.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3.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4.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5.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國的統治。

6.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Ⅵ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

我們學習 七年級歷史 下冊的知識上要敢於兼收並蓄採納眾長。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的知識點,大家快來跟我一起欣賞吧。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一)
輝煌的隋唐 文化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700年。

2、唐朝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5、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畫、塑像,大量佛經、文書)。

6、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李白,詩仙,《蜀道難》;杜甫,詩聖,“三吏”“三別”,作品稱為“詩史游信嫌”;白居易《新樂府》。

7、書法名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畫聖,開寫意畫先河)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二)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 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2)契丹國的建立:10 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 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 匡胤就是宋太祖。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 方法 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澶淵之盟

(1)時間:宋真宗統治時

(2)內容: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3)評價:①宋神手每年要給遼歲幣給老百姓增加了負擔,對宋來說也是屈辱的。②但這個條約也使遼宋 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邊境和平,這樣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雙方在邊境地區貿易的發展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11 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12 世紀初期,女真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接著在會寧稱帝,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7 年,北宋被金滅亡,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抗金英雄:岳飛 郾城大捷

4、宋金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坦配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政權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遼契丹

10 世紀初遼太祖阿保機上京北宋漢族960 年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西夏黨項

11 世紀前期李元昊興慶金女真

12 世紀初期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後遷到中都南宋漢族1127 年宋高宗趙構臨安(今杭州)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三)
繁盛一時的隋朝

考點:大運河的開通及作用 七下P4 能力要求:識記理解

一、隋朝的建立、統一和滅亡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隋實現重新統一的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的滅亡:暴政引起農民起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裡,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流通七省區:(略)

Ⅶ 7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

歷史是初中的必學科目,那麼 七年級歷史 下冊都有哪些知識點呢?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7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7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宋詞與兩宋社會
一、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後,涌現了反映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和感傷的詞篇

李煜是用凝煉朴摯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揭發自己的靈魂、表現沒落貴族的悲哀。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追憶帝王生活的沉醉豪奢,江山依舊而人事全非,客觀自然永恆而生命變化無端。

錢惟演是吳越王錢椒之子,隨父歸附宋朝,晚年被貶,政治上極感失意,臨死前有一首傷春之作──《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告橡…」時間的推移催老世人,愁比病更強烈,因而不顧病情而痛飲狂喝,將全詞近乎絕望的愁緒推向高潮。

二、北宋財政危機和邊防危機加劇了政治危機,士大夫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這是對當道者的警醒。

政治失意但仍然憧憬著美好生活。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即使政治上極為失意,仍對生活持有積極態度。「千里共嬋娟」一句,成為後代離人相互祝願的用語。

三、商品經濟發展,都市市民的審美情趣出現,體現了市民意識和封建禮教的矛盾

長期落魄江湖的柳永的《定風波》中「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帶有較少的封建思想羈縻,敢於反抗封建禮教壓迫,深富市民氣襪鍵旁息的生活情味和審美趣味。

四、經濟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宋經元至明清,中國的人口增亮核加到4億左右,無論是絕對數還是增長率都遠遠超了同時代的歐洲。宋朝以農業生產技術的迅速提高為前提,帶來經濟規模的擴大,手工業、商業的繁榮,中小市鎮的大規模興起和大城市的膨脹。描寫北宋社會經濟的大量詞篇成為了解這段歷史的寶貴史料。

1.在農本經濟時代,對水的迫切渴望

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由於災後得雨,旱象解除,作者濃厚的喜悅之情。

2.水稻逐漸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成為宋朝最重要的糧食作物

如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里說豐年」,水稻的收成決定了全家的溫飽。在《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呈現出一幅安定與祥和、生產與繁衍的農村風俗畫。

3.棉花的普遍 種植 ,由兩廣和福建迅速擴展到長江流域

范成大《浣溪沙》「膜下珠簾護絝叢。花枝紅里燭枝紅。燭光花形夜總定。棉地綉天香霧里,珠星壁月彩雲中。人間別日子春風。」棉花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溫暖與舒暢。

4.繁榮的商業帶來生活用品的豐富和高雅,增添了生活的舒適和恬靜

周邦彥《少年游》「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經濟發展與商業繁榮提升了生活質量,通過「並刀」、「吳鹽」、「新橙」、「錦幄」、「獸香」幾件道具營造出安恬靜謐的環境,表現出相互愛戀與深情體貼的高雅格調。

5.江南美麗富饒的景色,反映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望海潮》是柳永詞中廣泛傳誦的名篇。「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柳永的詞還歌詠過蘇州(《木蘭花慢》、《瑞鷓鴣》)、揚州(《臨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陽(《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傾杯樂》、《透碧霄》)等。為宋代都市繁榮留下了形象的畫面。

歐陽修的《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江南的富饒與美麗、恬靜與繁榮,已經成為人們最嚮往的地方。

6.宋都東京已經取消了宵禁,出現了夜市和早市。東京的商業活動,真可謂是一天一夜時時都有市

歐陽修《生查子》中「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那華燈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的花市,主人公與心愛的人在月掛柳梢的黃昏時刻相約赴會。蘇軾的《蝶戀花·密州上元》「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葯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鞭。」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豐富的夜生活帶來別樣感受。

五、民族間戰爭頻繁,反映戰爭的詞作最多

在反抗異族壓迫的激烈斗爭中,內容思想突破了士大夫階層和市民階層的局限,與愛國的大時代脈搏一同跳動,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鼓舞人心,達到宋詞的最高的成就。

1.懷有報國的宏偉志向

蘇軾的《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渴望殺敵上戰場,激盪著豪情與壯志。

2.兩宋戰爭中處於劣勢

北宋的主要邊患有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略。在這樣的生活基礎上,寫出了《漁家敖·塞下秋來風景異》。「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沉鬱悲壯與荒涼蕭瑟的意界,反映了北宋那個王朝怯懦、外族憑陵的特殊的歷史階段。

3.北宋滅亡,遷都杭州,懷念北方故土的思鄉之情

南宋張孝祥的《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邊塞」的悲涼、肅穆,中原淪陷,眼前戰火連天,只有借酒澆愁,將一腔熱血灑向悲風。這首詞流露出了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之情。

陸游的《訴衷情》的「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抒寫詞人想為國家立功而不能的內心苦悶;晚年退休,卻仍嚮往著投身沙場,殺敵報國。

4.南宋以後,由於民族矛盾的尖銳,從宋金抗爭到元蒙滅宋,愛國歌聲始終回盪詞壇,悲壯慷慨之調,應運發展,把豪放詞風提高到一個新層次

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詞的內容充滿了對敵寇的痛恨,對國家的熱愛,報仇雪恨,收復失地的堅強決心。

辛棄疾的《滿江紅》「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及「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等「壯詞」先後映輝,顯示了詞人至老不衰的愛國熱情和老而彌濃的豪放詞風,豪放之作在詞壇振起雄風。

文天祥的《念奴嬌·驛中言別友人》「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表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氣節和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

宋詞由於吸收民間血液而壯大,由於反映人民生活和願望而提高。文人和士大夫們面對現實,或投身於現實斗爭,用這種文學來表達他們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或拿它作為現實斗爭的武器。這是繼承《詩》、《騷》以來的優良傳統,在文學史上有其崇高的地位。
7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宋朝的基本國策
一、「重文教」

宋太祖深知「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 措施 出台。宋朝大力發展科舉,徹底取消了門第限制,社會各階級的優秀子弟都被允許應試入仕。范仲淹、李綱、岳飛、宗澤、文天祥、陸秀夫等皆科舉出身。而這些寒門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懷忠君愛國之心。宋朝統治者對文人極其尊重,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俸祿也極豐厚。世人多稱宋朝為士大夫政治。

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勵下,宋朝開始盛行讀書風氣,宋代 兒童 啟蒙 教育 念的《神童詩》開篇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一政策極大地促進宋朝科學 文化 事業的發展,諸如天文學、數學、醫葯學、火葯、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船技術等方面成果累累,對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文學藝術也發展到新的水平,涌現出的眾多的文學家、畫家和詞人,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

二、「輕武事」

北宋輕武政策具體表現在其軍事領導體制,將握兵權、調兵權與統兵權分而為三: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權,卻無調兵權。樞密院掌握調兵權。這樣就形成了統兵權和調兵權的相互制約,兩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轄。保證了軍權從屬於皇帝。同時軍隊實行更戍法,讓統兵的將帥定期調動,互換防區,避免將帥培植自己的勢力,形成小的集團。

輕武政策,雖然有效地防止了將領的擁兵自重,鞏固了中央集權,但它也產生了不利影響,武官的積極性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和國防力量。因此,在對遼、西夏、金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只能屈辱忍讓、納幣求和。即使面對國難,皇帝對武將的猜疑始終如一,致使岳飛的精忠報國之願未遂,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朝廷殺害。

宋朝重文輕武,所以,宋朝經濟繁榮,文化興盛,軍事上卻軟弱至極,不堪一擊。可實際上,宋王朝這種積貧積弱的局面卻是宋王朝的統治者吸取前代教訓,千方百計方才達到的長治久安的理想狀態。作為後人的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一切。

Ⅷ 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考哪幾課容易考哪幾課急!!

每一課都差不多的其實

重點有:

第1課 隋朝大運河,什麼作用目的每年考


還有就是大題里常出各個朝代在一起綜合的,比如幾個材料

說出材料反映的是哪個朝代的什麼民族政策或對外政策

唐朝:開明民族政策 開放對外政策

清:恩威並重 閉關鎖國

還會讓舉例一些史實,最後談談你的啟示


像每單元後幾棵的發明科技建築文學成就的

搞清楚朝代、人物就好


遼、西夏、北宋

南宋、金

這塊兒挺亂的,時間什麼的考的不算多

重要是弄清楚戰和,什麼協議什麼的


注意了啊,第12課 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

這課常出大題,要記好了


統治者為加強專制統治所採取的措施

唐朝的唐太宗貞觀新政最為重要,其次還有武則天和唐玄宗的

第14課里忽必烈改制

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是比較復雜也很重要的,涉及到政治、文化、民族關系、反侵略的方面

這里呢,要記好了是哪個皇帝,這個我很容易混,還有史實


剛考完試,所以這么說吧

背的時候,每個朝代的同一個方面一起背

比如民族關系吧,從唐一直到清(包括史實和影響),以系統的背下來

也就是說不要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背,縱向記憶,橫向串聯

既能在心裡有一個歷史的線索,也把知識背下來了


最後希望你加油,願考神保佑我們↖(^ω^)↗



Ⅸ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歷史是屬於文科類的學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為繁瑣,所以,歸納整理歷史必背的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更多「歷史知識點」相關 文章 內容推薦(↓↓↓)

初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初中人教版歷史知識點歸納

初中歷史關於戰爭類的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大全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1

唐朝的中外 文化 交流

一、遣唐使

1.含義:唐朝時,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2.概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同行的還有許多 留學 生和留學僧。

3.貢獻: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 、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鑒真東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

2.過程: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葯、文學、書法、建築、繪畫等。

3.意義: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三、玄奘西行

1.時間:貞觀初年。

2.過程:玄奘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他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3.貢獻: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思考: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帶給我們的啟示?★★★★★

特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原因:①國家安定統一;②經濟文化繁榮;③對外開放政策;④對外交通發達。

啟示:

第一,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

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於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2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一,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二、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統治為開通大運河奠定經濟基礎。②隋朝國家統一。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開通的作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9、評價:

⑴積極:①經濟上: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②政治上: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

⑵消極: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運河的開鑿並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國)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1.過程:①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2.意義: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 教育 的發展。科舉製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滅亡

1.背景: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2.概況:山東地區首先爆發農民起義,隨即蔓延至全國,隋朝統治面臨瓦解。

3.滅亡: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與秦朝滅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國)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3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1.建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

2.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後繼者,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 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了軍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採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設置相當於副宰相的若幹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並頻繁調動,三年一輪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二、重文輕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

2.措施

(1)重視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繼續採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

(2)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3.辨證認識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

(1)積極影響:①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及經濟的發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2)消極影響:①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而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也導致了北宋在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輕武形成了以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集團,但由於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多,人浮於事,既導致政府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4

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

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許多新品種。

④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飲茶 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

⑤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方面:

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

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類玉」「類冰」)、邢窯白瓷(「類雪」「類銀」)、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3、商業繁榮:

⑴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⑵長安城:①建築宏偉;②市坊分開(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③街道規劃整齊;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一)西南──吐蕃(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4、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二)北方──回紇的勃興

1、回紇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

2、8世紀中期,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3、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唐太宗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採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

①設置機構:唐太宗和武則天先後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區)

②和親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冊封制度:唐玄宗冊封回紇、靺鞨和南詔的首領

④軍事進攻:唐太宗打敗東突厥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一)科技方面

(二)文學方面(詩歌)

(三)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

思考:隋唐時期為什麼會出現輝煌的文化?

①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②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

③各民族間和對外交流的頻繁,有利於文化的發展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5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1.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隨後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號「貞觀」。

3.統治

(1)納諫: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徵敢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

(2)用人: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

(3)政治: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4)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5)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4.結果: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 清明 ,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5、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會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點:

(1)主要盛世:西漢的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和基礎。

B、政治清明和政策穩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證。(如:制度的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

D、統治者的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3)共同表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外交開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二、現實意義:

(1)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保證社會經濟發展。

(2)合理調整統治政策,促進經濟快發展。

(3)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4)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並重,確立民本思想,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社會。

三、女皇武則天

1.稱帝:與唐高宗共掌朝政,後相繼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統治措施: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

3.影響: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開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後,穩定政局,勵精圖治。

2.措施

(1)重用賢能,出現賢相姚崇和宋璟。

(2)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3)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4)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3.表現: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相關文章:

★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 2021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匯總,填空題簡答題必考要點

★ 七年級下人教版歷史重點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Ⅹ 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背誦內容是什麼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有: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國家:生活於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住干欄式房子。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生活於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炎帝黃帝(人文初祖)部落結盟,為漢族前身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

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堯、舜、禹時期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禪讓制」。

6、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住的是干欄式的房屋。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冊歷史常考點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