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盤點一下,歷史上的今天NBA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1992年6月25日
波特蘭成為繼紐約之外第一座承辦選秀大會的城市。奧蘭多魔術用狀元簽選中了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沙奎爾-奧尼爾。
1995年6月25日
NBA正式擴軍成為29支球隊。兩支來自加拿大的NBA新軍多倫多猛龍和溫哥華灰熊進行了擴張選秀。聯盟原有的27支球隊中,每支球隊可以選擇8名球員進行「保護」,猛龍和灰熊可以在這8名球員之外任意挑選。最終猛龍挑選了14名球員,灰熊挑選了13名球員。
1998年6月25日
小牛送出剛剛選中的6號秀羅伯特-特雷勒,從密爾沃基雄鹿換回同屆9號秀諾維茨基、19號秀帕特-加里蒂和另一個未來選秀權。特雷勒為雄鹿效力兩個賽季就被交易,而諾維茨基則成長為小牛隊史最偉大的球星。
2004年6月25日
2004年NBA選秀大會上,奧蘭多魔術用狀元簽選中了德懷特-霍華德。
B. 誰知道一些關於NBA的事情,越多越好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國家籃球協會)。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堡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 。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2004年的山貓隊的加入達到30支。
總裁:大衛·斯特恩
NBA歷史
1896年,美國第一個籃球組織「全國籃球聯盟(簡稱NBL)」成立,但當時籃球規則還不完善,組織機構也不健全,經常一名隊員在一個賽季中可以代表幾個隊參賽, 經過幾個賽季後,該組織就名存實亡了。
1946年4月6日,由美國波士頓花園老闆沃爾特·阿蘆銷·布朗發起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英文簡稱BAA)」,布朗首次提出了後來成為現代職業籃球兩大基石的高薪制和合同制,高薪制是指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政支援,這樣才能使比賽保持在高水平上,吸引觀眾,求得生存。合同制是指一名選手只能與一傢俱樂部簽訂合同,並設立選手儲備制,以防球員突然離隊時受到損失。
1949年,在布朗的努力下,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合並為「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布朗也成為後來著名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創始人。NBA成立 時擁有17支球隊,分成三個賽區比賽,來自NBL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依靠身高 2.09米的美國第一中鋒喬治·邁肯的幫助獲得NBA第一個賽季的冠軍。從1954 -55賽季起,NBA經自然淘汰只剩下東部聯盟和西部聯盟兩大賽區。其中,東部聯盟又分大西洋區、中區;西部聯盟又分中西區、太平洋區。
1952年,NBA為了限制第一中鋒邁肯的得分能力,將籃下3秒禁區寬度由原來的6英尺擴大到12英尺。到了60年代,由於另一位超級中鋒張伯倫的出現,NBA又將禁區寬度擴大到16英尺。
由於NBA的球隊在比分領先時常採用拖延戰術,使比賽不能吸引觀眾,從1954 -1955賽季起,NBA開始實行24秒制,即每隊每次進攻不得超過24秒。 1973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2700萬美元買下NBA比賽3年播映權,從銀跡而使NBA比賽首次走上電視,但由於當時還不具備實況轉播的條件,所以只能播放錄像。
1967年,一個新的籃球組織ABA(美國籃球協會)宣告成立,喬治·邁肯任第 一位主席。ABA採用紅、白、藍三色籃球,並實行遠投三分制,每年還舉辦扣籃大賽。 這些措施在NBA是不允許的。但由於經營不善,ABA於1976年被美國NBA吞並,從此,NBA形成對美國籃球業的壟斷。
1979年起,NBA開始實行3分遠投制。為避免各隊的實力懸殊太大,NBA建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選撥制度」,將當年畢業的大學生選手按水平高低排出名次,然後由各俱樂部按當年聯賽的最後排名依次挑選, 排名鋒嘩並靠後者先選,每輪各隊只能選擇一名,這樣就保證了實力最弱的球隊能得到水平最高 的新秀,選到新星的弱隊在新賽季中往往會脫胎換骨。為避免財大氣粗的球隊用高薪壟斷明星球員,NBA規定了每支球隊的工資總額限制。如用很多錢購買明星,則就無力買到其它優秀球員。這一制度保證了最好的明星平均分布在各個球隊,使各隊實力十分接近。 如果說「高薪制」和「合同制」是NBA兩大基石,那「新秀選撥制」和「薪金限額制」則確保了NBA比賽的激烈和精彩,比賽的不可預測性將眾多的美國球迷吸引到籃球 場。
NBA聯賽還實行轉會制度,NBA球員轉會不得買賣,只能以人換人。從賽季開始到第16個星期四晚9時止,球隊可自由交換球員。此後一直到常規賽季結束,各隊人員 全部「凍結」。NBA轉會是連人帶合同一起交換。
吹滅了第58根生日蠟燭,蛋糕上是幅2005年最新版的NBA版圖,夏洛特山貓,成了奶油鋪張上的又一顆櫻桃。三十,不是紋理沉澱的舊年輪,而是內存擴張的新時空,從1946到2004,球隊條形碼從No.11到No.30,規模空前的NBA,三十而立。
東部聯盟EAST
NBA成員
大西洋賽區 :76人、尼克斯、網隊、凱爾特人、猛龍
中部賽區 :活塞、步行者、騎士、雄鹿、公牛
東南部賽區 :熱隊、魔術、奇才、鷹隊、山貓
西部聯盟WEST :
西北賽區 :森林狼、掘金、爵士、開拓者、超音速
太平洋賽區:國王、湖人、太陽、勇士、快船
西南部賽區:馬刺、火箭、小牛、灰熊、黃蜂
六賽區突出區域對抗,由於夏洛特山貓隊的加盟,NBA球隊已經達到了30支。關於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一直存在著爭議,經過聯盟管理層的商議,北京時間8月3日正式宣布,從下賽季開始,將改變先有的季後賽排名規則。
NBA共30支球隊,分為東部和西部兩個大分區,每個分區又分為三個小的賽區,東部分區為大西洋賽區、中部賽區和東南賽區;西部分區為西南賽區、西北賽區和太平演賽區。
新的種子排名規則是:各分區的前四名種子由各賽區排名第一的球隊和餘下的成績最好的一支球隊組成,不過前四位種子的排位則根據各自的成績來排定。
以前的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顯然不合理,按照過去的排名規則,在每個分區中,每個賽區的頭名(共三支球隊)作為東西部賽區的前三號種子,他們之間的排位依據各自的戰績排定。而某賽區的第二名,哪怕它的勝率超過了另一賽區的頭名,最高只能排到分區的四號種子。
這樣的排名規則在上個賽季飽受人們的非議,西部分區中的兩只最強的球隊恰好是同在西南賽區的聖安東尼(安東尼新聞,安東尼說吧)奧馬刺隊和達拉斯小牛隊,但是根據去年的季後賽種子排名規則,馬刺隊是一號種子,而小牛隊雖然勝率遠高於西南賽區的頭名丹佛掘金隊和太平演賽區的頭名菲尼克斯太陽隊,但是只能排到第四號種子。於是這兩支西部最好的球隊不得不在季後賽的第二輪就提前相遇。最終達拉斯小牛隊苦戰七場戰勝了馬刺隊,仰首挺進西部決賽。
註:眾所周知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但據一些現役球員說,如沙奎爾-奧尼爾,NBA還有另外的解釋,即Nothing But Actor
NBA成長歷程
NBA的前身是成立於1946年6月6日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縮寫為BAA。BAA是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發起成立的,其目的是為了讓各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中不至於閑置。
BAA成立時共11有支球隊,分別是: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
芝加哥公鹿隊Chicago Stags
克里夫蘭反叛隊Cleveland Rebels
底特律獵鷹隊Detroit Falcons
紐約力博隊New York Knickerbrockers
費城勇士隊Philadelphia Warriors
匹茲堡鐵人隊Pittsburgh Iromen
普羅登斯蒸氣機隊Provedence Steamrollers
聖路易轟炸機隊St Louis Bombers
多倫多壯漢隊Toronto Huskies
華盛頓首都隊Washington Capitols
1947年:克里夫蘭反叛,底特律獵鷹,匹茲堡鐵人,多倫多壯漢四支球隊因故解散。同年,巴爾的摩子彈隊(Baltimore Bulletins)的加入,BAA的球隊總數成為8支。
1948年,隨著「國家籃球聯盟」(NBL-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四支球隊的加入,BAA球隊總數增加到12支。這四支隊伍是:韋恩堡活塞隊(Ft Wayne Pistons),印第安納波利斯噴射機隊(Indianapolis Jets),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Minneapolis Lakers),羅徹斯特皇家隊(Rochester Royals。
1949年:BAA與NBL合並,名稱改為「國家籃球協會」(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從NBL並入的6支球隊分別是:安德遜包裝工隊(Anderson Packers),丹佛金塊隊(Denver Nuggets),希伯根紅人隊(Sheboygan Redskins),雪城國家隊(Syracuse Nationals),三城黑鷹隊(Tri-City Blackhawks),滑鐵盧老鷹隊(Waterloo Hawks)。
同年,普羅登斯蒸氣輾路機隊解散,印第安納波利斯噴射機隊更名為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亞隊(Indianapolis Olympians)。NBA球隊總數變為17支,分為東中西三組。
1950年:安德遜包裝工隊,丹佛金塊隊,希伯根紅人隊,滑鐵盧鷹隊,退出NBA;而芝加哥公鹿,聖路易轟炸機隊兩隊解散,於是餘下的11支NBA球隊再次重新分為東西二組。
1951年:華盛頓首都隊解散,NBA球隊數量減少到10支。三城黑鷹隊遷至密爾沃基,更名為密爾沃基鷹隊(Milwaukee Hawks)。
1953、1954兩年,NBA繼續「減員」,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亞隊和巴爾的摩子彈隊相繼解散,NBA球隊只有8支。
1955年:密爾瓦基老鷹隊遷至聖路易,更名為聖路易老鷹隊(St Louis Hawks)。
1957年:韋恩堡活塞隊遷至底特律,更名為底特律活塞隊(Detroit Pistons);羅徹斯特皇家隊遷至辛辛那提,更名為辛辛那堤皇家隊(Cincinnati Royals)。
1960年:明尼亞波利斯湖人隊遷至洛杉磯,更名為洛杉磯湖人隊(Los Angeles Lakers)。
1961年:芝加哥包裝工隊(Chicago Packers加入,NBA球隊成為9支。
1962年:費城勇士隊遷至舊金山更名為舊金山勇士隊(San Francisco Warriors),芝加哥包裝工隊更名為芝加哥和風隊(Chicago Zephyrs)。
1963年:芝加哥和風隊遷至巴爾的摩,更名為巴爾的摩子彈隊(Baltimore Bullets);雪城國家隊遷至費城,更名為費城76人隊(Philadelphia 76ers)。
1966年: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加入NBA,成為聯盟中的第10支球隊。
1967年:加入聖地亞哥火箭隊(San Diego Rockets與西雅圖超音速隊(Seattle Supersonics),球隊總數上升至12支。
1968年:密爾沃基公鹿隊(Milwaukee Bucks和菲尼克斯太陽隊Phoenix Suns)加入,NBA球隊總數曾至14支。聖路易鷹隊遷至亞特蘭大,更名為亞特蘭大鷹隊(Atlanta Hawks)。
1970年:NBA球隊增加到17支,新加入的3支球隊是:布法羅戰士隊(Buffalo Braves),克里夫蘭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和波特蘭拓荒者隊Portland Trail Blazers)。NBA聯盟正式分為東西二區,東區分為大西洋組與中央組,西區分為中西組與太平洋組 。
1971年:聖地亞哥火箭隊遷至候斯頓,更名為候斯頓火箭隊(Houston Rockets);舊金山勇士隊遷至奧克蘭,更名為金州勇士隊(Golden State Warriors)。
1972年:辛辛那提皇家隊遷至坎薩斯城-歐哈馬,更名為坎薩斯城-歐哈馬帝王隊(Kansas City-Ohama Kings)。
1973年:巴爾的摩子彈隊遷址,更名為首都子彈隊(Capital Bullets)。
1974年:新奧爾良爵士隊(New Orlando Jazz)加入NBA,NBA球隊擴充至18支。首都子彈隊更名為華盛頓子彈隊(Washington Bullets)。
1975年:坎薩斯城-奧哈馬帝王隊定址於坎薩斯,更名為坎薩斯城帝王隊(Kasas City Kings)。
1976年:原屬ABA(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四支球隊,丹佛掘金隊(Denver Nuggets),印第安納騮馬隊(Indiana Pacers), 紐約籃網隊(New York Nets),聖安東尼奧馬刺隊(San Antonio Spurs)並入NBA,NBA球隊數量增加到22支。
1977年:紐約籃網隊更名為新澤西籃網隊(New Jersey Nets)。
1978年:布法羅戰士隊遷至聖地亞哥,更名為聖地亞哥快艇隊(San Diego Clippers)。
1979年:新奧爾良爵士隊遷至鹽湖城(Salt City),更名為猶他爵士隊(Utah Jazz)。
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Dallas Mavericks)作為第23支球隊加入NBA。
1981年:新澤西籃網隊遷至E.Rutherford,隊名不變
1984年:聖地亞哥快艇隊遷至洛杉磯,更名為洛杉磯快艇隊(Los Angeles Clippers)。
1985年:坎薩斯帝王隊遷至薩克拉門托,更名為薩克拉門托帝王隊(Sacramento Kings)。
1988年:夏洛特黃蜂(Charlotte Hornets)與邁阿密熱火(Miami Heat)作為第24、25支球隊加入NBA。
1989年:接納明尼蘇達森林狼隊(Minnesota Timberwolves)和奧蘭多魔術隊(Orlando Magic)加入,NBA球隊總數增加到27支。
1995年:加入多倫多速龍隊(Toronto Raptors)和溫哥華灰熊(Vancouver Grizzlies)兩支主場位於加拿大的球隊,NBA球隊的規模達到空前的29支。
1997年:華盛頓子彈隊更名為華盛頓奇才隊(Washington Wizards)。
2001年:溫哥華灰熊隊遷至孟菲斯,更名為孟菲斯灰熊隊(Memphis Grizzlies)。
2002年:夏洛特黃蜂隊搬遷到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更名為新奧爾良黃蜂隊(New Orleans Hornets)。
2004年:夏洛特山貓隊(Charlotte Bobcats)作為第30支球隊加入NBA。
2007-2008賽季的比賽於2007年10月30日開始。
NBA規則
NBA是美國職業籃球隊的聯盟,由它制定的NBA規則必然與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制定的FIBA規則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之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以下介紹的是NBA規則的重要部分(側重在與FIBA規則不同的部分),供讀者參考。
(一)比賽規則
1.球場規格
NBA的球場尺寸是長94英尺(28.65米),寬50英尺(15.24米)。球場的丈量是從界線的內沿量起,線寬為2英尺(5.08厘米)。 球場兩端標有長方形的罰球區,長19英尺(5.79米),寬16英尺(4.88米)。 球場兩端標有3分投籃線,劃法是:從底線引出兩條平行於邊線的線,各距邊線3英尺(0.91米),與以球籃中心點為圓心、以23英尺9英寸(7.24米)為半徑的圓弧相交。WNBA的圓弧半徑為19英尺9英寸(6.02米)。 圓圈的半徑是6英尺(1.83米)。中圈內圓圈的半徑是2英尺(0.61米),一條中線橫貫其中。 另有4條垂直於邊線寬2英寸(5.08厘米)的標志線,各距底線28英尺(8.53米)向場內延伸3英尺(0.91米)。(位置區和中立區域以及一些短標志線略。)
2.比賽時間
每場比賽分兩個半時共4節,每節12分鍾。加時賽為5分鍾。 在第一節和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之間休息130秒。兩半時之間休息15分鍾。在第4節和加時賽之間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 在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的最後一分鍾期間,投籃成功後應停止比賽計時鍾。在第四節和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期間,投籃成功後應停止比賽計時鍾。
3.球隊
比賽時,每隊由5名隊員組成,場上隊員不得少於5名。 如果隊員第六次侵人犯規,而且該隊已無有資格的替補隊員,該隊員應留在場上,並應登記一次侵人犯規和全隊犯規;還要判罰該隊一次技術犯規。所有後來發生的侵人犯規(包括進攻犯規),應照此處理。 如果只有5名合格的隊員,其中一名隊員受傷必須離場或被驅逐,他應由最後一名因6次侵人犯規而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來替換。每一次需要替換受傷或被驅逐的隊員時,均應照此倒轉的順序處理。任一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再進入比賽,應判罰一次技術犯規。
4.比賽開始 第一節比賽和加時賽應以在中自跳球開始。 第二節和第三節比賽應由第一節比賽開球後失掉球權的隊在端線擲界外球開始。 第四節比賽應由第一節比賽開球後獲得球權的隊在端線擲界外球開始。
5.死球、活球、壓力球
當出現下列情況時球成死球: 爭球; 球停留在球籃上或卡在籃圈與籃板之間; 任一節時間終了;技術犯規的罰球; 侵人犯規(拳擊犯規、非賽犯規); 多次罰球中的第一次罰球; 場上違例(帶球走,3秒,10秒,24秒等); 打架犯規; 疏漏的鳴哨; 投籃或罰球成功後; 在隊員佔有界外之前。 下列情況球成活球:在任何跳球中,裁判員拋球時;擲界外球隊員可處理球時;罰球隊員可處理球時。 下列情況球成活力球:球被一名跳球隊員合法拍著時;球離開擲界外球隊員的手時;球離開罰球隊員的手時。
6.替換
替補隊員應向記錄員報告他和被替換隊員的姓名和號碼,並置身於記錄台前的替換區內。如不向記錄員報告,則罰款25美元。記錄員應在球成死球時就鳴哨宣告替換(投籃成功後除外),替補隊員需經裁判員招手才能進入比賽。替換被取消比賽資格的隊員的時間為30秒鍾。 在多次罰球的第一次罰球後,不論罰中與否,允許替補隊員進入比賽。 替補隊員不得替換罰球人員或跳球隊員,除非受傷隊員要求替換,這時應由對方教練員在罰(跳)球一方的球隊席上挑選替補隊員。受傷隊員不能再上場比賽。替補隊員一旦進入比賽就得留在場上,直到下一個死球時才允許替換。 如果是以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造成隊員受傷,而且不能執行罰球,他的教練員可指定該隊任一合格的隊員來執行罰球。受傷隊員也可再上場比賽。
7.暫停
(l)20秒暫停 每隊每半時有權請求一次20秒暫停。每場比賽(包括加時賽)共可請求兩次20秒暫停。 隊員請求20秒暫停,只有當球成死球或該隊控制球時才給予。隊員要喊出:「20秒暫停」。 在20秒暫停期間,球隊只可替換一名隊員。如果請求暫停的隊替換一名隊員,對方隊也可替換一名隊員。 如果在半時(包括加時賽)中請求第二次20秒暫停,應予允許,但要登記一次常規暫停。 如果20秒結束時比賽不能繼續進行,也應登記一次常規暫停。 (2)常規暫停(100秒) 每隊有權請求7次要登記的常規暫停。限定每隊在第四節中不得超過4次暫停;在第四節的最後兩分鍾內不得超過3次暫停。在加時賽內,允許每隊3次暫停。 隊員請求100秒暫停,只有當球成死球或該隊控制球時才給予。隊員要喊出:「暫停」。 每節比賽必須有兩次暫停。如果每節比賽剩下6分59秒時沒有任一隊叫暫停,記錄員應在第一次死球時採取強制暫停,這一暫停登記在主隊名下。在每節比賽剩下2分59秒時沒有任一隊叫第二次暫停,記錄員應在第一次死球時採取強制暫停,這一暫停登記在該節先前沒有登記的隊的名下。 允許有追加的暫停,但要判罰一次技術犯規。主教練員可以在比賽中止時,請求20秒或100秒暫停。 8.24秒鍾規則
當某隊在比賽中獲得新的球權時,或在擲球入界中當球在場上被隊員合法觸及時,24秒鍾計時器將開動。擁有球權的隊必須在獲得球後的24秒鍾內投籃。完成投籃的條件是: (1)在24秒鍾結束之前,球必須離開隊員的手; (2)球離開隊員的手後,球必須與籃自接觸。 如果在24秒鍾內球未接觸籃圈,為24秒鍾違例。
(二)違例及其罰則
1.3秒鍾規則
某隊控制球,該隊隊員不得在罰球區停留超過3秒鍾。 某隊在前場控制球,開始計算3秒鍾。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2.肘的擺動
不允許隊員過分地或有力地擺動肘部(無接觸)。當一名防守隊員在附近,並且進攻隊員持有球,此即為違例。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靠近違例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
3.非法協助得分
隊員不得使用籃圈或籃板來吊起、支撐或提高自己,以有助於投籃得分。 隊員不得協助同伴在投籃時增加高度。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4.孤立
如果進攻隊在圈頂外或無球一側放置3名或3名以上的隊員,應宣判違例。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圈頂延伸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5.界外的進攻掩護
進攻隊員不得為了建立掩護而離開前場端線處的地面區域。 罰則:失去球。將球判給對方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邊線擲界外球。
6.粘性物質
隊員不得使用粘性物質或任何類似的物質。 罰則:第一次違例,罰款25美元。再發生違例罰款加倍。
(三)犯規及其罰則
1.技術犯規 對場上或球隊席上的球隊成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或違例的處罰,是技術犯規。在球成活球前,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接觸,也可判為技術犯規。 (1)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 對任何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最多可判罰兩次技術犯規。任何違犯者只要有一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就可被驅逐;有兩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必須被驅逐。 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如:與裁判員講話無禮貌;以身體接觸裁判員;對宣判公開表示不滿;使用褻讀的言語;未經裁判員允許教練員進入場地;故意伸肘或試圖動手腳但未包含接觸。 還有一些技術犯規不是由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造成的,如:延誤比賽;球隊席區域的違例;球成活力球時場上隊員不足或多於5名;進攻隊員故意地吊在籃圈或籃板上等等。 在死球期間發生非法接觸,如果在性質上被認為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可判為一次技術犯規;如果接觸是不必要的和過分的,可判為惡意犯規。 (2)打架犯規 比賽中或死球期間,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打架,要登記技術犯規,不判給罰球,參加打架的人員應立即被驅逐。另根據情況判打架人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NBA比賽中,對犯規的判罰是較為嚴厲的。如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情況即可被驅逐:接觸肩的水平或以下部位的肘部犯規;沒有體育道德行為的技術犯規;以不必要的或過分的接觸造成的惡意犯規。 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行為則必須被驅逐:拳擊犯規;打架犯規;接觸肩的水平以上部位的肘部犯規;試圖揮拳雖無接觸;不是比賽的延續動作而是故意地進入看台。 為了懲罰和制止犯規,NBA規則中還列有罰款的規定,如:裁判員認為隊員是故意地吊在球籃上,應判一次技術犯規和罰款100美元;第一次因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判罰技術犯規的罰款100美元,第二次犯規加罰150美元等等。
2.侵人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身體接觸,是侵人犯規。 隊員不準拉、推、撞對方隊員;也不準靠伸展臂、腿、膝或彎曲身體成不正常姿勢以阻礙對方隊員行進。違反規定,將判為侵人犯規並按相關的罰則處理。
(1)雙方犯規
雙方犯規是指兩名非同隊的隊員大約同時互相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的情況。
罰則:
不管是侵人犯規或是技術犯規都不判給罰球,只給隊員登記犯規,不登記全隊犯規。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某隊擁有球權,應保留球權,在靠近比賽中斷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雙方球隊都未擁有球權,或投籃未成功球在空中,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如果投籃成功,得分有效,在底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雙方犯規是作為裁判員意見不同的結果,不計得分,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
(2)進攻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進攻隊員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進攻犯規。
進攻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肘部犯規、拳擊犯規,也不是惡意犯規,應按如下罰則處理:不判給進攻隊得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不登記該隊全隊犯規(隊員第六次侵人犯規,並且該隊已無有資格的替補隊員除外)。
(3)無球權犯規
在球成活力球後,在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時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無球犯規。
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拳擊犯規、惡意犯規、也不是肘部犯規,而且發生犯規時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應按如下罰則處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登記犯規隊一次全隊犯規;如果全隊犯規罰則未出現,判給對方隊在靠近犯規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判給被侵犯的隊員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判了防守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投籃(罰球)成功,應判給被侵犯的隊一次罰球,使有可能得3分或4分。這條規定適用於:不管是對哪個進攻隊員犯規;不管全隊犯規罰則是否出現。
如果判了進攻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進攻隊員投籃成功,不計得分。
(4)拳擊犯規
隊員用拳猛擊對方,是拳擊犯規。
因拳擊宣判隊員的非法的接觸,是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應判給一次罰球,不論罰球成功與否,將球判給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任何隊員揮拳猛擊對方,無論是否擊中,都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他應立即被驅逐並至少停止一場比賽。
這條規定既適用於比賽進行中,也適用於死球狀態。
如果接連發生拳擊犯規,這條規定的所有內容都將適用,並由最後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另外,根據情況判該隊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5)非賽犯規
在第四節或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內,防守隊對擁有球權的進攻隊發生非法的接觸,而這種接觸發生在遠離球附近的區域或界外球未離手時,為非賽犯規罰則:登記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判給一次罰球(肘部犯規或惡意犯規罰球兩次),任一場上隊員可執行此罰球;並由被侵犯的隊在靠近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界外球繼續比賽。
(6)全隊犯規
每節比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4次,加時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3次,要判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每節前10分鍾全隊犯規未滿4次,或加時賽前3分鍾全隊犯規未滿3次,允許該隊在最後兩分鍾內有一次全隊犯規不用加罰。
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侵人犯規,判給兩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如投籃成功,判給一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也就是說,在成功的兩分投籃中最多可得3分,在成功的3分投籃中最多可得4分。
NBA規則變化過程
1946-47賽季:將原來延用的大學規則中的聯防被廢除(1947年1月11日)
1950-51賽季:增加了籃板球的統計
1951-52賽季:為了削弱喬治·邁肯對籃下的統治,將
C. 歷史上的八月六號
大事記
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
1726年——神聖羅馬帝國和俄國締結反土耳其軍事聯盟。
1806年——弗朗西斯二世正式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成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結束。
1890年——美國紐約州對殺人犯威廉·凱姆勒執行了首例電椅死刑。
1914年——奧匈帝國對俄宣戰。同日,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對奧匈帝國宣戰。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佔領華沙 1926年——來自紐約的游泳運動員格特魯德-埃德爾用了14小時31分成功游渡英吉利海峽,成為世界第一位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婦女
1930年——中共成立指揮全國武裝暴動的最高機構教皇保羅六世逝世 1931年——第三次反圍剿戰爭開始
1932年——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於四川毛兒蓋召開會議。會議重申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並決定組織左、右兩路軍經草地分路北上。 1935年——方誌敏在南昌犧牲。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
1952年——新中國財政首次實現收支平衡
1954年——中國組建生產建設兵團
1954年——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吳耀宗當選為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首任主席。
1962年——拉丁美洲西印度群島的島國牙買加獲得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美國侵犯越南的行為發表聲明。
1978年——教皇保羅六世逝世,繼任者僅在位33天
1980年——我國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獲得成功
1981年——美國航管人員罷工
1986年——使用人工心臟時間最長的病人逝世
1990年——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性文明調查結束
1997年——「微軟」與「蘋果」宣布合作計劃
1997年——韓國一客機墜毀關島
2006年——中國與查德正式恢復外交關系。
2008年——中國廣東省北冕台風使港澳地區有重大影響;第29屆北京奧運會火炬開始在北京傳遞;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女足2-1瑞典取開門紅
2009年——莫拉克台風在太平洋生成
出生
1697年——查理七世誕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881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誕生
1890年——蔣渭水台灣日治時期民主運動先驅出生於宜蘭市。
1911年——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
1928年——安迪•沃荷,美國波普藝術的開創者
1941年——文興宇出生,中國著名導演,表演藝術家
1946年——盧武鉉,大韓民國的第16任總統。
1952年——李修賢,香港電影演員,導演
1962年——楊紫瓊,馬來西亞影星。
1964年——楊紫瓊出生,演員
1965年——戴維·羅賓遜,NBA歷史五十大球星之一出生
1965年——梶浦由記,日本動畫作曲家。
1965年——錢嘉樂,香港演員
1969年——美國歌手艾略特史密斯誕生(Steven Paul "Elliott" Smith)
1970年——奈特•沙馬蘭,好萊塢電影導演。
1972年——方馨,台灣演員。
1978年——彭政閔,台灣棒球選手。
1980年——潘瑋柏出生,台灣歌手
1982年——雅芝•加里,美國模特兒。
1983年——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 出生,荷蘭足球運動員,現效力英超阿森納
1987年——葉姵延,香港羽毛球運動員。
逝世
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被害
1926年——林白水被張宗昌槍殺
1935年——方誌敏被殺害
1966年——趙承嘏,中國葯物化學家。
1978年——保羅六世,羅馬天主教教皇
1988年——李春昱,中國地質學家。
1998年——鄧兆祥同志逝世。
2002年——艾茲格•W•迪科斯徹,荷蘭計算機科學家。
2005年——郭偉邦,前英國外相。
2006年——鈴置洋孝,日本配音演員、播音員及演員
2009年——約翰·休斯,因心臟病突發在紐約逝世
節日
國際電影節
玻利維亞——獨立日
牙買加——獨立日
教會——基督易容顯光日
D. NBA歷史發展及起源
NBA歷史發展及起源:
一、1896年,美國第一個籃球組織——全國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簡稱NBL)成立,但當時籃球規則還不完善,組織機構也不健全,經過幾個賽季後,該組織就名存實亡了。
二、1946年6月6日,由美國波士頓花園老闆沃爾特·布朗發起,十一家冰球館與體育館(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
費城勇士隊、匹茲堡鐵人隊、普羅維登斯壓路機隊、聖路易斯轟炸隊、多倫多哈士奇隊和華盛頓國會隊)的老闆共同成立了全美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BAA)。
三、1949年8月3日,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合並成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NBA)。
同時,NBA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巨星——喬治·麥肯,他身高2米10左右,動作靈活,在當時是最強的統治者,他揭開了湖人王朝第一章的序幕,在之後六年幫助湖人隊五奪總冠軍。在9年的職業籃球生涯中,麥肯共獲得了7個NBA總冠軍。
NBA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職業籃球賽事,代表了世界上最高的籃球職業水平,在NBA中產生了科比布萊恩特,邁克爾喬丹,姚明,勒布朗詹姆斯等等的世界級巨星。
(4)歷史上的NBA8月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NBA聯盟73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四位球星做到了對NBA的推廣。
1、魔術師約翰遜
一代巨星,在萊利的教導下湖人開啟了王朝時代,那個時候湖人吸引了許多球迷來看球,魔術師他有著詭異的傳球,還有閃電般的突破,可以說是籃球在他手中被玩出了花樣,很多球迷才真正的明白到,原來籃球還可以這樣玩,其實從客觀的來講。
2、喬丹
喬丹在魔術師約翰遜手中接過接力棒,喬丹雖然也見證了湖人王朝時代。在80年代,喬丹連續7年止步東部,但是在90年代開始,喬丹可以說是整整統治了90年代。喬丹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空前巨大,就連不會打籃球的老奶奶都知道喬丹這位球員。
3、科比
2008北京奧運會在美國隊入場的時候,鏡頭可以使給了科比十秒鍾的特寫,這可以說是他才能擁有這樣的特殊。在2016賽季科比退役戰最後一站,就算是勇士得了73勝,但是還是沒有科比退役有影響力。
4、詹姆斯
在科比退役之後,詹姆斯結果聯盟第一的寶座。那一年代聯盟總是傳說的23Vs24。但在科比受傷之後,詹姆斯開啟了個人巨星推動聯盟的發展。自從魔術師到詹姆斯已經整整推廣了40年,很多老球迷也見證了NBA成長的歷程,才能達到現在這樣一個頂峰。
E. NBA的歷程
NBA歷史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國家籃球協會)。成立於1946年6月6日。成立時叫BAA,即全美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間,不至於閑置而共同發起成立的。BAA成立時共11支球隊:紐約尼克斯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華盛頓國會隊、芝加哥牡鹿隊、克利夫蘭叛逆者隊、底特律獵鷹隊、費城武士隊、匹茲保鐵人隊、普羅維登斯蒸氣隊、聖路易斯轟炸機隊和多倫多愛斯基摩人隊。1949年BAA吞並了當時的另外一個聯盟(NBL),並改名為NBA。1949-50賽季,NBA共17支球隊。1976年NBA吞並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球隊增加到22支。1980年達拉斯小牛隊加入NBA。1988年,夏洛特黃蜂隊和邁阿密熱火隊加入NBA。1990年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加入NBA。1995年兩支加拿大球隊加入NBA,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使NBA的球隊達到29支.2004年,夏洛特山貓隊加盟NBA,是球隊總數達到了30。
$NBA的由來
1891年,美國人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在麻省的春田學院,為了給學生們找一個冬季體育鍛煉的方式,在1891年用2隻破筐和一隻代用的足球創造了籃球運動,這才有了今天如火如荼的NBA。而NBA在1946年6月6日誕生時,有一個我們陌生的名字BAA。
NBA的出現和發展是籃球運動前五十年積累和沉澱。自從1891年,籃球運動被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發明之後,1898年,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的一支球隊用25美元租用了當地一家禮堂比賽並向觀眾售票。在賽後的分紅中隊長庫珀組織比賽有功,首先領到了1美元。這場「有償籃球賽」被不列顛大網路全書隱殲認定為第一場「職業籃球賽」。
特倫頓比賽之後,「有償比賽」在全美迅速展開。為了保悉高護參加「有償比賽」選手的利益, 1898年各地的球隊成立了第一個職業籃球組織--「國家聯盟」(NBL)。由於各球隊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相差甚遠,加上沒有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和規則,NBL僅僅經過三四個賽季便名存實亡了。30年代,NBL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復甦,進行一些規模不大的聯賽。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推廣促銷,籃球的影響力始終沒有形成。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寂寞已久的體育經紀人看準了這一點,他們聯絡11支球隊老闆,發起成立了BAA這個組織。BAA是NBA的前身,NBA的真正生日應該是1946年6月6日,這一天,紐約中央車站附近的「艦長飯店」里,BAA(BOSKETBALL ASSOCIATON OF AMERICA)--全美籃球協會的 「亞當」和「夏娃」們召開了成立大會,會議確定11支參賽球隊和每隊要進行60場常規賽。
BAA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們共同發起成立,初衷是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候不至於空閑冷場。這些體育館的老闆們對於經營體育場是行家裡手,他們針對NBA「國家籃球聯盟」的球隊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一些中、小城市的現實情況提出一定要在當時的大城市內建立當地有名球隊,建立一個全國范圍的籃球組織的概念。在常規賽季中,每個聯盟內部的球隊要打兩個主客場,和另一個聯盟的球隊要打一個主客場。最後按成績好壞排隊出進入季後賽的名次,只有進入季後賽才有希望奪得總冠軍。BAA採用4節共48分鍾制,人盯人防守並禁止聯防。至今這些仍然是NBA區別於業余籃球的最基本特徵。
BAA的發起人之一,波士頓花園體育館的老闆沃爾特·阿布郎同時提出新的職業籃球概念,即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力支援,一名選手只能為一傢俱樂部效力並要簽訂嚴格的合同,聯賽還要建立選手儲備制。這些理論貢獻在於將巨額資金和法制制約引入籃球,為日後的NBA的發展奠定了高薪制和合同制這兩大基石。
1949年,隨著BAA吞並NBL後,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上的麻煩,正式改名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NBA。
NBA最偉大的10支球隊
★(1)、波士頓凱爾特人隊(1964-1965賽季)
總成績62勝18負,勝率77.5%。主力陣容 有比爾·拉塞爾、薩姆·瓊斯、哈夫睜攜尺利切克、桑 德斯和海因索恩。該隊突破了本隊單賽季獲勝場 次的最高紀錄,並隨後獲得了連續第七個總冠 軍。
★(2)、費城76人隊(1966-1967賽季)
總成績68勝13負,勝率84.0%,主力陣容 為張伯倫、格里爾、沃克和坎寧安,創下了NBA 單賽季獲勝最高紀錄。在東部決賽中擊敗了凱爾 特人隊,結束了「波士頓王朝」的8連冠紀錄, 並擊敗金州勇士隊獲總冠軍。
★(3)、紐約尼克斯隊(1969-1970賽季)
總成績60勝22負,勝率73.2%。主力陣容 有里德·費雷澤、巴特內特·德布歇和布拉德利。 受傷的里德在總決賽第七場之前突然出現在賽 場,這一著被稱為反施「空城計」,令對手猝防 不及,最後擊敗湖人隊奪冠。
★(4)、洛杉磯湖人隊(1982-1983賽季)
總成績69勝13負,勝率84.1%。主力陣容 有古德里奇、韋斯特、張伯倫、麥克米倫和海爾 斯頓。該隊創下33連勝紀錄和69場勝利的紀錄, 並擊敗紐約尼克斯隊奪冠。
★(5)、費城76人隊(1982-1983賽季)
總成績65勝17負,勝率79.3%。主力陣容 有摩西·馬龍、「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托 尼、奇克斯和鮑勃·瓊斯。由於76人隊直接進入 半決賽,所以每輪都是7戰4勝。馬龍在復賽前發 誓說:「FO!FO!FO!」,「FO」就是「FOUR」 (四),意思是76人隊將全部以4:0過關斬將奪 得冠軍。結果馬龍的預言只差一場,他們在半決 賽中4:0橫掃對手後,在東部決賽中只輸給雄鷹 隊一場,最後又以4:0擊敗湖人隊奪得總冠軍。 後每一位選手在他們的冠軍戒措上刻上「FO」的 字樣。
★(6)、波士頓凱爾特人隊(1985-1986賽季)
總成績67勝15負,勝率81.7%。主力陣容 有拉里·伯德、帕里什、麥克黑爾、丹尼·安 吉、丹尼斯·約翰遜和比爾·沃爾頓。該隊創造 了40勝1負的NBA主場最佳紀錄,總決賽擊敗湖人 隊後奪冠。
★(7)、洛杉磯湖人隊(1986-1987賽季)
總成績65勝17負,勝率79.3%。主力陣容 有「魔術師」約翰遜、賈巴爾、詹姆斯·沃西、 拜倫·斯科特、A.C格林和庫柏。復賽中湖人隊 前12場只輸一場,並擊敗凱爾特人隊奪冠。
★(8)、底特律活塞隊(1988-1989賽季)
總成績63勝19負,勝率76.8%。主力陣容 有托馬斯、杜馬斯、蘭貝爾、羅德曼、阿吉爾和 溫尼·約翰遜等。這是NBA歷史上防守最強的一 支球隊。作風粗獷,被稱為「壞小子球隊」。該 隊因缺少有威脅的中鋒,派出了少有的3後衛陣 容,總決賽4:0橫掃湖人隊奪冠。
★(9)、芝加哥公牛隊(1991-1992賽季)
總成績67勝15負,勝率81.7%。主力陣容 有喬丹、皮蓬、格蘭特、阿姆斯特朗、卡特萊特 和帕克森。這一屆公牛隊比1990-1991賽季多勝 出6場,也是喬丹狀態最好的賽季之一,總決賽 4:2擊敗開拓者隊奪冠。
★(10)、芝加哥公牛隊(1995-1996賽季)
總成績72勝10負,勝率87.8%。主力陣容 有喬丹、皮蓬、羅德曼、哈珀、朗利和庫科奇。 整個賽季100場比賽中他們勝78場,創造了常 規賽取勝場次的NBA新紀錄。他們的「三角進功 戰術」在NBA獨一無二,也是NBA歷史上防守 最強的球隊之一。總決賽中,他們4:2力克西 雅圖超音速隊奪冠。
$NBA之最
★冠軍戒指之最
在1957年-1969年的13個賽季里,比爾.拉賽爾帶領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獲得11次NBA總冠軍,他也因此獲得11枚NBA冠軍戒指,是NBA歷史上獲得NBA冠軍戒指最多的人。
★加時賽之最
1951年11月2日,羅切斯特皇家隊,經過6個加時賽,最終以75比73戰勝了印第安納隊。
★三分球紀錄
NBA歷史上,單場比賽個人3分球紀錄由魔術隊的斯科特於1996年東部決賽中創造。全場比賽,他共投中11個3分球。
單場比賽全隊3分球紀錄由超音速隊在1995-1996年季後賽同火箭隊的第二場比賽中創造,共投進20個3分球(出手27次)。
單個賽季中個人3分球命中率最高的是公牛隊的後衛史蒂夫.科爾,為52.4%。他獲得1996年和1997年NBA遠投賽的冠、亞軍。
★身材最高和最矮者
NBA歷史上身材最高的球員是前華盛頓子彈隊的曼紐特.博爾(扎伊爾籍)和現役奇才隊中鋒吉萊赫.繆里森(羅馬尼亞籍),均為2.31米,身材最矮的則為現役球員蒂尼.博格斯,僅有1.60米。
$NBA歷屆"年度最佳教練"
年度 最佳教練 (英文名) 球隊
1962-1963 哈里.加勒廷 Harry Galltin 聖路易斯鷹隊
1963-1964 亞歷克斯.漢納姆 Alex hannum 舊金山勇士隊
1964-1965 里德.奧爾巴克 Red Anerbach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1965-1966 多爾夫.謝伊斯 Dolph Schayes 費城76人隊
1966-1967 約翰尼.科爾 Johnny Kerr 芝加哥公牛隊
1967-1968 里奇.格林 Ricaie Genrin 聖路易斯鷹隊
1968-1969 吉恩.許 Gene Shue 巴爾的摩子彈隊
1969-1970 里德.霍爾茲曼 Red Holzman 紐約尼克斯隊
1970-1971 迪克.莫塔 Dick Mootta 芝加哥公牛隊
1971-1972 比爾.沙爾曼 Bill Sharman 紐約尼克斯隊
1972-1973 湯姆.海因索恩 Tom Heinsohn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1973-1974 雷.斯科特 Rag scott 底特律活塞隊
1974-1975 菲爾.約翰遜 Phil Johnson 塔薩斯奧馬哈隊
1975-1976 比爾.菲奇 Bill Fitch 克利夫蘭騎士隊
1976-1977 湯姆.尼薩爾科 Tom Nissalke 休斯敦火箭隊
1977-1978 赫彼.布朗 Hubie Brown 亞特蘭大鷹隊
1978-1979 科頓.菲茨西蒙斯 Cotton Fitzsimmons 堪薩斯奧馬哈隊
1979-1980 比爾.菲奇 Bill Fitch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1980-1981 傑克.麥金尼 Jack McKinney 印第安那步行者隊
1981-1982 吉恩.許 Gene Shue 華盛頓子彈隊
1982-1983 唐.奈爾遜 Don Nelson 密爾沃基雄鹿隊
1983-1984 弗蘭克.雷登 Frank Layden 猶他爵士隊
1984-1985 唐.奈爾遜 Don Nelson 密爾沃基雄鹿隊
1985-1986 邁克.費雷特諾 Mike Fratello 亞特蘭大鷹隊
1986-1987 邁克.舒勒 Mike Schuler 波特蘭開拓者隊
1987-1988 唐.莫 Dong Moe 丹佛掘金隊
1988-1989 科頓.菲茨西蒙斯 Cotton Fitzsimmons 鳳凰城太陽隊
1989-1990 帕特.賴利 Pat Riley 洛杉磯湖人隊
1990-1991 唐.錢尼 Don Chaney 休斯敦火箭隊
1991-1992 唐.奈爾遜 Don Nelson 金州勇士隊
1992-1993 帕特.賴利 Pat Riley 紐約尼克斯隊
1993-1994 倫勒.威爾肯斯 Lenny Wilkens 亞特蘭大鷹隊
1994-1995 德爾.哈里斯 Del Harris 洛杉磯湖人隊
1995-1996 菲爾.傑克遜 Pil Jackson 芝加哥公牛隊
1996-1997 帕特.賴利 Pat riley 邁阿密熱隊
注:獲得最佳教練次數最多的是唐.奈爾遜和帕特賴利(3)次。
$NBA退休球衣號碼
球衣號 人名所屬球隊
1 沃爾特.布朗 凱爾特人隊
6 比爾.拉賽爾 凱爾特人隊
17 約翰.哈夫利切克 凱爾特人隊
18 傑姆.洛斯托夫 凱爾特人隊
4 傑里.斯隆 公牛隊
10 鮑勃.洛夫 公牛隊
23 邁克爾.喬丹 公牛隊
9 鮑勃.佩蒂特 鷹隊
2 亞利克斯.英格利希 掘金隊
11 伊賽亞.托馬斯 活塞隊
21 戴夫.賓 活塞隊
16 阿爾文.阿特萊斯 金州勇士隊
45 羅迪.湯約諾維奇 火箭隊
13 威爾特.張伯倫 湖人隊
22 埃爾金.貝勒 湖人隊
32 約翰遜湖人隊
33 賈巴爾湖人隊
3 德拉讓.彼德洛維奇 網隊
32 朱利葉斯.歐文 網隊
12 迪克.巴尼特 尼克斯隊
15 埃爾.門羅 尼克斯隊
19 威力斯.里德 尼克斯隊
14 約翰.麥格庫倫 雄鹿隊
6 朱利葉斯.歐文 76人隊
5 迪克.文.阿斯代爾太陽隊
42 康尼.霍金斯 太陽隊
20 莫里斯.盧卡斯 開拓者隊
7 皮特.馬拉維奇 爵士隊
$場上五虎各司其職 NBA場上球員位置介紹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掌握比賽、組織進攻的人。他們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給隊友創造得分的機會。助攻是他們的首要工作,控球後衛在賽場上扮演的角色就象執導一場精彩演出的導演。
一名合格的控球後衛,首先要有出色的運球能力,能將球順利帶過半場;其次,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控球後衛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們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
控球後衛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除非其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即使有著很強的得分能力,控球後衛的目標也是以自己的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從而為隊友製造得分機會。
控球後衛的准則是: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所以,除非是很好的投籃機會,控球後衛是不會出手投籃的,這樣對控球後衛命中率的要求自然很高,通常要在50%以上——這一命中率要高於小前鋒和得分後衛。在具體得分手段方面,外圍外線和切入是控球後衛必備的兩項利器。
代表球星:賈森·基德(新澤西網隊)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是以得分為主要任務的後衛隊員,他的身材一般高於控球後衛,外圍投籃是其主要的得分手段。
得分後衛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不過他不需要練就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助找出空檔後再投籃的。
得分後衛首先要有較高的投籃命中率和穩定性,第二是出手速度要快,如此才能拉開敵方的防守圈,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不過得分後衛的命中率一般是47%左右,達不到50%,因為他們出手的距離通常是距離籃圈相當遠的。
代表球星:文斯·卡特(多倫多猛龍隊)
★小前鋒(SF)
小前鋒(Small Forward)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同時也要有不錯的防守能力。一名合格的小前鋒不但要有足夠的身高在籃下得分,也要有出色的速度憑借快攻和突破得分。
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得分,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代表球星:格倫·羅賓遜(亞特蘭大老鷹隊)
★大前鋒(PF)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搶籃板、防守、卡位是他的主要任務,說到投籃、得分,他幾乎是全隊最後一個。所以說,大前鋒可以算是籃球場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他要在禁區與中鋒配合進行卡位防守,同時也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大前鋒常常幫隊友掩護,在隊友出手投籃努力爭搶籃板球,為二次進攻做准備。
一般情況下,要求大前鋒單打進攻的時間很少,而大前鋒的進攻手段則主要是轉身投籃和小勾手之類的近距離進攻。由於大前鋒出手投籃次數少,而且他投籃的位置一般又很靠近籃框,所以大前鋒的投籃命中率也需要比較高,一般來說應該是場上五個位置中命中率最高的一個,一名合格的大前鋒投籃命中率應該達到50%以上。
相對於得分,大前鋒的籃板球一定要抓得多,防守時的蓋帽能力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鞏固禁區的防守。所以,大前鋒在場上的任務就是做好兩件事:籃板和防守。
隨著現代籃球打法的更新,對大前鋒的進攻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不過,一個好的大前鋒,還是以禁區內的防守為主要任務的。
代表球星:卡爾·馬龍(猶他爵士隊)
★中鋒(C)
顧名思義,中鋒(Center)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憑借其強壯、高大的身體,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他們都是球隊的樞鈕,故名之為中鋒。
作為禁區內的「擎天柱」,搶籃板球是中鋒必不可少的能力。此外,封堵阻攻、蓋帽也是中鋒必備的能力。由於本隊進攻時自己常處在禁區中央的樞紐位置,所以中鋒應該具有不錯的導球能力,能將球往較合適的位置輸送,助攻隊友得分。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當然,得分也是中鋒應盡的職責,他們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中鋒的命中率應該比大前鋒更高一些。
一名好的中鋒必須多才多藝,不但要有足夠的得分技巧用於進攻得分,防守時還要能成為球隊的最後一道屏障,除了守好自己盯防的球員,中鋒還要能夠協同協同和及時為隊友的防守補位。
現代籃球打法中有一種新的中鋒戰術,就是所謂的「外線中鋒」。此種中鋒需要在進攻時主要到外線投籃得分,而少做禁區內的進攻。由於用其他球員防守身材上差異太大、效果不佳,因此防守方只能讓本隊中鋒也到外線去盯防對手。如此一來,進攻方就可以利用對方中鋒不在禁區的機會,讓本隊能力強的前鋒或後衛隊員瘋狂得分。當然,「外線中鋒」只適用於進攻,防守時與一般中鋒的打法無異。
代表球星:沙奎爾·奧尼爾(洛杉磯湖人隊)
F. NBA的歷史
40年代:BAA以及NBL
1946年,美國東北部及中西部一些大型體育球館的老闆聯合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BAA),這其中包括著名的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當時BAA的競爭對手有美國籃球聯盟(ABL),國家籃球聯盟(NBL)等,BAA最先嘗試了在大城市的大球館進行比賽。1946年11月1日,多倫多愛斯基摩人主場迎戰紐約尼克斯是NBA歷史上的第一場正式比賽。
1949年8月3日,BAA同意和NBL合並,組成包括17支球隊在內的國家籃球協會(NBA)。新聯盟成立的第二年就把球隊裁減為11支。隨著小球會的相繼倒閉,1954年NBA只剩了下8支球隊。這8支球隊也一直保留到現在(尼克斯,凱爾特人,勇士,湖人,皇家/國王,活塞,鷹以及民族/76人),當然很多球隊的主場已經變遷,譬如湖人由明尼阿波利斯遷徙到了洛杉磯。在1961-62賽季芝加哥包裝工人隊加入聯盟之前,NBA一直由這8支球隊來維持場面。
為了更好的發展,那些深處偏僻小城的球隊都相繼搬到了大城市。鷹隊由三城先後遷往密爾沃基和聖路易斯,皇家隊從羅徹斯特搬到辛辛那提,活塞從韋恩堡到底特律。
50年代:24秒鍾裝置投入使用,湖人王朝,凱爾特人王朝
為了鼓勵進攻,1954年聯盟引進24秒鍾裝置。條例規定,如果控球一方在24秒內未能把球接觸到籃筐將會被判違例並失去控球權。
50年代初,在中鋒喬治·邁肯的帶領下,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在1949到1954六年間五次奪得總冠軍,締造了NBA歷史上第一個湖人王朝。1955-56賽季,波士頓凱爾特人得到了新秀中鋒比爾·拉塞爾,在傳奇教練阿諾·奧爾巴赫的帶領下,凱爾特人隊拿到了接下來13年中11個總冠軍,包括1959到1966年的八連霸。拉塞爾一生最偉大的對手威爾特·張伯倫也在1959年加入到NBA,與拉塞爾瘋狂的奪冠記錄不同,張伯倫最閃耀的是他的個人數據,包括單場最高分(100分),單場最高籃板(55個)都由他來保持。
60年代:ABA的挑戰
1967年,NBA受到了美國籃球協會(ABA)的強力挑戰。這個新興的職業聯盟更強調進攻,以開放性以及自由度來吸引球迷和球星。由於當時NBA不允許球員未畢業的大學球員直接進入聯盟,不少極具天賦的年輕人選擇了ABA。NBA則更注重大學里的新星,傳奇中鋒「天勾」卡里姆·阿鮑勃杜·賈巴爾1969年加入聯盟。
70年代:兼並ABA
盡管ABA吸引了包括朱利葉斯·歐文這樣的天才球星,但終因缺乏電視轉播合同以及財政問題嚴重而宣布破產。1976年,NBA接納了4支洞談ABA球隊印第安那步行者,聖安東尼奧馬刺,紐約網(後改新澤西網)以及丹佛掘金後,聯盟球隊達到了22支。1979-80賽季,NBA又採用了ABA的三分球規則,首次劃出三分線,三分線頂弧距離籃筐23英尺(7.24米),邊線距離籃筐22英尺(6.71米)。
1979年,兩個未來巨星拉里·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分別加盟波士頓凱爾特人和洛杉磯湖人隊,他納畢碰們兩個將共同締造NBA的80年代輝煌時代。
80年代:大鳥VS魔術師
拉里·伯德帶領波士頓凱爾特人5次數老殺入總決賽3次奪冠,埃爾文·約翰遜聯同賈巴爾將洛杉磯湖人9次送進總決賽並捧得5次獎杯。1984年,又一個超級巨星進入聯盟,他就是邁克爾·喬丹。喬丹在90年代兩次率領芝加哥公牛完成3連霸。
1989-90賽季,NBA已經增加到27支球隊。
90年代:全球化,WNBA創立
進入90年代,NBA開始邁向國際。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美國籃協首次派出由NBA球星組成的夢之隊參賽,包括邁克爾·喬丹,拉里·伯德,埃爾文·約翰遜等明星。夢之隊讓世界認識到了NBA的魅力。
隨著NBA的影響擴大,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球星紛紛加入到NBA。原先國際球員一般都是先進入NCAA籃球聯賽才能參加NBA選秀,現在已經可以直接參選了,NBA球探都親自到各國聯賽去挖掘有潛力的新星。很多國際球星在NBA闖出了名堂,例如來自奈及利亞的中鋒1994年MVP阿基姆·奧拉朱旺帶領休斯頓火箭兩次問鼎NBA總冠軍,德國球星德克·諾維茨基把達拉斯小牛帶進2006年NBA總決賽並獲得了2007年MVP,和2011年總冠軍及FMVP, 還有連續當選2005年和2006年MVP的加拿大控衛史蒂夫·納什,四次榮獲最佳防守球員的扎伊爾中鋒迪肯貝·穆托姆博等等。目前全世界共有212個國家42種語言對NBA進行直播。
1996年,NBA創辦了女子國家籃球協會(WNBA),2001年又創立了國家籃球發展聯盟,即現在的NBA發展聯盟(D-League)。
90年代末:第一次封館危機
90年代末也爆發了一場勞資糾紛。1998年由於賽前勞資談判徹底失敗,勞方和資方拒絕任何往來,因此NBA進入全面性封館。在205天後,勞資雙方靠著多方面牽線進行許多密集會議,直到1999年1月25日勞資雙方達成十年收益分配協議,1998-99賽季推遲到1999年2月5日才開始,當年的常規賽也由82場壓縮到50場。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在該年奪下封館後的NBA總冠軍。
第30支球隊,新球試用
2004-05賽季,隨著夏洛特山貓的加入,NBA球隊達到了30支。
2006年6月29日,NBA官方介紹了將在2006-07賽季投入使用的新球。這也是NBA35年來首次更換比賽用球,在NBA60年歷史中也僅僅是第二次。由斯伯丁公司負責設計生產的新球使用新的合成纖維材料,他們稱新球可以讓球員抓的更緊,更有球感。事實上,很多球員對新球並不好感,抱怨新球乾的時候太黏手,沾到汗水卻又太滑。於是NBA官方不得不在2007年1月1日重新使用皮革制球。2006年,NBA的球衣供應也由原來合作多年的銳步換成了阿迪達斯。
第二次封館危機:聯盟停擺
由於1999年制訂十年勞資收益分配已到期,即將進行勞資談判。 2011年7月1號,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再次宣布NBA進入封館,其原因主要為球團認為球員工資飆升,使得球團無利可圖,甚至造成聯盟總虧損加倍,雙方在勞資談判過程中意見嚴重分歧,導致無法達成共識,進而導致NBA聯盟第二次封館的命運。
2011年8月10號,進行第二場勞資會議,但由於資方和勞方又無法達成共識,其主要原因為資方提高球團豪華稅、球員奢侈稅的稅收,球員工會拒絕再提高其他不必要稅收,因此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再次宣布取消季前熱身賽兩周,導致第二場會議不歡而散。
2011年9月20號,進行第三場勞資會議,有15位NBA現役球員參與這次勞資談判中,球員工會目的在於描述球員主觀和客觀的想法和意見,為爭取球員最大權益,但是不為資方所理解,由於資方對於電視轉播權益金和收益比例無法達成共識,且各球團老闆各有分歧意見,球團工會全體氣憤而退席,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再次宣布取消季前所有熱身賽和常規賽10月~11月的賽程。
2011年10月12號,球員工會召開商業會議,有部份球員提議另組新NBA聯盟和解散球員公會,訴諸法律運動裁決法庭審判。
2011年10月31號進行第四場勞資會議,雖然雙方以談定電視轉播權利金和收益比例,但最主要工資分配始終無法達成協定,資方的理想收益與勞方的理想收益相差甚多,球員工會堅持要佔收益52.5%比例,但是資方堅持佔50.5%比例為底限,最後分歧意見過大,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決定取消常規賽一半以上的賽程,球員工會則是決定解散公會,也已經向美國勞動仲裁機構提交訴訟。
2011年11月26號,經過25天的勞資互不往來。於26日進行第五場勞資會議,再度聚集紐約集會,結果在超過15小時的協商後,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協議。NBA執行長大衛·斯特恩表示:「新版勞資協議的產生,對於新球季在12月25日開打感到樂觀」,2011-12年球季各隊約有66場常規賽。
聯盟新氣息
2011年11月30號,新版勞資協議達成,NBA聯盟正式公開,球員工會確定同意,常規賽於12月25日聖誕節正式開打,2011-12年球季各隊約有66場常規賽。
G. NBA歷史上有幾次停擺
NBA歷史上有六次停擺,分別是1964年、1976年、1994年、1998年、2011年、2020年。
一、1964年第一次停擺
NBA在1964年首次面對停擺難,由於球員利益未能得到保護,球員工會的地位也沒有得到承認,時任球員工會主席的海印索恩號召球員以罷賽作為手段向NBA官方施壓。
在全明星賽開始前一個小時,多位球星宣布退出比賽,並且拒絕參加接下來的賽事。球員的罷賽行為令時任NBA總裁的沃爾頓·肯尼迪驚慌失措,他同意在全明星賽後與球員工會進行談判,這才令全明星賽順利舉行。
勞資雙方隨後進行了談判,NBA官方認可球員工會的地位,球員們爭取到了利益保障。
二、1976年第二次停擺
NBA在1976年完成與ABA(美國籃球協會)的合並,當時聯盟規定大學未畢業的球員不能進入NBA。ABA球員斯賓塞·海伍德由於棄學,被NBA官方認為不具備打NBA的資格,海伍德的合同無效。
這個消息傳出之後,時任球員工會主席的保羅·西拉斯認為這是一種歧視行為,球員工會一方面號召球員遊行示威,另一方面將NBA告上法庭。法庭判定海伍德有權利在NBA打球,勞資雙方最後達成協議,允許家庭條件不佳的球員提早進入NBA。
三、1994年第三次停擺
1994年的勞資談判中,資方要求採用硬性工資帽,並對新秀合同進行限制。為了避免賽季縮水,勞資雙方暫時妥協,進而讓1994—1995賽季順利進行。在該賽季結束後,NBA宣布封館停擺,勞資雙方在又一番唇槍舌劍後,達成了新的勞資協議。
雙方各退一步,硬性工資帽沒有被採用,球員合同被加以限制。
四、1998年第四次停擺
1998年3月,NBA勞資雙方就勞資協議進行新的談判,老闆們希望就聯盟的工資帽體系以及球員的薪資上限進行調整,然而球員工會對於老闆們的計劃堅決反對,他們希望可以增加那些底薪球員的薪金水平。
雙方最終談判破裂,聯盟開始停擺。停擺從1998年7月1日持續到1999年1月20日,這也導致1998—1999賽季每支球隊只打了50場比賽。
五、2011年第五次停擺
2011年7月1日12時01分,舊勞資協議正式到期。在經歷長達近三個小時的終極談判之後,球員工會和資方代表仍然沒有就新的勞資協議談判達成一致。2011年11月26日,勞資雙方在經過了長達15小時的談判後終於宣布達成協議,結束了持續時間達149天的漫長停擺。
該賽季每支球隊僅完成66場比賽,緊縮的賽程增加了傷病和變數,最終更為年輕的球隊占據了優勢並打出一個縮水但出色的賽季。
六、2020年第六次停擺
2020年3月11日,NBA對外宣布,由於猶他爵士隊球員魯迪戈貝爾被初步診斷感染了新冠肺炎,聯盟決定從3月12日開始暫停本賽季的比賽。
(7)歷史上的NBA8月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本賽季NBA8月1日將正式復賽
北京時間6月5日,NBA聯盟董事會正式通過22支球隊復賽的提議,2019-2020賽季剩餘賽事將於8月1日重啟,22支球隊將奔赴奧蘭多角逐總冠軍。
參與復賽的球隊為西部前八、東部前八,以及尚有資格爭奪季後賽名額的——開拓者、鵜鶘、國王、馬刺、太陽和奇才。
此外,多項下賽季的工作議程也已確定時間:8月26日,選秀抽簽;10月16日,選秀大會;10月19日,自由球員市場開啟;11月11日,訓練營開始;12月2日,新賽季揭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