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哪
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
肅慎人是東北地區最早見於記載的居民之一,他們生活在長白山以北,東濱大海以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肅慎人以狩獵游牧為主業,擅騎射,性勇猛。
早在舜、禹時代,肅慎人就與中原地區建立了聯系。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初)肅慎部曾向周朝進獻「楛矢石砮」。《左傳》記載:「肅慎、燕、亳」為周代的「北土」。
(1)歷史上住在青源縣的滿族是哪個旗擴展閱讀:
名族特色
1、語言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宋、金時代,女真人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從漢字脫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但久已失傳。
2、姓氏
滿族稱姓氏為哈拉(hala),豐富而復雜,極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家族)。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
3、服飾
滿族的服飾,男子自頭頂後半部留發,束辮垂於腦後,清入關後,強行在全國推廣,使之成為清代滿、漢、蒙各族的共同發式。女子發式,幼年時期與男孩一樣,稍長,在腦後留有一根或兩根辮子,結婚時開臉上頭,戴鈿子。
2. 我本來是滿族 姓李 請問滿族姓是什麼 屬於哪一旗
這個是分不同區域的 例如東北鳳城及丹東(寬甸,東港,也包括岫岩)等周邊地區的李姓滿族人的老姓是哲克達氏,屬滿洲正白旗。山東地區主要是滿洲鑲黃、正黃和蒙古鑲黃、正黃四旗.
李姓滿族老姓包括傅察氏、瓜爾佳氏、李佳氏、李爾佳氏、薩克達氏、伊喇氏、伊拉哩氏、庫雅拉氏、罕楚氏、西林覺羅氏、鄂濟氏、吳庫哩氏、錫勒爾吉氏、禮林德利氏、扎克塔氏、穆和林氏、舒穆祿氏、納喇氏.
其中在正黃,鑲黃兩旗的有富察氏
3. 我們家在伊通滿族自治縣,我姓關 ,那裡是什麼旗再那裡駐扎過
滿族關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爾佳氏而改用漢字姓演變的一個姓氏。滿語kor,漢譯為「館」, 「閣」之意,亦可譯為:「住所」之意。瓜爾佳氏氏族,是清初遼東地區人口眾多歷史地位十分顯赫的一個氏族。宗族改用漢字姓關姓,是於清代中期以後改用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始創業之時,今日滿族關姓的先世瓜爾佳氏成員即投身在後金政權的一統大業之中。後金時期,氏族中許多成員為有清一代的開國元勛。曾被清太祖努爾哈赤封為輔政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早在1588年與父索爾果一道,親率所屬蘇完瓜爾佳部五百戶歸附。費英東在後金政權初創時期,勇猛善戰,屢立戰功,被授於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圖賴、剛林等諸多瓜爾佳氏族成員成為有清一代重臣,並以其卓著的業績而名垂青史。
瓜爾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這一姓氏的應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爾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稱之為哈爾佳者,但二者之間只是諧音上的變化。遠在明代以前,今日遼東滿族關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時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變為瓜爾佳姓氏的。其姓氏演變,已在清代乾隆年間欽定修撰的《滿洲源流考》中得到證實。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屢有記載,《金史·列傳》第四十九記有: 「古里甲石倫,隆安人,以武舉登第。」從金、元時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際的姓氏瓜爾佳,顯然從讀音上即可發現,是由音移變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國語》注釋為:「古里甲曰汪」,即譯漢字姓為汪姓。追溯今日遼東滿族關姓的先世,歷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龍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此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部族數經遷徙,而分居在東北各地。但作為瓜爾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據清史學者李林先生考證,「原是遼代五國部轄地,金代改稱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龍江依蘭縣境內」。而今日遼東的瓜爾佳氏後裔,則是南遷中遷至遼東的,氏族後裔所用的瓜爾佳姓氏是於遷徙居住中,以地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爾佳音移上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巧合。歷史上,遼東關姓宗族的姓氏演變應為:金、元時期,古里甲(漢譯汪姓);明、清初,瓜爾佳;清代中後期至今,關。而關姓則屬於改用漢字姓所用的一個姓氏。
4. 滿族人,姓那,原姓葉赫那拉,是屬於清朝八旗中那一個旗
姓葉赫那拉原隸屬正藍旗滿洲,因慈禧太後更改為正黃旗。
葉赫那拉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氏族。葉赫那拉氏族譜與所有滿族族譜一樣,均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影響,它既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亦為表明身份地位的證明。
葉赫那拉氏是以地名作為姓氏,世守昭陵,原隸屬正藍旗滿洲,因慈禧太後更改為正黃旗滿洲,傳十餘世。
(4)歷史上住在青源縣的滿族是哪個旗擴展閱讀:
葉赫是女真族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因分布於葉赫河得名,分同姓葉赫和異姓葉赫。葉赫部落號稱葉赫那拉部。
關於葉赫那拉氏的起源,有一個故事相傳元末明初的時節,在東北的葉赫河邊,葉赫那拉家族便已世居在此。
但是某一天,草原上忽然燃起了烽煙,葉赫那拉家族與來犯的愛新覺羅家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而葉赫那拉的首領聽後則發出一陣大笑。
他指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金子算什幺,我們姓它。」愛新覺羅的頭領在言語上並沒有討到便宜,於是惱羞成怒,下令立刻發動戰爭。
但是葉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雙方就在葉赫城外開戰。最後,葉赫那拉氏打敗了愛新覺羅氏,並成為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支部落。從此,葉赫那拉氏也就成為了滿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較早的姓氏之一。
5. 完顏氏是滿族的的姓氏,在清朝算什麼旗
完顏氏在清朝被納入鑲黃旗滿洲。
完顏,清朝滿族姓氏。女真族姓,以地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國賜姓者。完顏氏在女真語中是「王」的意思,即帝王之王。。完顏的拼讀之音,與漢字「王」字讀音相近,因此「完顏」極有可能是女真語對「王」的譯音。
目前,安徽、福建、台灣的完、苑、粘姓者,經查證都是金代女真宗室的完顏氏後裔。而金朝滅亡以後,完顏守祥東歸,其後世子孫得到後金(清)的認可,納入鑲黃旗滿洲。今日完顏氏多改漢姓為王或汪。
(5)歷史上住在青源縣的滿族是哪個旗擴展閱讀
女真族,特別是上層貴族,都愛慕高度發達的漢族文化,以改用漢姓、漢名為光榮。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元時,以王為姓,以曼為名,就是最好的證明。此後,金朝的皇帝大多都有漢名,如金太宗漢名晟,金熙宗漢名宣,海陵王漢名亮等等。
金世宗為了保存女真文化,曾提出禁止用漢姓、漢名,但是,並沒有奏效。他自己以及其子孫,都有漢姓、漢名。
就是在上述歷史背景下,現在北京的完顏氏遺族,大部分都改姓王氏,個別的也有改姓汪氏。在戶籍上,幾乎查不到完顏氏。因此,在北京土著的王氏中,包含有完顏氏的遺族在內。只有經過仔細的鑒別,才能把王姓中的完顏氏區分出來。
6. 清朝時滿族人都是"旗人"嗎當時有不是「旗人」的滿族人嗎
清朝時滿族人不都是"旗人",有不是「旗人」的滿族人。
旗人是明萬曆十九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諸部,後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對自己的簡稱。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
各旗當中因族源不同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滿洲、蒙古、漢軍同屬一旗,旗色亦相同,惟從軍、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軍人數最多時有27萬人。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又稱「旗人」。
清代八旗子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組成的,除了滿族、漢族和蒙古族外,還有鄂溫克、達斡爾、錫伯等。
清兵入關以前,17世紀初,努爾哈赤(清太祖)把滿洲軍隊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滿人為主,也包括少量漢、蒙等族人)。後因人數一天天增加,又由四旗擴充為八旗。
八旗旗色的分別,是除了原來的正黃、正紅、正白、正藍之外,再加上鑲黃、鑲紅、鑲白、鑲藍。這些旗的編制,是合軍政、民政於一體的。
滿洲的貴、賤,軍、民,都編了進去,受旗制的約束。後來,隨著軍事的發展,又增編了「漢軍旗」和「蒙古旗」。三類軍旗各有八旗,實際上共為二十四旗。這三旗所屬部眾統稱旗人,後來的滿族。原來的本部,由於區別上的需要就專稱「滿洲旗」了。
7. 清朝的滿族人和旗人有個什麼區別
沒有什麼區別。旗人就是清朝時的在旗的滿族人。
八旗是一種滿洲在入關前所採取的准軍事制度。分為牛錄、甲喇和固山等幾個不同的級別,每個級別都有自己的軍事長官,每個級別所擁有的人數也不同,這些被編入八旗的滿洲青年出則為兵入則為民,非常類似於歷史上在很多朝代都存在過的屯邊軍事組織。
辛亥革命,清廷覆亡,旗營解散,糧餉停發,八旗制度徹底垮台,對滿族的影響是巨大的。八旗制度枷鎖的打破,使滿族從被少數貴族奴役、驅使和戰爭的生活中解放出來。
但在軍閥統治時期嚴重民族歧視的背景下,他們從賴餉而食轉向自謀生計,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而從軍閥統治到國民黨時期,動盪不安的社會狀態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更加劇了滿族的困苦。
清末以來東北農村中的旗地高度集中在極少數的地主手中,失去土地的滿族人民流離失所。根據東北三省一些滿族聚居地的調查,占人口總數10%左右的地主、富農佔有百分之70%以上的土地。
8. 滿清祖先是什麼地方的
滿族是女真的後裔,祖先居住在東北黑龍江流域。明初為壓制北元殘余勢力,在今中國東北一帶設立奴兒干都司及遠東指揮使司來管理東北,女真各部皆臣服於明朝。
滿族,舊稱滿洲族,屬於中國少數民族。早在周朝,滿族人的祖先就居住在阿什河流域。公元12世紀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阿城市建立金朝;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舊稱,定族名為滿洲。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全國,大批滿族人隨之進關,隨後建立了清王朝。
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建立大金國,自稱「英明汗」,史稱後金。後在統一女真各部和對明朝的戰爭中,先後將都城遷至遼陽東京城和沈陽。
天命十一年(1626年),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改元「天聰」。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在這一時期陸續組建完成。
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清」,建元崇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為鞏固和發展後金政權,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為清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9. 請問,遼寧省丹東市鳳城縣的滿族人,姓蔡,是八旗中的哪個旗原姓氏是
我知道鳳城滿族蔡姓有兩個家族。
一家是蘇子溝鎮的滿族蔡姓。 屬正黃旗滿洲,祖籍長白山四道溝。大約清康熙年間奉命遷到丹東地區駐防屯墾,這一支的始遷祖名字叫「巴興布」。但家譜上沒有明確記載老姓是什麼,有老人口傳是(烏林達 氏)。
另一家滿族蔡姓,老姓是(薩瑪拉 氏)。祖籍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屬鑲藍旗滿洲,隸卡克都里佐領下。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命由北京遷到鳳城屯墾。始遷祖名叫「邦紐」,他生有五子,
長子名「安班碩色」分居在鳳山鄉梨樹村;
次子「碩色」、三子「赫色」分居在沙里寨蔡家堡子;
四子「克什圖」分居在草河鄉鞦韆嶺;
五子「雅圖」分居後去了黑龍江的雙城堡。
今天散居於鳳城周圍的主要是前四子的後人,分別在:四門子、寶山、寬甸青椅山、岫岩洋河 等地。按字排輩為:
景運興克昌
貴榮繼德芳
世永延福壽
奕崇慶其光
我不知道你是哪一家。
10. 滿族人姓金是正黃旗嗎不是的話又是什麼旗
不能確定是什麼旗,因為來源很多,清朝愛新覺羅的皇族,都會被分到不同的旗,後來都基本姓金了。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清朝滿族皇室後裔愛新覺羅氏族人中,皆取意為漢姓金氏,時代相傳。
滿族楚庫勒氏,亦稱車勒庫勒氏、褚庫爾氏、車克里氏,滿語為Cukule Hala,世居楚庫勒(今黑龍江黑河江北俄羅斯境內褚庫爾村),以地為氏,後多冠漢姓為金氏、楚氏等。
(10)歷史上住在青源縣的滿族是哪個旗擴展閱讀:
官職歷史
八旗制度是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最初具有軍事、生產和行政三方面的職能,對早期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努爾哈赤興起以後,於1601年將征戰中所吞並來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諸申」、「伊爾根」按每三百人編為一個牛錄,作為八旗組織的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
五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五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漢譯為旗)。每個固山(旗)用一種專用的顏色作旗幟,最初只分四個固山,有黃、白、藍、紅四種顏色。
分別為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後增設的四種鑲邊旗分別為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為八旗。
清軍入關以後,八旗制度變為單純的軍事組織,變成了職業軍隊。八旗勁旅在痛擊沙俄侵略軍、收復雅克薩城等反對外來侵略、保衛祖國的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但滿族貴族進軍關內各省奪取全國最高統治權過程中,給廣大漢族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
上下之分
八旗本無高低之分。清軍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惟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鑲黃旗內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稍後,皇權進一步加強,正黃旗與正白旗又歸皇帝統屬。
入關以後,宗室王公皆分隸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撥入這五旗。再無入正黃與正白旗的人。
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實際上,上三旗與下五旗只是相對於包衣佐領而言的,而與皇族和普通旗人無關。皇室管家內務府三旗的包衣佐領,主要服務於宮廷。下五旗亦設包衣佐領,皆為王府所屬,各隨其主之旗。
清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去世,清世祖順治開始親政。他為了加強對八旗掌控,親自統領了原屬多爾袞的正白旗,這樣由皇帝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
由諸王、貝勒掌控的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稱為下五旗,此後終清未改。上三旗較下五旗為崇,是皇帝的親兵,擔任禁衛皇宮等任務,下五旗駐守京師及各地。
雍正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王、貝勒對各旗的控制,嚴格區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領(俗稱外佐領)和府屬佐領(俗稱內佐領)的隸屬關系。
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領,實際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諸王及貝勒僅能控制其府屬佐領。又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稱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稱為右翼。鑲黃旗又稱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