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陝西富平雷村鄉有什麼歷史

陝西富平雷村鄉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3-03-19 10:38:38

『壹』 富平縣的文物遺址

西漢萬年陵
西漢劉執嘉(?~前193)沛縣(江蘇省)人,劉邦之父。邦即位,尊為太上皇,葬於萬年陵(在今富平縣呂村鄉斷原)。分櫟陽縣境置萬年縣,為奉陵邑。陵高約12米,南北長約30米,東西寬約26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封土久遭破壞,頂呈凹形,習稱「八角冢」。冢南存清建陵碑一座,正中隸書「漢太上皇陵」。陵西北20餘米處一大冢,傳為昭陵後墓。肢虛1980年陝西省文物普查後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魏文帝永陵
元寶炬(?~551)本拓跋氏,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境)。北魏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改姓元氏。孝武帝元修西遷長安,史稱西魏。寶炬為宏之孫,京兆元渝之子,為宇文泰立為帝,史稱西魏文帝,都長安,年號大統。與東魏分據長江以北原北魏領土。陵在今富平縣留古鄉大冢何家村東北,高15.4米,周長230米,陵園佔地6670平方米。與其後乙弗氏、郁久閭氏合葬,稱永陵。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周文帝成陵
宇文泰(507~556)一名黑獺,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曾參加鮮於修禮起義軍,繼賀撥岳之後,據關中。北魏孝武帝西奔長安,他擁帝與高歡相拒。專制西魏朝政,改革官制,頒行均田,創立府兵制。死後,子覺代魏,建立北周,追尊為文帝,與元皇後合葬成陵。在今富平縣宮里鄉學校內。現存清建陵碑,正中陰刻隸書「北周文帝成陵」。陵冢呈圓錐形,高約8米,周長149米。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中宗定陵
李顯(656~710)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即帝位。未兩月,被其母武則天廢為廬陵王。神龍元年(705)復即帝位。景龍四年(710),被皇後韋氏、女安樂公主毒死,謚號中宗,葬於定陵,在今富平縣宮里鄉鳳凰山中峰。陵園南北約3公里,東西約4公里,周長約10公里。歷代屢遭破壞盜掘,「文化大革命」後,僅存石獅、石人各1尊。節愍太子李重俊(中宗第三子)附葬定陵,墓在宮里鄉南陵村劉北堡西北。冢高2.6米,周長136米。現存石獅、石人各1尊。
唐代宗元陵
李豫(726~779)唐肅宗李亨長子。卜穗安祿山亂起,長安陷落,從肅宗聚兵靈武,與郭子儀、李光弼收復兩京,平安史亂。寶應元年(762)即帝位,臨朝18年。大歷十四年(779)葬於元陵。在今富平縣莊裡與齊村鄉之間的壇山之陽,依山為陵,封闕開闊。
唐順宗豐陵
李誦(761~806)唐德宗李適長子,儲位24年。貞元二十年(804),患中風不語症,翌年即位。元和元年(806)病歿,葬於豐陵。在今富平縣曹村鄉金瓮山南,依山為冢,陵基高約800米。
唐文宗章陵
李昂(809~840)唐穆宗李恆次子,寶歷二年(826)即位。年33暴卒,葬於章陵。在今富平縣雷村與齊村鄉之間的天乳山之陽。
唐懿宗簡陵
李漼(833~874)唐宣宗李忱長子,年27即帝位。驕奢淫逸,迷信佛事,民窮財盡,國勢日衰。卒年41歲,葬於簡陵。在今富平長春鄉紫金山陽。
唐高祖(李淵)獻陵陪葬墓群
唐李淵獻陵(當地稱沙冢陵)在三原縣境,陪葬墓群則占據了富平縣今呂村鄉(舊稱荊山原)全境。故有民謠一首:「荊山原頭四季青,松柏蒼蒼映太空,狐兔兢竄百鳥叫,墓冢嵬嵬罕人蹤」。據《唐會要·陪陵名位》載:獻陵附陪:楚國太妃萬氏,襄邑王神符等合計25墓。「文化大革命」前,這些墓群中,除李神符墓前有唐碑一通外,其餘皆為無名冢。據1981年3月1日調查:呂村鄉褚原、留招等10村堡,東上官鄉焦村型飢卜、雙富兩村,合計58墓,已平毀33處,封土殘存的25處,大大超過《唐會要·陪陵名位》所載數目。現存與已毀墳墓的封土,全為夯築堆起,十分堅固,規模宏大,非民間墳墓。被毀墓中出土的墓誌、陶俑等文物,證實全屬獻陵陪葬墓。

『貳』 請問一下:歷史有那些 皇帝 或者帝王的墓 已經被發現或者已經開始挖掘或者已經挖掘成功了

秦始皇的在陝西的咸陽,現在還沒有能力開發,秦以前的都是戰亂無法考證 ,據說秦始皇時期,秦始皇要挖斷國內所有的龍脈,所以毀了很多,他的陵墓據說就是佔了周武王的陵墓,現在沒開挖誰也不知道,漢朝的漢武帝的陵墓。茂陵位於興平縣東北約9公里的茂陵村,東距西安市約4O公里。漢末年,曹操是個盜墓的頭頭,也毀了很多 。曹操的陵墓最近報道在河南安陽發現了,已經被盜的沒什麼東西了,東西漢之後一直沒有統一的國家,戰亂中,到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文帝楊堅的陵墓位於咸陽城西75公里處三畤原上,楊陵區五泉鄉雙廟坡村。(楊陵埋葬的是隋代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其陵為泰陵,楊陵由此而得名),到唐朝,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從李淵建立唐王朝到滅亡,前後經歷了三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共有二十一個皇帝,包括武則天在內。這二十一個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陝西省的關中盆地、黃土高原和北山嶺的頂部。這種依山背原、兩翼展開、面臨平原、並且隔渭河與都城長安相望的布局,體現了唐王朝的博大氣勢。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氣勢更是雄壯異常。宏偉孤聳回絕的陵園主峰,廣闊浩大的陵園區域,龐大的皇親勛臣陪葬墓,威武雄壯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樣,在中國皇陵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稱它為中國皇陵繼秦漢以後的第二次發展。
關中唐十八陵:
高祖(李淵) 獻陵:三原縣東20公里的徐木原上
太宗(李世民)昭陵:禮泉縣東北20多公里的九鬃山上
高宗(李治、武則天合葬墓)乾陵:乾縣西北的梁山主峰上
中宗(李顯)定陵:富平縣被10公里的龍泉山上
睿宗(李旦)橋陵:蒲城縣西北15公里的豐山上
玄宗(李隆基)泰陵:蒲城縣東北15公里的金栗山上
肅宗(李亨)建陵:禮泉縣北12公里的索山石馬嶺上
代宗(李豫)元陵:富平縣西北14公里的檀山上
德宗(李適)崇陵:涇陽縣雲陽鎮東北15公里的槎峨山的主峰東側
順宗(李誦)豐陵:富平縣東北20公里的金翁山上
憲宗(李純)景陵:蒲城縣西北13公里的金積山上
穆宗(李恆)光陵:蒲城縣被15公里的堯山南側
敬宗(李湛)庄陵:三原縣陵前鄉紫家窖村東側
文宗(李昂)章陵:富平縣西北15公里的雷村鄉西嶺山上
武宗(李炎)端陵:三原縣徐木租凳飢原西側
宣宗(李忱)貞陵:涇陽縣雲陽鎮西北白王鄉黃村北的仲山上
懿宗(李璀)簡陵:富平縣西北18公里的紫金山上
僖宗(李擐)靖陵:粗吵乾縣東北5公里的鐵佛鄉南陵村

追封的唐王朝帝王陵:
太祖(李虎)永康陵:位於西安
元皇帝(李興)寧陵:咸陽渭城區紅旗鄉後排村北側
讓皇帝(李憲)惠陵:蒲城縣西北4公里的三合鄉三合村
武則天母(楊氏)順陵:咸陽渭城區底張鄉陳村南側

到宋朝。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鞏義市),北宋9帝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客死異鄉外,其餘7帝均葬於此。北宋滅亡以後,河南地區為金朝控制,宋帝當然不能繼續葬在奉先。紹興元年(1131),哲宗皇後孟氏去世,遺命先擇地「攢殯」,待恢復中原以後,再歸葬河南。後葬於紹興府會稽縣寶山泰寧寺。後來此地就成為南宋的皇家陵園,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宮均葬在這里。

到元朝,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性還有很多不為外界所了解。所以現在還沒有發現一座元朝的陵墓,這也是一個歷史的迷,

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清朝。盛京三陵,指早期的弊返三個清朝皇家陵寢,即福陵、昭陵和永陵。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位於中國遼寧的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遼寧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稱東北三陵,是開創滿清皇室基業的祖先陵墓。盛京三陵加上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清東陵、清西陵,構成了一組清朝帝陵體系,濃縮了清朝的歷史。
清東陵在北京的東北方向,距離北京大約120公里,從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起,清朝統治者先後在這里修建了九座皇帝、皇後的陵園和五座妃子們的陵墓,分別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及眾多的後妃們。宣統就是溥儀 沒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寶山 。

清西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易縣梁各庄西,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歷經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余緒延至民國年間。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圍群巒疊嶂,樹茂林密,風景極佳。東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偉的紫荊關,北枕高聳挺拔的永寧山,現抵滔滔東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這里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皇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築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八寶山。

『叄』 紀錄片:關中唐十八陵

    讀書的時候就對歷史有些興趣,但也僅僅只是對歷史課特別愛好一些,並無其他。源於一部紀錄片《關中唐十八陵》,又重新勾起了我對歷史的興趣。

      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曄的和陵和哀帝李柷的溫陵分別在河南偃師及山東荷澤外,其他十八座陵墓全部集中分布在陝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蒲城、富平6縣,東西綿延100餘公里。幾乎與渭水漢九陵成平行一線。

    獻陵-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陵墓,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李淵(566-635),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深得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姨母)喜愛。公元618-626年在位,玄武門之變後傳位給太宗李世民。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李淵駕崩,葬於獻陵。

    昭陵-唐代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面積中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李世民(598-649),唐高祖李淵嫡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刺王李元吉,冊立為皇太子。

      乾陵-唐代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墓,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

      定陵-唐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李顯的陵墓,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陵墓是由三個墨青石岩山峰連系而成,好像一隻飛翔的鳳凰,以此而得名「鳳凰山」。

      橋陵-唐睿宗李旦之墓,又名橋冢。位於陝西省謂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橋陵以山為冢,在山腹開鑿地下宮殿,在地面上繞山築城,四面各開一門,陵園周長約13公里,因建於開元盛世,各種設施十分崇厚。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代皇帝,他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則天皇後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

      泰陵-位於陝西省蒲城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余脈金粟山南。這里長眠著曾經勵精圖治贏得開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讓世人覺得奇怪的是李隆基贏得了開元盛世,但整個泰陵陪葬墓只有高力士墓一座。

      建陵-唐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城西北50公里處、禮泉縣城東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將山南麓,以山為陵。

      元陵-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代宗李豫,肅宗長子,「安史之亂」之際跟隨其父於兵馬之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率邊軍20萬與郭子儀等收復長安、洛陽。

      崇陵-唐德宗李適的陵墓,位於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

      豐陵-唐順宗李涌與庄憲皇後的合葬培譽陵,位於陝西省富平縣城東北約20公里處的金瓮山之陽(今曹村鄉陵村),因山為陵。

      景陵-唐憲宗李純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李純是唐朝第十二個皇帝。

      光陵-唐穆宗李恆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堯山上。

      庄陵-唐敬宗李湛的陵墓,位於陝西省三原縣東北十五公里陵前鄉柴窯村東250米。李湛(809-826),唐大神朝第十三位皇帝(824-826在位),唐穆宗李恆長子。

      章陵-唐文宗李昂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富平縣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鄉與齊村鄉交界處的天乳山之陽。李昂,原名李涵,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穆宗李恆次子。

      端陵-唐武宗李炎的陵墓,位於陝西省三原縣徐木鄉桃溝村東北。李炎(814-846),唐穆宗李恆的第五個兒子,唐文宗李昂之弟,為唐代第十六任皇帝(840-846在位)。

      貞陵-唐宣宗李忱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城北50公里處涇陽縣白王鄉崔黃村。李忱(810-859)是憲宗的第十三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公元847-860在位14年。

      簡陵-唐懿宗李凗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公里長春鄉紫金山上(又名虎頭山)。李凗(833-873),唐宣宗李忱長子,公元860-874在位15年。

      靖陵-唐僖宗李儇的陵墓,配仿段是關中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西北50公里處乾縣鐵佛鄉南陵村境內。李儇(862-888),初名李儼,唐懿宗第五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公元873-888在位15年,是整個唐朝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

節選自網路

『肆』 古代唐朝皇帝在富平縣陵墓是誰

唐中宗定陵李顯(656~710) 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即帝位。未兩月,被其母武則天廢為廬陵王。神龍元年(705)復即帝位。景龍四年(710),被皇後韋氏、女安樂公主毒死,謚號中宗,葬於定陵,在今富平縣宮里鄉鳳凰山中峰。陵園南北約3公里,東西約4公里,周長約10公里。歷代屢遭破壞盜掘,「文化大革命」後,僅存石獅、石人各1尊。節愍太子李重俊(中宗第三子)附葬定陵,墓在宮里鄉南陵村劉北堡西北。冢高2.6米,周長136米。現存石獅、石人各1尊。唐代宗元陵李豫(726~779) 唐肅宗李亨長子。安祿山亂起,長安陷落,從肅宗聚兵靈武,與郭子儀、李光弼收復兩京,平安史亂。寶應元年(762)即帝位,臨朝18年。大歷十四年(779)葬於元陵。在今富平縣莊裡與齊村鄉之間的壇山之陽,依山為陵,封闕開闊。唐順宗豐陵李誦(761~806) 唐德宗李適長子,儲位24年。貞元二十年(804),患中風不語症,翌年即位。元和元年(806)病歿,葬於豐陵。在今富平縣曹村鄉金瓮山南,依山為冢,陵基高約800米。唐文宗章陵李昂(809~840) 唐穆宗李恆次子,寶歷二年(826)即位。年33暴卒,葬於章陵。在今富平縣雷村與齊村鄉之間的天乳山之陽。唐懿宗簡陵李漼(833~874) 唐宣宗李腔巧源忱長子,年27即帝位。驕奢淫逸,迷信佛事,民窮財盡,國勢日衰。卒年41歲,葬於簡陵。在今富平長春鄉紫金寬慧山陽。唐高祖(李淵)獻陵陪葬墓群唐李淵獻陵(當地稱沙冢陵) 在三原縣境,陪葬墓群則占據了富平縣今呂村鄉(舊稱荊山原)全境。故有民謠一首:「荊山原頭四季青,松柏蒼蒼映太空,狐兔兢竄百鳥叫,墓冢伍態嵬嵬罕人蹤」。據《唐會要·陪陵名位》載:獻陵附陪:楚國太妃萬氏,襄邑王神符等合計25墓。「文化大革命」前,這些墓群中,除李神符墓前有唐碑一通外,其餘皆為無名冢。據1981年3月1日調查:呂村鄉褚原、留招等10村堡,東上官鄉焦村、雙富兩村,合計58墓,已平毀33處,封土殘存的25處,大大超過《唐會要·陪陵名位》所載數目。現存與已毀墳墓的封土,全為夯築堆起,十分堅固,規模宏大,非民間墳墓。被毀墓中出土的墓誌、陶俑等文物,證實全屬獻陵陪葬墓

『伍』 關中十八唐帝陵的晚唐帝陵

唐穆宗光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堯山之上,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拔1091米。光陵依山為陵,周圍20公里。陵園南北二神門距離2900米,東西二神門距離2350米,陵園呈東西窄、南北長。現存西南角闕遺址,底徑12米、高1.5米,位於皇邊村北,南神門北20米為獻殿遺址。范圍東西300米、南北150米,遺址內有清代畢沅書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宮在半山上。
具體請參見詞條:光陵 陵園東首吵西490米、南北480米。陵台在陵園內東西居中,陵南較陵北寬47米,陵園神牆牆基寬3米,四角闕址除西南角闕被平掉外,其餘均在。東南角闕址高1.5米、底呈方形,邊長6米;東北角闕址高3.5米,底呈曲尺形,長16米、寬14米;西北角闕址高3.2米、底長8米、寬6米。下宮離陵4公里,坐北向南。
唐敬宗庄陵石獅
陵區現殘存四門石獅,大小不盡相同,如南神門西列石獅,身高1.80米、身寬0.85米;而北神門石獅則身高1.15米、身寬0.95米,石獅造形肥碩,比例向橫寬方面發展。
神道石刻由南向北計有華表、翼馬和鴕鳥各咐睜一對,石人6個。石刻東西列間距67.5米。
華表位於乳台闕址衡芹歲北70米,形制同崇陵。華表高5.65米(石座埋入土中,未計算在內)。
翼馬位於石望柱北24米。翼馬頸較瘦長、頭短、腿高。東者垂尾,西者縛尾。
鴕鳥位於翼馬北24米。形制同景陵鴕鳥。鴕鳥身高1.10米、身長1.50米。
石人東列南數第一個石人在鴕鳥北142米,第二個在第一個北140米,第三個在第二個北41米;西列南數第一個石人在翼馬北168米,第二個在第一個北116米,第三個在第二個北80米。石人身高2.77米。 章陵是唐文宗李昂的陵墓。章陵位於陝西富平縣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鄉與齊村鄉交界處的天乳山之陽。天乳山又名西嶺山,海拔783米,孤聳而立於台塬上。章陵即修建於天乳 山之陽,陵園封內22.5公里,下宮去陵1.5公里。1956年8月6日,陝西省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章陵「因山為陵」,玄宮鑿於天乳山南麓。陵園平面近方形,東西約1350米,南北約1300米。 陵園內城四面各闢一門,四隅建角闕。南門外設神道,長約500米,其南築乳台一對。現殘存城垣東南、西南和東北角闕基址。其中東南至西南角闕遺址相距約840米,東北至東南角闕遺址相距約830米。陵園面積約65萬平方米。四門之外原置石獅、石馬、石人、華表等石刻,其形制與豐陵相同。現殘存石獅1隻(東門),殘高0.95米;拄劍石人1件,殘高1.75米,胸厚0.55米;華表1通,徑1.01米,棱面寬度不等,殘高2.60米;蕃酋像2件,殘高0.64-0.80米,肩寬0.63米,其基座每邊皆0.62米,高0.14米。其餘石刻在「文革」中被毀。 具體請參見詞條:靖陵

閱讀全文

與陝西富平雷村鄉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