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科小班的歷史課怎麼教
首先確定學生基礎,然後確定他們的預期提高的分數是多少。具體方法如下:
1、首先是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就像蓋房子中的鋼筋和水泥,不教好基礎知識再做題也是白白浪費時間,但注重基礎知識並不等於只讓孩子去單純背基礎知識,比如說,教授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時候,讓學生在記古代知識時,需要讓其明白制度的實施需要背景,以及制度為什麼去實施;2、學生引起對知識的興趣是重點,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的時候在不脫離課程內容的情況下可以給學生講述不脫離課本的歷史事件,整理成一些段子,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學到知識;3、教授歷史不止是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滲透歷史中的價值觀,從中可以學到什麼。這些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的政策事件中學會總結自己需要什麼,去指導他們的三觀,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4、沖刺階段作業不宜留太多,一天半套卷子到一套卷子即可。留足復習基礎知識和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5、若要推薦讀物和紀錄片的話,建議:《全球通史》/《國史大綱》/《中國近代史》蔣廷黻先生那本;若要為通俗讀物的話,即《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世界史》系列合集。
B. 想要給5-10歲的孩子講歷史,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看的歷史讀物,一定要語言非常流利,故事非常生動,同時在史詩中論斷。都體現出了這一特徵。 當然,向青少年講述歷史必須注意區分年齡和文化程度。小學生講點,作為故事點的中學生要通過講線,把這幾點聯系起來,搞清楚來龍去脈,讓大學生看到事物的聯系、事物的比較、事物的真正本質在陳衛平看來,要給孩子寫歷史,必須先找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所以選擇目標讀者年齡段可以接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為了引起足夠的興趣,需要採用編劇的手法。 由此可見,以同齡孩子的視角進入歷史現場,回到歷史現場。
小時候看到歷史風雲,是為了振奮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當然,從小就看了很多歷史書,聽了很多歷史故事,但對於如何將這些養分轉化為面向少年兒童的普及讀物,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他怎麼知道劉邦偷偷對張良說了什麼? 如果沒有以前的歷史記錄,就完全不知道。 他是合理推斷的敘。 給孩子寫歷史,做一個合適的編劇,可以很快把孩子吸引到歷史現場。
C.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D. 怎樣上好一節歷史課
怎樣上好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是課文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是歷史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結合。
第一、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講清發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 向)的聯系,突出關聯,講出「發展」來。所謂關聯,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2.一堂課 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3.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後一種聯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 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章, 課謹蠢文中提到的首次用於戰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系現在先進的水陸兩用 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 器發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爭帶來的殘酷性。
第二,要有較好的課堂檢測形式。
不少歷史課缺乏檢測,即使檢測,也是一背了事。事實上,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 在實踐中,我者嘗試了兩種形式的檢測:一種是巧妙利用板書,檢測基礎知識。在板書時,教師可對簡單而學 起來又易錯的地方,以填空題的形式列出,讓學生練習。另一種是設問答疑方式。可以採用教師提問題讓學生 解答,或學生提問題讓教師解答的方式進行。
第三、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與情感性特點。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輪凱上,他們願意聽、樂於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 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祥桐陪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 的文字變成生動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 、突出。如講《火燒圓明園》一節,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了三天。黑色的雲團長達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盪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發 生了日食一樣……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傑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 ,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 更有對侵略強盜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張立新
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課。因為,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歷史只是一門副科。什麼是副科?就是與所謂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是那麼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為不必要那麼認真學了。這種陳舊思想,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不少的困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的第一節歷史課,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七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接觸過這個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對於一個新科目,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教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把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繼續保持下去,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節導言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在第一節歷史課上,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向學生充分「推銷」自己後,直接就跟學生說:「這是我們的第一節歷史課,我們不學習書上的新內容。」學生覺得很奇怪:「不學習書上的內容,是讓我們自習嗎?」我說:「這節課我們聊天,我們就聊『歷史』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你不是在騙我們吧,『歷史』這兩個字能聊一節課?」學生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我說:「不信?我們看著吧。我們聊『歷史』這兩個字,不得不說『WWW』。」學生鬨笑:「老師,你不是教我們上網吧,什麼『WWW』,我們上網早就會用了……」我說:「此『WWW』,非彼『WWW』……」學生馬上被我風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那麼,什麼是『WWW』呢?」
什麼是歷史(What)?這是第一個「W」。學生恍然大悟:「哦,這就是老師說的第一個W」。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歷史。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一開始面面相覷,後來便有幾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有的講「歷史就是過去是事情」,有的講「歷史就是以前」,還有的講「歷史就是古代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為什麼開始不敢說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同學有時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太復雜了,對吧?其實歷史這概念很簡單:幾千幾萬年前的事叫歷史,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事叫歷史,你們的昨天,對今天來說,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記住: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啦!」。這樣學生明白了,原來過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稱為是歷史,自己也是歷史中的一個人。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要學歷史(Why)?這是第二個「W」。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有了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經驗,此時,課堂氣氛有所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始被激活,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增長知識,有的說可以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還有的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聽取了學生的發言之後,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同樣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聽老師的觀點嗎?」學生大聲說:「想!」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給學生總結了兩個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學生說:「老師,這也是個理由,太簡單了吧?」我說:「我剛才不是跟你們強調了嗎,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果不用考試,我們課堂還要學這門課嗎?這個不算理由嗎?」學生鬨笑,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我說:「現在的中考,歷史是一個必考的科目。以後上了高中以後,選文科的同學,歷史也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接著,我簡單地向學生傳達了這些年來的中考、高考方案,強調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經我這么講解,學生才開始明白:原來,歷史並不是他們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
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
在歷史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上好一堂歷史課,首先要把握好歷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其次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最後,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編者意圖。弄清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熟悉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其次掌握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由於學生基礎不一,教材撐握的深度應有分寸。否則是對牛彈琴。顯然這里所說的挖掘教材深度並不是越深越好。關鍵是不要做夾生飯。應做到深淺適宜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
二、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
抓好調動學生的廣度是區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應試教育只注意調動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實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氣氛的好壞關鍵要看調動學生的廣度,要使每個學生都處在積極的學習之中。從目前情況看,課堂上滿堂灌,唱獨角戲的現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仍覺束手無策,在課堂上仍看幾個尖子。教師提問,學生發言的,老是那麼幾個人,對大多數學生從不過問。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師生活動脫節。有些學生即使想主動學習,也因教學目標過高和方法不對胃口,只是騰雲駕霧,一堂課下來,不知所雲,收獲甚微。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面考慮如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各類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個合格的教師。
三、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講練結合是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抓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是落實知識體現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課就做到訓練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這樣效果就會必然好。從當前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看完全沒有課堂訓練的課很少發現。主要是課堂訓練的密度不足,主導和主體一頭重一頭輕。在多數情況下,仍然存在著講的多,練的少,重灌輸,輕引導,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器。
一堂課應該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講、想、練三者不可偏廢,教師講給學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導作用。重要的是學生要吸收,消化,讓學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學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這里是就教學藝術給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學藝術的度就是捉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學藝術差,效果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魅力就和我們看電視劇一樣。一部好的電視劇,如果只是乾巴巴地把角本讀給人聽,印象一般不會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現,就會給人終身難忘的深刻的印象。
總之,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度,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完整的評價標准,也不失為課堂教學所必須考慮的四個方面。它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你若能達到這一點,你的歷史課堂教學更會錦上添花。
如何上好歷史課的教學反思
1、保持歷史課的生動性,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願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
(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尊重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保障。
,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和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我在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總之,教師只有認真細致地去鑽研新課程所規定的內容,備好課和備好學生,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課,不斷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的進步、
什麼是一節好的歷史課
一節好的歷史課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見到的評價標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從課前預習到課後檢測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目標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強調自主學習,或者強調研究學習,或者強調情境學習……。眾說紛紜,很難有統一的完美方案。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讓老師來回答,去問問學生,一個學校那麼多歷史老師,你喜歡哪個?為什麼?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們就能總結出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老師該如何去做。據調查,學生喜歡歷史課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師人很幽默,長得帥;能學會思考,增長認識;能解決學習的困難等等。這些話看起來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學生眼中一堂好課的標准:引起學生興趣;贏得學生喜歡;提高學生能力;教給學生方法。做到了這幾點,一節好的歷史課就不在話下了。
一、引起學生興趣
「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距離學生年代比較遠,按照課本講出來往往變得很枯燥。不能身臨其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引不起學生興趣是導致學生厭惡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因。歷史課堂教學如果能夠合理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和歷史場景的體驗,實現歷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達到落實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思維的培養目標。
我校宿春娣老師在《鴉片戰爭》一課就運用了情境創設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到《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英國貿易狀況》時,她是這樣說的:
英國欲將大機器生產出的商品打入中國市場,當面對著新奇的洋貨,一個中國家庭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兒子:爹爹,街上賣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親:好看管什麼用?結實才行。
兒子:那洋布又細又結實。
父親:光結實管什麼用,便宜才行。
兒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親:再便宜也要花錢,媽媽給你織,咱一文錢都不用花。
宿老師通過創設一個中國普通家庭關於英國輸入洋布的對話場景,生動再現了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的狀況。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了學生的實際認知和生活體驗,彷彿就是他們自己家庭每天都會發生的關於社會問題討論的再現,一下就拉近了距離。通過這段簡短的對話,把「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受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 *** ,英國處於入超地位,不得不通過罪惡的鴉片走私來扭轉貿易逆差」的歷史結論讓學生在興趣中輕松地接受了,避免了傳統教學糾纏於「自然經濟」、「出超」、「入超」、「貿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學。
我校欒艷老師在《太平天國》一課的講述時也運用了這樣的方法來突破難點。她是這么講的:
李富貴是個廣西桂平的農民,今年18歲。前幾年,他和同村的幾個夥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隨太平軍參加起義。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畝制度》頒布了,李富貴和夥伴們十分高興。
李富貴家裡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12歲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規定,他們家裡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獲的季節到了,不用交租給東家了,全家都很興奮,但又聽說除了留足吃的糧食,其餘的通通要交到天國的國庫去。娘發愁了,大姐年底該出嫁了,拿什麼去辦嫁妝呢?卒長說不用愁,這些費用都由國庫統一開支。
《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沒多久,大夥的高興勁兒過了,很多人開始懶散,你說這是怎麼了?
看完「研習材料」和「情景再現」後,想一想,怎麼理解李富貴一家「高興、興奮、發愁、高興勁兒過了」這些心情?
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傳統講法就是引用《天朝田畝制度》的歷史資料,從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製度和產品分配製度來說明太平天國這個改造國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進而證明這個方案行不通。這種教法對於難點的突破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能力,不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從而使課堂變得枯燥乏......>>
如何上好歷史課
多講講聞人趣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或者說是小說杜撰
在講課的時候多穿插一些這樣的小故事我想會吸引很多同學的
在講到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讓學生「穿越附身」到某個歷史人物身上,讓學生可以思考揣摩這一事件人物心理啊什麼的
甚至可以自己憤青一些,發表自己的言論,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一些看法。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節歷史課
高中歷史千萬不要給學生念書,學生不是第一天上學,而且辨別觀念開始成熟,時間一長上課效率會大打折扣(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高一歷史自學的)誤人子弟啊!!!
作為第一堂課,可以和學生隨便探討一些歷史問題(不要無聊的講些未解之謎——學生大都看過吧,某個人某件事或者現代生活折射的歷史等等)稍微跨學科沒關系,別扯太遠就行,切記和某一個人暢談或一個人誇誇其談,注意調動學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歷史內容悄悄串進去,忌多。一談話形式的課堂氛圍會給你以後的教學帶來結實的基礎。
上面純屬作為一個學生的感受,我受過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學生痛苦的「抉擇」,貌似嚴重了,O(∩_∩)O哈哈~!!放鬆沒那麼嚴重!
E. 小學生歷史課怎麼上啊
這么著吧,建議;第一堂課大概講下中國5000年歷史,其中的輝煌成就,古代中國的偉大,諸多發明創造等等。第二堂課,講秦漢史,第三堂課講隋唐史,第四堂課講宋史吧,或者你自己選。個人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