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介紹一下歷史上的無敵艦隊
西班牙的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十六世紀的戰船,與以前各世紀不同的一個主要因素,即為重炮;盡管這種殺人的利器,從十四世紀起即已開始裝在船上,可是一直到十五世紀,這種火炮的才有足夠的威力,能夠一炮擊毀當時的船隻。這種兵器有明顯不同的兩種形式,一為前膛(Muzzle-Loader),一為後膛(Breech-Loader)。後膛炮的原始形式是一種「組合式」的火炮(Built-up Gun)——即由若干根鐵棒所組成,在上卷中已有詳述。它的葯室與炮管是分開的,在發射之前,用螺旋裝上去。
一共有兩種主要類型的前膛炮——加農和寇非林(Culverin),都裝在炮車上。前者發射一噸重 [ 註:校制者按:原文如此,需核對英文版。 ] 的鐵彈,只有中等的射程。後者炮身較長,炮彈較輕,而射程也較遠。這兩種火炮的性質有如下表:
型式 膛 彈重 口徑 最小射程 最大射程
加農 7.25吋 50磅(約) 18 340步 2000步
寇非林 5.25吋 17磅 32 400步 2500步
此外還有半加農(Semi-Cannon),彈重32磅;以及半寇非林,彈重九到十磅。(寇非林亦可稱之為長炮)長炮中還有許多較小型的,例如「Saker」,彈重五磅;「Minion」,彈重四磅;還有「Faleon」,彈重兩磅半到三磅,不過這些火炮全部只有對人員的殺傷力。另外還有一種叫作「Plrier」的,射程較短,發射的是二十磅的石彈,到這時已經變得落伍了。
在十六世紀開始時,在海上航行共有兩種主要形式的船隻。一為圓船(Hulk),另一為長船(Galley)。前者用以載運商品,後者則為標準的戰船。但是不久,大洋的航行和火炮的進步又開始使船隻的構造有了新的改變。在洋面上,風帆要比槳更重要,而用風帆的船隻又更適於使用船舷上的火力。
第一個轉變期是在十五世紀,此時小型殺人性的海軍火炮開始被採用。它們裝在兩個炮台上面,一在船頭,一在船尾——在過去未有火炮時,這種平台上是裝胡改嫌置弓弩的——,其目的是為了擊毀登船的敵軍。亨利七世的大船,「攝政」(Regent)號上即裝有這樣的火炮二二五門——主要都是旋轉式的火炮。
亨利八世帶來了第二個轉變期。他採用了前膛式的毀船火炮。因為這種兵器太重了,不能放在炮台之內,而且也不宜於對付登船敵人之用。它必須裝在上層甲板上,最好是在主甲板上,必須在船隻兩側開辟炮孔。第一艘裝備重炮的船為「瑪麗玫瑰」(Mary Rose)號,建造於1513年。
在最後一個轉變期,船上的炮台逐漸變得不再需要了,而舷側火炮重量的增加,則要求甲板空間的增加。圓船逐漸發展成為正規的軍艦,這種船的長度比寬度要大三倍以上,而不像一般的圓船隻相當於寬度的兩倍。在十六世紀,這一類船隻中最著名的,是德雷克的「復仇」(Revenge)號,這是一艘純粹英國式設計的船隻。這種船隻是為「競賽」用的,又可以稱為「平甲板」(Flush-decked)式。雖然它的船尾和船頭並不與腰部完全看齊,可是比起西班牙的戰船,卻要低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五。這個事實使多數的英國船隻,都顯得比西班牙的要小,雖然雙方海軍中的最大船隻,其噸位是大致相等的。所謂的「大帆船」(Galleon),並非西班牙獨有,通常為四桅的帆船,具有當時一般船隻所有的索具,但是其船殼的構造卻比較接近長船,與寬度之比較大,也較為平直,船頭低下,與長船相似,而不像圓船的船頭拱起。這個時代中的英國戰船,大約是兩個船員攤一噸,而在西班牙戰船上,則是三個多人攤一噸。
火炮對於海軍戰術的影響,要比對於海軍造船術的影響還大。在長船(快船)時代,主要的兵器為船頭的撞角(Beak),而主要的戰術行動即為硬撞。雖然在接近敵人時,快船是可以採取縱隊形式殲磨的,可是攻擊的隊形卻成橫線,正像陸戰一樣,戰斗就是突襲或沖鋒。在裝有火炮的戰船上,其主要的兵器——重型的毀船加農——不是裝在船頭上,而是在兩舷。當它們接近敵人時,一定要調動位置,使其側面對著敵船——對於舊時代的快船而言,這是一種自殺的行為。所以在攻擊時,其位置是與原有前進路線成直角的,為了使這種調動有秩序,並集中打擊力量對付敵人,在接近敵人時應採取縱隊的陣形。褲手
這個徹底的改變在當時尚未被人認清,艦隊進入戰斗時還是蜂擁而上,其主要目的還是攀登敵船。可是在英吉利海峽中,與西班牙無敵艦隊一經交手,縱隊戰術即開始成形了,這個理由可以從雙方艦隊在軍備方面的差異上獲得解釋。根據劉易士教授(Prof. Lewis)的記載,可以表列如次:
艦隊 船數 加農 皮里爾 寇非林 總計
英吉利 172 55 43 1874 1972
西班牙 124 163 326 635 1124 [ 注 ]
可見英國人所有的長程火炮,要比西班牙人多了三倍,反之在重炮彈中程火炮方面,則西班牙人也比英國人多了三倍。這種在射程和彈重上的差異,也就可以說明雙方在戰術思想上的不同。英國人是在長程戰斗方面集中全力,而西班牙人則注重中程和短程戰斗。西班牙的戰術目標是先使敵船喪失戰斗能力,然後再攀登它。英國人的目標卻是在遠距離擊沉敵船,或迫使它易幟投降。雖然英國人的火炮具有較大的射程,但是在長射程中,其威力卻並不足以發生決定性作用。同樣重要的,是這種火力並不準確,在遠距離時能擊中目標的彈丸並不太多。火力的不準確使海戰也和陸戰一樣,變成了纏斗不休的狀態,直到有膛線的槍炮發明之後,這種情形才有所改變。所以在理論上,西班牙人寧願依賴接近射程的打擊力量,這樣可以較易命中。
腓力對於英國人將要採用的戰術,早已有所認識,所以當梅迪納公爵出航前,他曾經給予下述的警告:「你應特別注意,敵人的目的是想作遠距離的戰斗,因為(他們)火炮的射程較大;反之,我們的目的卻是要接近敵船,鉤住它們並登船進行肉搏戰。」可是很明顯的,他卻並未充分認清英國人的真正優勢並不在於較長程的火力上面,而在於他們的海員技術較為優秀,事實上,他們的船隻也比西班牙的更為輕便,易於操縱。西班牙人是慣於在良好天氣中航行的海員,而英國人卻慣於與惡劣天氣搏鬥。西班牙的船隻在外形上與其說像一艘船,還不如說像一座堡壘,上面擠滿了陸軍的士兵,而真正的海員卻感覺不夠,其地位也只比劃槳的奴隸略勝一籌而已。在英國人的戰船上,水手不僅駕船而且也打仗,雖然也是強迫服役的,但每天還有四個便士的酬報。最大的區別,也是(英國)最大的優勢,是西班牙人仍繼續使用快船時代的舊戰船,船隻分成集團,以橫隊迎敵;而德雷克或霍華德(Howard)卻推出了一種新戰術,大致以縱隊的形式接戰,這也是海戰革命的先聲。
對於英國海軍將領而言,在西班牙艦隊駛出之前的幾個月當中,他們所遭遇到的極大的困難卻是伊麗莎白本人。這個女人雖然具有很堅強的性格,可是在英國的歷代君主中,她也許要算是最吝嗇的一個。況且她也真的害怕西班牙,這並非沒有理由,因為西班牙在當時,本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國家。她一直都只想和平,可是她卻不了解,只要她仍然鼓勵私掠的行為,和支援日德蘭的叛亂,那麼和平就將永無可能性。
到了秋季,一個小型的英國海軍支隊,在巴爾麥爵士(Sir Henry Palmer)的統率之下,與一個荷蘭的支隊聯合到一起,一共只有九十艘小船(只適於內河與淺海使用),開始封鎖佛蘭德的港口;但是直到11月27日,英國女王才召集了一個戰爭會議,討論下述的問題:可能的登陸地點,陸上兵力的使用,所使用的兵器,和國內的安全。12月21日,她任命霍華德勛爵(Lord Howard of Effingham)為「陸軍中將、總司令、海上艦隊和陸軍的總管」。盡管德雷克在她的海軍將領中是能力最強的一個,但她卻寧願選擇霍華德,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其艦隊的威望,而且也是因為霍華德的地位較高,容易獲得部下的服從。德雷克後來被任命為海軍中將,在技術方面做霍華德的顧問。關於霍華德,托馬斯·富勒(Thomas Fuller)曾這樣評價:「誠然,他並非一個內行的海員,但是他卻知人善任,而且從善如流。」
自卡地茲和里斯本回來之後,德雷克就一直要求再作他那種冒險的突襲——在出發港口內攻擊西班牙艦隊。假使當時他真獲得了准許,去再作一次這樣的攻擊,那麼西班牙艦隊可能將永遠都不能出海了。最後,在霍華德已受命為統帥的第三天,他才奉命率領三十艘船隻向西班牙海岸進襲。然後接著,女王又害怕觸怒西班牙人,收回了這個命令,並將艦隊的員額減少了一半。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使得霍金斯在1588年2月15日,曾經上書華爾新漢,表示嚴重的抗議。
他說:「我們必須有所選擇,是接受一個不光榮和不可靠的和平?還是決心一戰,以求得一個安靜的和平?照我看,最可靠和最有利的途徑,就是決心一戰,這也是全國人民的公意。」
霍金斯的意見,正與德雷克一樣,認為攻擊即為最可靠的防禦。但當他這封信發出後不久,英國女王又獲得了克魯茲侯爵逝世的消息。於是她相信西班牙艦隊現在又出發不成了,而且她也認為帕爾馬公爵正處在困難之中(註:大約一個月後,帕爾馬曾報告腓力說,他的三萬人中,只剩下一萬七千人的有效兵力了),所以她就陷入了後者所布置的和平陷阱,並派遣和談代表團前往日德蘭。關於這一點,霍華德在3月10日,也向華爾新漢提出警告,說請女王小心,不要陷入敵人的圈套。此時,也不斷地有情報傳來,說西班牙的艦隊馬上就要出海了。
假使伊麗莎白在天性上不是那樣傾向於外交,則她應該能認清帕爾馬的建議其實是一個詭計,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因為腓力相信他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他認為這是十字軍的行動,其目的是要把英格蘭再收入天主教的懷抱。每一天,五萬個教堂中都在做彌撒,腓力的海軍船隻,都是以宗教聖哲命名的;他們的乘員禁止發誓、爭吵、賭博和與不正當婦女交遊。船上都掛著帝國的旗幟,上面綉有基督和聖母的神像。
腓力對梅迪納下達了下述命令:「當你接到我的命令之後,就應率領全部艦隊出海,直向英吉利海峽進發,一直駛到馬格特點(Margate)為止。然後再與帕爾馬公爵取得聯絡,並保護他渡海。」他又警告他應該避免與英國艦隊接觸,並且說假使德雷克在海峽中出現,那麼除了後衛行動以外,應該對他不予理會。他也給梅迪納一個密封命令,那是留交給帕爾馬的,告訴他假使這個遠征失敗了,他應該採取何種行動。
腓力交給梅迪納指揮的艦隊一共有船隻130艘:20艘四桅大帆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形船,22艘差船,13艘輕快帆船(Pinnaces),4艘中型帆船和4艘長船(註:其中實際可用的戰船數字在六七十艘之間)。這些船隻的總噸位為57,868噸,火炮總計為2431門,駕駛的海員為8050人,所載陸軍為18,973人。加上劃船的奴隸和其他人員,共計60,493人。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頭領聖菲利普號聖菲利普號於1690年下水,憑借其強大的戰鬥力而成為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頭領船。她是17世紀西班牙造型華麗的船的代表。
聖菲利普號菲利普號是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頭領船。她的排水量達1000噸,裝配有96門火炮,可與英法艦隊中最強大的船匹敵。在與英法聯軍的戰爭中,聖菲利普號的主要任務是保護西班牙的居民和港口,並運輸珍貴的貨物,同時為前線的船隻保護綿長而危險的回歸西班牙的水道。
② 從鄭和下西洋到劈波斬浪中國艦,明朝的船隊到底有多牛
談到明朝的海上力量,很多朋友也是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早在朱棣時期就曾經派出船隊多次的遠行,甚至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地區。那麼明朝的船隊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能夠在當時航行是這么遠,並且能夠帶回豐富的物質產品?下面小編就和指空沒大家詳細的聊一聊明朝的船隊究竟有多麼厲害。
綜上所述,明朝的造船技術是非常的厲害的,他們當時就能夠打造出非常強大的遠行艦隊,而且每一艘船都是有著不同的作用,不僅能夠裝載很多的物資,更是有著抵禦海盜的能力虧棚。在當時的遠行之時也是有著打擊敵對的勢力的戰果,更是憑借著船隊的強大,明朝也是成功地與世界多國完成了貿易。
③ 鄭和七下西洋時的艦隊,是不是天下無敵了呢
鄭和七下西洋時的艦隊,是不是天下無敵了呢?要說古代的歷史,很多人只想到陸地,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國的海洋探索在古代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明朝,我國已經開始海上發展,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是當時最早的海上探索。
那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尋找其他國家,探索未知的領域,但不可否認鄭和艦隊是龐大的軍事艦隊。 關於鄭和艦隊的實力,至今一直非常爭論。
古代最強艦隊,鄭和艦隊有多強? 三個方面給你答案
鄭和艦隊是唯一能搭載火炮的艦隊。 我國歷史記錄中沒有因為鄭和艦隊搭載火炮而出現任何問題,但是當時的其他國家別說艦隊搭載火炮了,就連正子八經的火器都不成熟。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鄭和艦隊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的艦隊!
關於鄭和艦隊實力以上的三點已經做了具體的詳細介明大神紹,唯一激虧遺憾的是,明朝以後我國一落千丈,清政府的統治讓我國完全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閉關鎖國鎖定了前朝的努力,鎖定了自己的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沒能鎖定我們勇往直前的心。 我相信不會很久,我國終究是世界第一,這絕不是夢!
④ 下西洋的鄭和擁有海上大艦隊,其實力有多麼的強
說到古代歷史很多人就只會想到陸地,殊不知我國對於海洋的探索在古代也早就已經轟轟烈烈的展開。明朝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海上發展,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是當時最早的海上探索。
那麼雖然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其他國家,探索未知領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鄭和艦隊是一支龐大的軍事艦隊。對於鄭和艦隊的實力,一直到現在都頗有議論。
不過很可惜的是,清朝的閉關鎖國徹底讓千年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統治者的無能讓一個民族數代的積累化為泡影!
最強的軍事力量
鄭和下西洋所率領的艦隊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的艦隊,是後來拿破崙艦隊的十倍有餘。而且我國明朝火葯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特別是火器的發展已經應用到戰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