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道家學說歷史多久

道家學說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21 08:46:36

『壹』 道家學說的起源(越簡單越好)

最初為早期不知名的古哲學家
後來是曾任周「圖書館長」的老子,即李耳,老聃有《道德經》,老子後來出關向西,傳說是西化胡僧去了
然後是列禦寇,道家前輩,有《列子》
春秋末期,孔子繼承老子思想而發展,莊子繼承老子向另一方發展,形成了後來的儒家和道家(在我觀念上認為早期、正統的儒家屬於道家)
儒家和道家在後來都「適者生存,不適者改」了。道家在張陵後成了一味煉丹成仙的「化學家」,而儒家去干裹女人腳的勾當了。
發展到現在,老子再世也不知道現在是何了。
應該承認,馬克思的哲學是最好的繼承道家的思想了

『貳』 道家學說簡介(比較完整的)

道家思想的起源,《漢書·藝文志》中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個人認為《漢書·藝文志》中所說的「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基本上不可信!「道家者流蓋出於隱者」這是目前公認的說法,所以又有人認為「道家思想」是「隱士之學」也不無道理。

不管道家起源為何,他們也絕不是社會政治的積極參與者,他們從旁觀察世事,認真思考宇宙的真像,使用高度抽象且不帶意識形態的執著的語言去描述「天道」與「人事」變化的法則,他們的專長在於:「原理性的研究」。

作為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的起源很早,在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其師承,廣成子,出身更耐人尋味。現在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理論的是老子。但從《道德經》(即《老子》)、莊子等人的文獻中透露出的情況看,道的思想並非始於老子。老子的《道德經》很明顯是受了更早時期含有「道」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等書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啟發。但,老子第一次在《道德經》中對「道」作了詳細而全面的闡述,所以說老子確立了道家學說也是正確的。

道家思想首先徹底擺脫了儒家思想中的「社會哲學」道路,而是直接從「天道運行」原理引申出了以「自然」、「中性」為主「道」的哲學。「天道運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道」的哲學即在於:在解釋清楚這一原理性內涵基礎上,進而提出一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透過對這樣一個世界運行秩序的「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從而發展出一個與儒家的社會哲學迥然不同的觀點,即認為:社會只是一個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該有自己獨立自在的自由性,而這種「自由性」不受任何意識形態的的束縛。從根本上說,道家思想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又不同於儒家思想,它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是更尊重人的「自主性」與「存在」的定位。

道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道家思想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有兩重含義:一、是人「知識能力」的解放,二、是人「生活心境」的解放。對於前者道家思想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對於後者道家思想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去面對世界。

無法否認,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積極進取」的,這是因為在道家看來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為天道變化,本身並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所以認為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強調得更多的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這種智慧又應該是在任何歷史環境的社會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關於道家思想的發展,奠基人無疑是老子,關於老子的生平基本無考,就連老子究竟是誰都有三種說明,分別認為是:李耳(早於孔子)、老萊子(與孔子同時)和太史儋(後於孔子)。老子的思想都在《道德經》中。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的宇宙起源論,還提出了世界存在與運行的原理是:「反者道之動」,而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應該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在書中老子提出了很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但重點都在於「保身」而不在於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一套出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的,而無意製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在老子看來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根本」。

老子之後就輪到莊子。莊子也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開創者,所以「道家思想」又稱「老莊哲學」。莊子的思想與老子的思想有所不同,主要在於:莊子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可開創能力,包括智慧上、認識能力上和身體能量上等等。莊子同樣站在「天道自然」的基礎上,提出了從人的「自我修養」到面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處世之道。《莊子》的內七篇是全書的重點,是莊子從「世界觀」到「知識論」到「工夫論」再到「社會哲學」的內聖外王之道。

莊子之後就是列子,但現存的《列子》八篇並不是列子所作,而是東晉人張湛所作,可以說這本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之間的道家思想。在書中對原本道家思想中「無為」的人生觀有所改造,它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並認為人在一種「不任強使力」的生存狀態下,「不憂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到三國時代,當兩漢經學的發展已到尾聲,社會政治一直處在動亂與不義的環境中,知識份子普遍轉向玄學清談的風氣時,王弼以其對老子思想的深切體悟,註解了老子《道德經》一書。王弼的《老子注》中注重「體用之分、有無之別」,詮釋出了:「貴無」的精神,並以此原理註解《易經》,將易經的研究方向轉以純粹的玄學思想。

到了西晉,郭象註解了《莊子》,在他的《莊子注》中主張:「獨化」理論。這是一種從高度抽象思想中發展出來的玄學理論,在這種理論中認為:宇宙萬物都生於偶然的「玄冥」境界,因此提倡一種「物無大小、各順其適」的思想,主張平等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人生觀。

西晉之後,道家思想就沒有什麼發展了。但道家思想自它誕生起就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先秦時代,老、庄整理出了道家思想的綱領後,道家的「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響了儒家與法家。儒家的《易傳》與韓非子的《解老》都是在其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在社會政治上,道家思想則要到漢初才被正式試驗。這主要是因為在經歷了春秋、戰國、滅秦、楚漢之爭之社會戰亂終告停止之時,人們終於發現「爭強」的害處以及「休養生息」的重要,於是老子的政治、哲學觀點才被重視。而等到西漢強盛,君王開始好大喜功,爭戰的歲月再度啟幕,時代的風氣再度轉變,道家思想再次被丟到一旁!等到魏晉「清談之風」興起,道家思想又開始了它的生命力。在西晉之後,道家思想逐步被道教、易學與儒學所吸收與借鑒,最後逐漸被取代。

『叄』 道教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值得注意的是:道教與道家是決然不同的兩碼事。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後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書」,並不是「太上老君」為佈道而寫的經書。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

道教教義中雖有道學成分,但遠遠不足以代表道家精神,遠遠不足以傳達老莊思想,二者萬萬不可混同。

道教與道家

「道家」與「道教」二詞,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從歷史來看,這兩個詞指稱過很多不同的內容,也曾混為一談;現在也仍然有人主張將二者等同起來。然而,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於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麼,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流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魏晉之後道家思想的傳承流變,現在看來還是模糊而難以說清的,但它對歷代學者文人的影響卻仍是依稀可辨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狹義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

道教神學與道家思想的異同,確實一言難盡。試舉一例:道教所謂長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並未言及,也不能視為老、庄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說,與自然之道亦不無悖逆。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周、列禦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道家思想後來被張魯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並演變成中國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教是在中國形成並傳播的一種多神宗教,在中國古代影響僅次於佛教。道教被認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為其追求目標,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方術、民間鬼神崇拜觀念和巫術活動而形成。它主張清靜無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淵源

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與當時正進入中國的佛教的互動(佛教對道教的影響以及道家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

發展歷程
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後衰落四個時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標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張道陵的五斗米道。東漢順帝時(126年-144年),於吉、宮崇所傳的《太平清領書》(即後來所謂《太平經》)出世,得到廣泛傳播。到東漢靈帝時,張角奉《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為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頗有影響。後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日趨衰微。同樣是在東漢順帝時,張陵學道於蜀郡鵠鳴山,招徒傳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後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遂為道教正宗。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盛行和相關理論的深化,道教獲得了很大發展。同時道教也吸取了當時風行的玄學,豐富了自己的理論。東晉建武元年,葛洪對戰國以來的神仙家理論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論的第一次系統化,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南北朝時,寇謙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師道」,陸修靜建立了「南天師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此時出現了茅山、閣皂等派別,天師道也重新興起。在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人闡述的內丹學說極為盛行。

金朝時,在北方出現了王重陽創導的全真道。後來,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為蒙古成吉思汗講道,頗受信賴,並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而同時,為應對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合並為正一道,尊張天師為正一教主,從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兩大派別的格局。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豐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肆』 道家學說什麼時候開始的,由誰傳下來的啊

道家與黃老,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老子)一書的問世,標志著道家學派的形成。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老子)之前即有湯相(伊尹)和紂臣(辛甲)為道家書,還有齊國的(太公)237篇、 (謀)81篇、 (言)71篇、(兵)85篇、(管子)86篇,楚國的(竄子)86篇。(老子);之後則有(文子)、( 子八)、(關尹子八)、(莊子)、(列子)、(田子)、(老菜子)、(鴉冠子)、(黃帝四經)(即今長沙馬王推出土之黃老帛書)、(黃帝銘)、 (黃帝君臣)、(雜黃帝)等書。(漢書·藝文志)載道書37家,993篇,可見先秦時期道家學派是很龐大的。(漢書·藝文志)雲: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可見道家之源出自史官,為「君入南面之術」,即君主治國的學說。同時史載自黃帝時設立史官,因此,道家學說的起源,當遠溯黃帝。 戰國後期,齊國首先成為中國文化的學術中心,學者們聚於齊國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見(鹽鐵論·論儒》)因而以道家為宗的第一次學術大綜合。就發生在這里。當時齊威王「高祖黃帝」,學者們遂將黃老聯稱,共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產生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成為道家的代名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雲: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 (史記·太史公自序)述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雲: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動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如。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司馬談所描述的,正是道家在稷下綜合諸家學術變為黃老之學的主要特徵。除了君人南面之學,黃老學說還有「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漢書·藝文志)神仙十家之中,黃帝著述即佔去四家,共61卷之多。陰陽家21家中有(黃帝泰素)20篇,又陰陽家16家中有(黃帝)16篇,此外還有風後、力牧、鬼容區等人,他們都是黃帝的臣子。老子的學說,與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本有共通之處。(老子)說:「深根固蒂,是謂長生久視之道,」又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是老子學說亦包括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在內。 西漢初年,由於暴秦之後,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當時的統治者順應歷史要求,以黃老清靜之術治理天下,採取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寬松政策。於是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黃老之學,蔚然大興,盛極一時。當時以研究黃老之學而著名的人物有陳平、田叔、黃生、鄧章、鄭當時、司馬談等人。此時的方士們也喜歡研究黃老,如司馬季主、嚴君平等,都是以方士身份而研究黃老之學的人。(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說:「(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依老子、莊周之旨著書十萬余言。」他們不但研究黃老,還以老莊之書教人,這是方士們和黃老之學相結合的開始。不過此時的道家及黃老之學,基本上仍是一種社會政治和學術思潮,從這時的《黃老帛書)、(淮南子)、(老子指歸)、(論衡)之中可以證明。西漢政權鞏固之後,黃老之學作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不再為統治者所用,漢武帝改為「獨尊儒術」,但是黃老之學此時仍然具有較大影響力。此時的漢武帝既崇尚儒術,又崇尚神仙。這時的治黃老學者轉向從事道家學術和神仙方術的研究,以維護其發展。這時儒家有神化孔子的趨向,讖諱學說也隨之興起。黃老學者與方仙道的方士結合,開始神話黃帝,宣揚神仙之學。從此之後,講神仙之名皆托於黃帝,而老子仍屬道家。 到了東漢,黃老之學演變成為黃老崇拜、(後漢書·楚王英傳):「英晚節更喜佛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給他沼書說:「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詞,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此時的黃老,己經近於宗教信仰,與西漢的黃老之學大不相同。東漢桓帝延熹八年中(158一166),桓帝事「黃老道」,(後漢書·王渙傳)又說桓帝為相信黃老道的緣故「悉毀諸房祠」,黃老道的名稱始見於此時,黃老之學也在此時正式發展,成為黃老道,(後漢書·祭祀志)中說: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年,親祠老子於濯龍,文周為壇,飾淳金知器,設華蓋之座,用郊天樂也。 (隸釋)卷三有延熹八年(165)的(邊韶老子銘),其中說當時信道的人附會了老子「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和「穀神不死,是謂玄化」的話,說老子「離合於混濁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設,降升斗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靈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蟬蛻度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御覽)第一也引後漢王阜(老子聖母碑)說: 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具。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更將老子說成了是「道」的化身。當時的黃老道是己經將老子作為他們的教主了。此時的黃老道,沒有什麼組織,也沒有什麼更多的宗教色彩,只是在崇奉黃老的基礎之上公認老子是他們理想的教主,老莊之書便是他們的經典。他們就是這樣在當時的社會中自然形成了一個信仰集團,東漢末年所興起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它的流派。據(後漢書·皇甫嵩傳):「初巨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證明早期道教組織太平遭系由黃老道演化而來。張道陵創五斗米道,將老子奉為「太上老君」,為道教教祖,以《老子想爾注》作為早期道教經典。 道教兼重黃老,試圖以黃老的源流證明道家為中國上古文化傳系之正統,以與當時剛剛傳入中國的佛教相對抗。但是為何不將黃帝奉為道教的教祖,而將老子捧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一方面黃帝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儒家已被封建統治者奉為正統,若將黃帝立為道教教主,勢必與「敬天法祖」的儒家發生沖突。另一方面,史載孔子「問禮於老子」,也可以說孔子是老子的學生。又史載老子「最知其所終」②, (後漢書·襄楷傳)中襄楷上桓帝書說:「最言老子入夷而胡」。因此,只有將老子奉為道教教祖。而將黃帝擱置一邊,才不會與儒家發生沖突。又因為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也可說明道教地位不在儒教之下;同時又以老子化身而為佛陀的傳說,說明佛教亦為道家的分支。這樣,就能在儒、釋、道三教的斗爭之中,借道家始祖老子的身份,而為道教爭取相對有利的地位。老子被神化之後,黃帝的地位雖相對減弱,但仍為道家宗祖。道經之中託名黃帝的著作仍舊保存不少,比較重要的是中醫方面的著作。由於傳說(素問)、(靈樞)為黃帝所留,因而為(道藏)收入。據統計,有關中醫的道經在(道藏)之中共有14種。 所以,黃老之學發展成為黃老道,黃老道又演變成為道教,可是道教並沒有將黃老道視為自己的母體,而將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視為自己的母體,「老子之道」成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為特徵之外,同時還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種交叉信仰,這一點是道教與其它宗教的不同之處。在道教歷史上,道教對道家的承襲一直在持續不斷的進行之中。漢末道教以神化(老子)為主,漢代以後又神化(莊子)。至唐代尊(老子)為(道德真經)、(莊子)為(南華其經)、(列子)為(沖虛其經)、(文子)為(通玄其經)、(庚桑子)為(洞虛其經)。宋代以後編纂(道藏),幾乎把先秦以來的道家著作網羅無遺,統統納為道教經典,而將(老子)始終奉於至高無上的位置。而且歷代註解和詮擇(老大(庄)等道家經典的著作,亦一概納入道經的范疇之中。在此意義上,也可以說道教文化是道家文化發展中出現的一個分支。因此老莊之「道」家學說,為道經之中道學的來源之一。

『伍』 道家學說產生多長時間了有什麼特點

道家學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由中國哲學家老子(Lao-tzu,公元前6世紀50年代一?)所創。老子堅持無為和簡朴,他在結合了一些宗教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帶有神秘性質的哲學思想——「道」。「道」是一種道德的行為准則。老子認為當人類面對「不可知」的世界時,他就應該堅持無為。老子將整個世界比喻為一個鍾擺,而「道」就是鍾擺上的鉸鏈,任何抗爭生活的行為就像附著在鍾擺底端的昆蟲一樣,只能隨著鍾擺無奈地來回擺動。但是,如果沿著鉸鏈(「道」)爬上鍾擺頂部,就會發現一個完全停頓和靜止的世界。老子建議人們去除慾望,行為要避免走極端,不要過度。老子的很多思想都收錄在他的著作《道德經》中,現在有一些學者認為,《道德經》是老子的後繼者。道家最重要的經典是《道德經》,比較重要的還有《莊子》、《管子》、《黃帝內經》、《鶚冠子》、《列子》、《抱朴子內篇》、《文子》等。道家與道教是不同的,但又相互關聯。

下面僅從《道德經》為主介紹些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最主要的學說首先是對道和德的認識,《道德經》中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而「德」,是從「道」中分化出來的,而萬物化生都必須有「德」,因為「道」是總體,「德」是個體,德是指萬物所含有的特性而言,「道」和「德」,有著共性與特性的關系。所以說道為德之體,德為道之用,《道德經》中半部說道,半部說德。而後老子提出「自然」的觀念來解釋「道」和「德」。《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認為道生萬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動過程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法,並非「道」之上還有一「自然」實體的存在。老、庄、列各家著作中都經常說的「清靜」、「無為」、「柔弱」、「不爭」、「抱一」、「寡慾」、「自然」、「玄妙」等作為處世與修養之方法,也都是從「道」、「德」這基本原則中而發揮出來的。

『陸』 道教有多少年的歷史自何時產生

春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叫「道家」,是一種思想學派,以研究為主。「道教」是東漢時期張道陵以道家學說為基礎建立的宗教教派,距今約兩千年左右。
但這並非說道家就只有這些年,學術界一般認為,老子只是對道家思想進行奠基和系統論證的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所以道家也被稱為「黃老之學」,意思就是子黃帝和老子。相傳黃帝跟隨廣成子修道,御女三千而得到,深得男女雙修之術的精髓,留下《黃帝內經》與《黃帝外經》,前者為陰陽之道,後者為外科醫學,前者被發展成中醫,後者好像是失傳了。
道家包含陰陽、五行、八卦、星象、天文、精神、人體等諸多領域,包羅萬象,道家文化為中國文化的根本和源頭。

『柒』 請問,道教在中國有多久的歷史道教醫學在中國有多長的歷史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故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歐美人士的興趣。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復雜的神靈系統。道教提倡無極,元極,太極,中庸即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兩種:一種是神職教徒,即"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為道是從,故稱道士。"他們按地域可分為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從師承可分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為"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是道家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宮觀是道士修道、祀神和舉行儀式的場所。道教另有一些經濟組織(如素食部、茶廠等)、教育組織(道學班、道教經學班等)、慈善組織(安老院、施診給葯部等)。

道術是道教徒實踐天道的重要宗教行為,一般認為它有外丹、內丹、服食和房中等內容。外丹,指用丹爐或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製作人服後能"長生不死"的丹葯。唐以後漸被內丹術所代替。內丹,為行氣、導引、呼吸吐納之類的總稱,指用人體作爐鼎,使精氣神在體內凝結成丹而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內丹之術自金元以後逐漸盛行,其淵源上溯至戰國時代,對於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有過很大的影響。服食,指用服食葯物以求長生。

『捌』 道教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道教歷史遠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而正式形成於東漢的中後期。與世界其它大型宗教不同,道教並非是一人一時一地所創所生,乃中國歷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結合而成之宗教

道教的起源現存的史料和道教經書中的說法各不相同。《魏書》中認為道教起源於老子;葛洪則認為起源於「二儀未分」之時的「元始天王」(這種說法常常被許多研究者斥之為無稽之談)。陳攖寧認為道教「遠溯黃老,兼綜百家」。目前普遍認為道教源於中國古代各地的巫術和鬼神信仰,而後各地巫俗信仰(如鬼道、方仙道等)再與儒、道、釋、墨、五行、陰陽等諸家學說相結合創造出各地不同的民間信仰體系。
先秦時期神仙思想對道教產生和發展有很大影響。戰國時許多地區出現了鼓吹長生不老和不死之葯的方士,這成為了道教服食丹葯成仙的思想淵源,分別影響了道教丹鼎派外丹和內丹兩派的發展。
在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以及讖緯之學的興起,對道教的產生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佛教的傳入也加速了道教的產生,佛教的佛尊譜系直接啟發了道家構建出完整的道教神仙譜系。而方仙道和黃老道在漢朝的泛濫對道教的產生起了催化的作用。
在東漢,還出現了以修道煉養解釋《道德經》的著作《老子想爾注》,這被認為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論過渡的一個標志。
漢代 [編輯]
早期道教的出現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戰國時方仙道的興起,到西漢讖緯之學的盛行和黃老道的出現,已經開始有類似道教組織的活動存在了。早期道教形成的兩個標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現。
東漢末年後五斗米道、太平道等早期道教團體開始興起,以教團領袖個人魅力,並利用各種咒禁、符籙、禳祓等手段作為解救民間各種問題傳布教義的早期道教團體遍布於中國各地。這一時期的道教主要活動於下層社會,並且往往用來作為武裝起義的精神號召。
魏兩晉南北朝 [編輯]
到了三國兩晉時期,政府對此問題開始重視。一方面進行鎮壓;另一方面也加以利用改造。而一部分道教徒也向上層社會靠攏,參與宮廷政治;一部分專門從事修煉;另一部分仍然在民間活動,為農民起義者所利用,例如黃巾起義。
而天師道廣泛流傳,東晉後期又產生了上清派和靈寶派。葛洪、陸修靜、陶弘景、寇謙之等人將重新將散布於各地的道教經典、科儀重新整理,使得道教開始有較為完整的神話體系、科儀,使得道教組織更為完善。尤其在北周,道教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扶持,新興的樓觀道也由此大興,成為直到唐朝以來的最大道派。
道教在南北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這一時期佛教的發展更加迅速。因此佛道之間也產生了斗爭和融合。這個斗爭的標志是顧歡所著《夷夏論》,他站在道教立場上反對佛教。這引起了佛教徒的不滿,紛紛撰文進行駁斥。在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也有許多人主張二者互相調和。在這次斗爭中,上清派和靈寶派吸取了部分佛教思想,以及佛教的因果報應、三世輪回、天堂、地獄等理論。而當時佛教也吸取了一些道教的神仙思想等。
道教在南北朝時期還造作了大量的經書,道教經書的分類方法三洞四輔十二類就是這時形成的。這是道觀也大量興建,進而促使了道教戒律的制定。
隋唐五代 [編輯]
隋唐之時,受到皇室的推崇,道教大興。隋朝時,茅山宗成為道教的主要派系。元始天尊在此時被奉為最高神靈;道教修煉當中非常重要的「內丹」一詞也形成於此時。
而在唐代,由於皇帝姓李,因此尊老子李耳為李氏之祖,並於乾封元年時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天寶元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四子所著之書改稱真經。因此時名道輩出,學說各有旨趣而讓道教的思想、義理、哲學體系有更加完整的發展,特別是唐末五代初名道士杜光庭將之系統化的整理、歸類,促進了道教在之後的傳布。此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道藏》——《開元道藏》也在這時編纂完成。
但是到了安史之亂後,道教開始相對衰落。雖然唐朝皇帝自始至終奉行崇道政策,但是藩鎮割據等變亂還是削弱了道教的發展。到五代十國,雖然戰亂頻仍,但是還有許多皇帝崇奉道教。道教雖然在這一時期宮觀毀壞,道士逃散,經書散失,但是道教仍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最典型的是茅山宗中衍生出南嶽天台派。
宋遼金元 [編輯]
兩宋是道教另一個發展期,歷位皇帝皆崇尚道教,真宗亦仿唐代皇帝將趙氏血統與道教神祇相結合,宋徽宗更封己為道君皇帝,使道教更為興盛。另一方面,政府也對道教加強管理,主要是任用道官,賜師號、紫衣,對出家道士進行考試,以保證道教的一定文化素質。
北宋時,由於皇帝的支持,經常做法事,使符籙派系得到了一定發展。
在道教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對道教內丹理論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道教的內丹術在北宋之後成為道教修煉術的主流,道教理論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而外丹術則逐漸走向衰落。
儒釋二教思想與道教漸漸融合,「三教歸一」的觀念開始,得道成仙思想亦由個人幸福的追求變為入世、救世。由於兩宋庶民經濟發達,各地民間信仰與道教相結合,庶民神祇紛紛被道教吸收,產生了新一波的造神熱潮。
北宋滅亡後,金朝與南宋形成了以內丹修養為主的全真道,內丹與符籙的結合產生了新的符籙道派。而北宋的宋真宗、宋徽宗更是極端推崇道教。
此外,南宋時期道教則更活躍於民間,並且和南方的巫術相結合,充實自己的理論和方法,並且形成了三山符籙為代表的符籙道派。
元朝建立後,道教在組織發展上非常興盛,並且逐漸合流,形成了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道派。全真道的丘處機由於受到皇帝的賞識,全真道得到了新生的發展。但是到了李志常掌教後期,由於元朝統治者袒護佛教,全真道受到嚴重打擊,許多道經被焚毀。
明清 [編輯]
明清時期,雖然有少數皇帝沈迷於道教,但由於政治因素以及道教更為世俗化之後,使得道教教義無有進展,科儀更為繁雜,道士們多唯利是圖,使得士人逐漸輕視。
明朝時,道教派別被官方正式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大道派。正一道更受到官方的重視。而官方吸取了元朝下層人民利用民間宗教進行起義和道教發展過濫的教訓,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對道教的管束。
明朝時期的道教對文化思想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出現了以轉寫鬼神故事為主題的神魔小說。
進入清朝以後,道教的發展開始衰落,理論上的發展趨於停滯,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開始減弱。
民國 [編輯]
鴉片戰爭以後,道教發展每況愈下,宮觀、道士數量急劇減少。而且由於統治者對道教重視程度的降低,迫使道教向民間發展,許多研究者認為義和團運動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此外,廟會活動熱烈。
近現代台灣 [編輯]
台灣日治時代末期,很多民眾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場,因此道教備受打壓,道教宮觀屢遭損毀,必須兼供佛像或民間神祇才能得以保全。這種混雜現象延續至今。
1949年,正一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輾轉到達台灣,1969年張恩溥過世後傳於堂侄張源先,是為六十四代天師,現居台灣南投縣嗣漢天師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6年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文化大革命時期,道教受到很大的沖擊。正一道被取締,全真道的道士被強迫還俗。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逐漸恢復。

『玖』 道教的創立時期是什麼時間

道教起源: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道教創立時間:東漢末年,距今1800年。道的思想起源於軒轅黃帝,道家創始人是老子,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

道歷的計算(一) 公元年間:

公元前2697年+公元之年-1年。如2017年為道歷4713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2017年-1年=4713年。

道歷的計算(二) 公元前年間:

例如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是道歷什麼年? 計算: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之年-1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551-1年=2145年, 即孔子出生為道歷2145年。又例如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按此計算,老子出生為道歷2125年。

道家。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到了唐朝時,被封為「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著名道教學者尹志華認為,道教和其他宗教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它沒有一個明確的創教人。佛教有釋迦牟尼,基督教有耶穌。

創教後,後來的門徒根據對祖師思想和精神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很多教派。好比是一顆大樹,在生長的過程中,逐漸開枝,分成很多不同的枝丫。道教恰恰相反,好像是很多溪流匯成一條河流,或像很多根電線,擰在一起,變成一股很粗的電纜。

道教是先有眾多的教派,再匯聚成整體的道教。同時,道教也不斷收容、改造、提升民間信仰,所以神系越來越龐雜。但學術界一般認為,道教由張道陵於東漢後期創立。(查歷史資料: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共195年。始於光武帝劉秀,終於漢獻帝劉協,共有12位皇帝)。

現在史學界和道教界較為公認的說法,道教產生於東漢順帝年間(126-144年),以張道陵在蜀中創建天師道為標准,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有人說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老子時期,又或者以神仙家為准……但是,判定一門宗教的確立,必須看它是否具備信仰、儀式、及信徒。

有教義經典,可使信仰者有目標;有儀式科軌,能藉此以達其目標;且有足夠之信徒擁護此信仰;如此便可以構成宗教。如果說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老子時期,雖然滿足了判定宗教的某一條件,卻並不完備。而唯一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就是道教創建於東漢順帝年間。

據歷史記載,張道陵在今屬四川大邑的鶴鳴山創立了一個教團—-「五斗米教」,但同時在其他地方,很多人也都在傳教。稍晚於他的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他完全沒有關系。所以,道教是原生性的宗教。因此,道教是中國遠古文明裡的宗教因素與道家哲學思想逐漸融匯,慢慢演變而成的。

(9)道家學說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學術思想

郭沫若認為:「道家思想可以說壟斷了二千年來的中國學術界,墨家店早已被吞並了,孔家店僅存了一個招牌。」道教作為傳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後產生了魏晉玄學、隋唐重玄學和宋元明清內丹學,在學術領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方法論。

儒道互補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闢概括。宋朝大儒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的學術思想源自高道陳摶,程朱理學將道教的宇宙圖式論和儒家綱常名教結合構建了「天理」哲學體系。明朝王陽明的心學處處把「良知」說和內丹學相比擬,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學理論和修養方法。

兩千年來佛、道兩大傳統宗教不斷地進行互動。東漢時期佛教被人們視為黃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時佛教的傳播藉助了老莊玄學的影響,禪宗的宗旨方法深受莊子學說的啟發,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鑒了神仙方術。

國際影響

道教在東亞、東南亞廣泛流傳,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間信仰深受道教影響,韓國天道教、越南高台教是在道教基礎上形成的新興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重要宗教。

在歐美,《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在譯成外文的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爾等哲學家,萊布尼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卡夫卡、托爾斯泰等文學家,里根、梅德韋傑夫等政治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啟迪。

內丹養生、星相醫卜等道教文化也風靡全球,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練太極拳者達1.5億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帶給環保主義者很大的啟示和思考。全真教為世界道教的主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教

『拾』 道家的歷史發展

1、起源:《漢書·藝文志》曾記載,道家書籍有《黃帝四經》、《黃帝銘》、《黃帝君臣》、《雜黃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與伏羲、女媧、神農、黃帝、伊尹、許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關。另外,與儒家文化起源於周文化不同,道家學者多出自宋、楚、秦、齊等國,暗示道家思想與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關。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經》的問世為標志,道家思想已經完全成型。
3、興盛:老子以後,戰國時期,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莊學派外,楊朱學派、黃老學派、彭蒙田駢慎到派、老子學派和宋尹學派都曾興盛一時,其中以黃老派最盛。其時,黃老思想不但成為田齊的治國思想,並通過百家爭鳴對諸子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在楚國和呂不韋統治時期的秦也發揮過一定作用,以至於在戰國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說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國統一中國之前,呂不韋組織人員編撰《呂氏春秋》,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顯然,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並在統一中國後不久焚書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輝煌:漢朝建立後,由於長期戰亂的破壞,在反思秦統治思想的基礎上,開始選擇道家作為治國思想,並造就了一個名為「文景之治」的盛世。闞澤記載漢景帝「以《黃子》《老子》義體尤深,改子為經,始立道學」,黃老之書升格為經在漢武帝尊六經之前。
6、壓制:漢武帝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崇尚儒術」,道家的發展暫時受到壓制。
7、復活:魏晉南北朝時期,談玄之風興起,道家思想重新復活,不過這一次的重點不是黃老,而是對老莊的重新闡釋,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魏晉玄學。此後老莊成為道家正統,一直延續至今。
8、潛藏:魏晉南北朝後,雖然道家思想屢次成為大亂之後治國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後的精神寄託,但它絕大多數只能在哲學科技等方面繼續發揮作用。直到唐宋時期道家又發展至鼎盛,故學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處「偉大時期」,但其間道家實力卻壓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變為緣化狀態。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結合,形成了中國式的佛教——禪宗,且道家對儒家宋明理學和陽明心學的形成,起過重要作用。
9、復興:晚清,隨著西方的沖擊,儒家統治秩序受到強烈沖擊,再加上道家與西方自由民主等觀念多有相合之處,故道家思想再次復興。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煉提出了當代新道家的概念,並得到陳鼓應等人熱烈響應,此後有唯道論、道商、天道自由主義、自化論等新的理論出現,其中像道商這樣的理論還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應用和推廣。

閱讀全文

與道家學說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