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是哪個國家
從公元前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
B. 是誰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黃帝戰勝蚩尤後,建立了第一個包括中國主要地區的國家。
C.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的名稱
戰國初期,奴隸制崩潰之勢已不可逆轉。新興的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他們藉助人民的力量,首先在幾個大的諸侯國奪取了政權。如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世卿瓜分了晉國;公元前386年,齊國世卿田和取代國君,自立為諸侯。此後,原來許多諸侯國或滅亡,或被兼並,最後剩下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史稱「戰國七雄」。這些諸侯國經過變法和改革,都逐步完成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
要說統一,那就秦了
D. 中國古代第一個統一全國的是誰
是秦始皇
夏商周,名為中國的最早的三個朝代,但是結構鬆散,並不能代表統一的中國。直到春秋戰國,土地兼並加劇,一個統一的中國才開始成形。但是,各個有機會統一中國的諸侯國的生存發展之道並不不同,這時,中國來到了究竟要走什麼樣的道路的歷史岔道口。
首先出現的是齊國。他們依靠著海鹽貿易使得國家富強,相當重視商業和海洋。以此強盛的經濟實力,齊國首先在諸侯中稱霸。如果齊國的霸業可以持續下去,那麼由於齊國重視貿易,然而與西方世界的陸地聯系被不利的地形隔離,於是中國就會比西方早n個世紀發現太平洋航路,成為以大陸為後援的海上霸主。可惜,他們的事業並未能繼續下去。除了繼承者的不肖外,他們的軍事力,並不能保證他們在這場角逐中取得勝利。由於重視貿易而不重視軍事,齊國的軍事勝利,通常都建立在強大的國力之上,而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如何高強。只看他們敗給弱國魯國,留下了一鼓作氣的成語典故,就可見一斑。在往後的戰國里,齊國基本上並沒有取得什麼軍事勝利了。後來,竟被小小的燕國連下70餘城,元氣大傷。 !
再來看看燕與趙。他們的地域相近,風格相似,有著游牧民族的色彩。他們在春秋戰國中,曾有兩次機會取得中國的主導權。一次是燕昭王伐齊,幾乎就兼並了強盛的齊國。另一次是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的南方攻略,他消滅了中山國後,矛頭直指強秦。當他巡視邊境的時候,連強大的秦國也會上下疑懼不已。假如燕趙成功,那麼中國就會變成一個大的牧場,元代的情景會在更早的時候出現,中國人將會越過荒漠把整個歐洲變成殖民地。可惜,這兩大強人都生了不肖之子,一個即位後便中了離間計而陣前換將,使得功敗垂成,另一個則叛逆成性,把他老爹活活餓死。在這些有遠見的政治家消失後,燕趙只剩下了勇武善戰的美名。在戰場上取得了無數的勝利,軍隊中涌現出多位絕代名將,但國家卻日益貧窮衰敗,終於成了最早被消滅的戰國七雄。 u
還有一對難兄難弟,吳和越。他們的崛起,簡直是個異數。以彈丸之地,擊敗強楚,威凌強晉,他們憑的什麼?表面上是孫武,伍子婿,文種,范蠡這些創造了奇跡的奇人,往深里看,便是很多文人書生常常吟詠的「吳鉤越甲,西施浣紗」。「吳鉤越甲」是指采礦業跟鑄造業。這兩個發達,就能使軍隊的裝備比別國高一個檔次。「西施浣紗」是指色情業和紡織業。(齊國管仲開始搞官辦妓院以資國庫,
而伍子婿這群吳越的人把這種做法發揮到了極至)有了這兩行,就不愁沒有資金了。所謂「十年生聚,十年教育」,沒有足夠的錢的話,是絕不可能成功的。總的看來,吳越的崛起,靠的是發達的工商業,所謂「資本主義的萌芽」,並非在明末才出現在蘇州橋下。假如,他們能夠繼續北伐,那麼中國就可能把社會制度的進程加快好幾個腳步,比歷史上的英國更早發生工業革命。本來他們的發展方向比其他國家來得有前途,更具競爭力,但是,他們這兩國,卻互相成仇,死斗不休。越國崛起,吳國就搞突襲,吳國去會盟稱霸,越國就斷他後路。如此一來,結果就白白便宜了黃河流域的諸侯國了。
至於晉的稱霸,就有些因時而成的味道了。晉國的政略,是比較復古的,有些象周的做法,並未顯示出很強的生命力。主要是時勢造就了這個霸主。當時,齊國開始衰敗,燕趙,吳越尚未崛起,強秦是盟友,強楚昏君當政,愚將掌軍。於是乎,晉國順利的稱了霸。假如,晉國能持續這種霸業,那麼,中國的走向就會跟著晉國開始復古,由趨向統一變成趨向分裂。燕趙將與北胡融合,形成草原國家。秦國將向西發展,與西方世界建立聯系,成為亞歐的樞紐。吳越將南向征服土著民,遷徙到海南島,成為亞洲的大不列顛。齊國開始填渤海造田,並開展海上貿易,成為亞洲的荷蘭。然而,這個趨向,並不可能實現,因為它違背了歷史的潮流。如同諸侯割據周的天下般,晉國也被它的臣下給瓜分了。 M<VUj<
楚國從頭到尾,基本上是個配角,雖然他也滅國無數,雖然他也曾會盟天下,但是,他從來沒有機會主導中國的走向。楚國地域廣闊,但是人口卻不夠多,不足以繼續開疆闊土。土地資源豐富,但是開發手段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他的國君,也並不是周君所封的公爵,而是自稱的王,為中原諸侯所藐視。所以他的總國力雖強,但是卻僅僅足以自保。以上,是他的先天不足。再加上歷代多出昏君,偶爾出個半世明君的庄王,就是他的後天不良。楚國只是個看客,看到了戰國的最後一刻。
跟楚國情況相似的是秦國,地廣人稀,處於經濟不發達,科技不昌明的偏遠地帶。但是,秦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政略,除了鼓勵農耕外,就是重視軍事,搞對外掠奪。向西侵略西戎,攻佔國土,向東,逼迫諸侯,索取賄賂。如此,秦國猛刮別國的油水,養肥了自己,最後更是乾脆消滅了關東六國,自己統一了中國。秦王朝說起來跟古羅馬帝國有些相似,都是搞軍事化管理,設立行政區,統一度量衡,修建方便通信的道路等等。可是,這樣的國家,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必須要有可以並且值得掠奪的對象。當掠奪的對象消失了的時候,國家就會從內部開始解體。秦國結束了其他的岔路,使中國得到統一,但是卻並沒有能開創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發展之路。中國還在繼續的動盪。漢王朝的吳王劉緡,以鹽鐵之利為基礎,招募各種人才,向中央開戰,就是這種動盪的餘波。
E.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哪一個
秦朝
由戰國後期一個諸侯王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統一王朝(前221~前207)。秦始皇繼歷代秦王蠶食諸侯之後,完成了統一六國的事業,實現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轉變。他所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及所採取的旨在鞏固統一的某些措施,為後世帝王所取法。秦朝急政暴虐,導致速亡。末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武裝反對黑暗統治的傳統,影響至為深遠。由於過去的割據局面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反秦過程中重新出現了分裂的傾向。在接踵而來的爭奪統治權的楚漢之戰(前207~前202)中,漢勝楚敗,使分裂形勢受到控制,統一國家得以恢復。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公元前 221年,秦王政(前246~前210年在位)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一個以咸陽為首都的幅員遼闊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疆域,東至海,西至隴西,南至嶺南,北至河套、陰山、遼東。秦王政兼采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號,宣布自己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個皇帝,即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遞稱二世、三世皇帝。他認為帝王死後以其行為為謚的制度,是"子議父,臣議君",有損於帝王的尊嚴,所以宣布取消。他規定皇帝自稱曰"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這些都是為了顯示皇帝的無上權威,表示秦的統治將萬世一系,長治久安。 周代以來封國建藩的制度,與專制皇權和統一國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須加以改變。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中央集權的制度從此確立。始皇二十八年的嶧山刻石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復起"。這說明秦始皇認為廢分封行郡縣是消除各地兵爭所必須的。 秦始皇對分裂割據的思想和政治傾向,也進行了斗爭。當時的一些儒生、游士,希望復辟貴族割據局面,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引證《詩》、《書》、百家語,以古非今。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請求焚毀《詩》、《書》,消滅私學。他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接受了這一建議,於是就發生了焚書事件。第二年,為秦始皇求仙葯的方士有誹謗之言,又相邀逃亡,秦始皇派御史偵察咸陽的儒生方士,把其中被認為犯禁者四百六十多人坑死。在早期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在統一與分裂激烈斗爭的年代,秦始皇用焚書坑儒手段來打擊貴族政治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是極其野蠻殘暴的事,對於古文獻的保存和學術的傳授,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秦始皇以戰國時期秦國官制為基礎,把官制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機構。在這個機構中,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設守、尉、監(監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司監察。縣,萬戶以上者設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令、長領有丞、尉及其他屬員。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縣以下有鄉,鄉設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游徼掌治安。鄉下有里,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里有里典,後代稱里正、里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兩亭之間,相距大約十里。
早在秦獻公十年(前 375),秦國就建立了以"告奸"為目的的"戶籍相伍"制度。後來商鞅規定,不論男女,出生後都要列名戶籍,死後除名;還"令民為什伍",有罪連坐。秦律載明遷徙者當謁吏轉移戶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統治時期,戶籍制度趨於完備。秦王政十六年(前231)令男子申報年齡,叫做"書年"。據雲夢秦簡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載明戶籍,以給公家徭役,叫做"傅籍"。書年、傅籍,是國家征發力役的依據。始皇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實田",即令百姓自己申報土地。土地載於戶籍,使國家征發租稅有了主要依據。
望採納
F. 中國歷史上哪個國家首次統一全國
秦朝,橫掃六國成一統,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所以嬴政自號始皇帝。
G.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是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H. 世界上最早統一國家出現在()
古埃及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個統一國家
尼羅河流域是古埃及發源地。那有迄今為止世界最早古人類。它建立的封建國家也是最早的。中國比它晚了1500年左右才建立夏 .
I. 秦為什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
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J. 日本歷史上形成的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在何時形成當時的首都是哪裡
古代日本列島群雄割據,曾出現過許多小國,嚴格說是部落:公元前一世紀成書的《漢書•地理志》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後漢書•倭傳》中說:「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除此之外,最詳細的當數《三國志•魏志倭人志傳》的有關敘述。 據《魏志倭人傳》記載,一、二世紀時,日本列島上有一百多個小國,到曹魏時同中國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國,其中最大的是卑彌呼女王統治的邪馬台國。從設在朝鮮半島北部的樂浪郡、帶方郡去邪馬台國,中途經過有對馬國、末盧國、伊都國、奴國、不彌國、投馬國等。 其中有的例如邪馬台國等與中國和高麗建立了宗藩關系。公元2世紀時,居住在京都地區的部落統一了日本。3世紀左右,日照天神在奈良縣建立了大和國,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首領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護定篙剮蕻溉戈稅恭粳這就是今天皇家族的祖先,自稱為"神"的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