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觀念
一.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是歷史教學任務之一。學習歷史,如果沒有時間觀念,則無從分析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也無從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因此,標志歷史發展的重要年代是應要求學生記憶的。
二.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歷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歷史,如果沒有空間觀念,則無從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的確定的地點,也不可能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對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發生和活動地點是要記憶的。
⑵ 歷史大題 應該怎麼做 好難寫啊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3、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4、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5、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⑶ 時間簡史中寫時間和空間有邊界嗎
時間與空間屬於宇宙的組成部分,宇宙是無限的,是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更不存在邊界之說的。
目前人類認知的宇宙還局限於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理論中,要解開宇宙之謎,今後需要人類繼續大量去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判蔽進一步掘高州揭念芹示宇宙秘密。
⑷ 1.歷史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的關系是什麼那位幫忙解決一下
其實也就是在描述納備一件歷史事件的四散圓個要素,即何時何地什麼人做了什麼事而已,
四部分洞掘毀缺一不可。
⑸ 繪制中國歷史地圖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別要注意什麼為什麼
在時間上要注意各個王朝的具體時間,空間上除了主要王朝外,還要重視地方王朝的變遷,不能忽視。
⑹ 怎樣進行歷史空間概念教學
一、歷史時間概念的形成
現在是過去的繼續,未來是現在的發展,這就是時間的一陪銀度性。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恩格斯曾經這樣說:"任何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及時間,離開時間的存在和離開空間的存在,是同樣的大的荒唐。"因此,任何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的要素。沒有時間,歷史失去了存在的形式,就無歷史可言。因此,歷史必須嚴格按時間順序編纂。講述歷史也必須嚴格按時間序列進行,學習歷史也必須嚴格按時間順序推進。
只有在時間序列的一定位置上去把握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才是准確的、合理的、易於理解的。因此掌握好歷史時間概念,對於正確理解歷史事件和公正評價歷史人物,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學歷史時間概念的方法
(一)正確理解時間概念科學含義的方法
所謂科學的時間概念就是:一方面指單純的年代,另一方面指該年代所聯系的邏輯歷史內容,即每一歷史時間所聯系的豐富生動的歷史內容以及其在歷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只有把這兩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才使時間概念具有科學的含義。比如,1919年5月4日,這個年代,我們不僅要知道它是我國"五?四"運動爆發的年代,更要明白,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開端。只有這樣將兩方面有機結合,才稱得上完整和科學的歷史概念。
單純年代以及和年代所聯系的邏輯歷史內容,兩者缺一不可。而其中年代所聯系的邏輯歷史內容,是更實質更重要的。比如講述中國歷史《西漢同匈奴的戰爭》,可依年代所聯系的邏輯歷史序列來敘述:
匈奴再次強盛,冒頓單於任首領
匈奴騎兵掠奪邊郡,並再次佔領河套。(說明這是在匈奴強盛之後。)
漢戰敗後採取"和親"辦法。(因漢初經濟未恢復,無力反擊匈奴,所以,採取這一暫時辦法。)
匈奴騎兵踐踏到長安附近。
反擊匈奴的准備。(這是在匈奴不斷侵犯之後,同時也在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之際。)
誘單於入塞,"和親"關系斷絕,戰爭開始。(這意味著反擊的准備已就緒,也是對匈奴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第一次大戰,漢奪回河套。(首先解除長安的威脅。)
第二次大戰,漢奪回河西走廊。(隔斷了匈奴跟氐羌的聯系,匈奴兩度失去肥美牧地,又引起內訌,力量削弱。)
第三次大戰,匈奴又敗退大沙漠以北,對漢的威脅基本解除。(這是匈奴的徹底潰敗,連續三次反擊的勝利結果,使長城以內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安全得到保障。)
這樣,雖未提出某年某月如何如何,然聽者已了解歷史事件的進程,自然分清事件的先後順序,這說明邏輯歷史內容,在形成完整的科學的歷史時間概念中的關鍵地位。關鍵地位並不能替代完整的科學的時間概念,不要使之與單純年代有機結合起來。必須敘述,西漢建於公元前202年,第一次和匈奴之戰在公元前127年,那麼,學生就很容易確認匈備亂態奴掠奪邊郡,"和親"辦法,對匈奴戰爭的准備,是發生在公元前202年和公元前127年之間。而奪取河西走廊和追擊匈奴至蒙古大沙漠以北是在公元前127年之後。至此,聽者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學的歷史時間概念,否則,捨去年代或捨去和年代聯系的邏輯歷史內容的任何一方,都將不能達到目的。
中外歷史上,有關社會形態的分期,就是完整的科學的時間概念的運用。比如中國史:
公元前21世紀,夏建立,奴隸社會開始
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封建社會開始
公元前1840年,清朝後期,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世界史:
……
公元仿源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世界進入封建社會。
公元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世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二)明確時間概念的輔助方法
明確時間概念的根本方法,就是明確完整的科學的時間概念。此外還可藉助於一些輔助的方法。
第一、對跨度較大的相對年代,用比喻法掌握
人們常稱我國原始社會是"漫長的"。到底多"漫長"?學生感到玄乎,無法把握。我們可用比喻說明之。原始社會大約從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到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建立前為止。而奴隸社會至今則約四千年左右。原始社會到今好比416頁的一本書,原始社會的時間相當於415頁,奴隸社會至今的時間只相當於1頁。這樣講,可使學生明白易懂。
第二、年代間隔等距方法
初學歷史的青少年,對於中國的朝代和公元的對應關系,難以掌握。倘若你貿然詢問一個中學生,唐朝在公元多少年?他一般答不出。我們可以運用年代間隔等距法推算朝代和公元的對應關系,自西周――公元前1100年,到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歷時三千年。把西周到新(王莽年號),劃為第一個一千年,從新到唐宋之間的五代劃為第二個一千年,五代至清末則劃為第三個一千年。有了三個等距界線,就好推算了。唐朝在第二個一千年中,可以這樣推,王莽以後,東漢約佔二百年,相當於公元一至二世紀,三國兩晉又約佔二百年,大致相當於公元三至四世紀,南北朝和隋又約佔二百年,大致相當於公元五至六世紀。隋以後又是唐,所以唐始於七世紀,五代緊接著唐代,是在十世紀初。所以可以推出,唐代在七、八、九世紀,僅佔三百年時間。這種方法,推算熟了,運用起來既方便又較准確。
⑺ 時間和空間有什麼關系愛因斯坦是怎麼說的
什麼是時間?現代人的理解是年月日。它代表著時間,時鍾每走一分一秒都意味著時間的流逝。站在天體運動的角度來講,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相當於過了365天,這也是理解時間的一種方式,很多科學家認為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無法具體解釋清楚,所謂天上一天,人間一年的說法就這樣出現了。
5時間就像是一個亘古謎題,困擾著科學家,它沒有一個准確的概念,非常抽象,也沒有答案。每個人對時間都有自己的理解,它既看不見摸不著,卻隱藏著諸多的道理,如果能夠了解透徹,或許人類便能揭曉宇宙的終極謎題了。你們對時間還有怎樣的了解呢?
⑻ 時間與空間的關連
時間簡史
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作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著存在和生命的意義。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叢桐世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盡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本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將哈勃的發現當成現代宇宙論的誕生是公平的。哈勃發現,從星系光譜的紅移可以推斷,越遠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離開我們而去,這表明整個宇宙處於膨脹的狀態。從時間上倒溯到過去,估計在100億到200億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樁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即宇宙從一個極其緊致、極熱的狀態中大爆炸而產生。伽莫夫在1948年發表的一篇關於熱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中作出了一個驚人的預言,早期大爆炸的輻射仍殘存在我們周圍,不過由於宇宙膨脹引起的紅移,其絕對溫度只餘下幾度左右,在這種溫度下,輻射是處於微波的波段。但在1965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觀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前,人們並不認真對待此預言。
一般認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用於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確的理論。在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里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條件,才能由愛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於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給 定,所以宇宙的命運就操縱在造物主的手中。這就是從牛頓時代起一直困擾人類智慧的第一推動問題。
如果空間-時間沒有邊界,則就不必勞駕上帝進行第滲肢一推動了。這只有在量子引力論中才能做到。霍金認為宇宙的量子態是處於一種基態,空間-時間可看成一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樣,只不過多了兩個維數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可歸結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允許的最小起伏。從一些簡單的模型計算可得出和天文觀測相一致的推論,如星系、恆星等等的成團結構,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空間-時間的平性,即空間-時間基本上是平坦的,並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發展成為可能,還有時間的方向箭頭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論的意義在於它真正使宇宙論成為一門成熟的科學,它是一個自足的理論,即在原則上,單憑科學定律我們便可以將宇宙中的一切都預言出來。
本書作者霍金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家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輪扒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4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泡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本書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現在已經相當完備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盡管如此,譯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目前擔任著也許是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
本書譯者之一曾受教於霍金達四年之久,並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此書即是受霍金之託而譯成中文,以供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學說。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1975年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勛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後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1988年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准備10天。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中譯本也已出版。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1942年1月8號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大學畢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所指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他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同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75—1976年間,獲得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和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6項大獎中。1978年他獲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1979年,被任命為著名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既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1979年出版了《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這是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了1000餘萬冊,至今已經銷售2500萬冊。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書籍和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1993年出版了《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它論文》。2000年初,霍金在美國白宮做了演講,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動的一部分,柯林頓總統親切會見他並向他表示祝賀。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在該書中,霍金揭示了自《時間簡史》發表以來,理論物理學的偉大突破。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研究領域:
理論物理學: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作品:
1、《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1988年)
2、《時間簡史續篇》
3、《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
4、《時空本性》
5、《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2001年10月)
獎項:
1、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霍普金斯獎
6、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馬克斯韋獎
8、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原文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zhexue/time/index.html
參考資料:http://www.tianyabook.com/zhexue/time/index.html
⑼ 歷史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的關系是什麼
在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空間,由特定的歷史人物,發起符合當時情況下所需要派信的事件。例如商鞅變法,王安石變蔽纖法,唐朝塵並輪推翻隋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