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月革命的意義
十月革命的意義是: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岩鍵氏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粗散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十月革亮臘命對中國無產階級意識形成影響巨大:
一是為中國勞動階級提供了世界主義意識,使其對中國勞工運動的認識開始超越國家范圍,將自身視為全世界階級斗爭的一部分;二是通過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宣傳和組織,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以領導社會主義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意識應運而生。
1918年至1919年,世界范圍的罷工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引起國人關注。一時間,十月革命及其掀起的世界革命浪潮,進一步成為中國社會各階層議論的焦點。
㈡ 如何理解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歷史新時代。
1)就社會制度的發展演進而言,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的勝利開辟了人類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新時代」。〔19〕「沖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核穗開始形成『一球兩制』世界政治大格局」。〔20〕可以說,「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已進入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新紀元。」〔21〕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提出新的見解,認為,「十月革命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開始了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這一傳統看法的基本點應當肯定」,然而也應該指出,以往的解釋有片面性,甚至存在誤區,「表現之一是:對於新紀元、新時代的長期性、曲折性、復雜性估計不足」;「表現之二是:對新時代的起點和內容闡述不夠全面。十月革命固然開創了人類歷史新紀元,但開創新紀元的並不只是十月革命這一個事件。」〔22〕
(2)十月革命的勝利不僅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的斗爭,而且鼓舞著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爭。「十月革命震撼了帝國主義後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並推動了這一斗爭的發展。」〔23〕張象也指出,「十月革命的首創精神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並「促進了西方工人運動與東方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聯合」。〔24〕但是,對十月革命的影響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王春良指出,1919—1922年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潮的出現,無論從根本原因或導火線來看,都不是十月革命的影響,而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亞洲各國社會經濟和階級關系的深搏桐刻變化,以及戰後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至於十月革命對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民族解放運動由此開始,革命范疇和性質發生新的變化,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被賦以新紀元的含義。〔25〕李偉在探討埃及民族解放運動時指出,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1919年在埃及一些城市和農村都爆發了起義,有些地方建立了以「蘇維埃」命名的政權,公開表明要以俄國人為榜樣。〔26〕對中國的影響而言,其「最大的作用是啟蒙,是給在探討國家命運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進世界觀,指示了一個發展方向,即社會主義方向。」〔27〕
(3)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的傳播,並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張象指出,十月革命前,列寧和俄國的共產主義者進行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改銀卜究和意識形態工作,十月革命正是憑借先進的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指導才取得勝利的,這就必然激發世界各國人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熱忱,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從西方發展到東方,從而「促進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進一步傳播」。
㈢ 新文化運動中宣傳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新文化運動中宣傳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1、《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2、《庶民的勝利》
3、《Bolshevism的勝利》
4、《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十月革命介紹:
俄國十月革命,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仿汪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
因發生在俄國歷法(儒略歷)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同志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租大察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弊茄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十月革命是經偉大革命導師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同志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
革命推翻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年-1920年的蘇俄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奠定開端。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
㈣ 世界上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是指( )
世界上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是指( 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塌歷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慎衫轎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寬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
㈤ 十月革命對世界歷史的作用有哪些
1、就社會制度的發展演進而言,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跡睜新紀元。「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的勝利開辟了人類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新時代」。「沖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開始形成『一球兩制』世界政治大格局」。可以說,「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已進入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新紀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提出新的見解,認為,「十月革命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開始了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這一傳統看法的基本點應當肯定」,然而也應該指出,以往的解釋有片面性,甚至存在誤區,「表現之一是:對於新紀元、新時代的長期性、曲折性、復雜性估計不足」;「表現之二是:對新時代的起點和內容闡述不夠全面。十月革命固然開創了人類歷史新紀元,但開創新紀元的並不只是十月革命這一個事件。」
2、十月革命的勝利不僅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的斗爭,而且鼓舞著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爭。「十月革命震撼了帝國主義後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並推動了這一斗爭的發展。」張象也指出,「十月革命的首創精神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並「促進了西方工人運動與東方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聯合」。但是,對十月革命的影響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王春良指出,1919—1922年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潮的出現,無論從根本原因或導火線來看,都不是十月革命的影響,而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亞洲各國社會經濟和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以及戰後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至於十月革命對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民族解放運動由此開始,革命范疇和性質發生新的變化,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被賦以新紀元的含義。李偉在探討埃及民族解放運動時指出,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1919年在埃及一些城市和農村都爆發了起義,有些地方建立了以「蘇維埃」命名的政權,公開表明要以俄國人為榜姿虧歲樣。對中國的影響而言,其「最大的作用是啟蒙,是給在探討國家命運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進世界觀,指示了一個發展方向,即社會主義方向。」
3、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革命實踐相空叢結合的產物,它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的傳播,並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張象指出,十月革命前,列寧和俄國的共產主義者進行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意識形態工作,十月革命正是憑借先進的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指導才取得勝利的,這就必然激發世界各國人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熱忱,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從西方發展到東方,從而「促進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進一步傳播」。
㈥ 為什麼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答案:
解析:
旁含本題實際上考查對十月革命歷史意義的正確理解能力,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之所以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是因為: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過去的一切革命的結果沒陸都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則要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消滅剝削階級。
(2)十月革命沖破了世界帝國主義戰線,在一個資本主義大國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枯啟頃專政,它為國際無產階級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革命鬥志,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
(3)十月革命不僅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的中心,而且動搖了帝國主義的後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爭,開辟了被壓迫民族革命的新時代。
㈦ 十月革命的過程(請簡述)
1917年11月7日,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基碰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十月帆謹革搏轎談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意義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㈧ 20世紀初,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現實,從而開創了世界歷史新紀元的偉大革命是
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鎮前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十月革命也結束了資本主義獨占天下的局面,並為之後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8)什麼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新紀元擴展閱讀
由於列寧承諾會在革命後為人民帶來和平,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後被槍決。革命引起了西方社會極度的恐慌,並支持俄國的對抗勢力,希望扼殺革命,從而引發戰爭,托洛茨基說蘇維埃的權力是由內戰建立的,事實上俄共的權力是在內戰後才建立起來的。
十月革命是共產主義運動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獲得的勝利。第一個宣稱為實現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因此誕生。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上由此獲得了更廣泛的影響,傳統資本主義世界受到極大的沖擊。也有人認為此革命是曲解了馬克思主義。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觸發了此後各國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范圍的擴張,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蘇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達大半個世紀的對抗也從此開始,直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
十月簡塌革命第一次成攔旅圓功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被認為是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變革。
十月革命也對其他國家的社會進步(比如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當天,劉鏡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電報中說:「近俄內爭益烈,廣義派勢力益張,要求操政權,主和議,並以暴動相挾制。政府力弱,鎮壓為難,恐變在旦夕。」
隨著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擴大,《新青年》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曾經評價:「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在十月革命以後學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㈨ 俄國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內戰獲勝的紅軍一方稱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同志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革命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1920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奠定了基礎。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在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是反對沙皇的主力軍,資產階級沒有領導這場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革命。在革命成功後,工人和士兵組織了自己的領導機構:蘇維埃。資產階級在蘇維埃中沒有任何權力。武裝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蘇維埃的手中。蘇維埃掌握了實際的權力,卻還有一個臨時政府凌駕在他們之上。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2]
蘇維埃成員中,孟什維克佔了大多數。布爾什維克則由於在戰爭中遭受鎮壓,但是當時,布爾什維克大多數領導人還在監獄和被流放,列寧此時在瑞士,斯大林還在流放地。[2] 廣大工農群眾缺乏政治經驗,致使蘇維埃的領導權被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竊取,他們支持資產階級建立了臨時政府。在士兵(主要由農民構成)選舉出的蘇維埃中,社會革命黨
一位俄國畫家在1920年畫的《布爾什維克》
人(一個小資產階級的政黨)則佔了大多數,因為社會革命黨人在農民中的傳統威信較高。這些孟什維克都是二次革命論者。他們認為俄國還處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還需要同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合作,進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們擁護臨時政府。社會革命黨人來自小資產階級的上層,他們傾向追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布爾什維克在列寧回到彼得格勒之前也採納了孟什維克擁護臨時政府的政策。工人和士兵們不信任臨時政府,但信任他們的領導人。臨時政府的權威就建立在蘇維埃領導人的支持上。這種現像被列寧稱之為「雙重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進行罪惡的帝國主義戰爭,繼續奴役廣大勞動人民,並且千方百計的撲滅革命火焰。[2]
1917年4月17日,列寧在布爾什維克的會議上作了《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
1917年11月7日下午,冬宮被包圍。[3]
的報告,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綱》。《四月提綱》為布爾什維克黨確立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路線,指明了革命發展的前途。提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他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布爾什維克支持臨時政府的政策。列寧的天才之處就在於勇於修正不切實際的理論去迎接現實的挑戰。在二月革命後的俄國,臨時政府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農民不是追隨臨時政府,就是支持無產階級專政,他們沒有知冊獨立的政治綱領。或者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開始歐洲的社會主義革命;或者是臨時政府取得勝利,埋葬二月革命的果實,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布爾什維克政策的改變不僅使自身分裂,同時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陣滾源營也產生分裂。一部分國際主義的孟什維克黨人和左翼社會革命黨人加入了布爾什維克的行列。托洛茨基領導的區聯派也全體加入布爾什維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於1917年7月1日冒險向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軍隊發動進攻,妄圖用戰爭消滅革命。這次冒險進攻遭到慘敗,十天內俄軍損失六萬人,前線失利的消息傳到首都,工人士兵群情激昂。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和其他革命群眾在1917年7月16日走上街頭,舉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權歸還蘇維埃。臨時政府派出軍隊進行血腥的鎮壓,600多名工人死傷。這就是著名的七月流血事變。這次屠殺使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必須以革命的暴力打倒反革命的暴力。搭備宏7月26日,成立了以克倫斯基為首的聯合政府,對工人和布爾什維克黨進行了全面的鎮壓,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結束了,布爾什維克黨轉入地下,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結束,俄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4]
沙皇時代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執政,政治上依靠鐵
列寧在演講
腕政策維護沙皇專制,殘酷鎮壓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者。經濟上實行寡頭資本主義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實現了俄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由於其掠奪性私有化改革的極端不公正,底層民眾並沒有太多從經濟的發展中獲利,反而使相當一部分農民的私有財產遭受損害,社會不滿度急劇上升。
由於當時俄國皇後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是德國人(黑森和萊茵大公國阿歷克絲郡主),戰爭期間曾向前線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皇帝宣布停戰,加上皇後派中堅人物拉斯普廷也在1914年極力反對俄國同德國開戰,結果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的一系列軍事失敗,使皇後派被國內各方指控為德國間諜,皇後也被稱為盪婦(實際上二者都無任何確鑿證據)。這導致羅曼諾夫皇室成為眾矢之的,徹底摧毀了沙皇「小父親」的形象,這個形象在俄國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幾百年。1916年12月29日(俄歷12月16日),拉斯普廷被暗殺,暗殺者包括尤蘇波夫親王、皇族成員德米特里·巴甫洛維奇·羅曼諾夫大公、俄羅斯杜馬右翼議員普利什凱維奇、尤蘇波夫的密友蘇霍金大尉。這場暗殺事件使俄國國內各方矛盾表面化。
1917年,拉斯普廷死亡不到一個月,社會民主工黨率先在首都彼得格勒策劃了反帝國主義戰爭示威運動,要求停止戰爭,運動接著擴展到莫斯科、巴庫等大城市,獲得了反戰者的支持。3月8日,彼得格勒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羅曼諾夫王朝滅亡,俄羅斯帝國政權瓦解。
臨時政府
列寧
由於斯托雷平的專制私有化改革給俄國社會帶來的惡劣影響,曾經擁護自由主義自由經濟的十月黨、進步黨等組織在二月革命的浪潮下明顯失勢。而自由主義左派黨制憲民主黨由於在革命前領導憲政民主運動,成為唯一一支有一定政治號召力的自由主義黨派。相比之下,在當時俄國擁有較高支持率的分別是兩大左派黨社會革命黨和社會民主黨。隨著是戰和問題的升溫,各勢力迅速分化組合。社會民主黨逐漸分裂為擁護民粹主義的孟什維克,和擁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布爾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也相應分裂為主流派和左派。社會革命黨主流派和孟什維克達成一致,要求繼續戰爭直到勝利;而少數左派社會革命黨則和布爾什維克達成一致,要求盡快停戰簽訂和約。
制憲民主黨擔憂俄國的反戰趨勢無法控制,會危害俄國與日漸壯大的協約國集團的外交關系,於是主張放慢民主的進程,引起了社會革命黨和社會民主黨兩大黨派的不滿。兩黨普遍要求臨時政府盡快開始制憲會議選舉,廢除斯托雷平土地改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呼聲甚猛。布爾什維克鼓動前線的士兵反戰歸國,並積極在民間進行制憲民主的宣傳。列寧也曾一度擁護制憲,表示即使布爾什維克在選舉中失敗,他們也將服從人民群眾的選擇。
1917年7月1日,臨時政府策劃了對德進攻,十天後失利。進攻失敗的消息傳來後,布爾什維克再次策劃了反帝國主義戰爭示威運動,要求停止戰爭。旋即被鎮壓,導致戰和雙方的戰爭已不可避免。
2原因編輯
(一)20世紀初,俄國經濟仍然相對落後於美國等資本主義強國。[2]
(二)人民渴望和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
1917年7月21日晚上11點多鍾,彼得格勒海濱火車站開出了最後一列客車。乘客中有一位芬蘭農民打扮的人,到距芬蘭邊界不遠的拉茲里夫下了車,他就是列寧!拉茲里夫湖波光粼粼。列寧就住在湖邊的一座草棚里。草棚有個廚房:兩個樹杈架起一根木頭,上面掛著一口小鍋。草棚前,清出了一塊空地,放著兩個樹墩,一個當桌子,一個當凳子。列寧風趣的把這里叫做「我的綠色辦公室」。他在這里緊張的戰斗。他仔細閱讀彼得格勒出版的每一種報紙,分析革命形勢『它寫出一篇篇戰斗的檄文送往革命的搖籃,指導革命的進程。夜深了,響起了木槳拍擊湖水的響聲,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代表來到列寧這里,匯報工作聽取指示。拉茲里夫
十月革命的總指揮:托洛茨基
湖畔的篝火在漆黑的夜裡格外明亮,這里連接著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命運,列寧在這里刻苦忘我的工作思考,寫下了馬克思主義光輝的著作《國家與革命》,8月中旬臨時政府的秘探盯住了拉茲里夫湖畔。列寧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裝扮成鐵路工人,避開了反動當局的監視,到達赫爾辛基。夜深人靜了,赫爾辛基哈格涅卡婭廣場一號樓的一間屋子裡燈火輝煌,已是夜深人靜時,紙和筆摩擦的沙沙聲長久不息,列寧繼續完成他光輝的著作。《國家與革命》是一部關於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光輝著作,它不僅對於十月革命的勝利和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建立起了巨大理論指導作用,而且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光明的道路。[2]
俄國有一千多萬人被拉去當兵,傷亡數百萬人。前線很多士兵沒有鞋子,甚至幾個人共用一枝槍。國內大片耕地荒蕪,工廠倒閉,物價飛漲,食物極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連一個麵包都買不到。[2]
(三)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瀕於崩潰。[2]
(四)國內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等。俄國民眾簡單地為了「麵包」而戰。[2]
3過程編輯
進程
「二月革命」及兩個政權並存→列寧的《四月綱領》→「七月事件」→粉碎叛亂,革命時機成熟→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其他起義→「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二大」,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危機四伏
隨著對德進攻失敗,臨時政府的執政黨制憲民主黨
十月革命的領導人之一:托洛茨基
軍事基礎崩塌,只剩下首都的警察和軍校士官生可供派遣。它一方面受到因二月革命瓦解的十月黨、進步黨殘部和保皇軍官團等親沙皇勢力攻擊,另一方面則受到二月革命參與者社會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和士兵委員會攻擊,威信盡失,陷入頹勢。
9月,臨時政府任命的俄軍總司令、保皇軍官拉夫爾·科爾尼洛夫率先發難,指揮一支哥薩克軍隊進攻彼得格勒,以消滅叛國者,保衛俄羅斯和沙皇為由,討伐參與二月革命的制憲民主黨、社會民主工黨和社會革命黨。制憲民主黨無兵可派,遂求救於赤衛隊。經社會民主工黨左翼黨員協調,赤衛隊和同情革命的士兵擊敗了科爾尼洛夫的軍隊。
科爾尼洛夫的軍隊一瓦解,與赤衛隊聯系緊密的布爾什維克立刻回到前台,制憲民主黨號令失效。為挽回頹勢,制憲民主黨計劃使用臨時政府尚存的力量,對彼得格勒的布爾什維克領導層實施逮捕,再與基層談判。列寧兩次召開會議決定起義,起義主要由托洛茨基執行,列寧則派遣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等人組成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自己的代表。10月佔領頓巴斯地區和基輔。 英國艦隊入侵波羅的海。尤登尼奇白軍於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發動進攻。
武裝起義
儒略歷10月25日(公歷1917年11月7日)晚九時,列寧不顧布爾什維克中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對,領導赤衛隊員、士兵和民眾包圍了臨時政府的所在地——冬宮,並於次日凌晨兩點佔領之。
根據前蘇聯官方的說法: 晚上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起義成功的士兵用炮轟擊冬宮
十月革命地圖
,而且在冬宮發生了激烈的武裝沖突。而蘇聯解體之後研究資料表明,當晚在冬宮附近並未發生武裝沖突,守衛冬宮的僅有一個婦女營和一個士官生營,在人群的沖擊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宮的防衛長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開了冬宮大門,並把他們帶到了臨時政府部長們正在開會的地方。而阿芙樂爾巡洋艦正在大修,沒有裝彈也沒有人員。被臨時任命的阿芙樂爾號的政委別雷舍夫僅僅向冬宮打了幾發空包彈(沒有彈頭)。起義當晚,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發布《關於臨時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稱:起義「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勝利。」由於與會人員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泄密,斯莫爾尼宮,說服黨中央其他成員,決定提前起義。[2]
1917年11月6日,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從1917年11月6日夜間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萬革命士兵和起義工人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各個戰略要地。7日凌晨1時起義部隊佔領了郵政總局。2時攻佔了波羅的海火車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車站。接著關閉了政府大樓的照明電路,電話局切斷了臨時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電話。6時左右,赤衛隊員、士兵和水兵已
十月革命
經佔領了皇宮大橋。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裡。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10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散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宣布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但臨時政府仍負隅頑抗,2000多名軍官和士官生繼續盤踞著冬宮。1917年11月7日下午5~6時,2萬多名革命士兵和赤衛隊員、9輛軍車包圍了冬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命令它於1917年11月7日6時20分繳械投降。8時過後,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下達了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書,遭到拒絕。晚上九點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開炮,發出了總攻的信號。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在雷鳴般的「烏拉」聲中越過了街壘,迅猛的沖向冬宮,在冬宮的樓梯間里和樓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衛隊員同士官生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到1917年11月8日凌晨1917年11月8日1時50分,臨時政府的成員(除克倫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終於被攻克。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2] 起義成功當天夜間,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告全世界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蘇維埃。並於次日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同時為體現工兵特質,在新的立憲會議選舉中取締了制憲民主黨,並將選區劃分為後方區和前線區。
4結果編輯
在攻打冬宮的隆隆炮聲中,全俄羅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首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歸轉工人農民士兵代表蘇維埃。1917年11月8日,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國主義掠奪性戰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願望,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進行談判,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土地法令》法令規定立即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交給勞動農民使用。最後,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人民委員會下設各部,執行無產階級國家的各種職能。斯大林當選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當選為外交人民委員。11月9日清晨大會勝利閉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成立。[2]
建立國家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舊譯為全俄社會主義勞農委員會聯邦共和國。
鞏固政權
布爾什維克掌權後,宣布成立「工農臨時政府」。要求立即舉行制憲會議選舉,並要求排除自由主義少數派制憲民主黨,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府。盡管布爾什維克的強制奪權行為引起各黨派的反感,但由於對制憲規則的長期追求,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等大多數左派政黨選擇接受了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的要求。而自由主義傾向的制憲民主黨則遭到布爾什維克的鎮壓。[2]
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摧毀舊的國家機器,取消舊政府部門、舊法院、舊警察,復員了舊軍隊。著手建立人民委員會各部、人民法院、工農檢查院、工人警察,並組建新的工農紅軍。廢除帝俄時期舊的等級制度,宣布國內各民族人民權利平等,男女平等,廢除教會一切特權;蘇維埃政權接管了銀行、鐵路、工廠。後來,將大工業國有化,實行對外貿易的壟斷,實行8小時工作制,由工人監督生產。沒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1918年初廢除沙皇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債,這就使蘇維埃人民不受外國資本的剝削。為鞏固革命政權,成立了以捷爾任斯基主持的全俄肅反委員會(簡稱「契卡」),以堅決鎮壓反革命分子的破壞活動。[2]
反擊白軍
1919年4月伏龍芝率領紅軍轉入反攻,紅軍第25師師長恰巴耶夫(即夏伯陽)在其中。6月解放烏法,8月解放烏拉爾,擊敗捷克叛軍。11月14日,攻佔鄂木斯克,年底在伊爾庫茨克活捉高爾察克。 11月,布瓊尼的第一騎兵集團軍進攻鄧尼金的後方。 6月下旬轉入反攻。波羅的海艦隊擊退英國艦隊。11月,尤登尼奇白軍被擊潰,退往愛沙尼亞。
1920年白軍 2月初,紅軍將鄧尼金白軍主力殲滅。鄧尼金逃往國外,俄羅斯帝國男爵弗蘭格爾率殘部逃往克里木半島。6月,弗蘭格爾殘部回到烏克蘭南部,進攻頓巴斯。 4月,華蘇斯基的波蘭政府74萬人的軍隊入侵烏克蘭,5月攻克基輔。
1920年及之後紅軍 1922年10月,占據遠東部分地區的日本干涉軍被逐出蘇聯國土。
1920年9月,伏龍芝被任命為南方面軍司令員。10月,圍殲白軍10萬人。11月,攻佔刻赤,控制整個克里木半島。弗蘭格爾流亡國外。
1920年6月,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紅軍反擊波蘭入侵軍,解放白俄羅斯。7月逼近華沙。8月波蘭軍反攻。10月停戰。
在國內,布爾什維克剛剛奪取政權,尚不穩固。俄國人民都在觀望布爾什維克的對外政策。在國際上,世界人民雖然厭棄帝國主義戰爭,但卻找不到退出大戰的出路。在這種情況下,列寧預見到,如果俄國首先退出戰爭,就會給交戰國的人民一個動力和一個榜樣。俄國革命就會從歐洲革命中找到出路。戰後的革命浪潮證明了列寧的預見。[2]
十月革命的設計者們是以國際主義的眼光來看待俄國革命的。他們深深理解俄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有機組成。他們懂得,以革命反對戰爭是無產階級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最有力武器。[2]
㈩ 世界現代史的開端標志
世界現代史的開始標志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
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內戰獲勝的紅軍一方稱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羅斯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
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同志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
革命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羅斯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1920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奠定了基礎。
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俄國1917年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滲春搭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因為革命發生在俄叢拿歷(儒略歷)10月,故稱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勝利森滲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