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不由去贊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感嘆東吳周瑜的心胸狹窄,其實在正史當中並非如初,而是三國演義故意要去吹捧諸葛亮從而貶低周瑜的,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那麼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何要吹捧諸葛亮而不是周瑜等人呢?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下詳細原因!
最後就是諸葛亮比著其他三國謀士的壽命都長,周瑜與荀彧雖然是出了名的謀士,但是並沒有真正堅持到三國時期,嚴格說起來他們都是漢朝末代的名人,所以諸葛亮這個角色則是最能擔當復國重任的軍師,而並非是沒有達到三國階段的謀士們!另外,司馬懿雖然摘了最後的果實,但是由於後期晉的不作為,很少有人會吹捧晉朝皇帝,所以主角身份自然是給了諸葛亮!
❷ 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中,與歷史基本沒有差別的人是誰
個人覺得與歷史基本沒有差別的人是曹操。
確實三國演義對於曹操的描寫已經比較多了,而且很多事件都是經過修改過的,但我們應該注意一點,那就是曹操的性格和某些嗜好是與歷史上記載的,曹操基本保持一致的。例如曹操比較奸詐多疑,本身非常好色而且喜歡別人的妻子,用人不拘一格,開創有發展意義的制度等等都是三國演義里沒有篡改的,說他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也確實有此事。
其實與歷史基本沒有差別的人的三國演義裡面還有很多,只不過表述的非常少,個人認為呂布也與正史的差別不大,因為正常歷史裡面記載的呂布就是一個見色忘義的小人,雖然勇猛但缺乏謀略。
❸ 《三國演義》中都有哪些人物他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1、曹操:
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
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劉備:親賢愛士,善待人才;生性善良,受民如子;待人寬厚,不求全責備;偶有權謀,頗有心計。
劉備雖有皇家的血脈,但卻經歷了家道中落、幼年喪父的人生悲劇,兒時為生活所迫便隨母「販履織席為業」,始嘗人生的艱辛。這段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礪了劉備的心志,也鑄就了他與人為善的品格。
3、諸葛亮: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3)三國演義歷史沒有哪個人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作品主題
小說一直把蜀漢作為中心來描寫,尤其是通過劉備這位仁君的形象和諸葛亮這位賢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擁劉反曹」的主題,表達了人民群眾的願望。作為蜀漢對立面的一個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說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徵,作品正是通過對這一人物的針砭,體現了人民群眾憎惡暴君、反動動亂的願望。
❹ 《三國演義》中所有人物的簡介(完整)!
1、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63歲。
2、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卧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後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3、關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4、張飛(?-221),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5、公孫瓚,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6、袁術,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後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7、孫權,生於公元一八二年,死於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助下,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後又聯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並在彝陵戰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後遷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台灣省)取得聯系。死後追封為吳大帝。
8、漢獻帝劉協,漢靈帝的兒子。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後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計殺害董卓後,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火四起。曹操死後,曹丕稱帝,獻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陽公。
9、劉表,字景升。生於公元一四二年,死於公元二○八年。歷任荊州刺史、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劉備的同宗兄弟,生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病死後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
10、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11、趙雲: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12、典韋:典韋(?-公元197年),陳留己吾縣(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臂力過人。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綉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13、黃忠:忠早年為劉表帳下中郎將,後隨劉表之子劉琮降曹,鎮守長沙.老將軍以70高齡位列「五虎上將」,實至名歸。
14、劉禪,生於公元二○七年,死於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後繼位於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政。諸葛亮死後,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炎興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出位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15、王允,生於公元一三七年,死於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年時有大志,勤於學習練武。後任豫州刺史,時值大將軍何進准備誅殺張讓等宦官,而參與謀事。歷任從事中郎、河南尹、太僕、尚書令、司徒。曾用連環計與呂布誅殺董卓,後被董卓部將李、郭汜所殺。
16、田豐,河北名士,袁紹的謀士。多謀善斷,曾為袁紹出過不少奇謀,但袁紹不用。官渡之戰前,他勸袁紹不要攻曹操,袁紹反將其關入監獄。袁紹戰敗後殺害了他。
17、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18、何進,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八九年。東漢大臣。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因妹妹被選入宮中,後來做了太後,才由一個殺豬的屠夫變成了大將軍。漢靈帝死後,將妹妹何太後生的兒子劉辯扶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與袁紹、曹操密謀誅殺宦官,後被宦官張讓等十常侍殺死。
19、法正,生於公元一七六年,死於公元二二○ 年,劉備的謀士。字孝直,右扶風(今陝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後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立他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馬良,生於公元一八七年,死於二二二年,蜀國名士,劉備的謀士。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20、城)人。劉備領荊州時任從事,劉備稱帝後為侍中。在劉備東征討伐東吳時,隨軍參謀,劉備兵敗,他也遇害。
21、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22、郭嘉,生於公元一七○年,死於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最初投於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荀 (Yu)推薦為曹操所用。多謀善斷,為曹操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出了許多奇計,封洧陽亭侯。隨軍征討烏桓時,因病死於大漠,年方三十八歲。
23、張昭,生於公元一五六年,死於公元二三六年,三國時吳國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蘇徐州)人。孫策創業時,封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極受信任。後任孫權的軍師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稱帝後任輔吳將,封婁侯。
24、許攸,袁紹的謀士。官渡之戰中曾幾次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反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許攸無奈投降了曹操,獻計讓曹操襲擊袁紹糧庫烏巢,使袁紹兵大敗。後因言語張狂被曹操大將許褚所殺。
25、荀攸,生於公元一五七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為曹操的謀士。字公達,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後為曹操參贊軍事。曾向曹操獻計打敗呂布、袁紹等。後任尚書令。隨曹操攻孫權時,病死途中。
26、荀或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27、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阿(今山東兗州)人。為人多計謀,懂兵法。官渡之戰曹操大破袁紹後,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赤壁之戰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終致大敗。
28、費褘,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五三年,三國時蜀國大臣。字文偉,江夏胝(今河南省羅山)人。劉禪即位時,任黃門侍郎、侍中。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時任參軍、中護軍、司馬。諸葛亮死後任軍師,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大將軍、尚書。後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29、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李、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綉的謀士。張綉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綉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30、董卓,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將領,後任太師。字仲潁,隴西臨濼(今甘肅省岷縣)人,性情剛猛,有謀略。在剿滅黃巾軍時曾被黃巾軍打敗。昭寧元年(公元一八九年)響應何進號召,以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東京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袁紹等率八路諸侯討伐時,放火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自稱太師。後被王允與貂蟬所設的連環計所殺。
31、諸葛瑾,生於公元一七四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32、諸葛恪,生於公元二○三年,死於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孫權很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侯。孫權死後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後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33、審配,袁紹謀士。會用兵,善打仗,曾協助袁紹軍多次打敗曹操。袁紹死後,幫助袁紹兒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幾次破城都無功而還。後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殺。
34、蔣琬,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四六年,蜀國大臣。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人。劉備自任漢中王時,他為尚書郎。後在諸葛亮丞相府任長史,諸葛亮死後代其執政,為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封字亭侯,大司馬。
35、譙周,生於公元二○一年,死於公元二七○ 年,蜀國大臣。劉禪在位時任散中大夫、光祿大夫。通曉天文,善寫書文。鄧艾兵至成都時,竭力勸劉禪投降魏國。後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在晉國任騎都尉、散騎常侍。
36、龐統,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37、闞澤,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四三年,吳國大臣。字德潤,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小時好學,因家窮無錢上學,便替人抄書。孫權稱帝時,任尚書、中書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書令,極有口才。赤壁交戰前,替黃忠前去曹營獻詐降書,騙過曹操。
38、丁奉,吳國名將。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身經百戰,功績卓著。晚年,吳王孫休為帝,孫琳圖謀不軌,丁奉設計在臘日大會上誅殺了孫琳。
39、於禁,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39練,武藝出眾。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後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綉、袁紹的戰事,因戰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羽。孫權奪取荊州後,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40、太史慈,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與曹魏交戰時戰死。
41、文丑,袁紹上將,河北名將。與曹軍交戰時連敗張遼、徐晃,後被關羽所殺。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42、呂布,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八年,東漢末年董卓部將。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人。素以勇武著稱,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武將。原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後投靠董卓為義子。王允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蟬。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殺。一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43、呂蒙,生於公元一七八年,死於公元二一九年,東吳國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後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魯肅死後,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後不久病死。
44、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
45、姜維:三國猛將中最有智謀的一位.姜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後為中郎將,就參天水郡軍事. 甘寧:甘寧甘興霸,東吳第一猛將.水賊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氣力,號游俠。
46、衛繼:繼敏達夙成,學識通博,進仕州郡,歷職清顯.忠篤信厚,為眾所敬。
47、曹丕:作為一個統治者,曹丕是個有一定膽識、謀略,又工於心計的人.他更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殘害手足之人.劉禪:後主劉禪是一個無才無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樂,不思進取,無所作為.不辨是非,聽信讒言,最後落得一個被天下人恥笑的下場.陸遜:他是一位足智多謀、有著高超軍事才能的統帥.治國安邦有方,深得百姓愛戴。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❺ 三國演義中的著名人物哪些在三國志中沒有記錄
你的意思是虛構的那些人物吧?
第一回:
程遠志(黃巾頭目)
鄧茂(黃巾頭目)
第二回:
嚴政(黃巾頭目)
高升(黃巾頭目)
孫仲(黃巾頭目,歷史上孫夏疑為其原型)
第五回:
鮑忠(鮑信弟弟,被華雄殺)
俞涉(袁術部將,被華雄殺)
潘鳳(韓馥上將,被華雄殺)
穆順(王匡部將,被呂布殺)
方悅(河內名將,被呂布殺)
武安國(孔融部將,被呂布砍去手腕)
趙岑(董卓部將)
第八回:
貂蟬(美女,用連環計殺董卓)
第九回:
【李別】(李傕侄兒,正史中為李利,演義誤記)
第十一回:
宗寶(孔融部將)
第十三回:
崔勇(李傕部將,被徐晃殺)
第十四回:
荀正(紀靈部將,被關羽殺)
第十五回:
陳橫(劉繇部將)
【楊大將】(袁術長史,正史中為楊弘,演義誤記)
第十七回
王垕(曹操手下糧官)
第十九回
劉安(獵戶)
第二十三回
秦慶童(董承家僮,向曹操高密)
雲英(董承侍妾)
第二十七回
杜遠(和廖化在一起的山賊,被廖化殺)
胡華(胡班父親)
孔秀(東嶺關守將,被關羽殺)
韓福(洛陽太守,被關羽殺)
孟坦(韓福副將,被關羽殺)
卞喜(汜水關守將,被關羽殺)
普凈(高密的和尚)
王植(滎陽太守,被關羽殺)
胡班(王植手下,出賣王植)
秦琪(夏侯敦手下,被關羽殺)
第二十八回
關定(關平父)
關寧(關平兄)
郭常(其子盜關羽馬)
裴元紹(黃巾頭目,被趙雲殺)
周倉(黃巾頭目,敗走麥城自殺)
第三十回
辛明(袁紹部將)
第三十二回
汪昭(袁尚部將)
岑璧(袁尚部將)
第三十三回
彭安(袁尚部將,被徐晃殺)
第三十四回
張武,陳孫(江夏賊將)
第四十一回
夏侯恩(青虹劍所有者,被趙雲殺)
淳於導(曹仁部將,被趙雲殺)
晏明(曹洪部將,被趙雲殺)
鍾縉(夏侯敦部將,被趙雲殺)
鍾紳(夏侯敦部將,被趙雲殺)
第四十五回
蔡塤(蔡瑁弟,被甘寧殺)
蔡中(蔡瑁弟,被祭旗)
蔡和(蔡瑁弟,被祭旗)
第五十二回
劉賢(劉度之子)
刑道榮(劉度部將,被殺)
鮑隆(趙范部將,被殺)
陳應(趙范部將,被殺)
第五十三回
鞏志(金旋部從事,獻城投降)
楊齡(韓旋部將,被關羽殺)
賈華(孫權部將,被殺)
弋定(太史慈同鄉,被殺)
第五十七回
黃奎(門下侍郎,和馬騰一同反曹)
李春香(黃奎妾,被曹操殺)
苗澤(黃奎妻弟,被曹操殺)
第五十八回
鍾進(鍾繇弟,被殺)
曹永(曹仁部將)
第六十一回
周善(應孫尚香使者,被張飛殺)
第六十二回
紫須上人(劉璋軍出徵求禍福者)
第六十七回
昌奇(張魯軍楊昂部將)
楊松(張魯謀士)
【楊柏】(張魯部將,正史中為楊白,演義誤記)
第七十回
夏侯德(夏侯淵從弟,被黃忠殺)
第七十一回
焦炳(魏將,被趙雲所殺)
慕容烈(文聘部將,被趙雲所殺)
第七十三回
瞿元(曹仁部將)
夏侯存(曹仁部將)
第八十回
祖弼(符璽郎,被殺)
第八十二回
譚雄(孫桓部將,被關興殺)
崔禹(朱然部將,被張苞殺)
第八十三回
夏恂(韓當部將,被張苞殺)
周平(周泰弟,被關興殺)
第八十四回
【淳於丹】(陸遜部將,正史中為鮮於丹,演義誤記)
第八十七回
關索(關羽三子)
鄂煥(高定部將)
金環三結(孟獲部將,被趙雲殺)
董荼那(孟獲部將,被孟獲殺)
阿會喃(孟獲部將,被孟獲殺)
忙牙長(孟獲部將,被殺)
第八十九回
孟節(孟獲兄)
朵思大王(禿龍洞主)
楊鋒(洞主,抓住了孟獲)
實際上這些回中南蠻軍除了孟獲外,基本上都是虛構人物
第九十回
帶來洞主(祝融夫人弟)
祝融夫人(孟獲妻,也是《三國演義》中最強的女性)
木鹿大王(八納洞主,有虎豹等獸兵)
兀突骨(烏弋國國主,三國中個子最高,有藤甲兵,死的很慘)
第九十一回
張韜(郭太後寵臣)
第九十二回
韓家父子五人(魏將,被趙雲殺)
潘遂(夏侯懋部將)
董禧(夏侯懋部將)
薛則(夏侯懋部將)
裴緒(蜀將)
崔瓊(魏安定郡太守)
楊陵(魏南安郡太守)
第九十四回
徹里吉(羌王)
雅丹(羌王丞相)
越吉(羌王大將)
韓禎(蜀西平守將)
第九十五回
蘇顒(郭淮部將)
萬政(郭淮部將)
陳造(魏將)
第九十六回
張普(曹休部將)
薛喬(曹休部將)
第九十七回
謝雄(蜀將,被王雙殺)
龔起(蜀將,被王雙殺)
第一百回
秦良(魏將,被殺)
苟安(李嚴部運糧官)
第一零二回
岑威(魏將)
鄭文(魏將)
第一零三回
張球(滿寵部將,燒東吳軍械庫)
第一零六回
裴景(魏徵遼東將)
仇連(魏徵遼東將)
第一零七回
潘舉(曹爽將,守門)
第一零九回
王韜(司馬昭主簿)
第一一零回
葛雍(毋丘儉將)
宋白(魏慎縣縣令)
朱芳、張明、花永、劉達(魏王經將,與蜀作戰)
第一一一回
鮑素(蜀將,守祁山大營)
第一一二回
王真、李【網路】鵬(魏司馬望部將)
曾宣(諸葛延部將,開城門投【熊度】降)
第一一三回
鄭倫(鄧艾部將,被廖化殺)
第一一四回
黨均(鄧艾部幕僚)
第一一五回
王灌(鄧艾部將)
鄧敦(魏官員,阻止伐蜀派)
第一一六回
盧遜(蜀南鄭守將)
第一一七回
李氏(馬邈妻,自殺)
第一一八回
崔氏(劉堪妻,自殺)
第一二零回
張節(魏黃門侍郎,被殺) 此外,野史與正史出入還是頗大的,其中的99個虛構事件如下,見參考資料。
❻ 三國演義沒有出現的歷史人物有那些
三國演義只是本小說,很多是杜撰的。
❼ 三國演義中沒出現的人物
你是說歷史上存在的、演義上沒有的么?
這很多啦,不過名氣可不如三國演義大啊,所以很多人都不熟悉的
隨便給你列一下吧:
魏:
劉劭字孔才 杜夔字公良 周宣字孔和 龐淯字子異 閻溫字伯儉 徐宣字寶堅 衛臻字公振 盧毓字子家 和洽字陽士 常林字伯槐 楊俊字秀才 趙儼字伯然 裴潛字文行 韓暨字公至 杜恕字務伯 鄭渾字文公 倉慈字孝仁 衛覬字伯儒 曹峻字子安 曹彪字朱虎
蜀:
諸葛喬字伯松 王連字文儀 向朗字巨達 張裔字君嗣 楊洪字季休 杜微字國輔 周群字仲直 來敏字敬達 尹默字思潛 李撰字欽仲 宗預字德艷 楊戲字文然
吳:
賀邵字興伯 韋曜字弘嗣 華核字永先 王蕃字永元 陸胤字敬宗 是儀字子羽 胡綜字偉則 吳範字文則 劉敦字子仁 朱據字子范 陸瑁字子璋 朱據字子范 孫賁字伯陽 朱績字公緒 朱異字季文
很不常見的名字,不知足下有何用處
❽ 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中與歷史基本無差異的是誰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的故事。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故事為藍本,作者羅貫中結合了《三國志》以及民間故事經過藝術加工在創作而成,所以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現實中並沒有發生過的故事,比如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等。也有作者根據藝術創作需要或者突出某個角色的英雄主義,將某幾個人的故事集中到了一個人身上的情節,雖然跟史實並不相符,但是三國演義依然不失為一部了解三國歷史的經典著作。三國演義中出現的人物大概有千餘人,也有些人物跟歷史上相差無幾,下面就以個人觀點來說一說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人物跟歷史相差無幾:
一、孫權
三國演義中的孫權可以說跟三國志中的並沒有太大的出入,都是年少就繼承了偌大的江東事業,通過自己的政治手腕將權力牢牢的掌控在了手中,不管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現實中,曹操都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塑造的哪些人物與歷史相差無幾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