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只有漢朝和親,為啥沒有匈奴和親呢
在古代皇帝的婚喪嫁娶並不能全憑喜好,因為皇帝代表整個朝廷的尊嚴,做事要考慮國家的顏面,在漢朝人們認為與匈奴和親是“施恩”,是上邦大國對荒蠻之地的恩賜,如皇帝迎娶匈奴女子是極大抬舉了匈奴,抬舉匈奴對漢朝無任何好處。
㈡ 在歷史上,我國的和親案例很多,為什麼宋朝時卻一個沒有
在歷史上,我國的和親案例很多,為什麼宋朝時卻一個沒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都有著親和性的婚姻關系。例如,在漢唐時期,大家都會結婚。只有宋明梁朝才和少數民族政權沒有交情,那兩個宋時代為什麼不再有交情呢?
「禍親」是指兩個不同民族政權或同一種族的兩個不同政權的首領為了「為我使用」的目的而結婚。從中國古代和親史來看,和親主要在兩個背景下開始釀造和實施。
只要我們簡要回顧一下中國古代和親可以結婚的歷史條件,就很容易知道這個結果出現的原因。歷史專家認為,「決定和是否親近是兩個溫柔的條件」。
歷史條件是「政治分裂狀態」。「沒有強烈的這種卑賤的民族偏見」。在偏見強烈的時候,認為和「非主流」結婚是奇恥大辱,寧願賠錢,也不願賠償妻子。當然不會結婚。
從中國古代和親史來看,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在國內統一和相對穩定的大背景下,與少數民族政權親近,黨時代的和親是一樣的情況。
像魏晉南北朝、宋朝漢時期一樣,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建立的獨立王朝沒有建立友誼。
㈢ 在我國歷史上,不割讓土地,不和親也不賠款的是哪個朝代
明朝是我們漢族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太祖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行腳僧,從義軍馬夫到將領統帥,從街頭乞丐帶開國皇帝,這些無不彰顯太祖皇帝的骨氣和膽量。而大明朝好像繼承了太祖皇帝的骨氣,從不用和親來換取短暫的和平,只要敢過來侵犯大明,那就打,好在明朝前期國家強盛,軍事更是處於世界之最,並沒有國家敢侵犯明朝。
明朝的強大,在西方人眼中更甚。在歷代明朝對外戰爭中,屯門之戰,明朝與當時稱霸一時的葡萄牙產生了糾紛,最終大戰爆發,明軍勝利。明英戰爭,明朝與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發生大戰,最終英國賠償白銀2900多倆。料海灣海戰,荷蘭雖是一個小國,但荷蘭的的海上軍事力量是當時最頂尖的,荷蘭與明朝發生大戰,最終,還是明朝取得了勝利。在西方人的眼中,明朝時不屈的,是戰無不勝的。
泱泱華夏最有骨氣的朝代,小編是非常喜歡明朝的,喜歡他的不屈不撓,不會委曲求全,它證實了我們漢族人民的節操是高尚的,漢族人的精神是無畏的。如果有讀者還有喜歡明朝其他的方面,歡迎大家評論。
㈣ 和親這個政策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有什麼含義
和親的政策最早的時候從西周就已經開始了,之所以會和親主要就是為了國家和國家之間不再有戰端,所以一般比較弱的一方就會像比較強的一個國家獻上很多的美女,因為他們想要以此來換得短暫的和平。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這一現象才得到徹底的改變,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整個西漢王朝建立的時間已經有了70多年,而此時國內的百姓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另外就是國家的物產也算是比較的豐富,完全有能力去和匈奴人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就決定不再和匈奴人和親,而是直接派軍攻打匈奴,在這之後匈奴人反而被漢朝軍隊打的是丟盔棄甲。
㈤ 七年級上冊歷史書的哪個朝代也有和親
西漢
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涉及到我國古代史中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
西漢初,由於國力較弱,採用和親的方式來緩和與匈奴的關系。
㈥ 歷史上和親的朝代有很多,為何明朝堅決不和親
漢朝十三位公主和親,說好聽點是政治聯姻,實際都是被迫遠嫁匈奴,王昭君就是無奈被送去和親的女子。唐朝也有十九位公主先後和親,就連一個吐蕃,也需要我們送去一位公主和親,文成公主就是和親嫁給了松贊干布。
明朝的發展趨勢漢唐兩朝的和親行為讓明朝認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從皇帝到大臣都不贊成和親的行為。漢朝的王昭君出塞,公主遠嫁烏孫,唐朝的文成公主進藏,這些和親的行為都是為了能更好的發展國力,籠絡各族勢力,以達到擴展疆土的目的。
但是明朝的政策在後期漸漸傾向於固步自封的狀態,對蒙古也是採取戰略守勢的方針,幾乎沒有任何擴張或者吞並其他勢力的意圖,自然也就沒有和親的必要了。
㈦ 中國歷史上最無能的朝代是哪個
中國歷史上最無能的朝代是五代十國的那個時期了,那個時候幾乎沒有給我們國家帶來一些文明和進步。五代十國屬於什麼朝代,這個目前歷史學家算在是唐末宋前時期而已。如果給一個正確的朝代是在沒有啊!
中國從夏商周到清朝開始每一個朝代都是最好的朝代,而沒有最無能的朝代。五代十國是中國大分裂時期,在短短的72年裡面,足足經歷了5個朝代、10個國家,這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沒有那麼快啊!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分裂,但是他們造就了百家爭鳴這樣的場面。五代十國沒有帶來文化的噴發的局面,也沒有給經濟帶來發展,而是破壞了唐朝時期積累多年的經濟制度,百姓們民不聊生,這也是中國分裂時期最痛苦的一個時間階段。對於這個時期沒有什麼可以評價的!他只不過是分裂,並沒有出現一個偉大人物過來大一統,只能在元朝才可以完成的宿命。
在清朝時期不管那個人統治中國,中國必然遭到別人入侵了。首先我們懂得我們是黃河文明哺育出來的,我們並不像西方那樣經過多次戰爭才造就現在國家的強大的。我們國家幾乎幾百年都很少有強敵入侵,有入侵的都被我們大跑的。在近代文明的孕育之下,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會死在西方的入侵的。
㈧ 和親始於哪個朝代我國的上古時代就有和親嗎
縱觀中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朝代在面臨外族侵略的時候,經常選用以和親的方式來和平解決。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源遠流長,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而最早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但是當時並沒有“和親”這個概念,只是產生了一些雛形。最早都是以部落之間相互結親作為概念的,但是到了漢代,和親發展到了頂峰,也出現了許多典型的歷史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和親的起源吧。
不管是為了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戰爭,和親這種方式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作為出發點的。而這種和平的方式,一直以來都對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文化交流產生了重要影響,都是歷史所見證的!
㈨ 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的公主和親
和親公主與外國、外族君王或王族和親的中國公主,她們不一定是皇女,有很多是把宗女或皇帝外孫女、外甥女等封為公主。
「和親」「聯姻」在歷史上源遠流長,殷商春秋戰國時代已有之,商紂王娶鬼侯之女,周朝統治者娶羌族、狄族和戎族之女,秦襄公妹繆贏出嫁西戎豐王,晉獻公娶戎女狐姬、小戎子、驪戎女驪姬姐妹,晉文公娶狄女季隗,周襄王娶狄女為王後,晉景公姊出嫁潞子嬰兒,趙簡子娶狄女,趙襄子娶西戎女,趙襄子姊出嫁北狄代君,秦女出嫁義渠君,以及蠻夷君長世尚秦女等,甚至齊、魯、宋等國與吳國的聯姻也能算為夏與夷狄的聯姻。
匈奴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5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2年,漢景帝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烏孫
前108年,漢武帝宗女劉細君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前103年,漢武帝宗女劉解憂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十六國
前秦世祖苻堅女嫁仇池首領楊定
前秦高帝苻登妹東平公主嫁西秦高祖乞伏干歸
北燕太祖馮跋女樂浪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閭斛律
後秦高祖姚興女西平公主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西秦太祖乞伏熾磐女興平公主嫁北涼太祖沮渠蒙遜之子沮渠興國
北涼太祖沮渠蒙遜女興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始平公主嫁夏帝赫連昌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武威公主嫁北涼王沮渠茂虔
北魏宗女蘭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閭阿那瑰
北周趙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缽略可汗
西梁明帝蕭巋之女嫁隋文帝楊堅之子隋煬帝楊廣
隋朝
突厥隋文帝宗女安義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義成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
隋煬帝宗女信義公主嫁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
隋煬帝宗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吐谷渾和高昌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可汗世伏、伏允
隋煬帝宗女華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回紇
756年,李守禮之子敦煌王李承采娶毗伽公主(回紇英武可汗女,為乞回紇援兵,葯羅葛氏)
756年,唐將仆固懷恩女嫁回紇可汗少子(後為英義可汗,仆固氏)
758年,寧國公主嫁回紇英武可汗(唐肅宗幼女,皇女李氏)
758年,小寧國公主陪嫁回紇英武可汗,後嫁英義可汗(榮王李琬女,親王女李氏)
769年,崇徽公主嫁回紇英義可汗(唐將仆固懷恩女,仆固氏)
787年,咸安公主嫁回紇長壽天親可汗(唐德宗女,皇女李氏)
820年,永安公主嫁回紇保義可汗(唐憲宗女,皇女李氏)未成
821年,太和公主嫁回紇崇德可汗(唐憲宗女,皇女李氏)
715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酺(宗室出女辛氏)
717年,永樂公主嫁契丹首領李失活(東平王外孫女楊氏)
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於(宗室出女慕容氏)
726年,東華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唐玄宗侄甥女陳氏)
726年,東光公主嫁奚王李魯蘇(成安公主女韋氏)
745年,靜樂公主嫁契丹王李懷秀(因唐將安祿山對其部侵掠被殺,唐玄宗外孫女獨孤氏)
745年,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寵(因唐將安祿山對其部侵掠被殺,唐玄宗甥女楊氏)
吐蕃
641年,文成公主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宗室女)
709年,金城公主嫁吐蕃贊普遲德松贊(雍王李守禮女,親王女李氏)
吐谷渾
640年,弘化公主嫁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宗室女)
664年,金城縣主嫁吐谷渾王子蘇度摸末(會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親王女李氏)
664年,金明縣主嫁吐谷渾王子闥盧摸末(宗室女)
突厥
642年,新興公主嫁薛延陀真珠可汗(唐太宗女,為贖唐將契苾何力,皇女李氏)未成
698年,默啜女嫁武則天侄孫武延秀(後突厥默啜可汗女,阿史那氏)未成
703年,默啜女嫁李旦之子宋王李成器(後突厥默啜可汗女,阿史那氏)未成
712年,金山公主嫁後突厥默啜可汗(宋王李成器女,親王女李氏)未成
717年,交河公主嫁突騎施可汗蘇祿(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阿史那氏)
拔汗那和南詔
744年,和義公主嫁寧遠國王(拔汗那)阿悉爛達干(告城縣令李參之女,親王女李氏)
883年,安化公主嫁南詔皇帝隆舜(唐懿宗女,皇女李氏)
五代十國
南漢
襄帝劉隱女清遠公主嫁閩太宗王延鈞
遼朝
耶律襄女義成公主嫁夏州都督(西夏太祖)李繼遷
宗女興平公主嫁西夏景宗李元昊
宗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西夏崇宗李乾順
(名字挺有意思)
金朝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女岐國公主嫁蒙古成吉思汗
西夏
西夏襄宗李安全之女察合公主嫁成吉思汗
宋朝靖康之變後,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給金國,其中一些變成金國妃妾。
德慶公主,嘉德帝姬趙玉盤嫁為金宋王完顏宗磐之妾
永慶公主,榮德帝姬趙金奴嫁為金完顏昌之妾
淑慶公主,安德帝姬趙金羅嫁為金之都統完顏闍母之妾
延慶公主,茂德帝姬趙福金嫁為完顏宗望、完顏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趙富金嫁為金珍珠大王完顏設也馬之妾
順德帝姬趙纓絡嫁為完顏宗翰之妾
儀福帝姬趙圓珠嫁為完顏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趙多富嫁為完顏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趙珠珠嫁為寶山大王完顏斜保之妾
寧福帝姬趙串珠嫁為兗王完顏宗雋之妾
令福帝姬趙金印嫁為金熙宗之妾
華福帝姬趙賽月嫁為金熙宗之妾
慶福帝姬趙金姑嫁為金熙宗之妾
純福帝姬趙金鈴嫁為完顏設也馬之妾,後被遣嫁青宮
元朝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16位、畏兀兒9位、高麗9位、吐蕃4位
汪古部阿剌海別吉公主嫁汪古部首領不顏昔班,後嫁其侄鎮國與弟孛要合(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獨木干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聶古台,後嫁其弟察忽(拖雷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月烈公主嫁汪古部首領愛不花(忽必烈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葉里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子君不花(貴由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忽答迭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太子真金女,孛兒只斤氏)
愛牙失里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元成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亦憐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囊家台(不詳)
回鶻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丘鄰察(宗王阿只吉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阿實禿忽魯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忽難(宗王奈刺不花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葉綿干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忽難(宗王兀魯歹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速哥八剌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竹忽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領孛要合之孫火思丹(宗王卜羅出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奴倫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弟阿里八斛(宗王完澤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阿刺的納八刺公主嫁汪古部首領術安(晉王甘麻剌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吉刺實思公主,封趙國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阿剌忽都(不知)
難公主嫁汪古部首領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畏兀兒也立安敦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阿爾忒的斤(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阿刺真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怯失邁失(窩闊台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巴巴哈兒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貴由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不魯罕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窩闊台孫女,孛兒只斤氏)
八卜叉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窩闊台孫女,不魯罕公主妹,孛兒只斤氏)
兀刺真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安西王阿難答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雪雪的斤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雪雪的斤(不詳)
朵兒只思蠻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帖睦爾普化(宗王闊端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也先忽都公主嫁畏兀兒亦都護帖睦兒補化之子不答失里(不詳)
高麗
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封安平公主嫁高麗忠烈王(忽必烈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寶塔實憐公主,封薊國大長公主嫁高麗忠宣王(蒙哥女,皇女孛兒只斤氏)
也速真公主嫁高麗忠宣王(不詳) 亦憐真八刺公主,封濮國長公主嫁高麗忠肅王(營王也先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金童公主,封曹國長公主嫁高麗忠肅王(魏王阿不哥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伯顏忽都公主,封慶華公主嫁高麗忠肅王(宗王伯顏忽都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亦憐真班公主,封德寧公主嫁高麗忠惠王(鎮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寶塔失里公主,封徽懿魯國大長公主嫁高麗恭愍王(魏王阿不哥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納論公主,封國公主嫁高麗沈王王皓(梁王松山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吐蕃
墨卡頓公主嫁八思巴弟吐蕃白蘭王恰那多吉(宗王闊端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貝丹公主嫁吐蕃白蘭王恰那多吉之子達瑪巴拉(宗王闊端子啟必帖木兒女,親王女孛兒只斤氏)
門達干公主嫁吐蕃白蘭王達尼欽波桑波貝(元成宗姐,孛兒只斤氏) 布達干公主嫁吐蕃白蘭王鎖南藏卜
大明朝沒和親記錄。
清朝雖然目前很難做出精確統計,但據秦永洲和華立的統計,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從公主到鄉君就有70餘人之多。見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的額駙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內」;「嘉道年間,科爾沁、敖漢、巴林部共公主子孫、台吉、姻親3000餘人,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當客觀的數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縣主6人、郡君9人、縣君7人、鄉君6人。據道光年間的統計,當時科爾沁達爾漢王旗下有公主子孫台吉、姻親台吉共2000人,土謝圖王旗下公主子孫台吉500餘人,敖漢旗下有600餘人,巴林旗下有170餘人。
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嫁蒙古敖漢部長瑣木諾杜棱
太宗皇太極第一女固倫公主嫁蒙古敖漢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極第二女馬喀塔嫁蒙古察哈爾親王額哲
太宗皇太極第三女延慶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極第四女雅圖嫁蒙古卓禮克圖親王弼爾塔哈爾
太宗皇太極第五女阿圖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騰九
太宗皇太極第八女嫁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烏爾滾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嫁蒙古喀爾沁杜棱郡王噶爾臧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敦多布多爾濟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多爾濟
恭親王常寧第一女固倫純禧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班第
怡親王胤祥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丹律多而濟之子多爾濟塞布騰
庄親王胤祿第一女和碩端柔公主嫁蒙古科爾沁郡王清齊默特多爾濟
高宗乾隆帝弘歷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巴布騰巴爾珠爾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四女庄靜固倫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貝勒瑪尼巴達喇
宣宗道光帝綿寧第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薩克郡王德穆楚札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