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明朝歷史如何評論建文帝

明朝歷史如何評論建文帝

發布時間:2023-03-24 13:43:22

Ⅰ 如何評價建文帝

建文皇帝名朱允炆,洪舉晌武十年(丁巳,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生,明太祖孫,太子朱標第二子,母妃呂氏。洪武二十九年(1392年),夏四月懿文太子薨,九月朱允炆立為皇太孫。「靖康之難」後,始終未得蹤影,終成歷史一謎。一說建文帝被宮中大火燒死;一說建文帝率臣下9人,從宮中地道逃遁後,削發易服為僧,皈依佛門,雲游天下,不知所終。其於明代初無謚號,南明弘光年間追崇為惠宗讓皇帝,清乾隆追謚「恭閔惠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年號為建文。從年號上不難看出,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後駕御不住眾臣。

朱允炆即位之後,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一反明太祖的做法,推行了一系列新政。首先是重德省刑,銳意文治,崇尚禮教。以致刑部的囚犯比往年減少了三分之二。同時又選派廷臣二十四人為采訪使,分巡天下,觀風俗,燭幽隱,興辦利民之事。其次是均免賦役。減免歷年逋租和天下荒田租稅。針對江浙賦役過重的情況,建文帝特下詔「江浙賦獨重,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一斗。」對於佛道勢力多佔良田的情況加以限制。在朝廷內,建文帝對宦官管教甚嚴,同時又詔諭地方官,一旦發現宦官奉使橫暴,虐害士民即擒送京師,加以嚴懲。這也引起了不法宦官的怨恨,在日後靖難之役中或投靠燕王朱棣,或是做為內應。

建文帝在官吏方面也進行了改革,重新更定官制,大力精簡機構,革除冗員。在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間,撤消了九個州,三十九個縣以及一大批冗官冗吏和稅務機構,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可以說建文帝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體現了他以仁義禮樂化民的治國思想,改革了洪武時期的不少弊政,給社會帶來了一陣清風。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緩和了社會矛盾,對社會轎畝的安定產生了積極作用,一時政通人和,所以後人有「四年寬政解嚴霜」之譽閉答森。

正當建文帝行新政之際,大明王朝卻禍起蕭牆。原因是建文帝登基之後,見於各地藩王(即他的各位叔父)「擁重兵,多不法」的狀況,擔心會造成西漢時的七國之亂,採納了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削蕃。但朱允炆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並沒有先削實力最為強勁的燕王朱棣,而是從其他藩王下手,先後廢了周王朱肅、齊王朱福等五王為庶人,這樣即引起了藩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准備。當朱允炆決定向朱棣開刀時,卻為時以晚。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市),而且隨著朱棣在對蒙古作戰的過程中不斷壯大,他已經成為了皇權最大的威脅。公元1399年7月,朱棣在作了充分准備後,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用「恢復祖宗舊制」為旗號,揮師南下,爭奪帝位。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部署兵力,奮力平叛。在最初的戰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絕對優勢,不過由於大將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盡管燕軍氣勢洶洶,並曾攻下城邑,但卻旋得旋失,所以鏖戰三年,燕軍僅據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戰爭出現僵持局面。在此期間明軍中涌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給朱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這時一些被建文帝處罰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師空虛的情報,並表示願充當燕軍內應,朱棣正確分析了形勢,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軍對就會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佔南京,成為一國之君後,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是觀望的態度。於是朱棣改變以往攻城奪地的戰略,率軍直搗南京。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燕軍渡過長江,兵臨城下。此時的建文朝廷已經亂作了一團,很多地方將領按兵不動。齊泰、黃子澄借募兵為由,離京奔廣德、蘇州。左都督徐增壽密謀私通朱棣作為內應,被朱允炆察知,親手將他砍死。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穗和大將李景隆私自開門降燕,讓燕軍殺入城內。朱允炆聞報,流淚說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人,他們竟在緊要關頭背叛於朕。」忠於建文帝的御史連楹假意投降朱棣,挨近馬前行刺不成被朱棣所殺。朱允炆聽說後嘆道:「如此忠臣,朕卻不重用,這是朕的過錯,悔之不及,朕還不如一死以殉社稷嗎。」說完拔刀就要自殺,被左右死命阻住,朱允炆無奈,又見警報迭傳,下令縱火焚毀皇宮,朱棣殺入宮中,搜尋了三天,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追問內侍,他們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縱火後就不見了蹤影。馬皇後和大多數妃子、內侍都被燒死,內侍們怕朱棣不信,找了一具殘骸說成是建文帝的屍骨。朱棣命人從灰燼撥出殘骸,已是滿身焦爛,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禮殮葬。

此時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帝位,年號永樂。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幾乎沒有人反對。而在朝廷內卻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殺卻有千人。永樂朝廷幾乎無人可用,可見建文帝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作為皇帝他太過仁慈,有時甚至優柔寡斷,如果讓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但作皇帝不一樣,皇帝註定與鮮血分不開,他要排除異己;他要樹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這些,皇帝也終將被歷史淘汰,建文帝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皇太子朱標次子,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號為「建文」。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上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推行削藩政策遭到反抗,經過4年戰爭,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宮城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目前有一種較可信的說法稱朱允炆帶少數親信乘海船逃到了波斯,後來又逃到了法國,他的後裔至今生活在法國。
傳聞:
朱允炆於朱棣攻陷南京後逃出京城,雲游川、雲、貴,有野史記載朱允炆隱居於廣西橫縣壽佛寺(今橫縣寶華山應天寺)另一說朱允炆在獅山出家,15年。英宗正統五年(1440)返京。有野史記載寺額「萬山第一」、「佛壽禪林」均為他所題,他還作詩多首。其一曰: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住困瓢。
南來瘴嶺千尋險,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已換袞龍袍。
百官侍從歸何處,唯有群鴉早晚朝。
至於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裡,這還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迷。
[編輯本段]早年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為嫡長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同樣溫文儒雅,即長皆以寬大著稱。朱允炆為皇太孫時,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份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1][編輯] 在位時期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去世,死前密命駙馬梅殷輔佐新君,[2]朱允炆在同月(6月30日)即位,定次年(從1399年2月6日開始)為建文元年。惠帝在六月晉用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太常寺卿,七月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在國事上倚重三人。惠帝的年號建文有別於其祖父的洪武,他不想仿效祖父以嚴刑峻法治國,即位後改行寬政,《明史·刑法二》記載「元年刑部報囚,減太祖時十三矣」,囚犯人數減至洪武時期的三成左右。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私人護衛軍隊。對惠帝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惠帝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惠帝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制,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及岷王。在部署對付年齡最長、軍功最多、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惠帝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制人的念頭。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他以「靖難」為名,向京師進軍。盡管朝廷的兵力遠勝燕王,由於惠帝下令「毋使朕負殺叔父名」,必須活捉燕王,這樣便掣肘了中央軍。加上以前太祖濫殺功臣名將,以致朝廷缺乏將才可用,而燕王曾隨功臣出征,有雄才、善用兵,將士用命,因此中央軍屢為燕軍所突破。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中央軍主力在淮北慘敗,燕軍乘勝渡過淮河及長江。這時有人勸惠帝離開京城,方孝孺力請惠帝留下等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從金川門攻入京師應天府,惠帝在宮中舉火,皇後自焚死,惠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則『不知所終』,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論的歷史之謎。朱棣入京後,先捕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及大批忠於惠帝的官員,後方稱帝。後人普遍對惠帝朱允炆抱持同情態度,終明一朝,朱允炆始終為百姓所念念不忘。

Ⅱ 如何評價建文帝呢

建文帝朱允炆是個悲情的人,他明明坐穩了皇位,卻又陰差陽錯被叔父趕下台,最後火中離奇失蹤,令後人唏噓不已。

後來,緩過氣來的朱棣運用各種謀略反守為攻,拿下了建文帝所在的都城南京。"靖康之役"後,建文帝一把火把宮殿付之一炬,而他自己玩起了失蹤,後不知所終。

Ⅲ 大家怎麼看待明朝的建文帝

正經的皇三代,沒有經驗,缺乏能力,雖然比晉惠帝要好,但也沒有好太多。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
他只是軍事不行嗎?並不是。他用人就不行。他是皇帝不是統帥,不需要有軍事能力,只要會使用有軍事纖運運悄冊能力的人就夠了。徐輝祖、郭英能打吧,重用了嗎?沒有。李景隆屢戰屢敗,黃子澄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毀梁。方孝孺、齊泰的能力,也就那麼回事,反倒成了最重要的大臣。靖難之役,建文因勝敗之事,兩次將齊泰黃子澄免職起用又免職,這種瞎逼操作,也是沒誰了。
但他確實是個好人,在他執政期間,有一些政策確實很不錯,比如對江南減稅(據說朱元璋記恨當地人支持張士誠所以稅很重)。但以他這種,識人不明但又瞎信任的性格,早晚還是要被奸臣坑死的。

Ⅳ 史學家是如何評價明惠宗朱允炆的他是否是個賢明的君主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嫡長子朱標冊立為太子,並對太子朱標寄予厚望。朱標也確實沒有辜負期望,具備成為優秀帝王的潛質。沒想到1392年,太子朱標在奉旨巡視西北地區歸來後染病去世。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重新冊立儲君。傳統的繼承禮法,「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深入中國人的思維中去,雖然這一繼承禮法有一定缺陷,但在實際中卻可以最大程度地明確繼承順序,避免家族內部紛爭。所以,自周代以來,這一繼承製度得以較好地執行貫徹。因此,朱元璋為體現復興漢家禮儀,也為了避免諸子紛爭不休,最終不出意料地選擇了由長房一系(朱標)繼承皇位,冊立皇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而將其餘健在的諸位成年皇子排除在外。


朱允炆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他做事心慈手軟,沒有統治者該有的狠辣;他的軍事智囊團欠缺,敵我實力分析不透徹,處事不穩;他輕松登基稱帝,沒有政治手腕,也不懂人心,更不善於抓住時機。這些都成為他失敗的原因。

Ⅳ 怎麼評價建文帝

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巧滑,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裂虛除軍衛單丁,減蘇、松重賦,皆肆寬燃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復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閱讀全文

與明朝歷史如何評論建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