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蔡東藩寫的《中國歷史通俗演義》系列叢書,有很多版本,哪個版本更好
沒有注意到你所說的兩個版本的問題,文字內容應該是一樣的,因為蔡東藩先生的這部書成書於20世紀20年代前後,並無多個版本的問題。
這部叢書在網上可直接洞稿搜索到電子版納局孝TXT格式的,內容完整、沒有廣告,不影響閱讀,為何不考慮這種方式呢?這樣更節省成本。網路文庫上應該就有。
很高興你喜歡這部書,它確實寫的非常好,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前漢,正在讀宋史,深深敬佩蔡東藩先生對中國歷史傳承所做的巨大貢獻。它的臘芹古代部分幾乎是二十四史的白話簡本,且編寫的連貫生動,做到了信達雅的境界。民國部分雖不完整,但大量引徵文獻資料,可以從民國一位普通民眾的眼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國史。希望你能堅持把它們讀完。
㈡ 推薦下,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版本,那個最好,為什麼好
中華書局的不錯,不過一般都出繁體版的,如果看著沒障礙,就推薦中華書局的。古籍的應該也可以
㈢ 請問大家誰知道哪一版本的中國通史最全最精確最好
上面的網友回答的除了《二十四史和中國人史綱》外,其餘的都是給小孩看的。我給樓主介紹一些經典的。
看通史只能大概了解五千年的歷史,其實任何一個讀完初中的人對五千年歷史的大概就已經很了解了。如果樓主還不甚了解的話,可以選擇一本《中國通史》看看,缺點是政治傾向性強,很容易先入為主。《中國通史》有很多本,比如
白壽彝的、範文瀾的、呂思勉的、錢穆的、柏楊的、劍橋的等等等等。
我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劍橋中國史》。
特點如下:
1、關於通史最好能成體系的看錢穆的<國史大綱>
2、柏楊老先生的《中國人史綱》裡面記載了太多人性的丑惡,柏楊先生對無良帝王的抨擊和嘲諷,是全書最見精彩的內容之一,動人處令人會心一笑,刻薄時有大碗喝酒、放聲罵娘的痛快。
柏楊寫的《中國人史綱》或《資治通鑒》的白話翻譯,內容充實,對史實講得具體,但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缺乏總結,偏近敘述風格。
3、《劍橋中國史》
這是由西方漢學家的泰斗級人物費玉清和崔瑞德主編的一套中國通史,總共有十一冊。西方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要遠遠高於國內學者,所以,如果樓主要看這套叢書的話,可以先看《晚清史、民國史、中國史》。
4、張蔭麟《中國史綱》——不錯
關於書的選擇,可以參考豆瓣書評。
㈣ 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哪個出版社的版本比較好
我買的是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的簡裝本,感覺模團挺不錯,首先是封面壓膜了,而且很厚實,這樣就提高了書的耐用程度,現在很多書封面不壓膜的,挺煩人。再就是分冊多,一共22冊,從秦朝到民國,還送了一本西太後演義,很全,分冊多,每本書也就輕薄很多,閱讀起來方便。另外螞讓這版本是原汁原味的,評注都是蔡東潘的,沒有煩悶碼局人的注釋,我個人是喜歡讀沒有太多注釋的版本的,注釋往往都是一家之言,容易帶偏讀者。
㈤ 哪個出版社的《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好
出 版 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5-1
這個版本好,我買的就是這個版本。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上迄秦漢,下至民國,兩千餘年的中國歷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是迄今為止,叭一部全面敘述中國歷史的通俗演義。自它面世以來,即受到眾多知名人士的廣泛推崇。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建議黨的高級幹部應該好好閱讀,以了解中國歷史。同時,這也是他喜愛閱讀的一套歷史讀物。在他列給兒子毛岸英的書單里,本書同樣位列其中。其他如著名作家二月河……都給予這部著作很高的評價。
本書雖然名為「演義」,但實際上近於事實。在著述時,蔡東藩極為嚴謹,故本收完全可以作為歷史來讀,而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野史稗話。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原名《歷朝通俗演義》,作者蔡東藩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歷史學家和演義作家。在著述這部歷史演義時,蔡東藩在史料上一遵其「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十分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對史料選擇和運用都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核。因此,這一套斷代史通俗讀物問世後,流傳很廣,成為人們閱讀正史的參考讀物。而且,它採用人們所喜愛的演義體著述,語言通俗暢曉,符合一般大眾的閱讀習慣,容易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在傳播歷史知識方面,起到了正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㈥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哪個出版社好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201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2019年10月北運銀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修訂版,作者是蔡東藩。本書是一部通俗歷史巨著,共一千餘回,上起秦始皇,下至民旁臘宴國九年(1920年),共記述了兩千多局返年的歷史,六百多萬字。
㈦ 蔡東藩的歷史可看嗎
蟹妖。
我曾購得中華書局版本的綉像本之蔡東藩先生所著《歷朝通俗演義》全套,通讀下來,覺得受益較多。本書值得一讀,力薦。
1、作為一套嚴肅的通俗歷史讀物,這套叢書值得一看。
當然,讀者諸君最好有一點古文功底。本書寫作者是清末的優貢生、知縣候補,文白夾雜,以民國白話為主。可以說雅俗共賞,為非歷史專業的人最佳之推薦讀物。
各冊撰寫各有千秋,初讀來,開始可能略顯枯燥,但是讀得久了,也許能夠深入其中,會心一笑。
2、這本書曾獲得各界人物的好評。1937年1月,潤之先生百忙之中,還囑咐同事代購蔡東藩所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他獲此書,十分珍愛,後攜之進京;據說其卧室床側,一直放有此書。作家蕭三在1939年春親眼看到潤之先生在閱讀《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中的《宋史通俗演義》。
3、這一套著作的歷史價值遠遠地高於文學價值。蔡先生著作絕不戲說的態度對後輩歷史作家影響很深。
蔡東藩先生竭力反對於史無據的虛構。
他主張遵循正史,嚴格地做到了所謂"無一事無來歷"、"以不使觀者往往為所惑亂",他自稱所編歷史演義,"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逸聞為緯,不尚虛誣"。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當然他的這部演義小說如果從偉大的文學小說角度上來研究,則藝術性也許要遜色很多。
該作品的最大特色在於他對歷史真實的嚴格追求。他寫歷史演義如纖,"語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節均有歷史記載作為根據。
自然,作為"演義",他也有虛構,特別是人物對話,也用了一些野史和傳說,都作了說明。但是,他很謹慎,力求符合特定歷史環境和特定歷史人物的性格,從不敢任意編造。
4、寫作過程: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700萬字以上的歷史演義。他從《前漢通俗演義》之秦始皇寫起,一直寫到1920年《民國通俗演義》(含了許廑父先生續的40回);共寫了2166年的事情。全書共11部、1040回。
這11部書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出版的,蔡先生也不是順著朝代次序寫的。
最先寫的是《清史演義》,出版於1916年。成書的次序是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民國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兩晉一○、前漢一一、後漢寫完最後一部《後漢演義》,已經到了1926年9月。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陸續印行這十一部演義,都是有光紙石印插圖本。
到1935年,會文堂新記書局又把它全部改為鉛印本,加上許廑父續帶橡凱的《民國演義》四集40回,總的書名稱《歷朝通俗演義》,分裝四十四冊。另刊《歷朝通俗演義改版印行緣起》一冊,把全書的序文和每部書的回目搜集在一起。2、蔡先生一生博學、淡泊,生活清苦,著述為生。
5、蔡先生的生平歷程:
蔡東藩,名郕,字椿壽,浙江蕭山臨浦鎮人,生於1877年7月(清光緒三年),卒於1945年3月。蔡先生14歲中秀才,清末以優貢生朝考入選,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願涉足官場稱病歸家。曾先後在杭州、紹興教書為生。 他在著作中常自稱作於臨江書舍,臨江即蕭山浦陽江在臨浦一帶的別名。
蔡東藩興趣廣泛,學識淵博。除歷史演義外,尚著有《留青別集》、《高等小學論說文范》、《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中等新論說文范》、《楹聯大全》及詩集《風月吟稿》、蠢喚《寫憂草》等。在居鄉期間,曾隨岳父習醫,寫成《內科臨症歌訣》4卷,並任臨浦小學國語教師,後又設私塾授學。
蔡東藩晚年生活艱辛,以行醫、賣文為生。
抗日戰爭開始以後,蔡東藩的家鄉臨浦鎮淪陷了,他背井離鄉,輾轉避難。1945年春,蔡先生與世長辭,可惜的是,他沒有看到抗戰的勝利。
㈧ 大家認為蔡東藩歷史演義系列的哪個寫的最精彩
我覺得蔡東藩的演義的缺點是引出人物沒有規律,往往一下子出現一大堆不認冊激識的人,如果沒有一定歷史基礎的還真御春是看不懂。不過我覺得還是五代的寫的最好。鎮姿耐
㈨ 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不知哪個出版社的版本較好
我也看了好幾版,覺得華夏出版社2004年的最好,正文、作者批註、章節小結都有,而且分不同字體,字也挺小的。價格也最便宜。升運以《兩晉演義》為例:
作者:蔡東藩著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01-01
版次:1
頁數:741
印刷時吵者梁間:2007-12-29
十三位ISBN:9787508033037
十位書嫌碼號:7508033035
圖書編號:10089958
定價:貳拾壹元整
㈩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蔡東藩
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史代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1部、45冊、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在撰編《民國通俗演義》中,對清廷之腐敗,予以抨擊,其間曾收到恐嚇信及子彈,迫其修改,蔡不變初衷。
蔡東藩興趣廣泛,學識淵博。除歷史演義外,尚著有《留青別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楹聯大全》及詩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在居鄉期間,曾隨岳父習醫,寫成《內科臨症歌者升虛訣》4卷,並任臨浦小學國語教師,後又設私塾授學。對語文教學提倡「學以致用」,力主革新。蔡東藩晚年生活艱辛,以行醫、賣文為生。1945,年3月病死於所前。
本書共一百回,舉清王朝崛起東北,迄宣統退位出宮,近三百年史事。
書中重大史實,皆有所本,演繹成章,大多可讀、可信且可備,可謂創歷史小說新體。 遠在趙宋年代,金邦被滅後,還有來死的女真遺族逃奔東北伏處海濱,取「長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愛新覺羅氏」,並建滿洲國;於是舉旗改稱「滿族」。
經過幾百年,相傳了幾代人,族中幫出了一個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人物,於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歷史。 清朝一統中原,總道是千秋萬歲、綿延不絕,可以與天同體了。
誰知異族船堅炮利,屢犯國門,泱泱大國今天割地、明天賠款,累得清朝君臣顧此失彼,國勢也漸漸衰退下去。不料,外患未了,內憂又起,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後人多說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罵,好像清朝的皇帝無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無一非卑鄙齷齪。其實細考清朝史事有壞處也有好處,有淫暴處,也有仁德處,不過轉到泰代,主弱臣庸,朝政濁亂,且世界形勢早已大變,所以民軍一起全局瓦解。
這也不足為怪了。民國著名史學家、小說家蔡東藩,以「演義救國」旨,歷時十年,創作出《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記述了中國封建時期2166年的歷史,以內容豐富、取材翔實名重一時,深受讀者青睞。 這套書的編寫體例綜合了《三國演義》及毛宗崗的批註,有正文、有批註、有總批,只不過是蔡東藩自批自注。
通過這些批註,或對有關的虛誕說法加以批駁,或對某些史料的運用註明出處和異同,或對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號乃至方言俚語加以通俗的解釋,或對所寫某些人物加以褒貶,以此達到幫助讀者理解正文、弄清歷史。在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上,蔡東藩以「正史」為主,兼采稗史、軼聞,而出於稗史、軼聞者必有旁證,對史料「幾經考證」,「務求確鑿」。
由於蔡東藩如此重視歷史的真實性,反對虛構杜撰,因此,這套演義雖然通俗,但卻有較高的史學價值。 《清史演義》為《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之一。
《清史演義》凡一百回,舉清王朝崛起東北,迄宣統退位出宮,近三百年史事。書中重大史實,皆有所本,演繹成章,大多可讀、可信且可備,可謂創歷史小說新體。
總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第十四回 抗首燃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第笑隱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岩下表雙忠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沖人定計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藩鎮束手聽命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第二十六回 台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第二十七回 三部內哄禍起蕭牆 數次親征盪平朔漠第二十八回 爭儲位冢嗣被黜 罹文網名士沉冤第二十九回 聞寇警發兵平藏衛 苦苛政倡亂據台灣第三十回 暢春園聖祖賓天 乾清宮世宗立嗣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驅除叛酋 頒朱諭慘戮同胞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驕戮 鴻罹魚網族姓株連第三十三回 畏虎將准部乞修和 望龍髯苗疆留遺恨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兩帥受嚴刑 降蠻酋二公膺懋賞第三十六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第三十七回 滅准部餘孽就殲 盪回疆貞妃殉節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 征緬甸大將喪軀第三十九回 傅經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第四十二回 誤軍機屢易統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遭擒 整朝綱權相伏法第四十四回 布德揚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第四十五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帥奏捷第四十六回 兩軍門復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第四十七回 聞警回鑾下詔罪己 護護喪嗣統邊報驚心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傜欽使報功第五十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第五十一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第五十二回 關提督粵中殉難 奕將軍城下乞盟第五十三回 效屍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將帥殉節第五十四回 弈統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台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難……。
沒有注意到你所說的兩個版本的問題,文字內容應該是一樣的,因為蔡東藩先生的這部書成書於20世紀20年代前後,並無多個版本的問題。
這部叢書在網上可直接搜索到電子版TXT格式的,內容完整、沒有廣告,不影響閱讀,為何不考慮這種方式呢?這樣更節省成本。網路文庫上應該就有。
很高興你喜歡這部書,它確實寫的非常好,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前漢,正在讀宋史,深深敬佩蔡東藩先生對中國歷史傳承所做的巨大貢獻。它的古代部分幾乎是二十四史的白話簡本,且編寫的連貫生動,做到了信達雅的境界。民國部分雖不完整,但大量引徵文獻資料,可以從民國一位普通民眾的眼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國史。希望你能堅持把它們讀完。
眾所周知,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秉承著一條「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寫作方法。他尊重歷史,但又不拘泥於歷史,能把很多野史糅合融化進去,巧於剪裁,因此把人物與故事情節寫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然而蔡東藩卻相反,他竭力反對於史無據的虛構。他主張遵循正史,嚴格地做到了所謂「無一事無來歷」、「以不使觀者往往為所惑亂」,他自稱所編歷史演義,「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逸聞為緯,不尚虛誣」。拒不戲說的態度對後輩歷史作家影響很深。然而正是這一點,使他的演義小說在藝術上大為遜色,使它不能成為一部文學的演義小說而只能是一部歷史的演義小說。這也許正是這部小說被冷落的原因。
歷史價值高於文學價值,蔡東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於他對歷史真實的嚴格追求。他寫歷史演義,「語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節均有歷史記載作為根據。自然,作為「演義」,他也有虛構,特別是人物對話。但是,他很謹慎,力求符合特定歷史環境和特定歷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編造。因此,他的書,可以當作歷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