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看待中國歷史的變遷

如何看待中國歷史的變遷

發布時間:2023-03-27 00:54:19

⑴ 談談你對1949年後中國歷史變遷的理解作文

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以辛亥革命為標志,現代中國的艱難開啟,百年中國的歷史巨變,如千帆競渡,又如百川歸海,從念信歲月深處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仔叢輪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只有堅定這樣的選擇,我鄭扮們才能順應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不斷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時代巨潮仍在激盪,復興之路任重道遠。

⑵ 如何看待近代中國l歷史的發展

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隨後,西方列強接踵而來,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帶來深重災難。然而,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他們不屈不撓,前仆後繼,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索復興道路。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浪高過一浪。在反對外來侵略的過程中,經歷抗爭、失敗、在抗爭的多次反復,中國人民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反對國內外反動派的斗爭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樣,近代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壓迫、追求民族獨立、反抗封建專制、追求民主進步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可以說中國近代是反對外來侵略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的歷史

⑶ 如何看待歷史朝代的變遷

中華民族自上古辯磨時代起傳承至今,經歷了幾千年的賀返歲月變遷。隨著每朝代的更替,各個時期統治的領禪灶飢土都不盡相同,領土疆域也呈變遷之勢。我們從歷代的版圖變化中,可以看到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鼎盛和屈辱,國土面積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無不令人為之感嘆!

⑷ 如何看待中國古代政治歷史的變遷

,期間經歷了幾次皇朝盛衰的循環周期。而這些循環周期並非每一次都只是原來社會的簡單重復,停滯輪回。相反每祥扒一次循環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變化。總體來說王室與政府的界限日益分明、政府結構的不斷完善、平民知識分子的政治力量不斷上升,貴族勢力不斷下降,等級制度不斷被打破,皇權不斷被架空,反地方割據意識不斷加強。
按照錢穆的說法,西漢初年,王室與政府的界限還相當模糊,雖然有三公九卿。但「論其性質,均近於為王室之家務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國家之政務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228]p165。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漢初本襲秦舊,秦廷有些處脫不了古代貴族家庭的遺習,故秦漢初政府,有幾處亦只是一個家庭規模之擴大」。
這種情況和西方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前的君主專制時期王室與政府不分,大臣就等於國王之家務官私臣的情形是一致的。
「西歐封建政府具有一定的國王私有性質,國王構成了這個政府的主要部分。政府官員和機關都是應國王的需要而設置的。他們的職責即是為國王服務。國王有印璽,有財產,要進行司法活動,所以有掌璽大臣、財政大臣和法官。宮廷其他官員如英國的總管、膳食長、宮室長、國庫長、警衛長、麵包師、車夫等等則都是照顧國王和王室人員飲食起居的服務人員。在地方上,英國有郡守,法國有法官,他們的主要職責則是為國王服務,國王必須發給他們津貼。」[158][157]p404
西漢初年,主要是三種勢力控制政府:宗室、外戚、功臣。特點都是和皇帝本人有著密切的私人關系。可以說宗室外戚相當於血緣親戚關系,功臣相當於朋友關系。這是建立在私人交往關系基礎上的一個政府。
隨著西漢初年三種主要勢力之間的互相爭斗,先是外戚勢力受到打擊(鏟平呂氏之亂),接著是宗室力量受到打擊(平定七王之亂),而功臣力量也隨著時間推移,自然削弱,「功臣傳世漸久,亦不保其位」[228]p160。漢武帝以後,「中朝、外朝」始分。這意味著王室和政府的逐漸分離。「於是宰相為外朝領袖,而大司馬大將軍為內朝輔政」。
擔任宰相者,漢武帝以後,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時期大多是平民出身的士人學者,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列舉了許多人名加以證明,大家可以參考[228]p148。所以錢穆也因此將這段時期稱之為士人政府的出現。
而大司馬大將軍作為內朝輔政則一般由與皇帝有親戚關系的外戚擔任。之所以要用大司馬大將軍這樣的名號,「正見軍人本為皇室之私屬,今已有軍人政府轉變為士人政府,故軍職不為外朝之丞相而為內朝之輔政」
作為政府與王室分離的初期,皇室為保持自己的權力,加強內朝也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從西漢中後期一直到東漢,長時間內,外戚的權力都壓倒外朝宰相,這種權力本身甚至蓋過皇帝,皇帝只成為內朝權力一個象徵性的傀儡,外戚擅政的現象非常嚴重
而皇室與政府的分離,內朝與外祥宴裂朝的分離又導致宦官干政勢力的出現。在這種分離以前,這個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宰相、御史大夫等大臣相當於皇帝的管家私臣(錢穆的考證,宰相原本為國君天子之宗屬私人也,只不過化家為國之後,則以家相為國相,而御史大夫為副丞相),國家政務和皇帝個人家務之間並沒有明確界限,「御史有中丞,得治王宮之政令。此猶周禮天官冢宰,其屬官得統及皇帝內廷。此非古人立法之善,,乃系當時『王室』與『政府』公私性質不分明也」[228]p161。所以「漢初御史大夫副丞相而得統治宮中事,後世御史為天子糾察百寮」,道理就在於此
皇室與政府分離以後,外朝大臣不能再對宮廷事物進行管理干預,所以必然要另設內廷私臣。光武帝建立東漢以後,「宮中悉用閹人,不復參以士流,於是正式遂有一個宦官統治的集團」。
此外這種分離在財政上也體現出來,光武帝「盡並天下財賦於大司農」,也就是「大司農」是國家財政機構,而負責皇室宮廷財政開支的是「少府」,錢穆說「……少府不預聞天下賦稅財政,皆兩漢間政府組織與體統上之決大改革也」[228]p167
但伴謹閉隨著家與國的分離,皇室與政府之間的界限的明確,一方面分離已經成為事實,另一方面,分離又不徹底,相應的制度卻還保留著過去的殘余,外朝無法干預內朝事務,而內朝卻可以通過皇帝這層關系來干預外朝國家行政事務。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充滿漏洞,甚至千瘡百孔,這必然就導致許多嚴重問題的產生。
這些問題就是外戚跋扈,宦官弄權,軍閥叢生,這些問題在西漢還只是粗露端倪,而到了東漢就是全面爆發。整個東漢政府幾乎都是在外戚宦官軍閥的操縱下左右搖擺,直到最後滅亡。
此外東漢時期,門第勢力也逐漸形成,錢穆分析說「學術環境不普遍,……限於少數私家,而有所謂累世經學」[228]p184,再加上「累世公卿」,以及察舉制度舞弊,使得「天下仕途漸漸走入一個特殊的階級手裡去」,這等於形成了新的貴族等級。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政府和皇室的分離以及客觀技術條件的限製造成了外戚、宦官、軍閥、門第等幾大問題。而以後的中國歷史在政治結構就圍繞著解決這幾大問題而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還加上了一個權臣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中國歷史的變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