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廣東梅州土樓有多少年歷史

廣東梅州土樓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3-03-28 02:08:56

㈠ 請問梅州從古至今有多少年歷史急啊!

1100多年了。
梅州地方一級的行政區劃建置,始於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即後晉開運二年,升程鄉為敬州,領程鄉縣。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復置梅州,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屬湖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元貞元年(1295),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復置程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 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於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區政府設興寧縣,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兩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後,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正式掛牌),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㈡ 土樓有幾年的歷史

唐末便有初期的土樓建築,倭寇入侵時,圓土樓已經進入成熟期。
根據永定縣土樓專家的研究,福建永定縣城郊鄉古二村的方形土樓龍安寨,始建於北宋時期,迄今已經有1000餘年的歷史。

㈢ 土樓是我國哪個民族的傳統民居

土樓是中國漢族中的客鍵基家民系的傳統民居。
客家人是漢族人。漢族主要分為8大民系,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客家民系是唯獨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扮迅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人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地及江西、四川、廣西、湖南稿缺謹、台灣、海南、福建部分地區。
土樓一般是指永定土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龍岩地區共有著名的圓樓360座,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

㈣ 梅州——土樓——廈門旅遊攻略

廈門很適合情侶去玩是真的!行李很重建議就近住宿,開著網路地圖導航上高速直達廈門。
廈門旅遊必去的是鼓浪嶼,其次是南普陀寺,廈門大學,廈門科技館——植物園

南普陀寺 -廈門大學 -白城沙灘
胡里山炮台 -環島路 -曾厝垵 -中山路 -廈門台灣小吃街
鼓浪嶼 -日光岩 -菽庄花園 -鋼琴博物館 -皓月園 -世界名人蠟像館 -廈門海底世界 -萬國建築博覽
集美學村 -龍舟池
第1天:到廈門——休整——環島路騎自行車——海邊玩沙子看日落——曾厝垵吃海鮮
第2天:廈門科技館——中午科技館附近餐廳——植物園
第3天:鼓浪嶼——日光岩——菽庄花園——鋼琴博物館——龍頭路小吃
第4天:中山路逛街——找美食

良心奉勸吶~鼓浪嶼已經被人踏遍了,不如去曾厝垵!這才是真正走心的文藝小漁村,這里有曲折幽靜的小巷,有異域風情的教堂,有各種台灣和福建美食小吃,還有五顏六色舒適溫馨的民宿。「有了曾厝垵,何必鼓浪嶼」!
曾厝垵自古以來就是一處勝地、戰略要塞,南宋末年曾光綽率家眷從江蘇常熟千里迢迢來廈門濱海開基立業,首次命名「曾處垵」,後更名為「曾厝垵」(zēng cuò
ān)。這里經歷過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近千年歷史。
推薦景點:黃厝海灘、廈門大學、南普陀寺
當地美食:厚土司、土筍凍、沙茶麵、漁村海鮮
廈門大雹胡緩學依山傍海,源模正大門與南普陀寺景區大門緊鄰,另一邊則是美麗的海濱沙灘與胡里山炮台,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 校園依山傍海,附近有南普陀寺和胡里山炮台,風光秀麗。校園中有芙蓉湖和情人谷等景點,靜謐而浪漫。 除去自然的景色風光,廈門大學的建築也很值得欣賞,這里的舊建築被喻為「穿西裝,戴斗笠」,意思是中西風格結合。 在廈門大學的發展歷程中,眾多教育大家和學術名流如林語堂、顧頡剛、魯迅、陳景潤、餘光中等都和該校具有淵源。廈門大學從創建起就卓爾不凡,站在一個極高的起點上,具有強烈的時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籌辦廈門大學的演講中,陳嘉庚慷慨陳詞:「救亡圖存,匹夫有責」,「民心不死,國脈尚存,以四萬萬之民族,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做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衛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目的之日。」正因為有這種使命感和幾代「廈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廈門大學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影響力而成為當時中國少數名牌大學之一。
開放時間:1. 周一到周五: 12:00~14:00:大南校門限制700人,西校門(群賢校門)限制300人 17:00以後:不限人數 2. 周六周日全天開放,需要憑身份證或者相關有效證件進入 廈門大學長期為遊客提供免費地圖,由校門口保安負責派發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
吃飯的話建議去廈大芙蓉餐廳3樓,價格不算貴,能吃到很多特色海鮮。可以去逛逛廈大的芙蓉隧道、情人谷、芙蓉湖、上弦場、教學樓、時光書店。廈大的南面就挨著白城沙灘,出了校門就是。建有遊玩3-4個小時。

㈤ 土樓有幾年的歷史

漳州土樓研究專家、73歲的曾五嶽先生認為福建圓土樓發源於九龍江中下游及比鄰地區,是漳州先民抗倭的產物。土樓是明代九龍江下游及比鄰地區的漳州人在抗擊倭寇的血雨腥風中創造出來的,它最早出現的時間應是明嘉靖年間。這可從諸多史料得到證實。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龍溪知縣劉天授修篡的《龍溪縣志》里並沒有任何關於「土樓」的隻字記載,但是明崇禎六年(1623年),《海澄縣志》卻記載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進士、廣東廉州知府、海澄人黃文豪的一首《詠土樓》詩,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詠土樓的詩,在此之前,全國所有史籍中都沒有出現「土樓」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專有名詞。明萬曆元年(1573年)的《漳州府志》記載:「漳州土堡舊時尚少,……嘉靖四十等年以來,各處盜賊生發,民間團築土圍、土樓日眾,沿海地方尤多。」並一一列出了龍溪、漳浦、詔安、海澄的土堡、土樓數量。這是正式文獻中第一次出現「土樓」這一名詞,而當時漳州府所屬的平和、龍岩、漳平都沒有關於土樓的記載,可見在嘉靖年間,土樓僅分布於九龍江下游兩岸。 明天啟元年間(1621-1627年),龍溪進士陳天定寫給漳州知府施邦曜的《北溪紀勝》說當時「煙火稠密,樓堡相望」,龍嶺(今華安縣城華豐鎮)以下諸村「連山築堡」,可見當時九龍江中下游樓堡之多。如今在九龍江中下游的天寶、上坪、仙都等地仍保留明嘉靖至清初的土寨圓樓,就是實證。土樓之所以首先出現在九龍江下游,源於民眾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倭患而採取的自衛措施。當時倭寇從海上登陸,沿九龍江迅速向內地流動,官兵猝不及防,自身難保,百姓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地取材,建造土堡、土樓以抵禦。這可從黃文豪寫作《詠土樓》的時間得到映證。黃文豪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舉,次年登進士第,而倭寇恰恰是在嘉靖丙辰同年開始對漳州進行大規模騷擾,當時民間爭相建造樓堡,黃文豪可謂土樓誕生的歷史見證人。這首《詠土樓》真實地記錄了土樓誕生的原因,「倚山為城,斬木為兵」,指的是土樓的地理環境和建樓原由,「接空樓閣兮跨層層」,說明閩南低矮的堂屋已難抵擋倭寇進犯,只有多層樓閣才能保護生命安全。清康熙《漳浦縣志》也明確指出:「土堡之置,多因明季,民罹饒賊、倭寇之苦,於是有力者率里人依險築堡,以防賊害耳。」土樓原型是官方海防衛城。南靖的懷遠樓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華僑匯資白銀萬兩締造,龍岩適中鎮現存260多幢土樓,是福建土樓最為密集的地方,也是清代「煙商大款」構建的。由於南靖、永定土樓數量密集,恢宏壯觀。

㈥ 客家土樓的故事或歷史

客家土樓的故事或歷史: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戰亂、飢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形成客家民系。在他們被迫離鄉背井,流離他鄉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

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

土樓很注重防禦要求。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3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後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殊死的械鬥。 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禦,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初級火器時代,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恙」的故事。

(6)廣東梅州土樓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客家土樓的結構分類:

客家土樓主要有3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寨。

1、五鳳樓,從整體看,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卑意識,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發源地的黃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續發展,在其群體組合中,只有軸線末端的上堂屋(主廳)採用了堅厚的夯土承重牆。

2、方樓:方樓的布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牆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外圍,十分明顯的是,防禦性大大加強。

3、圓寨,在圓形建築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寨是堡壘,防禦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准軍事工程。

4、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檯、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㈦ 為抵禦外敵修建的土樓,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

永定土樓,又稱筒子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這里是中國著名的古居民建築,因其特有的建築樣式和保留的風俗習慣,永定土樓常年吸引著大批量的海內外遊客。在古樓群中,最古老的是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是福建現存最早的土樓。其歷史距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是福建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㈧ 土樓的歷史沿革

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產生於11—13世紀(宋元時期),經過14—16世紀(明代的早、中期)的發展,至17—20世紀上半葉(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達到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一過程又與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遷密切相關,福建尤為明顯。
土樓在建築形式上,也經歷了從土堡(寨)到土樓的發展過程:生土夯築的長城、民居—生土夯築的土堡(寨)—堡(寨)宅合一的早期土樓—無石基土樓—成熟的土樓。 土樓的產生與中原居民大南遷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西晉永嘉年間(307—312年),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又出現罕見的大旱和蝗災,中原居民大量舉族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帶來中原先進的文化,福建開始顯現新的生機。唐宗章二年(669年),唐高宗為了鞏固對福建的統治,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入閩,駐扎福建南部的漳州等地。唐末(7—8世紀),中原人民為避戰亂,又一次大規模地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北部的建州等地。上述進入福建東南部漳州、泉州等地區的中原漢人,在與原住民的相互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閩南話為代表的福佬民系,並通過隨後不斷向海外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東南亞各國數以千萬計的閩南華僑群體。
北宋末期,特別是南宋時期(1127—1279年),由於北方受金人攻打、統治,中原民眾舉家南遷者甚多,這些南遷者多經江西贛州進入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帶入中原的語言、文化,經過與當地文化的長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話為代表的客家民系,並通過隨後的繼續向南、向海外的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的客家人群體,以及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客家華僑群體。
考古成果表明,從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國乃至中亞、東亞的廣闊區域內,就開始了以生土夯築房屋、聚落建築的歷史。從11—13世紀始,傳統的生土建築藝術在特定的歷史大遷徙背景和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中,衍生並發展繁榮了「土樓」這一奇特的建築品類。福建土樓記載著這一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在土樓的建築形式上,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福建的生土夯築技術已相當成熟,福州新店戰國晚期至漢代古城遺址(公元前2世紀—前1世紀)、武夷山城村閩越王城遺址(公元前1世紀)等所遺留的城牆,均為生土夯築而成。唐五代(7—8世紀)以後,福建地區出現的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其堡、寨的牆體也多以夯土依山而築。
這些生土夯築的土堡(寨),自古至今絕大多數被當地人稱為寨,基本上已毀,或僅存殘牆斷壁,或已被拆除重建,或僅作為地名沿用至今。上世紀40年代以前出版的《永定縣志》,就記載了許多寨的名稱,但其中多數已盪然無存,被後來興建的土樓或磚混建築所代替,極少數只留下部分可以辨別的遺存,至多僅存殘牆斷壁。迄今所知,南宋以前永定境內就有溪南里的新寨、赤寨、西湖寨、金寨、仁梓寨、龍安寨、水寨、高寨、犁頭寨、羅寨、永安寨,豐田裡的上寨、新寨、下寨、中寨、龍王寨、網崗寨、何家寨、黑雲寨、湖洋寨、銅鼓寨、地上寨、龍旗寨、廖湖寨,金豐里的太平寨、楊家寨、天德寨、蘇屋寨、曾屋寨、高頭寨、金山寨等等。這些寨均以生土夯築而成,既是民居,又是具有突出防衛功能的建築。
對於最古老的土樓的研究,目前發現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台志》。
《重修虔台志》記載:
「福建永安縣賊鄧惠銓、鄧興祖、謝大髻等,於嘉靖三十八年聚黨四千人,占據大、小淘水陸要道,築二土樓,鑿池豎柵自固,且與龍岩賊廖選勢成犄角……」
同書同卷接著又記載道:『已復攻圍土樓,禽賊首吳長富,斬一百一十九級,獨鄧興祖據樓抗拒,攻之不克。公委推官劉宗寅親詣連城益兵三千四百,屯姑田,潛夜部勒……而土樓仍未破也。漳南道調發把總郭成苗兵一千,永安縣民兵四百來。時賊中有投降何五福者,願為內應,興祖所遣細卒求救於龍岩廖選者,又為官兵所執,賊計窮,聽五福誘,鄧興祖、謝大髻出巢告招,伏起,二酋就縛,大兵乘勢攻入土樓,獲二酋妻,殺其拒敵者,余賊奔潰,兵焚其樓以旋」。
漳州土樓研究專家曾五嶽先生認為福建圓土樓發源於九龍江中下游及比鄰地區,是漳州先民抗倭的產物。土樓是明代九龍江下游及比鄰地區的漳州人在抗擊倭寇的血雨腥風中創造出來的,它最早出現的時間應是明嘉靖年間。
而據1997年版《南靖縣志》記載:全縣建造歷史500年以上的古土樓有18座。建築年代最久遠的是書洋鄉石橋村溪尾洋社的永安和書洋鄉下版寮村的輯光樓及裕昌樓。永安樓約建於元代中期,輯光和裕昌樓約建於元末(1368年左右),距今均已600餘年。明清時期建造的土樓佔52%。今存建築400年以上土樓有27座,300年以上有37座,200年以上有130多座。土樓建築技藝傳自鄰近的閩西。古土樓大多數請永定、上杭的泥匠和木工師傅來建造。清代以來,南靖客家人對土樓建造已相當熟悉。
根據永定縣土樓專家胡大新的研究,永定縣城郊鄉古二村的方形土樓龍安寨,始建於北宋時期,迄今已經有1000餘年的歷史,為最古老的土樓。2009年6月17日至7月6日,由福建省考古隊對龍安寨土樓進行考古試挖掘。在探溝范圍內,揭露出兩期相互疊壓的遺址和地層堆積,出土了北宋時期的近百件陶、瓷器殘片,器形有罐、碗、碟、爐等生活用品。第一期地層堆積為生土夯築而成的土牆遺址。第二期發掘的遺址有房子、道路、生土牆、護坡等。該土樓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充分證明,至少在北宋以前永定縣境內就產生了較為成熟的民居建築土樓。
宋元明時期(11—14世紀),由於社會動亂,許多戰事延至福建境內,再加上沿海地區時常遭受海寇侵襲,這些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漸被移植到民居建築上。以四周夯土牆與圍牆內部木結構建築共同承重的土樓建築形式,逐漸大量出現。
特別是唐宋時期,客家民系在江西贛州、福建汀州地區形成後,不斷向福建的東、南方向拓展,不可避免地與先期進入福建並紮根於此的福佬民系居民產生沖突。而且客家民系進入福建後的二次遷徙,多以家族為單元,舉族而遷。為了擁有生存空間,適應新的生產、生活和防衛的要求,他們需要一種既能適應聚族而居、具有高度防禦性的要求,又必須適合當地特殊地理環境,就地取材,便於建造,在經濟成本、建築材料的獲取等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建築。由土堡、土寨形式演化而來,集居住、防禦等功能於一體的實用的圍合型生土建築——土樓建築藝術逐漸在這一地區產生並發揚光大。福建土樓就是這樣在民族遷徙的歷史背景下,在長期的實踐中被創造並延續至今的,把中國沿襲了數千年的生土建築技藝推向頂峰。
公元11—13世紀(宋元時期),是福建土樓的產生形成階段,規模較小,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建造形式上呈正方形、長方形。這一時期,永定客家土樓以馥馨樓、日應樓、豫興樓、月成樓、源昌樓等為代表。 14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初(明代),隨著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明中葉以後福建沿海和閩西南山區寇、賊屢發,融防禦與居住為一體的福建土樓建築形式被廣泛採用。明末清初(17世紀)大學者顧炎武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第十六冊福建省部分引明萬曆(1573—1620年)版《漳州府志·兵防考》城堡條記載到:「漳州土堡,舊時尚少。惟巡檢司及人煙輳集去處,設有土城。嘉靖辛酉年(即嘉靖四十年,1561年)以來,寇賊生發,民間團築土圍、土樓日眾,沿海尤多」。標志著福建土樓進入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也是客家民系、福佬民系與當地人民經濟、文化互相交融的時期。據1997年版《南靖縣志》卷六的資料統計,由永定遷入南靖開基的有21個姓氏,遷入平和縣開基的有10多個姓氏。
而漳州土樓分布與客家民系的分布,基本重合,更說明了這個問題:
詔安縣土樓,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4個鄉鎮。前3個鄉鎮是純客家區。太平是客家福佬混居區,客家福佬人口比例約為6:4。
南靖縣土樓,分布在梅林鎮和書洋鎮。這兩個鄉鎮基本上是客家人居住,福佬居民約佔5%。
平和縣土樓,福佬人和客家人都住土樓。但土樓分布區主要在客家鄉鎮和福客混居鄉鎮。
華安的土樓比較少,目前只有64座,居住者有福佬人和福佬客。
實際上,現在南靖講閩南話的土樓居民,從他們族譜記載的遷徙路線,以及他們在從事宗教、祭祖,喪葬等活動來看,仍然保持客家民系的方式與特點。如「呂秀蓮的祖籍地南靖書洋呂厝(龍潭樓),現在是一個通用閩南話的村落。但該村呂姓是明代中期從永定大陂頭遷入的,老底子仍是客家。」 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福建省西部及西南山區的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讓更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圓形和府第式等豐富多彩的土樓應運而生,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出現了以土樓建築為主體的村莊。19世紀晚期,海外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建造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一些土樓內出現了中西融合的建築形式與裝飾。福建土樓達到了鼎盛階段。
以五實樓、奎聚樓、永隆昌樓、裕隆樓、福裕樓、環極樓、遺經樓、富紫樓、衍香樓、裕德樓、業興樓、振成樓、振福樓、永康樓、僑福樓、善慶樓、福盛樓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土樓,是永定客家土樓在全盛階段的傑出代表。這些土樓表現出在公元17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數百年間,不僅規模空前龐大、結構越來越合理、功能越來越齊全、裝飾越來越講究,而且建築風格、種類向多元化趨勢發展的歷史進程, 是永定客家土樓在全盛階段的傑出代表。

㈨ 廣東省有沒有客家土樓

有,大部分是在梅州地區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土樓,其中以福建龍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樓最為有名,在中國漢族傳統建築中,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規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中國客家民居建築「福建土樓」建築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

客家土樓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市,漳州、廣東饒平縣、梅州市大埔縣。 其中以永定縣和南靖縣內的客家土樓最具規模,造型也最為壯觀,永定客家土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內。

1、石寨土樓亦稱方樓,石寨土樓坐落於梅州市蕉嶺縣南礤鎮石寨村建於明末嘉靖年間,為當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時歷300多年日曬雨淋,至今仍保存完好。

㈩ 客家土樓歷史沿革

我們一起來土樓文化看看客家土樓歷史沿革吧!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市,漳州、廣東饒平縣、梅州市大埔縣。繼續來了解更多吧!

歷史沿革

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土圍樓、客家民居,圓形圍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市,漳州、廣東饒平縣、梅州市大埔縣。 其中以永定縣和南靖縣內的客家土樓最具規模,造型也最為壯觀,永告慶定客家土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內。

地域廣闊、歷史悠久的中國,民居豐富多彩,四合院、圍龍屋、石庫門、蒙古包、窯洞、竹屋等等,早已為世人所知曉,而掩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樓,卻鮮為人知。

在中國漢族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規模之大,造型之美,歷史之悠久,構成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歷史文化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兆友消戰亂、飢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形成客家民系。

在他們被迫離鄉背井,流離他鄉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

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如四角圍龍--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故居等。

客家來歷

要想真正認識土樓,不得不從客家文化說起。在福建這個朗潤明麗的南國花園里,除了它特有的亞熱帶風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數客家文化了。福建是我國古代古越族文化的發源地,相傳西晉末年,由於中原的征戰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族知避免戰亂而南徙渡江,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為有別於當地原有居民,被稱之為「客家」。

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演繹出一部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閩西,以長汀為中心的地區。「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聽不懂的客家方言、看不夠的客家土樓及數不清的客家祠堂吧。

閱讀全文

與廣東梅州土樓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