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誰知道成語「打破堅冰」的意思及出處或相關典故
1.《易.坤》:"初六,履霜李讓碧堅冰至.象曰滑檔:履霜堅冰哪舉,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王弼注:"始於履霜,至於堅冰,所謂至柔而動也.剛陰之為道,本於卑弱而後積著者也."後多以喻積過成禍,困難重重.
㈡ 尼克松訪華的歷史意義
尼克訪華的一周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兩艘大船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轉個180度大彎來之不易。此後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關系,啟發了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體系的更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時,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中國的意義重大,這使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尼克松訪華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松入住白宮後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開展「均勢外交」,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力量,並調整其亞洲政策,多次作出尋求「與中共改善關系」的姿態,包括主動建立了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與中國互傳口信的渠道。
7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從調整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外交戰略需要出發,通過請美國作家斯諾傳話、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方式,發出願與美方接觸、爭取打開中美關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㈢ 有誰知道成語「打破堅冰」的意思及出處或相關典故,故
打破堅冰不是成語
堅冰成語 :
履霜堅冰、
陰粗宏衡凝堅冰
履霜堅冰
lǚ shuāng jiān bīng
[釋義] 履:踩,踏。踩著霜,就想到結冰的日子就要到來。比喻看到事物的苗頭,就對它的發展岩做有所警戒。
[語出] 《周易·坤》:「初六,絕純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陰凝堅冰
yīn níng jiān bīng
[釋義] 陰氣始凝結而為霜,漸積聚乃成堅冰。比喻小人漸漸得勢,地位漸趨穩固。
㈣ 尼克松說: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尼克松說: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其具體含義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由對抗走向緩和)。
1、尼克松所說的「另一個時代開始了」指的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因此中美雙方是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兩國關系的;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應遵循《中美聯合公報》的規定: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1979年,發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關系的改善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有利於中美雙方的發展,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對整個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尼克松訪華:
文革後期,中共開始考慮緩和與西方的關系,中美之間展開秘密談判。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受到周侍悶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二、影響:
尼克訪華的一周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兩艘大船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轉個180度大彎來之不易。此後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關系,啟發了國際政治中侍畝意識形態體系的更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時,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中國的意義重大,這使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當時,使中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聯、東歐劇老談彎變對中國的影響。
㈤ 尼克松訪華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尼克松訪華的歷史意義:隱戚
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關系,啟發了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體系的更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時,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中國的意義重大,這使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當時,使中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聯、東歐劇變對中國的影響。
(5)打破堅冰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訪華過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兆攜舉,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20多年的隔絕狀態,標志著中美關系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族碧
尼克松一行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毛澤東主席會見了尼克松總統,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松總統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克松訪華
㈥ 打破堅冰的歷史事件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九一八事變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如下:
1,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敏派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頂峰,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動。
2,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3,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橋猜賀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各種抗日武裝。兆好
4,九一八事變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的歷史起點。81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製造沈陽事變,拉開了其漫長侵華戰爭的序幕,國人痛失東北,三千萬父老,數千里江山,淪陷於異族的鐵蹄之下。「九一八」,就此成為國人的「國恥日」。
㈦ 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四周年上的講話中的「航向已經指明,堅冰已被打破」的含義
十月革命勝利四周年:1921年
航向尺梁已經指明: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向社會主義制度過渡,「航向」應該是社會主渣鋒義的意思
堅冰已被打破:蘇俄進入和平如困晌建設時期,蘇俄開始恢復經濟
我不敢保證對哦~只是我這么認為
㈧ 富國強民道路指什麼道路是由誰設計的歷史
厲以寧
20世紀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世紀,而遭受文革大劫後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觀念革命則成為這個民族新的歷史起跑線。在這傳統與變革交錯的歲月里,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經濟學家為打破堅冰、探索創新富國強民之路發揮了獨特而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厲以寧就是其中的一個名字。鉛搜
當改革剛步入起步階段的時候,厲以寧就指出,改革是世界潮流,衡激搭咐拿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他關於所有制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股份制是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實現形式等一系列著名論斷,影響和感召了幾代學子,他的理論主張,在上世紀90年代最終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中得到了全面印證。可以說,他的理論與政策主張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重要的影響
㈨ 打破堅冰的歷史事件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見證中美關系史上關鍵時刻2007年02月20日 11:21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與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兩國關系的「堅冰」,成為20世紀影響國際關系格局的最深遠的事件之一。
日前,記者采訪了退休的著名外交家——中國外交部前大使、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35年前,作為周恩來總理的英文翻譯,冀朝鑄親歷了中美關系史上的破冰時刻。他認為:當初中美兩國領導人為化解歷史積怨所展現出的理智和智慧,仍值得橡森人們今天在處理國際關系時借鑒。
震驚世界的歷史性訪問
1971年7月9日,在巴基腔蔽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的安排下,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專機,將一位美國客人秘密送到了北京,他就是尼克松政府的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
基辛格北京之行的目的很明確——為尼克松訪問紅色中國鋪平道路。
當天下午,中國總理周恩來就接見了基辛格博士。冀朝鑄回憶說,會談剛開始,基辛格顯得有些緊張,他告訴周總理,非常高興來到神秘的中國。周總理回答說,只要美國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就會發現中國並不是一個神秘的國家。
與周恩來的初次會面,給基辛格留下了深刻印象。基辛格後來在回憶錄中描述說:「周恩來外弛內張的神情、鋼鐵般的自製力使舉座注目。」
7月11日上午,就在基辛格離開中國前幾個小時,中美雙方就尼克松訪華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兩天前,對北京之行能否有結果還感到忐忑不安的基辛格,最終鬆了口氣。
7月15日,中國和美國同時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聲明——美國總統尼克松將於1972年5月前應邀訪問中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總統乘坐的「空軍一號」專機飛抵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國旗首次伍如州在北京上空飄起。
周恩來總理為尼克松在首都機場南機坪舉行了歡迎儀式。在場的冀朝鑄還記得當時的每一個細節。他告訴記者,飛機艙門打開後,尼克松和夫人先行走下舷梯,在離地面還有三四級台階時,尼克松就身體前傾,向周總理伸出手說:「我非常高興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周總理意味深長地回答說:「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我們25年沒有交往了!」
尼克松對中國的訪問為期7天。期間,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都會見了他。
冀朝鑄評價說,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系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它標志著中美在對抗20多年之後,開始了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進程,為以後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