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還想在歷史課上收獲些什麼

還想在歷史課上收獲些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8 16:46:53

❶ 我在歷史與社會課學習過程里的收獲

1、生活在這個看似平和卻紛亂的社會之中,其實真的從這門課中學到了許多。那些歷史不單單是一個個故事,歷史是一種處世哲學,從第三人稱看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人,品味他們的成敗,或是不憤、或是悲傷,但其實那刻我們也告訴自己,這是人生!
2、更正了我不少對歷史的誤區,讓我認識歷史更深刻了。
3、通過學習,已擁有了更長遠的眼光和更犀利的評論角度。
4、很好地了解了國內、國外歷史。對一些名人名事知道並掌握了很多。這有利於我們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更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全才的標准,這門學科讓我在輕松中學到了許多內容,對中國外國之所以興盛和衰敗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體會,增強了我的愛國心。
5、通過學習,我收獲了許多知識,不過我想,我最大的收獲不是知道了一些史實,而是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背景、過程、影響、反思。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就可以做到從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6、體會到了歷史的深刻,領會了歷史的魅力。
7、豐富眼界,培養興趣,學會分析事物,正確看待歷史。
8、增長了見識,在語文考試中也能引用名人的故事寫作。
9、學會從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方面全面分析社會,對比古今中外相似事件,似乎已經看到事情的結局。
10、內容十分豐富,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並且聯系生活實際。建議增加一些合作完成的任務和動手完成的任務。
11、擴大了知識面,了解了歷史興衰。更了解了自己的國家,看到中國人民的堅韌,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對歷史更深入地理解,探索歷史方法。
12、有了一個很系統的歷史事件發生過程,由一個個點連為了一條線,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問題。

❷ 說一說這學期學習歷史的收獲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
歷史新課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盡在參與,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若為學習也,成敗皆可拋。
歷史的改革中,我覺得自己的聯想空間開始逐步的「升級」。抬頭仰望天空,一隻鳥兒掠過,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天空沒有鳥兒掠過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無數個疑問盤旋在頭上:為什麼鳥兒能飛,而人卻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魏源的《海國圖志》、林則徐、晚清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的發展、20世紀初的短暫的春天……要想得內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維轉動起來了,學什麼都開心,不是嗎?又如,當老師說到清政府統治黑暗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並不黑,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聯系,想起了「黑洞」一詞的最早發明才,美科約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說和光的波動說兩種光理論,腦海中呈現宇宙、大量的氣體緊緊地吸引到 ,聚成恆星。原子裼 猛烈碰撞,氣體升溫,……我也有點不相信自己了,這么小的腦袋怎麼會能裝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無窮的,宇宙萬物悉在此也。
在歷史改革中,我覺得我學會了總結(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一部完整的歷史,也就是一個完美的總結。牛頓也曾說過:「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確是: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雖然吾資不聰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總結,那麼道路雖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覺得「學習」的學問很深,它是由一個鎖鏈環環相扣,然後向四面八方輻射,四周的向中間聚攏,環環相輔,好比「天網恢恢」中的「天網」,越來越大,無邊無際,牽一動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強,必學也。
分組合作,同學們相互溝通,團結一致,生活在這樣的班集體中,我覺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學們精彩的講解,流利的辯答,不覺發現自己身邊有如此多的人才。當自己站在講台上,八十雙眼睛望著自己,心開始慌了,但隨著講課的投入,又慢慢沉著了,一節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勝利了,自己進步了,「人應該學會戰勝自我」,敢於超越,敢於創新。
我學習,我快樂。我在歷史考試之前的大約兩個星期就已經開始復習了,第一遍的復習要特別仔細的看書,要細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內容也要看,如「歷史縱橫」,邊看邊記,然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架構和知識的輪廓。當然,看一遍書就把所有的點都記下來幾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還會進行第二遍的閱讀,鞏固記憶。
以上的任務在考試前兩天就應該完成,那麼考試前幾個小時復習什麼呢?應側重在對大題的梳理上,每一個問題的條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來,在答題時也要注意表達的准確性和完整性。

❸ 關於歷史的心得體會

1.學習歷史心得作文

學習歷史心得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

在新課程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了我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激發了學生對歷史濃厚的興趣。在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是有一幅歷史地圖。

這樣使學生在這里變得沉默,感覺到很悶。在新課程讓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知識的科學方法,以及讓學生有初步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使整個歷史課堂生動起來。

在過去的歷史課堂教師只是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講述歷史知識,學生只是在下面聽和記,這樣使老師成為了主演,學生成為了台下的觀眾。但現在則注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學習,這樣逐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在這個課堂里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這樣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和學生的興奮,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

雖然一節課只有那麼短短的45分鍾,但卻提高了他們辯論、競爭的意識、加強了同學的知識面,使學生收獲豐富,感受頗多,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材,適應學生,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

2.中國發展的歷史感悟

縱攬古今,大凡歷史的沿革,社會的變遷,無論其所謂信仰何如,其成功與否的內在動因,都是因為適應了人們為生存而發展的基本要求,無產階級所以奪取政權,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無產」而「無畏」而「無私」.可以說,人類社會之所以發展和不斷的進化,恰恰是人們為追求更好的生存條件和權利的結果,只不過伴隨科學的演變和社會物質的不斷富足,人類對「生存」的內涵的理解越發地豐富而多彩,但其內核是不會有改變的.世界上,無論什麼政黨,無論什麼主義,只要它順應了前猛搭、引導了、滿足了民眾的這一基本要求,充分調動了這一根本要求,尊重和遵循了這一人類發展的基本規律,社會才會穩定、才會順利發展、政權才會可持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學習歷史感悟,心得體會300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答案如下

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以下是我學習歷史的感受:

了解歷史並不是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過去那麼簡單,歷史對人們還有啟示和借鑒作用,因為歷史的錯誤會不斷重演,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學良被囚禁十年期間潛心研究明史,以致於料事如神,終成一代明史專家(曾在台大歷史系和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明史)。讀史使人明智,同一片葉子,有的人因這一葉而障目,有的人則因這一葉而知秋,學習歷史可以培養我們對問題的慧拿分析能力,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對信息的敏銳感覺,學習歷史還使我們有博大的胸懷去看世間萬物,以最樸素的想法思考著名和利,因為歷史能夠包容萬物,但歷史又將他們所遺忘。曹操「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遲早將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所謂「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到那時候,一切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將失去意義,依舊還在的只有「江上之清風知襪與山間之明月」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好友對坐,談古論今,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學習歷史還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

寫此文送給所有愛歷史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4.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下面原創,可放心搜索絕無雷同,.文筆不怎麼地,樓主可進行修改潤色,交給老師

>;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陳書麟老師的>;這本書,雖然我們在教材中也學習過這段歷史,但是也只是了解大概,真正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了解這場戰爭,他帶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

《中法戰爭》這本書結構宏大,語言生動,敘述細膩,在描述重大歷史題材的紀實文學中,堪稱典範。尤其是書中的幾部分描寫。1885年1月底,法軍主力7000餘人在船頭一帶向廣西邊境大舉進軍。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老將馮子材率軍趕到前線,毅然擔負起保衛祖國西南邊疆的重任。行前,他祭別祖先,還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准備萬一戰死沙場,好料理後事。馮子材以七旬高齡,走上戰場,在戰斗中,他士卒身先士卒,沖在第一前線,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而就在前線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背後腐敗的清政府卻與法國政府締結和約,割地賠款,開設通商口岸,成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生的奇怪結果.

讀到這里,我既激動又氣氛,激動的是一百多年前我們還有如此英勇的戰士,如此英勇的老同志在前線奮戰,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感天動地,氣氛的是最後為啥還會出現這樣的戰爭結果,實在不能讓人接受,氣憤之餘,讓人對無能的清政府更添一份唾棄與憎恨。

如今中國近百前的歷史悲劇,雖已為過去,但它幾乎是一部中近代史的縮影,一個可悲可泣的歷史教訓,當引起後世的無限深思!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中華民族何時揚眉吐氣!

當今世界,美國一家獨大,在世界橫行霸道,從朝鮮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再看現在的中東北非動亂等等,都是打著人道主義給人家帶來和平的謊言發動的。多少百姓難民無家可歸,多少妻兒老小慘遭塗炭,有誰給他們做主,有誰給他們撐腰,沒有,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就是強權,沒有理可講的。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法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他記錄著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中華民不可屈辱侮的民族氣節!如今,在這個弱強食的世界之林,我們要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負,就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做後盾,帶領全國人民搞好建設,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綜合實力,把我們的家園建設成一個富強文明的現代化國家。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中法戰爭這本書喚起了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激發了我對學習的熱忱,過去我貪玩逃課,今天我深深地感到自責,開學了我更應該努力學習,將過去不努力的損失彌補回來 ,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來,為實現富強中國夢而努力.

5.歷史讀書心得400字 5篇

記得剛打開歷史書時,帶著一臉的疑問和崇敬走向遠古,在那些過去的時代有太多我們所難以想像的人物和事件不斷的發生:原始人類的生存方式,人類部落的形成,各種文明的誕生,戰爭的烽火,統一國家的形成,國家機器的誕生,朝代的更替,一步一步走向文明時代。

歷史真的是一條長河,它留給後來人的,除了教訓,更多的是經驗,是為人處事的方法和走向成功的途徑。現在一關上歷史書,如同親眼看著一位智者的轉身離去,有太多的不舍,想改變好多人的遭遇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總之,做個善良的人絕不會被歷史遺忘,做個壞人卻會遺臭萬年。

6.有關中國近代史的讀後感500字

恥辱的近代史

每當讀到關於近代中國歷史時,總會讓我腦海中掀起一陣波瀾。不知為什麼,我厭倦咯這一層歷史。我聯想到古代史的恢宏壯闊,氣勢磅礴。看到近代史的恥辱無助。

這是我想到咯很多,中國為什麼不掙扎呢?我不是看不到他不掙扎,是因為我的第一印象已經判咯他死刑。這本血淚史讓我提不起精神,難道就真的那麼懦弱嗎?那一條條的不平等條約刺透咯我的心,讓無數的同胞們備受煎熬。靜靜地等待著什麼,一次次的探索,我看到咯,先烈么沒有放棄,開眼看世界的願望沒有破碎,維新變法沒有白費,辛亥革命沒有失敗。。一次次的探索證明咯中國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民是不屈的。是在掙扎中前進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來捍衛祖國的尊嚴。帝國主義的血債是要還的,人民的力量是在不斷被激發的!

近代史使我們的血淚史,象美國擴張時期的「血淚之路」一樣長。但有結束的一天,它要我們記住歷史,勿忘國恥。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會埋在億萬華夏兒女的心中。

7.學習歷史後的感悟(500)字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爾這些或遠或近的人物們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

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當然,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歷史研究的人為性。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使用歷史的層面來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主觀的東西更要注重分析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

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

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

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歷史的精髓在史實背後,在於一種規律,在於無論是人還是國家的發展都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學習歷史的好處在於「可以知興替」。

補充課外知識非常重要。在現行的課本中,不管其觀念是否全面,對「國家」的側重遠遠大於「個人」。

這就是很大的缺陷。一個胸中裝有《資治通鑒》的人,行事會比一般人干練、老成多了。

因為歷史總是呈螺旋狀上升的,對於同一個民族,有幾乎不變的性格在那裡。認識了,掌握了,很多東西不言自明。

學好本國的歷史,以個人為楷模、為借鑒,對發揮自己的能力、作用將大有裨益。 學習世界史是為了了解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同時從世界的全局了解中國的歷史。

在教科書中沒有直接的答案。世界歷史不像中國歷史有完整的《二十四史》為綱。

世界史牽扯到了歐洲、亞洲、美洲似乎不成系統的東西。我們只能以課本為一條線索,尋找重要時代的資料,包含文學作品來閱讀。

他們有:名人傳記、戰爭記錄、小說等。 學習歷史的好處是你可以通過了解歷史明了人類是怎樣發展的,並形成自己對發展的看法;作為一個社會人,就免不了和經濟打交道。

譬如一個做設計的人關注的重點在於顧客和消費,因此他就要學習經濟,懂得商科;懂多一門外語意味著你多了一雙看世界的眼睛。外語不應該僅僅被看作是語言來學習,換個角度想想,它應該成為你認知世界的工具;廣泛了解文科的各種藝術門類。

想想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吧,如米開朗基羅,既是畫家,又是建築師。達芬奇是一個全才那更不用說了。

那時的文理分科還不是很明顯,廣泛的涉獵使他們擁有開闊的視野,知識間的融會貫通使他們得以成為在各方面獨當一面的人才。現代大學教育過分強調專業細分,以至於學生除了專業學習外甚少涉獵其他學科,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試想,是一根棍子站得穩還是金字塔式的三角形站得穩呢? 除此以外,我還想提一個方法論的問題。

實際上,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論,沒什麼東西是學不會的。舉個例子吧,如何進行時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做法是每天想想自己今天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什麼心裏面要有個底,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提前做個規劃,事情來了你就不會感到措手無策了。

8.初二歷史反思300字我80

學習歷史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記硬背,絞盡腦汁,「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這僅僅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用心學習,開動腦筋,積極發言,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學習歷史並不難。 同時,應當注意閱讀每個單元的前言,了解每個單元的歷史線索,主要問題和重要學習提示,這些都十分有利於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其次,必須注意課文的學習導言,雖然短,但內容卻是課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還必須認真思考課文的問題,思考的問題越多,越會引發我們思考更多問題,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

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

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

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

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

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休息或者自習的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拿著卷子、書、資料什麼的互相問答,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9.對中國歷史文化感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打開了那扇久閉的窗戶,久違的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現在了「落後」的中國人面前,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面臨著西方文化的嚴重挑戰。在這中、西文化的沖突中,大概出現了三種思潮:

(1)「民族虛無」論。在他們看來,中國民族文化就是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中國民族文化一無是處。他們主張全盤西化。

(2)「儒學復興」論。他們就像清朝的頑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他們相信在新時代傳統儒學必定會有新的發展。他們主張完全復興儒學文化。

(3)「中西合璧」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中西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主張把這兩種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集和兩者優點,優勢互補。

應該怎樣評價中國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一個理論(想)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做)的問題。

歷史總是那麼喜歡捉弄人。其實,只要你留心當今世界文化的整體發展動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人怎麼怎麼評價中國傳統文化之時,正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掀起「中國熱」「中國文化熱」方興未艾的時候。眾所周知,日本企業讓美國都很頭痛,可就是這些曾經的戰敗者硬是經常到中國傳統文化里邊尋找精神武器。《論語》《老子》《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成為日本企業家的必讀書。他們的企業文化核心------團隊精神正是儒家家族倫理觀念在企業中的應用,無怪乎日本企業文化被稱為「家族主義企業文化」,日本的資本主義被稱為「儒家資本主義」。《孫子兵法》在韓國的銷售量創造了韓國銷售史的最高紀錄,它的精髓可以概括為「智信仁勇嚴」五個字,企業家稱之為「企業的經營指針」。新加坡近幾年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儒家倫理教育,諸如勤勞、節儉、和諧、忠誠等思想。新加坡總理講出了他們這樣做的意圖:「新加坡人越來越西化了,人們的價值觀也由儒家倫理的克勤克儉和為群體犧牲的精神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樣的價值觀的改變將會嚴重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實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生存與繁榮。」我想,這個看法是頗有見地的。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它告訴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拒絕學習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照搬他們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保守因素應當拋棄,但其重視倫理道德的全體價值觀卻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

日本學者村山孚說得好:「我希望中國朋友在時下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上,不要以為只有外國的新奇概念和奧妙的數學公式才是科學,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同樣是實現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宏大源流。」

我想上面一段話不僅對企業家是金玉良言,他同樣提醒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別在對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以鄙視的眼光,我們應該正確定位和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朋友,為了實現中國的早日富強,加油吧,努力吧!!!!!

閱讀全文

與還想在歷史課上收獲些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