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拓跋氏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歷史上拓跋氏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發布時間:2022-03-01 10:59:51

① 孝文帝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孝文帝是北魏的皇帝,北魏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王朝,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同年四月,改稱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1)歷史上拓跋氏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擴展閱讀

孝文帝自染病以來,彭城王元勰常在身邊侍奉醫葯,晝夜不離左右,飲食必先嘗而後進,蓬首垢面,衣不解帶,睡不安席。孝文帝久病心煩,易於動怒,侍臣稍有過失,動不動就要誅斬。魏軍進至馬圈城,與齊軍相遇,孝文帝堅持親自部署指揮戰斗。

三月底,孝文帝病情惡化,被迫北還,行至谷塘原,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於谷塘原之行宮,時年三十三歲。孝文帝駕崩後,彭城王元勰與任城王元澄秘密商議,恐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外露,南齊陳顯達返兵追逼,故秘不發喪。

行抵宛城的時候才派遣中書舍人張儒奉詔征太子元恪前來,將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公諸於眾。太子元恪到了魯陽之後,才為孝文帝舉行喪禮,正式即皇帝位,是為宣武帝。五月,宣武帝葬孝文帝於長陵(洛陽湹水以西),廟號高祖。

② 歷史上,哪些朝代的皇帝是復姓﹖

1、晉朝-司馬氏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

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網路——北魏

網路——北周

網路——遼朝

網路——金朝

③ 拓跋俊是那個朝代的

北魏

歷史上拓跋浚是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燾之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恭皇後閭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愛弒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又弒殺拓跋余,尚書陸麗等擁立拓跋濬即位,是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之後,便誅殺宗愛。文成帝在位期間,北魏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時年二十六歲,謚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金陵。

拓跋俊
新興王拓跋俊,太宗之子,泰常七年封,拜鎮東大將軍。少善騎射,多才藝。坐法,削爵為公。俊好酒色,多越法度。又以母先遇罪死,而己被貶削,恆懷怨望,頗有悖心。後事發,賜死,國除。

④ 中國歷代皇帝拓拔氏皇帝順序表

中國歷代中北魏為拓跋氏,共有13位皇帝。具體情況如下表。

(4)歷史上拓跋氏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擴展閱讀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歷史宣告結束。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列入正史本紀者13位),享國148年。

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後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號,同時含有續曹魏,對抗東晉政權。以其領土位於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故史稱「北魏」。

⑤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姓氏出過皇帝歷史上史姓皇帝是誰哪個朝代

史姓在中國正史所承認的朝代裡面沒有出過皇帝。
但是在唐朝,在導致盛唐消亡的安史之亂中,兩大叛軍首領,一個是安祿山,另一個是史思明。其中史思明在安史之亂後期曾經自立為皇帝:
當時叛軍內部自相殘殺,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殺了父親安祿山自立為首領。史思明作為叛軍另一派首領,並不服從安慶緒的命令。到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史思明眼看叛軍形勢日益不利,就暫時投降了朝廷,被授於河北節度使、歸義郡王。投降之後始終受到唐肅宗猜忌,於是不久又一次起兵叛亂,在攻破魏州(今河北省邯鄲市附近)之後,史思明自稱大聖周王,年號應天。過了一年,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在鄴城大破唐軍。之後叛軍內訌,史思明又殺死了名義上的叛軍主帥安慶緒,從而徹底掌控叛軍。之後,史思明就自立為大燕皇帝,建都范陽(北京市),年號順天。但是沒過多久,就在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被他兒子史朝義所殺,謚號昭武皇帝。而史朝義上台之後,馬上就誅殺了和他爭位的原太子史朝清和原皇後。不久,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唐軍攻破洛陽,史朝義莫州(今河北任丘市),最後自殺而死。
以上大概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史姓人建立的王朝(史書稱其為「偽燕」,因為是叛軍自立,且不久就覆滅,所以不被歷史承認)。
至於皇帝的姓氏,簡介如下:
秦朝(嬴姓,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之前的王朝都沒有皇帝這個稱呼);
西漢(劉) ; 新(王)(王莽短期篡位);東漢(劉);
三國:魏(曹);蜀(劉);吳(孫);
西晉和東晉(司馬);
南北朝的北朝:
北魏(鮮卑族 拓跋和元,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把拓跋改姓「元」);
東魏(元); 北齊(高);
西魏(元);北周--(宇文);
南北朝的南朝:
宋(劉);齊(蕭);梁(蕭);陳(陳);
隋朝(楊);
唐朝(李) (當中短期有武則天篡位);
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朱)、後唐(李)、後晉(石)、後漢(劉)和後周(郭、柴)
十國:前蜀(王)、後蜀(孟)、南吳(楊吳)、南唐(李)、吳越(錢)、閩國(王)、南楚(馬)、南漢(劉)、南平(高)、北漢(劉);
北宋(趙);遼(耶律);夏(李)
南宋(趙);金(完顏);夏(李)
元朝(孛兒只斤)

明朝(朱)
清朝(愛新覺羅)

⑥ 北魏拓跋王朝皇帝列表

北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廟號太祖,在位時間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廟號太宗,在位時間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燾,廟號世祖,在位時間424年——452年 南安隱王——拓跋余,廟號熹祖,在位時間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廟號恭宗,在位時間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廟號高宗,在位時間452年——465年 獻文皇帝——拓跋弘,廟號顯祖,在位時間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廟號高祖,在位時間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廟號世宗,在位時間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詡,廟號肅宗,在位時間516年——527年 武懷皇帝——元子攸,廟號敬宗,在位時間528年——531年 節閔皇帝——元恭,廟號烈宗,在位時間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廟號顯宗,在位時間532年——534年
北魏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386年,是由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的,改國號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那麼在這148年間北魏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北魏拓跋氏 公元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公元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北魏歷史正式結束。 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5年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為止,北魏歷經十七帝,共150年。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57年宇文覺廢掉西魏,北魏歷經二十一帝,共172年。 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後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號,同時含有續曹魏,對抗東晉政權。以其領土位於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故史稱「北魏」。為別於此前的曹魏政權,某些史書因此別稱為「後魏」,但由於史學界不稱曹魏為「前魏」,故「後魏」之稱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後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東魏和西魏雖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學家並不如此稱呼這兩個政權)、元魏。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歷史發生在晉十六國時期(266-420年)。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歷史發生在南北朝時期(420-557年)。將北魏科學劃分為兩個時間段,可以使各階段人物與相應的歷史聯系更加緊密,而不是單一的看待十六國時期的北魏和南北朝時的北魏,目的是全面橫向地看待北魏國的歷史,與單獨縱向地看待北魏時期形成互補。拓跋部起源 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游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後,拓跋部在部落首領拓跋詰汾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原來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到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於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後又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生往來,但這時,拓跋部仍處於氏族部落聯盟階段。 公元315年,拓跋力微之孫拓跋犄盧,曾因幫助西晉並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進而封為代王。公元338年,首領什翼犍建立代國,都於盛樂,邁入奴隸主佔有制的階級社會,逐漸強大起來。 公元376年,前秦昭宣帝苻堅攻代,拓跋什翼犍戰死(或被擒),代滅亡。

⑦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皇帝姓元

是北魏,北魏皇帝本姓拓跋,自孝文帝拓跋宏改革之後,實行漢姓,北魏皇室改成了元姓,第一位姓元的皇帝為元宏(拓跋宏),之後有元恪、元詡、元子攸、元修等。

1、元宏(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後撫養成人。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由祖母文明太後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

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

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三十三,謚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後僅僅過了25年,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就發動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

2、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年),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499—515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次子,母為文昭皇後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於平城宮。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冊立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後,即位於魯陽,由「六輔」秉政。

在位期間,擴建洛陽城,鞏固漢化基礎;向南朝發動一系列戰爭,攻取益州之地。向北攻打柔然,使得領土疆域大大拓展,國勢盛極一時。

一生篤信佛教,取消「子貴母死」制度。在位後半期,外戚高肇專權,朝政日趨黑暗,國力逐漸衰弱。

延昌四年(515年),駕崩於式乾殿,終年三十三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葬於景陵。

3、元詡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次子,母為宣武靈皇後胡氏。

元詡幼年繼位,權臣元叉、母後胡氏相繼擅權亂政,大失人心,北方爆發六鎮起義,國勢日衰。武泰元年(528年),元詡不滿胡太後專權,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密詔外泄,胡氏閱後大怒,元詡遂被其毒殺,時年十九歲,謚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於定陵。

爾朱榮聞訊後,追查孝明帝的死因,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興兵攻入洛陽,殺死胡太後、小皇帝和宗室大臣,史稱河陰之變,成為北魏崩潰的開端。

4、元子攸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1月26日),字彥達,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為文穆皇後李媛華。

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為孝明帝元詡伴讀,頗為友愛。初以父勛,封武城縣公,拜中書侍郎,領城門校尉,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進封長樂王,拜侍中、中軍將軍。

孝昌三年(527年),拜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詡遇鴆而崩。

爾朱榮進軍洛陽,以元勰家族為忠勛民望,擁立為帝,年號建義。 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討平葛榮、邢杲和元顥叛亂。

永安三年(530年),誘殺權臣爾朱榮和元天穆,被爾朱兆俘虜北上,縊殺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太昌元年(532年),謚號孝庄皇帝,廟號敬宗,葬於靜陵。

5、元修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則,河南洛陽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體鱗紋,頗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陽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僕射。中興二年(532年),在高歡擁立下,登基為帝,年號太昌。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率眾西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

十二月,元修與宇文泰政見不和,為宇文泰所毒殺,時年二十五,改立元寶炬為帝。北魏王朝從此正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

元修死後,宇文泰下令埋葬於草堂佛寺。十餘年後,葬於雲陵。西魏追謚為孝武皇帝,東魏追謚為出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拓跋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子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修

⑧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及皇帝

1.夏朝 約公元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華夏族 禹

2.商朝 約公元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華夏族 湯

3.西周 約公元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華夏族 周文王姬昌

4.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華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5.戰國 前475-221年 華夏族

6.秦朝 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華夏族 始皇帝嬴政

7.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族 高祖劉邦

8.新朝 9-23年 常安 陝西西安 漢族 王莽

9.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光武帝劉秀

10.三國 曹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魏文帝曹丕

11.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族 漢昭烈帝劉備

12.孫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漢族 吳大帝孫權

13.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晉武帝司馬炎

14.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晉元帝司馬睿

15.十六國 304-439 前趙(漢趙) 304-318 平陽 山西臨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劉淵 319-329 長安 陝西西安

16.成漢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17.前涼 314-363 姑臧 甘肅武威 漢族 高祖明王張寔

18.後趙 319-351 襄國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19.前燕 337-370 龍城 遼寧朝陽 鮮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20.前秦 351-394 長安 陝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21.後秦 384-417 長安 陝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萇

22.後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鮮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23.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肅榆中 鮮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

24.後涼 386-403 略陽 甘肅平涼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呂光

25.南涼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寧 鮮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烏孤

26.南燕 398-410 廣固 山東益都 鮮卑族 世宗獻武皇帝慕容德

27.西涼 407-421 酒泉 甘肅酒泉 漢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28.胡夏 407-431 統萬城 陝西靖邊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勃勃

29.北燕 407-436 和龍 遼寧朝陽 高句麗 燕惠懿帝高雲

30.北涼 397-439 張掖 甘肅張掖 盧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31.*冉魏 350-352 鄴城 河北臨漳 漢族 武悼天王冉閔

32.*西燕 384-394 長子 山西長子 鮮卑族 濟北王慕容泓

33.*西蜀(後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漢族 譙縱

34.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宋武帝劉裕

35.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齊高帝蕭道成

36.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梁武帝蕭衍

37.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陳武帝陳霸先

38.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鮮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39.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鮮卑族 魏孝靜帝元善見

40.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鮮卑族 魏文帝元寶炬

41.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鮮卑族 齊文宣帝高洋

42.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鮮卑族 周孝閔帝宇文覺

43.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漢族 隋文帝楊堅

44.唐朝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漢族 唐高祖李淵

45.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漢族 梁太祖朱晃

46.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唐庄宗李存勖

47.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漢族 晉高祖石敬瑭

48.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族 漢高祖劉暠

49.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漢族 周太祖郭威

50.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族 高祖王建

51.後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族 高祖孟知祥

52.楊吳 892-937 揚州 江蘇揚州 漢族 太祖楊行密

53.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蘇南京 漢族 烈祖李昪

54.吳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漢族 武肅王錢鏐

55.閩國 893-945 長樂 福建福州 漢族 太祖王審知

56.馬楚 896-951 長沙 湖南長沙 漢族 武穆王馬殷

57.南漢 905-971 興王府 廣東廣州 漢族 高祖劉龑

58.南平 907-963 荊州 湖北荊州 漢族 武信王高季興

59.北漢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漢族 世祖劉崇

60.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漢族 太祖趙匡胤

61.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漢族 高宗趙構

62.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機

63.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64.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黨項族 景帝李元昊

65.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66.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67.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漢族 明太祖朱元璋

68.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滿族 清太宗皇太極

(8)歷史上拓跋氏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擴展閱讀:

皇帝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來說,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有1238個帝王(包括地方政權) 。稱帝的有503個 ,稱王或被稱王的有735個。」

也就是說皇帝有503位,不排除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自立為帝的朱溫、石敬瑭一流。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⑨ 拓跋姓起源於哪個朝代

拓跋(Tuò bá)姓源出有二:

其一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陽氏顓頊。昌意的小兒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國北部地區)。黃帝以土德之瑞稱王。鮮卑族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為姓,稱拓跋氏,意即黃帝的後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時,率王族改為元姓,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為庶姓,仍為拓跋氏,不與皇室同族。其二出自鮮卑拓跋部落。
拓跋氏始祖:拓跋力微。據《魏書·序紀》記載,拓跋氏歷史的序幕是從拓跋毛開始的。他為「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所謂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約都是一個氏族部落聯盟中的氏族部落。拓跋毛後,五傳到了拓跋推寅時候,正值東漢初年,拓跋氏開始從原來的居地向南移動。「南遷大澤,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七傳到了拓跋鄰,以所在地荒遐,又謀南遷,因年老,傳位於子拓跋詰汾,帥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於是欲止。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獸之說,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話傳說。拓跋詰汾死,子拓跋力微立。在《魏書·序紀》里,拓跋力微被稱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歲。在拓跋氏歷史上,力微是有貢獻的,因此他被稱為始祖。
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游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後,拓跋部在酋長拓跋詰芬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原來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到酋長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於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後又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生往來,但這時,拓跋部仍處於氏族部落聯盟階段。公元338年,首領什翼犍建立代政權,都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逐漸強大起來。
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堅攻代,什翼犍戰死,代滅。
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公元386年,鮮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孫)恢復代政權,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或者「後魏」(三國魏之後的魏)拓跋魏(拓跋氏所建的魏);在拓跋宏493年遷都洛陽並改姓「元」後,也稱元魏。[1]

⑩ 拓跋家族皇帝有哪些

中國歷代中北魏為拓跋氏,共有13位皇帝。具體情況如下表。

國號

北魏國號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稱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國」之故,同時也區別於三國的曹魏政權。北魏還有後魏和拓跋魏、元魏的稱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辮發的習俗,所以被南朝蔑稱為索頭虜,簡稱索虜,或稱魏虜。

歷史學家田余慶考證,拓跋珪最初改稱代王,不久改號魏王,可能跟他與慕容永爭奪屬於魏地的河東地區有關,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應當由他統轄。

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取其美好偉大之意,並含有向江左東晉誇示自己是「神州正統」的意圖,盡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當多的人私下使用「代」為國號。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拓跋氏是哪個朝代的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