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雍正的第一位皇後是什麼時候去世的
釋義:
滿族姓氏。又譯烏拉納拉氏、烏拉那拉氏。
來源:
烏喇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納喇氏/納蘭氏),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清雍正帝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
孝敬憲皇後(?—1731) 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雍正帝第一位皇後。雍正帝為皇子時,康熙帝冊為嫡福晉。康熙三十六年生雍正長子弘暉(後封端親王,早夭)。雍正元年,立為皇後。雍正九年逝世,葬清西陵。
相關史料:
《清史稿 列傳一 後妃》
世宗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世宗為皇子,聖祖冊後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為皇後。九年九月己丑,崩。時上病初愈,欲答閉親臨含斂,諸大臣諫止。上諭曰:「皇後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結褵以來,四十餘載,孝順恭敬,始終一致。朕調理經年,今始痊癒,若親臨喪次,觸景增悲,非攝養所宜。但皇後喪清鏈裂事,國家典儀雖備,而朕禮數未周。權衡輕重,如何使情文兼盡,其具議以聞。」諸大臣議,以明會典皇後喪無親臨祭奠之禮,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親奠,從之。謚孝敬皇後。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乾隆帝繼皇後烏喇那拉氏
乾隆帝繼皇後(1718—1766)烏喇那拉氏,左領那爾布女。乾隆帝第二位皇後。乾隆帝為親王時,烏喇那拉氏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乾隆十年,進嫻貴妃。孝賢純皇後逝世後,進皇貴妃,主持後宮。乾隆十五年,立為皇後。三十在隨乾隆南巡,帝後爆發矛盾,皇後剪去頭發,得罪乾隆帝,被打入冷宮。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崩,乾隆命喪葬儀式等同於皇貴妃,葬入純惠皇貴妃的陵寢中。生有二子,永璂、永璟,一女,夭折。
相關史料
《清史稿 列傳一 後妃》
皇後,烏喇那拉氏,佐領那爾布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十年,進貴妃。孝賢喚簡皇後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後。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發,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自是遂不復立皇後。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殤。
四十三年,上東巡,有金從善者,上書,首及建儲,次為立後。上因諭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後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發,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復繼立皇後。從善乃欲朕下詔罪己,朕有何罪當自責乎?從善又請立後,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議從善罪,坐斬。
Ⅱ 清朝,雍正皇後死於幾年
清朝,雍正皇後死於1731年9月29日和1777年3月2日。
孝敬憲皇後(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烏喇那拉氏,雍正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費揚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舉棗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凳斗福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雍貝勒嫡長子弘暉。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得年只有八歲。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1692年—1777年),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棗答磨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Ⅲ 《雍正王朝》中太後烏雅氏是怎麼死的
雍正的生母烏橘仔雅氏,正史里是病死的。但大家還是不怎麼信,再以蛛絲馬跡來推測出,肯定和雍正有關。
烏雅氏出身很低,父親是滿洲正黃旗包衣,14歲入宮,19歲生下雍正,封嬪。清朝例律,只有「妃」級以上才能撫養孩子。所以烏雅氏是沒有資格撫養雍正的。
說法二:烏雅氏為守皇陵的十四和雍正理論,雍正盛怒之下推開烏雅氏,烏雅氏恰好撞在柱子上,不治身亡。
說法三:雍正後來自己說的:烏雅氏臨終前跟他說,你才是我親兒子,我對允禵和其他皇子都一樣。然後又召所有皇子相見,並不多看允禵一眼。
哪種說法,都和雍正脫不開干係。也許,只要烏雅氏稍微分一些母愛給雍正,也不至於如此吧。
Ⅳ 雍正帝的皇後是怎麼死的。
雍正的兩位皇後是病死的。
1、孝聖憲皇後(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襲余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即乾隆皇帝。雍拍戚滾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
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她壽數之高,在清代皇太後中居於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後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2、孝敬憲皇後(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於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後,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之女。清代唯一一位烏拉那拉氏皇後。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嫡長子弘暉。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過世那年只有八歲。
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4)歷史上雍正的皇後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一般意義上說,雍正是先後有兩位皇後,那拉氏和鈕祜祿氏。第一位皇後是雍正元年,他自己冊封自己的嫡福晉那拉氏為皇後,這是歷史上大家公認的雍正朝皇後。
而第二位皇後雖有非議,但更有名氣,她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但是,實際上這位鈕祜祿氏一天皇後也沒做過,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雍正朝皇後。
第一位皇後: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那拉氏,滿洲正黃旗,內大臣步軍統領費揚古之女。雍正在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娶了她,被康熙皇帝冊封為雍親王的嫡福晉。
這個「嫡」字很了不得,在清朝時,一夫只有一妻,就是正室大老婆才算是妻,且只有一個,其他全是妾。若是這個妻死了,就可以續一個妻,但是只有第一位妻可以叫做「嫡妻」。如果世襲爵位的話,一般只有嫡妻所生的嫡長子有資格,其他妻妾生的兒子(稱庶出)只有嫉妒的份兒。
這位那拉氏很早就嫁給了雍正,在雍親王府,就是今天的「雍和宮」,住了大約20年,親歷了康熙末年幾位皇子爭權奪位的慘烈局面,後來隨著雍正的登極,在雍正元年被冊封為皇後。
這位皇後很賢德,掌管後宮的時候,使得後宮嬪妃們關系融洽,或者說看起來比較融洽,所以深得雍正的尊敬。她曾為雍正生下一子,這就是所說的「嫡長子」弘暉,可惜8歲就夭折了。這位結發的皇後那拉氏於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
雍正皇帝非常悲痛。雍正八年的時候,他得過一場大病,可是大病初癒,嫡皇後又死了,雍正傷心之至,出殯的時候都無法出行,只好讓別人替他操辦。最後,雍正皇帝給那拉皇後親上謚號為「孝敬皇後」。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凌柱之女。嗣帝乾隆帝生母。康熙時為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弘歷。雍正元年封熹妃;八年晉熹貴妃;九年,孝敬皇後崩後,攝六宮事。
熹貴妃出身名門,但並不是很受雍正的喜愛,但因為康熙和雍正都喜歡熹貴妃所生的弘歷,熹貴妃才能位仔褲居貴妃。生有一位皇子,皇四子弘歷,即乾隆帝。
孝敬皇後逝世之後的四年裡,雍正一直沒有立後,直到雍正十三年,於圓明園內去世,留遺詔弘歷繼位。
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歷即位,同時,封弘歷的親媽熹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乾隆十分孝順母親。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太後崩,年八十六。
乾隆即位,把她尊為皇太後,於是急急忙忙搬進了慈寧宮。因此,很多人不認為鈕祜祿氏做過皇後。
Ⅳ 雍正的妃子有幾個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皇帝一共有三十一名嬪妃,其中有文字和畫像記錄的高位者一共八人,剩下的羨型都是些貴人、常在、答應或者官女子,甚至有五個妃嬪都不知道葬在哪裡。而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其實是因為身體本身就被透支了,再加上喜歡食用金丹,兄答猜導致身體越來越差,這才駕崩了。
最後,雍正皇帝的妃一共有三位,分別是齊妃、謙妃和寧妃,其中齊妃是在王府的時候就生下了三阿哥,入宮以後就被封為妃,寧妃則是去世以後被雍正皇帝追封為妃的,謙妃是在乾隆皇帝繼位以後,才被封為皇考謙妃,她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僅僅是嬪位而已。
Ⅵ 雍正皇帝的第一個皇後怎麼死的
雍正皇帝的第一個皇後是孝敬憲皇後,史書上沒有記載她是如何去世。
孝敬憲皇後,烏喇那拉氏,雍正帝第一任皇後,其父為內大臣費揚古,生母覺羅氏追封多羅格格(其生母為努爾哈赤玄孫)。康熙三十年(1691年)為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的元配嫡福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烏喇那拉氏生下雍貝勒嫡長子弘暉。但是在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得年只有八歲。雍正元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葬於清西陵之泰液畢陵。十二月十日,雍正命顯親王衍潢、理親王弘皙齎冊寶,上大行皇後尊裂衡謚。特以冊寶謚曰:孝敬皇後。雍正十三年,追封孝敬憲鬧源芹皇後曾祖父透納巴圖魯,祖父布克查,俱為一等公;曾祖母和祖母俱為一品夫人。遣官致祭,修墓立碑。乾隆,嘉慶帝累加謚,全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乾隆二年(1737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墓園。
Ⅶ 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是怎麼死的
抑鬱成疾而死。
德妃與其子雍正皇帝關系緊張,拒絕雍正晉封其為皇太後,
孝恭仁皇後(1660年-1723年),烏雅氏,純搏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宮,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晉封為德嬪,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返帶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後,擬上徽號漏褲蘆曰仁壽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於永和宮,享年64歲,九月與康熙帝合葬景陵。全謚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雍正即位後,她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 被雍正阻止。接著又拒絕受封為皇太後, 拒絕移居到太後應住的宮殿慈寧宮。這一切, 引起人們對雍正即位合法性的猜測。而幾個月後,她便抑鬱而終。
Ⅷ 雍正的母親德妃娘娘是怎麼死的
病死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喊叢二日皇太後病重,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葯。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丑刻扮兆(鄭缺櫻深夜一點至三點)皇太後崩,終年64歲。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後於景陵。
Ⅸ 雍正的生母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生母,烏雅氏,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後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生母太後烏雅氏帶著困惑、憂慮離開了人世。她的死是痛心也是一種牽掛,因為她在臨死前也未能與親生兒子、日夜牽掛的十四阿哥訣別,更沒有能夠阻止雍正帝放棄骨肉相殘。對於烏雅氏之死,高陽先生在《乾隆韻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虛構:太後先是絕食,宮女們怕受雍正責罰,千方百計勸太後進食,心地善良的太後也不願連累別人,遂開始喝點稀的,逐漸恢復體力,一天雍正去給太後請安,閑談之中太後突然站了起來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高陽先生所描述的雖是虛構的小說,但在歷史上,這種說法是廣泛存在的,也是有官方基礎的。當時的雍正帝曾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百般辯解,而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一即位就宣布此書是禁書,下令收回。雍正帝的母親孝恭仁皇後在兒子即位才半年就去世,是不爭的事實,而乾隆帝收回《大義覺迷錄》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歷史客觀事實的存在,使得雍正帝生母之死成為一個令後人久久議論的話題。雍正帝生母,烏雅氏,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後,滿洲正黃旗,是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在康熙帝生前最高位號為德妃,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被選入宮。於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20歲。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禎,即後來的撫遠大將軍、恂郡王。康熙皇帝駕崩後,烏雅氏痛不欲生,飲食俱廢,要以身殉死,追隨康熙皇帝於九泉之下。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死,享年64歲。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與康熙皇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宮。經乾隆、嘉慶兩朝加謚,謚號全稱是:「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人們為什麼對雍正生母之死感到疑惑呢? 據雍正帝說,康熙帝死後,德妃非常悲痛,想為康熙帝殉死,於是不吃不喝,而雍正帝百般勸慰,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德妃放棄了死的念頭,並且能飲食、起居安順。最後生病而死。《清實錄》記載,太後於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生病,而五月二十三日凌晨2點就死在永和宮了。在這里,人們不難看出《清實錄》的記載不僅太簡單,也太突然,什麼病這么急暴讓人快速死去呢?在《清實錄》中,並沒有記載太後得了什麼病,只是說皇太後「哀痛深切」、「積哀日久」而亡。由於孝恭皇後死得太突然,加之平時與雍正帝的關系緊張,人們不得不對其死亡的原因產生懷疑。而通過雍正帝的辯解,人們也就更加相信他與太後關系的緊張程度。 為什麼說雍正帝與生母關系緊張呢? 原來,康熙差桐兆帝死後,烏雅氏就要追隨康熙帝而去,也就是說要自殺殉死,而這時候他的兒子胤禛已經是皇帝了,經過胤禛的苦苦哀求,才放棄殉死。按照常理,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應該高興才是,因為她不僅地位可以由妃等級直接升為皇太後,而且對於她娘家人來說,也是榮耀,也是地位的晉升,可她在這個本應高興的日子卻要自殺,這裡面絕對不是因為思念死去的康熙帝而特意做出來的樣子,只能說與兒子胤禛關系很不融洽或者說她認為康熙帝死得可疑,甚至懷疑是兒子害死了康熙皇帝,或者說她認為胤禛不應該是皇位的繼承人。而當她被迫虛租放棄殉死後,在行動上則表現出與胤禛不合作的態度。這里有三點可以說明這個觀點:1. 拒絕接受行禮 新皇帝在舉行登極大典之前,要先給皇太後行輪納禮,然後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禮部將這個禮儀上奏給烏雅氏,她卻拒絕接受。《永憲錄》記載:「群臣請朝皇太後,傳(雍正生母孝恭皇後)懿旨:不受。復固請,從之。於梓宮前拜叩謝恩,仍還舊宮,懿旨: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我原欲隨先帝同去,今皇帝說,太後聖母若隨皇父同去,我亦隨太後聖母同去,哀懇勸阻,未遂其志。若穿錦綉,受我子行禮,實為不合。」《清世宗實錄》也有雍正生母的這段記載:「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於我行禮,有何關系?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是日,王大臣等有繕折固請,皇太後仍不允。上(雍正帝)又再三懇請,奉皇太後懿旨: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懇切求情,我亦無可如何。今晚於梓宮前謝恩後,再行還宮。」2. 拒絕上徽號 為皇太後上徽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雍正皇帝准備給母後上徽號「仁壽」二字。可是烏雅氏卻以先帝梓宮尚未入葬山陵為理由,拒絕接受徽號。清朝並沒有先帝梓宮未葬入山陵,皇太後不得上徽號的規定。這明顯是不承認自己是皇太後,也暗示不承認胤禛是皇帝的思想,在思想上抵觸雍正帝的登基合法。3. 不搬家 寧壽宮是太後、太妃們頤養天年的場所,是民間所謂的「寡婦院」。清朝規定,這些先朝皇帝的未亡人只有年齡超過50歲以後,才能與嗣皇帝見面。康熙皇帝死以後,按照規定,尊皇帝的生母為皇太後,要從中路的東西十二宮中搬到慈寧宮或寧壽宮居住。可是,烏雅氏就是不搬,仍堅持住在當妃子時所住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直到在永和宮去世。這是給雍正帝的難堪,更是一種對抗。從烏雅氏的這一系列言語行動來看,胤禛當上皇帝都出乎她的意料,所以才有她所說「夢中亦不思想到」、「實非夢想所期」的話來,也因此就有了在行動之上處處不與自己兒子胤禛配合的姿態。對於烏雅氏為什麼在幾個月後突然死亡。據考證,這與雍正帝對他親弟弟十四阿哥的連續打擊有直接的關系,因為雍正帝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胤還在青海做撫遠大將軍,沒有回到北京,而當回來的時候,雍正帝卻不允許他與生母見面,不僅如此,還削奪了他的兵權,將他明著調往東陵看守康熙景陵,實際則是看押起來,時時令人監視。將十四阿哥的家人也看押起來,並永遠停發祿米。看到這些,雍正帝生母很是擔心自己小兒子的生命安全,因為她知道雍正帝為了鞏固政權已經殺害了很多原康熙帝的心腹大臣,因此特召老十四來北京與她見面,或者說直接保護。可是雍正帝處處刁難,實在沒有辦法,也可以說在絕望中,雍正帝生母就死了,怎麼死的,很可能就是自殺。其理由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未時突然「生病」,當天夜裡就在居住的永和宮猝死,從得病到死,僅僅幾個小時。而死後三天,雍正才讓老十四見到已經死去的太後。在《雍正朝起居注》中記載,雍正帝這樣解釋太後的死因:「皇太後撫時增感與日俱深,疾雖未形,積哀實久,忽焉違豫,遽爾賓天。」 然而七年後,雍正帝在《大義覺迷錄》中則是另一種解釋:「母後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慟不釋於懷,於癸卯五月,舊恙復發。朕侍奉湯葯,冀望痊癒。不意遂至大漸。」據研究,太後吞金而死的可能性很大。雍正生母之死,可以說就是因為對雍正帝對待親弟弟態度的絕望上,更可以認為是對雍正帝所說「倉促之間,一言以定大計」的否定。試想一下,一個命似殘燈將盡的老人用含混不清的詞語來口述遺囑「傳位於四子胤禛」是一個怎麼樣的場景。而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那份康熙遺詔上則這樣寫道: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還有人說,之所以康熙帝最終決定胤禛繼承大統,原因是喜愛胤禛的兒子弘歷,因為封建社會是家天下,皇位是父傳子。其理由是:《李朝實錄·景宗實錄》記載:「當年十二月朝鮮官員聽清朝告訃使譯員講,康熙皇帝在暢春苑知其不起,召閣老馬齊言曰:『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即使真是如此,這里就有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如果說乾隆帝的繼位是雍正帝按照康熙帝的意思辦理的,那麼雍正帝的第二子也不是弘歷。這又如何解釋?說白了,還是雍正帝即位疑問太多。有人說,對於雍正帝生母來說,不管是她的哪個兒子當皇帝,她都應該是一樣的心情。道理是應該這樣,但前提是當上皇帝的兒子必須名正言順,是合法繼位,是按照老皇帝的真正意圖繼承皇位的。在雍正帝生母心裡,也許她的小兒子胤禎才是一個本應坐在皇帝寶座上的人。因為她作為這兩個孩子的母親,心裡更清楚胤禛的為人、秉性,雍正帝胤禛好玩兩面性。用現在的話來說,裝厚道而實際陰險,欺騙康熙帝,更欺騙世人。據《皇清通志綱要》記載,胤禛在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同胤礽、胤祉、胤祺、胤禩一起被「開釋」。這表明胤禛曾被禁閉或拘留。因為他在那時候搞爭奪儲位的活動中,大搞兩面派的陰險手腕被康熙帝發覺,而給予的警告處置。在這之後,胤禛則把自己隱藏起來,玩起了更陰的謀略,在表面上裝起了與世無爭的模樣,悠閑自在,與僧侶交往,建設寺院,號稱「天下第一閑人」,並寫詩以表心境: 懶問沉浮事,間娛花柳朝。吳兒調鳳曲,越女按鸞簫。道許山僧訪,棋將野叟招。漆園非所慕,適志即逍遙。 山居且喜遠紛華,俯仰乾坤野興賒。千載勛名身外影,百花榮辱鏡中花。金樽潦倒春將暮,蕙徑葳蕤日又斜。聞到五湖煙景好,何緣蓑笠釣汀沙。 雍正帝這種裝蔥行為,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他生母的眼睛。另據親眼目睹康雍時期皇室內部權力之爭的宗室成員弘旺所撰寫的《皇清通志綱要》所載:四阿哥原名胤禛,十四阿哥原名胤禎;在雍正帝即位後,十四阿哥才奉新君之命改名允。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封十四子為貝子的上諭也是稱之為「胤禎」,十四子在撫遠大將軍任上時也是使用的「胤禎」名稱。至於現在為什麼將康熙十四子稱為允禵,則是雍正稱帝後,為了避諱,將兄弟名稱中的「胤」一律改稱「允」,將十四子「胤禎」改稱「允禵」。 四阿哥胤禛的「禛」與十四阿哥胤禎的「禎」,不僅同音,而且字形也極為相似。在這里,筆者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康熙帝給這兩個兒子取這怪名字,難道他不知道這兩個字的發音一樣嗎?著名清史專家王鍾翰先生據此對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雍正帝不僅奪了十四阿哥的皇位,連他的名字胤禎也一起奪了。
Ⅹ 歷史上雍正皇後什麼下場
雍正的皇後有兩位,他們的結局如下:
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滿洲正黃旗,內大臣費揚古之女。原配嫡後。世宗為皇子,聖祖冊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謚孝敬皇後;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祔葬泰陵,生下皇長子弘暉,早殤。
孝聖憲皇後,鈕鈷祿氏
烏拉那拉皇後的喪禮比皇貴棗悉攜妃的級別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烏拉那拉皇後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烏拉那拉皇後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
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那拉皇後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於一側,堂堂的皇後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清制:凡妃、貴妃、皇貴妃凳伏死後都設神牌,供放在園寢享殿內,祭禮時在殿內舉行。
而嬪、貴人、常在、答應則不設神牌,祭祀時,把供品桌抬到寶頂前的月台上。而烏拉那拉皇後即不設神牌,死後也無祭享,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比民間百姓的神位還不如。
(10)歷史上雍正的皇後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雍正帝人物生平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雍正陸賀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