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姓戴的在歷史上的源頭是什麼

姓戴的在歷史上的源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02 00:19:19

Ⅰ 戴氏是怎麼來的

據《戴氏宗譜》第一卷「纂修監訂序」記載:「吾族戴氏本自山東兗州府嶧縣小地名老鸛巷殆元朝至正十八年(戴玉寶註:公元1358年)兵變之故 吾君師公遷至壽南老廟集第四甲戴家老郢居住 俗稱四甲戴 故以君師公為始祖……」君師公是壽縣四甲戴的始祖,是從宋戴公於元朝傳到四十世從山東兗州府老鸛巷遷居到江西瓦屑壩(《戴氏宗譜旁亮》第二次修譜譜序中交代),據「明初(戴玉寶注: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移民時,官府在瓦屑壩設壩設局駐員,饒州府各縣移民沿樂安河、昌江到達鄱陽縣瓦屑壩集中,然後發放「川資」,編排船隻,乘船馳出鄱陽湖到達湖口,移民們順長江而下,到達安徽各府縣;逆長江而上,到達湖北各府縣。」「根據《明史》、《明太祖實錄》及大量家譜歲啟跡記載和《中國移民史》專家考證,洪武乎並年間江西向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蘇共移民二百一十餘萬人」,又介紹「元末南方紅巾軍起義地區主要集中要江淮一帶。後十多年間,各地農民戰於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蘇等地區,從而這些地區與中原地區一樣,土地多荒蕪。千里無人煙。於是明初首選以上地區移民。根據筆者已收集到的家譜資料的統計,皖鄂蘇湘地區,明初瓦屑壩移民主要分布於安徽:鳳陽合肥 肥東 肥西 長豐 桐城 潛山 宿松 太湖 安慶 懷寧 樅陽 池州 貴池 青陽 六安 壽縣 休寧 黟縣 東至 望江 巢湖 蕪湖 滁州]」,到壽縣南老廟集戴家老郢的,後人已傳二十四、五世了

Ⅱ 戴姓的根在哪

戴姓起源於今河南省境內,主要是在豫東的商丘市和民權、蘭考一帶。歷史上,戴姓人才輩出,先後有《大戴禮記》的編撰者戴德、《小戴禮記》的編撰者戴聖,唐代名相戴胄、戴至德父子,清代學者戴震,以及南朝畫家戴逵、明代畫家戴進等名人。在當今中國的100個大姓中居第54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9%左右。



戴姓的來源主要有四支:
1.以謚號為姓
商湯的後裔,以祖上的謚號為氏,成為後來的戴姓。據《元和姓纂》記載:「宋戴公之後,以謚為姓。」
西周建國之初,周公平定東方後,大量分封諸侯,其中封微子啟(子姓)於商丘(今屬河南),建立宋國。微子啟是商紂王的庶兄,多次勸諫紂王,紂王拒不採納,為了避免像比干那樣被害,他索性逃亡。周武王滅商後,微子遲李啟歸順周朝,至此被封為宋公,以保持商人的宗祀。
微子啟死後,其弟衍繼位,這就是微仲。微仲死後,其子宋公稽繼位。以後世代相傳,至宋惠公的孫子,已是宋國的第11位君主,史佚其名,謚為戴公,史稱宋戴公。戴公傳位於兒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前748年在位),其支子公子文為宋國大夫,他的兒子便以祖父的謚號「戴」為氏,如春秋時期有宋大夫戴惡。這就是今天的戴姓來源,宋戴公被認為是戴姓的始祖。
因為商王族為子姓,所以,宋人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辨證》說:戴姓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後,以謚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中也說:戴氏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孫,以祖父謚為氏。宋國於公元前286年被齊國所滅。
2.以國名為氏
據《世本·氏姓篇》記載:戴氏,古戴子國,姬姓之後。在西周初分封的諸侯國中,有一個姬姓戴國,在今河南民權、蘭考一帶。
當時,由於戴國處於鄭國和宋國兩強之間,經常受到鄭、宋兩國的欺凌。到隱公十年,終於為鄭國所滅。亡國之後的戴國公族就以原國名為氏,稱為戴氏,這樣,又形成一支戴姓居民。關於這件事,宋人鄭樵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中也有記載:「戴氏,開封封丘縣戴城是其國,隱十年,鄭人伐取之。或雲,舊考城縣是,為宋人所滅,改名谷城,子孫以國為氏。」
3.改姓
據《鼠璞》記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周武王滅商以後,有不少殷(商)族遺民便以國名為氏,稱為殷氏。
另據新修《內黃縣志》記載:河南省內黃縣二安鄉小槐林村有戴、馬同宗墓,碑文記載:始祖戴子成、馬子才祖籍山西洪洞,明洪武年間遷民時,為謀手足同聚,一人改姓,兄弟二人一同被遷至此,死後並肩築二墓,謂之「雙立祖」,現在已經傳至24世,兩姓共有1500餘人。內黃縣戴六村、前安村,湯陰縣武窪等地的戴姓、馬姓皆來源於此。
4.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清通志·氏族略》記載:滿族戴佳氏,原居杭佳、葉赫、扎庫木等地,後改為戴姓、代姓;達爾充阿氏居於黑龍江、吉林等地,後改為戴氏;鄂溫克族塗冬克氏,改漢姓後有塗、戴兩姓。此外,瑤、回、蒙古、土家、錫伯等民族也都有戴姓。



戴姓人口的播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先秦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時期。
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先秦時期,戴姓人口主要是在其發祥地即今天的豫東一帶生息繁衍。春秋時代的宋國大夫戴惡即為一時名流。
到西漢時,梁國(治今河南商丘南)有戴德、戴聖叔侄,同為禮學大家。西漢時戴姓還有二支徙居豫南:一支遷往汝南的慎陽(治今河南正陽縣北江口集),一支遷往汝南的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如:西漢平帝慶寬時任侍御史、時稱「關東大豪」的戴遵(字子高),為汝南慎陽人。《後漢書·逸民傳》中說他家資巨富,樂善好施,行俠仗義,家中所養的食客經常有三四百人之多,當時的人稱他為「關東大豪戴子高」。其子戴良以至孝、高才、尚氣節而名聞於世。由此可見,戴遵這一支定居慎陽已不止一代,而且在當地屬於家大、業大、勢力大的名門望族。西漢末東漢初以解經聞名京師、官任侍中的戴憑,為平輿人。這就證明,至遲在西漢後期,戴憑這一支已經遷到平輿。
戴姓在向豫南遷徙的同時,也向今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遷徙,如西漢時官至九卿的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曾向張碼差遲禹學習《周易》;東漢時官至禮泉太守、「世稱儒宗,知名東夏」的戴宏及西華令戴封,均為濟北郡剛縣(今山東寧陽縣東北)人。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戴氏又有徙居於今安徽、湖北的。如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戴乾為丹陽(治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鎮)人。在魏晉時,戴姓在譙國(今安徽亳州一帶)、廣陵(治今江蘇揚州)、清灑(治今山東臨清市東)三地成為望族,形成三處繁衍中心。所以,戴姓以譙國、廣陵、清河為堂號。
戴姓向江南地區遷徙,最晚在西漢時期已經開始。如:西漢時有越(今浙江省)人戴和;東漢時官至光祿主事的戴就,為會稽郡上虞縣(治今浙江上虞縣百官鎮)人。大約在東漢末年,廣陵戴氏有一支遷徙到江南。《晉書》記載:戴烈為三國時東吳的左將軍,其子戴昌為東吳太尉、晉會稽太守、武陵太守,戴昌的兒子戴淵,是琅琊王司馬睿(即後來的晉元帝)的心腹大將,並隨司馬睿南下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因為西晉後期,中原地區戰火連綿,八王之亂前後延續了16年之久,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紛紛南下,黃河中下游一帶動盪不安,大量的人口被迫南遷,流向相對比較安定的江南地區,其中有許多人都是舉家或舉族南遷,戴姓也在此時跟隨眾人來到江南。
2.隋唐時期
此期戴姓人口進入福建,並流向台灣以外的全國各地。據《漳州府志》記載:唐初,中原戴姓的一支遷居福建。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光州固始縣(今屬河南)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率領將官123名、府兵3600名入閩,去平定泉州、潮州之間的「蠻獠」嘯亂。這些將士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中原人。據《台灣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統計,唐初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的共有45姓,其中就有戴姓。當時,隨陳氏父子入閩的戴姓將佐主要有陳元光的女婿戴君胄以及戴仁等人,他們都是光州固始人,在開辟漳州之後,便在福建落籍定居。研究姓氏的學者普遍認為,戴君胄父子自河南固始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是戴姓人入閩之始。
此外,唐代戴休顏為夏州(治今陝西靖邊縣東北白城子)人,戴簡為長沙(今屬湖南)人,戴護為婺源(今屬江西)人。《元和姓纂》所列的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長清縣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河東桑泉(今山西臨晉)。當時戴姓人口分布范圍之廣由此可見一斑。
3.宋元明清時期
此期戴姓人口從江浙、福建等地遷至台灣及海外各國。
從宋代開始,戴姓人大量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南遷到福建、廣東、台灣等地,有一部分人還進一步飄洋過海移居海外。
據廣東蕉嶺縣《戴氏族譜譙國堂世系源流》記載,蕉嶺戴氏一世祖為戴玉麟,原居福建漳浦縣,於元代徙居鎮平(今蕉嶺)招福鄉黃泥崛,子孫蕃盛,傳至12世(約當清代),有仁忠、仁恭兄弟一同遷往台灣屏東,13世、14世又有數十人遷往台灣,後裔分布於台灣的高雄、美濃、內埔、桃園、新竹、苗栗等地。清代還有福建戴氏陸續不斷遷往台灣。雍正年間,福建戴氏遷居台灣省苗栗縣大甲鎮孟春里開基,這是大陸戴姓大規模入台之始。此後,乾隆九年(1744年),又有福建戴姓入墾苗栗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有泉州人戴南仁到今新竹新富里開墾。
如今,戴姓在台灣居第52位,較為集中的地區有新竹、嘉義和台南,在台北和南投的戴姓人口也不少。
清朝時,有不少戴姓人移居海外,如今在英國、阿根廷、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許多國家都有戴姓人定居。



戴姓在遷徙繁衍的過程中形成七處郡望:濟北、譙國(郡)、吳興、魏郡、河東、清河、廣陵。
譙國是曹魏黃初元年(220年)置,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市),轄境相當於今安徽省靈璧、蒙城、太和與河南省鹿邑、永城等縣市之間的地方。西晉時改為譙郡。譙郡的戴姓,乃是晉代戴逵之後,位居譙郡八姓之首。而今,戴姓多稱「譙國(郡)」。
廣陵郡是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以廣陵國改置,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西北),轄境相當於今江蘇、安徽交界處的洪澤湖和六合以東,泗陽、寶應、灌南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地區。晉代戴邈為廣陵人。揚州廣陵郡三姓之首為戴姓。
清河郡是漢武帝以清河國改置,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元帝以後轄境相當於今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東漢戴涉為清河人。
魏郡始置於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戴德的後人居於魏郡斥丘縣(今河北成安東南)。
河東郡始設於秦代,治所在安邑縣(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戴涉的後人居河東郡桑泉縣(今臨猗)。
吳興郡始設於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治所在烏程縣(今浙江湖州市南)。晉代有戴洋,為著名的方術之士。
戴姓的宗祠堂號有「二禮堂」、「注禮堂」、「獨步堂」、「避貴堂」、「譙國」、「廣陵」、「清河」等等。其中「二禮堂」、「注禮堂」都是指西漢今文禮學大師戴德、戴聖叔侄而言的。「獨步堂」和「避貴堂」,典故源出於後漢名士戴良。戴良才高八斗,特立異行,曾經說過:「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誰與為偶!」地方官吏推舉他為孝廉,他堅決不接受。後來,朝廷又徵辟他到司空府任職,他仍然堅辭不受,州官郡官強迫他出來做官,他便跑到山裡躲起來。
各地的戴姓還有許多楹聯,這里僅舉數例:
業擅禮經 席傳易學
上聯是指西漢戴德、戴聖叔侄。下聯是指明代鄞縣人戴圭。戴圭潛心研究《易》學,並身體力行。他常對人說:「學習要謹慎對待獨處之時,誠心誠意來修身養性,不怨天,不尤人,時間長了就會與自然合為一體。」著有《易經大旨》、《四書要略》等。
逸情霞舉 峻節山高
上聯是指南朝宋縣人戴。他曾與兄長戴勃一起隱居桐廬,二人都善於作畫、鼓琴。後來,戴游歷到吳下,當地士人早就聽說過他的大名,於是集資為他建房,又為他聚石、引水、種樹、開澗,他在那裡專心著述,永初、元嘉年間,朝廷多次徵召,他都不應。著有《逍遙論》,又為《禮記·中庸》篇作注;下聯是指東晉戴逵,戴的父親。他善於畫山水、人物、走獸,也畫宗教畫,並雕鑄佛像,還善於鼓琴。太宰王曾派人召他鼓琴,他當著使者的面把琴弄壞,說:「戴安道不做王門的伶人!」

Ⅲ 戴姓最早發源於商丘石碑

戴姓最早發源於商丘石碑,敏或據《余清通志·氏族略》記載,商朝時期,那個豎拿前時代的姓氏叫做「姬」。商紂王的父親叫姬胡,他的兒子叫姬發,他的孫子叫姬賈,他的曾孫子叫姬戴,就是戴姓的起源。

The surname Dai originated from the Shiquan Stele in Shangqiu.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Surnames, in the Shang Dynasty, the surname was called "Ji". Ji Hu was the father of Shang Zhouwang, his son was Ji Fa, his grandson was Ji Jia, and his great-grandson was Ji Dai, which is the origin of the surname Dai.

Ⅳ 姓戴是誰的後代他是不是名人是那國那裡的人



一、姓氏起源

1.黃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謚號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液襲梁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遷徙分布: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一帶發展繁衍。到了漢代,戴氏開始有遷居豫南、江浙、山東等地的。三國至南北朝時,戴氏又有遷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漢時的戴遵為慎陽(今河南正陽縣北)人,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又如東漢時的戴就為上虞(今屬浙江)人,戴宏、戴封均為剛(今山東寧陽縣北)人。唐初,戴氏開始入閩。據《元和姓纂》所列當時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長清縣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禪局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東桑泉(今鬧運山西臨晉)等。清代初年時,廣東焦嶺縣一支戴氏後裔遷往台灣屏東,其後分布於高雄、桃園、新竹等地。清代以後,還有福建戴氏陸續遷往台灣,此後,又有戴氏族人遷往海外。

Ⅳ 戴姓的由來

百家姓戴姓的由來之一出自姬姓,屬於用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左傳》上所記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之諸侯國,在今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於是就用國名「戴」為氏。據《鼠璞》上所記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就用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戴姓起源之二亦出自源出外族的改姓。

戴姓的血系一直比較單純,直到東漢明帝時有燕姓改成了戴姓的事件,也有殷姓改成戴姓的,殷原本出自子姓,實是同一源頭。清朝時滿洲八旗姓戴佳氏、達爾充阿氏等氏族全部改成姓戴了,使戴姓家族擴大了隊伍,大部分滿洲戴姓被同化而改成漢族,一部分成為鄂溫克族的戴姓。近代東北區戴姓的數量曾異軍突起,當與外族的改姓和融入的事件有著不少關聯。

Ⅵ 戴姓起源怎麼來的

戴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姬姓諸侯國戴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一說在源緩今河南省蘭考縣,魯隱公九年(公元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為宋國所滅。其族人以國名「戴」為氏。

戴國的都城戴城東距宋都(今河南商丘)僅有三十公里,近在咫尺,而西距鄭國都城(今河南新鄭)卻遠達數百里之遙,因此,鄭雖滅戴,但因鞭長莫及,未能久占其地,故而戴國之地後被並入宋國。

姬姓戴國滅亡後,其王族子孫及其部分國民為表示對故國的思念,即以故國名稱為姓氏,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後有簡筆寫作「代」者。

(6)姓戴的在歷史上的源頭是什麼擴展閱讀:

人口特徵:

先秦時期,戴氏世為宋國上卿,活躍在河南地區。秦漢時期,戴姓陪裂掘向東遷移到安徽、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戴姓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廣為分布,並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

唐朝時期,戴姓在華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點,中原幾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進入福建、廣東等地區,清初進入台灣省。

宋朝時期,戴姓約有1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5%,排在第107位。浙江為戴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戴姓總人口的35%。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占戴姓總人口的47%,其次分布於湖南、江蘇、山東、河南、湖北五省。全國以蘆核浙江為中心向西、向北散發,形成浙、贛、湘、鄂、蘇、豫、魯七省聯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戴姓約有3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65位姓氏。浙江仍為戴姓第一大省,約占戴姓總人口的28%。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大約占戴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江蘇、山東、安徽、湖北、福建五省。

Ⅶ 「戴」姓的由來

「戴」姓源於子姓宋國,出自商朝後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謚號,屬於以謚號為氏。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羨吵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建都商丘。

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逝世後被謚為戴公。宋戴公長子子司空(宋武公)繼位,宋戴公的其餘諸子以其謚號「戴」為氏,形成戴氏一族。

宋國執政的 華氏、樂氏、老氏、皇氏,四族統稱戴氏,《左傳》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記載「宋戴惡會之」,戴惡應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後裔。

戴玉強

(7)姓戴的在歷史上的源頭是什麼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宋朝時期,戴姓大約有11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七位。浙江為戴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戴姓總人口的35%。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占戴姓總人口的47%,其次分布於湖南、江蘇、山東、河南、湖兄鋒侍北五省。全國以浙江為中心向西、向北散發,形成浙、贛、湘、鄂、蘇、豫、魯七省聯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戴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五位姓氏。浙江仍為戴姓第一大省,約占戴姓總人口的28%。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大約占戴姓總人基旁口的46%,其次分布於江蘇、山東、安徽、湖北、福建五省。

當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70萬,為全國第五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9%。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戴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北、江蘇三省,大約占戴姓總人口的34%。

Ⅷ 戴姓是貴族還是平民

戴姓在古代是貴族,其為中華漢族姓氏之一,姓氏始祖是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

周武王滅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分封於商丘,建立宋國。商朝天子為子姓,宋國國君作為商王的後代,也是子姓。宋春讓國第11位國君謚號「宋戴公」,他的嫡子宋武公繼位為國君,他的庶子戴撝及其後人便以「戴」為氏。一般把宋戴公或其子戴撝視為戴氏始祖。

戴姓的發展歷史

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扒租局祥地豫東一帶發展繁衍。到了漢朝,戴氏開始有遷居豫南、江浙、山東等地的。兩漢時期戴氏的播遷,由發源地河南蘭考和商丘,擴展到了河南正陽、河北成安、江蘇沛縣、山東寧陽、會稽上虞等地型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門望族秦漢時期姓與氏合一不久,姓氏貴賤之風陡起。

Ⅸ 戴氏的由來

戴氏起源主要有三支:最大的一支是源於子姓宋國宋戴公;其茄晌次是源於子姓戴國國君及戴國國民;第三個來源是其他姓氏改姓,如滿族,蒙古族有些漢化姓氏就姓戴。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活動。

戴氏起源主要有三支:最大的一支是源於子姓宋國宋戴公;其次是搭吵源於子姓戴國國君及戴國國民;第三個來源是其他姓氏改姓,如滿族,蒙古族有些知納侍漢化姓氏就姓戴。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活動。

閱讀全文

與姓戴的在歷史上的源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